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科院校学生非适应性完美主义对抑郁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1
作者 林中鹂 林贤浩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34,138,共4页
目的 探讨医科院校学生非适应性完美主义、自动思维和抑郁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707名医科院校的大学生进行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自动思维量表和Beck抑郁量表的问卷调查。使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用PROCESS... 目的 探讨医科院校学生非适应性完美主义、自动思维和抑郁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707名医科院校的大学生进行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自动思维量表和Beck抑郁量表的问卷调查。使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用PROCESS 3.2进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的检验。结果 医科院校学生非适应性完美主义得分为(60.06±12.65)分,自动思维得分为(46.14±15.29)分,抑郁得分为(8.62±7.43)分。相关分析结果为,非适应性完美主义与自动思维、抑郁均呈显著正相关(r=0.42, 0.40,P均<0.01),自动思维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0.72,P<0.001)。自动思维在非适应性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自动思维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百分比为69.57%。性别在非适应性完美主义与自动思维间起调节作用。结论 非适应性完美主义对抑郁的影响过程中,自动思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且该中介效应会受到性别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适应性完美主义 自动思维 抑郁
下载PDF
医学生自我控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江琴 许伽彬 +3 位作者 雷千乐 郑秋悦 林中鹂 廖美玲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39-42,共4页
在福建省某高校选取682名医学生,采用自编人口学变量问卷、自我控制量表和生活节奏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测试。结果显示,自我控制水平能够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β=0.406,P<0.01)和生活节奏(β=0.491,P<0.01);生活节奏正向... 在福建省某高校选取682名医学生,采用自编人口学变量问卷、自我控制量表和生活节奏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测试。结果显示,自我控制水平能够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β=0.406,P<0.01)和生活节奏(β=0.491,P<0.01);生活节奏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β=-0.216,P<0.01),即生活节奏在自我控制和主观幸福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106,占总效应的20.7%。兴趣爱好在自我控制和主观幸福感中起调节作用(β=0.084,t=2.731,P<0.01)。在对长期居家学习的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从强调有规律的睡眠和饮食行为、经常保持健康的个人兴趣爱好活动两方面来提升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自我控制 生活节奏 兴趣爱好
下载PDF
空巢青年解释水平对自我控制的影响:调节定向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萍 林中鹂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0年第9期1422-1428,共7页
目的:了解空巢青年是否呈现"空巢不空心"状态,考察解释水平对自我控制的影响并探讨调节定向在二者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自编空巢青年独居态度开放式问卷、行为鉴定表(BIF)、调节定向问卷(RFQ)、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DMSC-S... 目的:了解空巢青年是否呈现"空巢不空心"状态,考察解释水平对自我控制的影响并探讨调节定向在二者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自编空巢青年独居态度开放式问卷、行为鉴定表(BIF)、调节定向问卷(RFQ)、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DMSC-S)修订版对94名空巢青年进行测查。结果:①87.2%的空巢青年将"空巢"视为人生的必经阶段,72.0%的青年表示大多数时候都享受独处,28%的受访者提到"孤独";②空巢青年的解释水平与控制系统显著正相关、与冲动系统显著负相关(r=0.23,-0.38;P<0.05);解释水平与促进定向显著正相关、与预防定向显著负相关(r=0.48,-0.37,P<0.001);促进定向与控制系统显著正相关(r=0.67,P<0.001);预防定向与冲动系统显著正相关(r=0.69,P<0.001);③促进定向在解释水平与控制系统间起完全中介作用、预防定向在解释水平与冲动系统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从宏观层面看,空巢青年呈现"空巢不空心",但从个体层面来看,孤独可能带来心理问题;调节定向在解释水平与自我控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水平 自我控制 调节定向 空巢青年
下载PDF
抑郁在高中生手机成瘾与自伤间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林中鹂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61-565,共5页
目的探讨高中生手机成瘾、抑郁和自伤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整群抽样法,选取福建某两所高中707名学生,采用智能手机成瘾问卷(smartphone addiction scale,SAS)、病人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和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 目的探讨高中生手机成瘾、抑郁和自伤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整群抽样法,选取福建某两所高中707名学生,采用智能手机成瘾问卷(smartphone addiction scale,SAS)、病人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和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adolescents self-harm scale,ASHS)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并用Mplus 8.3进行结构方程建模以及采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高中生自伤的发生率为33.38%,手机成瘾得分为(106.01±27.18)分,抑郁得分为5.00(1.00,9.00)分,自伤得分为0(0,3.00)分。手机成瘾与抑郁、自伤呈正相关(r=0.33,0.16;均P<0.01),抑郁与自伤呈正相关(r=0.52,P<0.01)。抑郁在手机成瘾和自伤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效应值=0.16,95%CI=0.12~0.21)。结论手机成瘾可以通过抑郁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自伤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成瘾 抑郁 自伤 中介作用 高中生
原文传递
医科院校学生完美主义和自动思维与抑郁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林中鹂 林贤浩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0年第11期879-882,共4页
目的探索医科院校学生完美主义、自动思维和抑郁之间的关系,为改善学生负性情绪提供建议。方法使用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自动思维量表及贝克抑郁量表对某医科院校的335名本科生展开调查并分析。结果非适应性完美主义与自动思维、抑... 目的探索医科院校学生完美主义、自动思维和抑郁之间的关系,为改善学生负性情绪提供建议。方法使用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自动思维量表及贝克抑郁量表对某医科院校的335名本科生展开调查并分析。结果非适应性完美主义与自动思维、抑郁均正相关(r=0.42~0.47,P<0.01),自动思维与抑郁正相关(r=0.69,P<0.01)。自动思维在非适应性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64.9%。自动思维在适应性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不起中介作用。结论自动思维在非适应性完美主义和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提示可以从认知方面改善学生的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美主义 抑郁 自动思维 医科院校学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