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泽东与日本 被引量:2
1
作者 林代昭 孙云龙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4期13-19,共7页
毛泽东在几十年的革命和建设生涯中,关心中日关系,研究日本,促进中日友好的发展,与日本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从青年时代起,毛泽东就对日本的书籍和人士具有很大的热情;而后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揭露;(二)“九... 毛泽东在几十年的革命和建设生涯中,关心中日关系,研究日本,促进中日友好的发展,与日本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从青年时代起,毛泽东就对日本的书籍和人士具有很大的热情;而后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揭露;(二)“九·一八”事变后,毛泽东更加深入地研究并领导抗日战争;(三)抗战胜利后,毛泽东致力于恢复中日两国之间的交往,并且把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作为近期目标,做了许多努力。毛泽东的广阔视野和深邃思想,得到了日本人民的崇敬。最后,在毛泽东的最高决策和具体努力下,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中日关系 青年时代 战前 战后 研究 揭露 邦交正常化
下载PDF
国外对周恩来外交思想的研究述评
2
作者 林代昭 刘建平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87-93,共7页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享有崇高国际威望的外交家。他的外交活动是他革命生涯中重要、辉煌的一部分,与新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因此,国外学者对周恩来的外交思想与实践十分关注,其研究也不断深入。本文着重...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享有崇高国际威望的外交家。他的外交活动是他革命生涯中重要、辉煌的一部分,与新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因此,国外学者对周恩来的外交思想与实践十分关注,其研究也不断深入。本文着重就国外对周恩来外交思想及其实践研究的基本情况作一评述。一国外对周恩来外交思想及其实践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30年代中期。当时国共两党由内战转向共同抗日,引起了外国政治家、外交人员和新闻记者对中共及其领导人的关注。此后周恩来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代表中共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以及与国民党的谈判斗争,与西方记者和外交人员有着广泛的接触,其中有人开始研究周恩来的外交活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如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在华五十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恩来外交思想 外交活动 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 国外学者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外交政策 外交家 中国外交 威尔逊
下载PDF
现代中日关系的发展与郭沫若
3
作者 林代昭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2期37-46,共10页
郭沫若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历史学家,而且是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中日友好使者。他的一生,为中日友好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作为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为恢复中日邦交和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第一部分,概括地阐... 郭沫若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历史学家,而且是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中日友好使者。他的一生,为中日友好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作为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为恢复中日邦交和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第一部分,概括地阐述了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从事中日友好活动的特点。第二部分对郭沫若发展中日友好的思想作了整理和归纳。第三部分对郭沫若在新中国成立后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作了研究和整理,并分别就郭沫若在文学、历史学、科学技术等领域对日本的影响,以及在上述领域郭沫若对日本文化,科技的介绍作了研究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中日关系 郭沫若 友好 邦交正常化 和平共处
下载PDF
一部特色鲜明的关于日本政治与中日关系研究的新作——为《冷战后日本的“普通国家化”与中日关系的发展》所作序言
4
作者 林代昭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56-157,共2页
本书通过对“普通国家化”内涵的界定,从多重视角对中日关系中的诸多焦点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阐释,对研究中日关系及发展走向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中日关系 “普通国家化” 日本
下载PDF
邓小平的外交思想与实践
5
作者 李宏 林代昭 《党史博采(上)》 1994年第8期4-8,共5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地总结了建国 以来我国外交工作的经验教训,运用毛泽东同志分析、处理外交问题的立场、观 点和方法,适时调整了我国对交方面的方针政策,继承、丰富、发展了毛泽东外交思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地总结了建国 以来我国外交工作的经验教训,运用毛泽东同志分析、处理外交问题的立场、观 点和方法,适时调整了我国对交方面的方针政策,继承、丰富、发展了毛泽东外交思想,从而使我国外交工作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思想与实践 第三世界国家 对外开放 “一国两制” 毛泽东外交思想 国际新秩序 独立自主 外交工作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介绍到传播 被引量:4
6
作者 林代昭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61-70,共10页
一中国人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现代工业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无产阶级尚未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缺乏必要的条件。但是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开始没落,世界已经进... 一中国人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现代工业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无产阶级尚未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缺乏必要的条件。但是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开始没落,世界已经进入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中国的一些有见识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开始看到资本主义的许多弊病,产生了对资本主义的种种疑虑。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的各个政治派别纷纷从事对社会主义的研究和介绍,企图从中吸收自己所需要的东西。马克思主义及其政治学说正是作为欧洲社会主义的一个派别在这个时期被介绍到中国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传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革命 共产主义者 小资产阶级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资本主义制度 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 十月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
下载PDF
我国在1899年到1919年间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
7
作者 林代昭 《教学与研究》 1983年第2期21-27,共7页
一我国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年。当时,马克思主义是作为欧洲社会主义学说的一个派别被介绍到中国来的。我国报刊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最早可以追溯到1899年2月上海《万国公报》发表的李提摩太节译、蔡尔康笔... 一我国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年。当时,马克思主义是作为欧洲社会主义学说的一个派别被介绍到中国来的。我国报刊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最早可以追溯到1899年2月上海《万国公报》发表的李提摩太节译、蔡尔康笔述的《大同学》一书。该书在介绍西方各种政治学说时,多次提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字,文中说,“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并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传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思想 社会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 共产党宣言 无政府主义 十月革命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社会党 恩格斯
原文传递
中日贸易关系的现状分析
8
作者 林代昭 《国际政治研究》 1999年第2期1-6,共6页
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20周年之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日本成蹊大学法学部,于1998年11月6日至12日在东京举行了“中日关系的过去与未来”学术研讨会。北大国际关系学院邱恩田教授、林代昭教授、孙岩副教授、沈青兰副教授参加... 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20周年之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日本成蹊大学法学部,于1998年11月6日至12日在东京举行了“中日关系的过去与未来”学术研讨会。北大国际关系学院邱恩田教授、林代昭教授、孙岩副教授、沈青兰副教授参加了研讨会,并就20年来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及面向21世纪的中日关系等问题作了发言或提交了论文。日本成蹊学园专任理事长宇野重昭、成蹊大学法学部部长加藤节和远藤诚治、金光旭等学者在会上作了关于新阶段的中日关系、亚太地区安全体制与中日关系等问题的报告。双方在充分肯定20年来中日友好关系发展的主流的基础上,就冷战后中日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坦率地交换了意见,一致认为中日双方应在和平友好条约的基础上构筑面向21世纪的睦邻友好关系。以下刊登的是我院学者在研讨会上提交的论文和所作的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贸易 现状分析 双边贸易额 日本经济 中日经贸关系 中日关系 东南亚金融危机 中国内陆地区 对日出口 中日经济关系
原文传递
亚太地区国际组织发展的前景
9
作者 林代昭 《国际政治研究》 1997年第2期112-117,共6页
亚太地区是世界重要地区之一,冷战以后,随着经济蓬勃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变动,亚太地区的国际组织也有迅速的发展。它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地区国际关系以双边关系为主的单一局面,推动了多边关系的发展,与此同时,这一地区在国际组织发展过程中... 亚太地区是世界重要地区之一,冷战以后,随着经济蓬勃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变动,亚太地区的国际组织也有迅速的发展。它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地区国际关系以双边关系为主的单一局面,推动了多边关系的发展,与此同时,这一地区在国际组织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对亚太地区国际组织的现状、特点,作一概括性的研究,并对这一地区国际组织泼展的前景,作一简略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组织 亚太地区 东南亚 东盟地区论坛 经济合作 亚太经合组织 本地区 东北亚地区 图们江地区开发 地区国际关系
原文传递
中韩经济合作的发展及其展望
10
作者 林代昭 《国际政治研究》 1993年第2期62-68,共7页
中韩两国是隔海相望的近邻,在历史上有悠久的、密切的交往。由于各种原因,在二次世界大以后,两国长期处于相互隔绝的不正常状态。近年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朝鲜半岛局势的和,两国的政治、经济关系有了新的发展。本文着重研究近年以... 中韩两国是隔海相望的近邻,在历史上有悠久的、密切的交往。由于各种原因,在二次世界大以后,两国长期处于相互隔绝的不正常状态。近年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朝鲜半岛局势的和,两国的政治、经济关系有了新的发展。本文着重研究近年以来两国在经济贸易关系方面发展特点、原因,并试图对今后两国经济合作前景,作简略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合作 韩国政府 经济关系 朝鲜半岛局势 东北亚地区 中韩建交 在华投资 关系发展 贸易协定 对外贸易
原文传递
东北亚国际新秩序与中日关系
11
作者 林代昭 《国际政治研究》 1992年第4期27-32,共6页
东北亚地区包括中国的东北、日本、朝鲜半岛和俄国的远东地区,广义的东北亚还可以包括蒙古和中国的华北。近年来东北亚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加强各国的政治、经济方面作用,建立东北亚的新秩序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试图对东北... 东北亚地区包括中国的东北、日本、朝鲜半岛和俄国的远东地区,广义的东北亚还可以包括蒙古和中国的华北。近年来东北亚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加强各国的政治、经济方面作用,建立东北亚的新秩序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试图对东北亚形势发展的特点,中国对建立东北亚国际新秩序的构想以及东北亚国际新秩序与中日关系的联系作一初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亚地区 国际新秩序 中日关系 朝鲜半岛无核化 南朝鲜 经济合作区 发展中国家 国际关系 重大变化 中日两国
原文传递
冷战后的亚太格局与中日关系
12
作者 林代昭 《国际政治研究》 2001年第2期14-20,共7页
冷战后,亚太地区各大国力量此消彼长,形成若干实力相对接近的极化力量。各大国之间的不断分化组合,促使亚太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同时也改变了中日关系的利益基础和结构性质,中日关系因此经历了一个调整转变的过程。本文拟就... 冷战后,亚太地区各大国力量此消彼长,形成若干实力相对接近的极化力量。各大国之间的不断分化组合,促使亚太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同时也改变了中日关系的利益基础和结构性质,中日关系因此经历了一个调整转变的过程。本文拟就冷战后的亚太格局进行阐述并揭示亚太格局的变化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关系 冷战 亚太格局 中日关系
原文传递
建立“台港澳与世界事务专业方向”研讨会发言摘要
13
作者 梁守德 梁柱 +11 位作者 邢魁山 力文 李义虎 林代昭 王丕章 楼开炤 余忠仁 刘根时 张汉清 朱美宜 贾春晓 吴小珊 《国际政治研究》 1995年第3期60-64,共5页
1995年4月26日,由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台港澳与世界事务研究所主办的“江泽民关于台湾问题八项主张暨台港澳与世界事务专业方向”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国务院台办、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全国台湾研究会、台... 1995年4月26日,由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台港澳与世界事务研究所主办的“江泽民关于台湾问题八项主张暨台港澳与世界事务专业方向”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国务院台办、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全国台湾研究会、台联会研究室、北京市民革、北京大学分校、北京旅游学院、《台声》杂志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记者共三十多人。赞助这此研讨会的山西运城烟草公司代表也出席了会议。国际政治系台港澳与世界事务方向的研究生旁听了会议。会议由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副主任潘国华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副校长梁柱教授、国际政治系系主任梁守德教授代表校、系致了欢迎词,并就在国政系设立台港澳与世界事务专业方向作了说明。与会的专家学者一致赞同在国际政治系设立台港澳与世界事务专业,并就设立这一专业的办学方针、课程设置等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会议还认真学习、讨论了江泽民主席关于台湾问题八项主张及其重大意义,发表了非常有价值的看法。现将研讨会上有关台港澳与世界事务专业建设方面的发言,按发言顺序摘要刊载如下(根据会议记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港澳 专业方向 世界事务 台湾问题 国际政治 研讨会 台湾研究 现代国际关系 北京大学 国际因素
原文传递
中日“亚太地区国际组织的展望”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14
作者 加藤节 林代昭 《国际政治研究》 1997年第2期79-80,共2页
1996年10月30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成蹊大学法学部在日本东京,举行了题为《亚太地区国际组织的展望》学术研讨会。成蹊大学校长宇野重昭在会前亲切地会见了与会代表,并参加了会议的开幕式。成蹊大学法学部学部长加藤节教授、北京... 1996年10月30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成蹊大学法学部在日本东京,举行了题为《亚太地区国际组织的展望》学术研讨会。成蹊大学校长宇野重昭在会前亲切地会见了与会代表,并参加了会议的开幕式。成蹊大学法学部学部长加藤节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方连庆教授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词。参加会议的代表有: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方连庆教授、张汉清教授、林代昭教授、贾庆国教授;成蹊大学广部和也教授、植村荣治教授、龟嶋庸一教授、宫本光雄教授、西崎文子副教授。有六位代表向会议提交了学术论文。本次会议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与成蹊大学法学部联合举办的第五次学术会议,由于东道主的精心组织和安排,取得了丰硕成果,对推动中日两国在国际关系方面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下面按会议发言的顺序,将双方致词及学术论文刊登于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亚太地区 国际关系 国际组织 北京大学 大学校长 学术讨论会 中日两国 欧美列强 教授
原文传递
冷战后的亚太秩序与日中关系——为形成稳定的地区秩序进行的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远藤诚治 林代昭 《国际政治研究》 1995年第2期96-104,共9页
(一)前言——亚太地区的历史状况 与问题的提出 从美苏两国领导人正式宣布两国之间的冷战正式结束以来,巳将近五年了。把这五年来世界各地发生的状况与五年前进行比较,可以看到,世界发生了令人注目的变化。在这其中一个戏剧性的事件,就... (一)前言——亚太地区的历史状况 与问题的提出 从美苏两国领导人正式宣布两国之间的冷战正式结束以来,巳将近五年了。把这五年来世界各地发生的状况与五年前进行比较,可以看到,世界发生了令人注目的变化。在这其中一个戏剧性的事件,就是冷战的一方当事者——苏联,作为国家本身消失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地区 地区秩序 冷战后 日中关系 日本与中国 世界秩序 民主化 东南亚 国际政治 经济发展
原文传递
周恩来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理论贡献——学习《周恩来选集》(上)
16
作者 胡华 清庆瑞 林代昭 《哲学研究》 1981年第1期6-14,共9页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认识中国革命基本规律,在理论上成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同志在理论上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周恩来同志运用马克恩列宁主义,科学地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三个历史时期的正反...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认识中国革命基本规律,在理论上成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同志在理论上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周恩来同志运用马克恩列宁主义,科学地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三个历史时期的正反面经验,对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对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等几个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在理论上作了系统的阐明。他既不是象教条主义者那样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周恩来选集 中国革命 统一战线 毛泽东 刘少奇 共产党 武装斗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基本规律
原文传递
在“冷战结束后的亚洲与日本、中国”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17
作者 广部和也 林代昭 《国际政治研究》 1995年第2期69-71,共3页
1994年10月5日至7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与日本成蹊大学法学部在日本东京成蹊大学举行了“冷战结束后的亚洲与中国、日本”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出席会议的有:张映清教授、黄宗良教授、李茂春副教授、王福春副教授、刘甦朝副教授。成蹊... 1994年10月5日至7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与日本成蹊大学法学部在日本东京成蹊大学举行了“冷战结束后的亚洲与中国、日本”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出席会议的有:张映清教授、黄宗良教授、李茂春副教授、王福春副教授、刘甦朝副教授。成蹊大学出席会议的有:宇野重昭教授、广部和也教授、加藤节教授、关口末夫教授、饭岛纪昭教授、田中治男教授、富田武教授、远藤诚治讲师等40余名师生。成蹊大学校长上野裕也教授会见了与会的北大全体教师。成蹊大学法学部部长广部和也教授、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映清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有5位学者在会上宣读了学术论文。十几名与会者就冷战结束后的亚洲以及中日政治、经济关系等有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进行了热烈、深入的讨论。这次会议对进一步密切两校关系,加强中日学术交流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将提交会议的论文刊登于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冷战结束 国际政治 安全保障 北京大学 日本 亚洲 东盟 地区经济一体化 东亚经济
原文传递
在“日中对亚太地区的外交政策比较”学术研讨会上的开幕词
18
作者 广部和也 林代昭 《国际政治研究》 1992年第4期1-3,共3页
根据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与日本成蹊大学法学部的学术交流协议,1992年5月27-28日在日本东京召开了"中日对亚太地区的外交政策比较"学术研讨会。我系参加会议的教员有方连庆、陈峰君、邱恩田、林代昭;成蹊大学参加的教员有宇野... 根据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与日本成蹊大学法学部的学术交流协议,1992年5月27-28日在日本东京召开了"中日对亚太地区的外交政策比较"学术研讨会。我系参加会议的教员有方连庆、陈峰君、邱恩田、林代昭;成蹊大学参加的教员有宇野重昭、广部和也、关口末夫、加藤节、田中治男、村■英治六位先生。成蹊大学法学部长广部和也、北大国际政治系副主任方连庆分别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词。有七位学者在会议上宣读了学术论文。这次学术研讨会,对进一步推动和加强我们两校、两系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对中日两国对亚太地区的外交政策的研究和深入开展具有积极意义。现按会上发言的顺序刊登于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政治 亚太地区 政策比较 学术研讨会 开幕词 北京大学 学法 国际社会 会议 日中关系
原文传递
亚太经合组织:日本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其前景
19
作者 长谷川启之 林代昭 《国际政治研究》 1995年第2期17-24,共8页
前言 世界当前究竟朝着什么方向发展?美国政治学家塞·亨廷顿的预测是,如果今后发生对立的话,它将是异质文明对立的时代。的确,从今天产生的民族对立、地区纠纷以及形形色色的、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例如:日美经济摩擦等)来看,也许... 前言 世界当前究竟朝着什么方向发展?美国政治学家塞·亨廷顿的预测是,如果今后发生对立的话,它将是异质文明对立的时代。的确,从今天产生的民族对立、地区纠纷以及形形色色的、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例如:日美经济摩擦等)来看,也许对立将有其特色。另一方面,各地区签署合作协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亚太经合组织 面临的挑战 亚洲经济 国际社会理论 亚洲各国 亚太地区 经济合作 经济开发 发达国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介绍到传播 被引量:4
20
作者 林代昭 潘国华 《国际政治研究》 1983年第1期38-54,共17页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革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行动指南。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伟大胜利。如今,我国人民正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满怀信心地在社...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革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行动指南。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伟大胜利。如今,我国人民正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满怀信心地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前进。中国人民找到马克思主义真理,是经历了长期艰难曲折道路的。起初,中国的先进分子只是在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过程中,接触到欧洲社会主义各种流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科学共产主义理论 共产党宣言 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 中国人民 社会主义学说 十月革命 无政府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