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p的弹性散射
1
作者 林仲金 吴宗恩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2期203-204,共2页
我们前面的工作,提出了一种处理强子弹性散射的方法,这是一套简洁而有效的方法,而且能够得出解析的结果,从而发展了Glauber散射理论。在文献[1,2]中,我们以PP、PP和πP为一组,计算了它们之间弹性碰撞,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说明了此方法... 我们前面的工作,提出了一种处理强子弹性散射的方法,这是一套简洁而有效的方法,而且能够得出解析的结果,从而发展了Glauber散射理论。在文献[1,2]中,我们以PP、PP和πP为一组,计算了它们之间弹性碰撞,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说明了此方法成功之处。 考虑到πP与KP弹性散射的不同,说明了元散射振幅是与“味”有关,即f<sup></sup>≠f<sup></sup>,其中q’可以是u夸克或d夸克。为此我们把上述方法应用到K<sup>+</sup>P、K<sup>-</sup>P和ΩP的弹性散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散射 散射振幅 弹性碰撞 强子 奇异数 实验数据 同位旋 角分布 入射粒子 相互作用力
下载PDF
核Drell-Yan过程和混合重标度模型
2
作者 林仲金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06-208,共3页
利用混合重标度模型计算铁核与氘核的Drel-Yan截面比随xF的变化。
关键词 混合重标度模型 D-Y过程 原子核 铁核
下载PDF
混合重标度模型中的核Drell-Yan过程
3
作者 林仲金 《自然杂志》 1997年第3期185-185,共1页
我们曾经建议的一个混合重标度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EMC效应的主要特征。对于束缚核子中的价夸克动量分布采用Q^2-重标度机制,而对于海夸克与胶子的动量分布,则使用x-重标度方案。这一点,与Q^2-重标度或双重x-重标度模型均不同,因... 我们曾经建议的一个混合重标度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EMC效应的主要特征。对于束缚核子中的价夸克动量分布采用Q^2-重标度机制,而对于海夸克与胶子的动量分布,则使用x-重标度方案。这一点,与Q^2-重标度或双重x-重标度模型均不同,因为它们对束缚核子中的部分子(价夸克、海夸克和胶子)采用同标度机制,或是x-重标度,或是Q^2-重标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度 模型 EMC 混合 使用 方案 核子 胶子 夸克 解释
下载PDF
简谐势阱中的理想玻色气体 被引量:6
4
作者 陈丽璇 严子浚 +1 位作者 郑金成 林仲金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30-534,共5页
应用统计物理方法对谐振势作用下的理想玻色气体进行理论计算,导出系统发生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时的一些物理量,发现产生凝聚的情况与外势场的形式紧密相关.由理论计算求得的临界温度TC和基态的粒子占据率N0/N与实验... 应用统计物理方法对谐振势作用下的理想玻色气体进行理论计算,导出系统发生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时的一些物理量,发现产生凝聚的情况与外势场的形式紧密相关.由理论计算求得的临界温度TC和基态的粒子占据率N0/N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这些研究有助于对这种新物态性质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色气体 玻色-爱因斯坦 凝聚 谐振势 BEC
下载PDF
谐振势阱中有弱相互作用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被引量:7
5
作者 郑金成 严子浚 +1 位作者 林仲金 陈丽璇 《计算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690-692,共3页
应用数值计算的方法计算了谐振势阱中有弱相互作用的玻色气体凝聚的临界温度和基态占据率。计算结果表明,二者都随着散射长度的增大而减小;但与理想玻色气体相比仅差约04%。
关键词 玻色 爱因斯坦 凝聚 谐振势阱 基态占据率
下载PDF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的实现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陈丽璇 林仲金 严子浚 《自然杂志》 1997年第6期344-346,共3页
1995年下半年,美国有三个小组分别在铷((~87)Rb)、锂(~7Li)和钠(Na)原子蒸气中实现了爱因斯坦在70年前所预言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实验上的这一突破,轰动了整个物理界,并在世界上掀起了研究的高潮.这一领域的研究,将使人类在理解物性和... 1995年下半年,美国有三个小组分别在铷((~87)Rb)、锂(~7Li)和钠(Na)原子蒸气中实现了爱因斯坦在70年前所预言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实验上的这一突破,轰动了整个物理界,并在世界上掀起了研究的高潮.这一领域的研究,将使人类在理解物性和开发新应用方面打开新的希望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色-爱因斯坦 凝聚 量子简井 相干态 BEC
下载PDF
多种成分复合粒子的多重散射计算中的群论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俞曙霞 徐尚进 +1 位作者 林仲金 吴崇恩 《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学报》 1993年第1期40-48,共9页
1983年,我们在研究单种成分复合粒子的多重散射计算时,成功地提出了用有限群论的方法解决计算过程中的分类问题,大大简化了精确的计算过程,现在发表的是推广到多种成分时的方法。设m个复合粒子α1,α2,…,αm与n个复合粒子b1,b2,…,bn... 1983年,我们在研究单种成分复合粒子的多重散射计算时,成功地提出了用有限群论的方法解决计算过程中的分类问题,大大简化了精确的计算过程,现在发表的是推广到多种成分时的方法。设m个复合粒子α1,α2,…,αm与n个复合粒子b1,b2,…,bn的每一个作用状态用一个m×n阶矩阵A=(αjj)m×n表示,如果αi(不论通过什么途径)作用在bj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粒子 多重散射 群论
下载PDF
核内部分子的统计模型、EMC效应和实光子产生
8
作者 林仲金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733-736,共4页
利用统计模型和重标度方案选取核内参数,使其符合小X和中X区域的实验参数,研究了EMC效应对大P_T实光子产生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EMC效应的影响是小的.
关键词 EMC效应 实光子 统计模型 高能物理
下载PDF
混合重标度模型、实光子产生和核Drell-Yan过程
9
作者 林仲金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94-198,共5页
利用混合重标度模型,解释EuropeanMuonCollaboration(EMC)效应的主要特征.计算了大Pr实光子产生的截面比.讨论了核Drell-Yan过程.
关键词 混合重标度模型 实光子 核DRELL-YAN过程
下载PDF
推广x重新标度模型与核内核子的胶子分布函数 被引量:1
10
作者 段春贵 何祯民 +1 位作者 林仲金 厉光烈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33-437,共5页
利用推广x重新标度模型,并结合考虑核内邻近核子的海夸克和胶子发生空间重叠而在小x区域引起的核遮蔽效应,计算了Sn和C核胶子分布函数之比值,所得结果与NMC组最新实验数据符合甚好。
关键词 胶子动量分布 x重新标度模型 核内核子
原文传递
EMC效应对大p_T实光子产生过程的影响
11
作者 柯耀煌 林仲金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7期620-624,共5页
本文讨论了EMC效应对大p_T实光子产生过程的影响.从部份子统计模型出发,用重标度方案确定符合EMC效应实验数据的核内参数;计算了大p_T实光子产生过程的两种显示出EMC效应的截面比.结果表明EMC效应对这种过程的影响不大,在5≤p_T≤10 GeV... 本文讨论了EMC效应对大p_T实光子产生过程的影响.从部份子统计模型出发,用重标度方案确定符合EMC效应实验数据的核内参数;计算了大p_T实光子产生过程的两种显示出EMC效应的截面比.结果表明EMC效应对这种过程的影响不大,在5≤p_T≤10 GeV,s^(1/2)=40GeV,对Fe,截面的变化约为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C效应 光子 统计模型
原文传递
关于P的结构模型(部分子分布)的检验
12
作者 何祯民 林仲金 +1 位作者 秦克诚 彭宏安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10-319,共10页
用不同的P部分子模型计算了高能P+P()对撞中双重P交换对J/ψ产生过程的贡献.对以胶子为主的Ingelman-Schlein模型,高能时截面随能量以Ins或In2S平稳增加.在TeV能区σ(S)~102—103nb... 用不同的P部分子模型计算了高能P+P()对撞中双重P交换对J/ψ产生过程的贡献.对以胶子为主的Ingelman-Schlein模型,高能时截面随能量以Ins或In2S平稳增加.在TeV能区σ(S)~102—103nb.对于认为P类似于C=+1同位旋标量光子的Donnachie-Landshoff模型,截面随行为复杂些,而σ(S)值仅为1—3nb,比前者小2—3个量级.因此如果认为两模型采用的参数值可靠,则此过程是检验它们的有效方法.文章就此作了质疑式的简短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结构模型 部分子分布 检验
原文传递
K^+P、K^-P、ΩP的弹性散射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仲金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2期2044-2047,共4页
我们前面的工作,提出了一种处理强子弹性散射的方法,文献[1]中讨论的粒子是由单成分的组分构成,文献[2]中讨论的复合粒子是由多成分的组分构成,这是一套简洁而有效的方法,而且能够得出解析的结果,从而发展了Glauber散射理论。但是在文献... 我们前面的工作,提出了一种处理强子弹性散射的方法,文献[1]中讨论的粒子是由单成分的组分构成,文献[2]中讨论的复合粒子是由多成分的组分构成,这是一套简洁而有效的方法,而且能够得出解析的结果,从而发展了Glauber散射理论。但是在文献[1,2]中,我们讨论的强子与质子的弹性碰撞,只计算了PP、(?)P和πP,按照夸克模型P(uud),即质子由二个u夸克和一个d夸克构成(夸克指组分夸克,下同),(?),π(q),其中u是u夸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散射 奇异粒子 元散射振幅
原文传递
HADRONIC WIDTH OF S-WAVE HEAVY QUARKONIUM STATE WITH MASSIVE GLUONS
14
作者 林仲金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88年第7期568-570,共3页
In recent years, some papers discussed the problems concerning massive gluons. Ref. [2] suggests that gluons acquire masses in order to improve QCD predictions at low energies. Ref. [3] assumes that the gluon mass is ... In recent years, some papers discussed the problems concerning massive gluons. Ref. [2] suggests that gluons acquire masses in order to improve QCD predictions at low energies. Ref. [3] assumes that the gluon mass is gain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spontaneous breaking of the local colour gauge symmetry. In this note we wi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KING GAUGE concerning gained symmetry WAVE acquire colour SPONTANEOUS elsewhere
原文传递
1^(++)→Gq^- DECAY IN THE BROKEN QCD
15
作者 林仲金 黄朝商 赵光达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85年第1期42-46,共5页
Problems concerning massive gluon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recent years. In Ref. [2] it is assumed that gluons acquire masses through spontaneous breaking of the local color gauge symmetry while quasiconfinement of ... Problems concerning massive gluon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recent years. In Ref. [2] it is assumed that gluons acquire masses through spontaneous breaking of the local color gauge symmetry while quasiconfinement of gluons and quarks are still maintained. This may be called a broken QCD scheme. In order to distinguish the broken QCD from conventional QCD experimentally, the decay rate and branching ratio for the process 1++→2G which is not allowed in conventional QCD were studied in Ref. (2)Instead of using the calculated decay rate of 1++→Gqq in con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nching DECAY broken symmetry DISTINGUISH assumed GQ breaking SPONTANEOUS QUARK
原文传递
Elastic Scattering for k^+p,k^-p,Ωp
16
作者 林仲金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3年第15期1245-1248,共4页
1 IntroductionIn our previous work,a systematical method for treating the elastic scattering ofcomposite particles was proposed.The constituents of the impinging and/or target parti-cles in question were considered to... 1 IntroductionIn our previous work,a systematical method for treating the elastic scattering ofcomposite particles was proposed.The constituents of the impinging and/or target parti-cles in question were considered to be composed of only one kind of constituent by Ref.[1],but the constituents were considered to be composed of multiconstituents by Ref.[2].Themethod of finding analytical expression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The Glauber theory isdeveloped and presented in a clear manner.But we have only calculated pp,(?)p and πpin both Refs.[1]and[2].According to quark model,proton consists of two u quarks 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astic SCATTERING STRANGE partide ELEMENTARY SCATTERING AMPLITUD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