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曲肽和奥美拉唑治疗急诊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仙銮 林佳君 郑丹丹 《北方药学》 2023年第6期118-120,共3页
目的:急诊上消化道出血行奥曲肽+奥美拉唑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56例急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入院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2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仅接受奥美拉唑治疗为对照组,接受奥曲肽+奥美拉唑联合... 目的:急诊上消化道出血行奥曲肽+奥美拉唑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56例急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入院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2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仅接受奥美拉唑治疗为对照组,接受奥曲肽+奥美拉唑联合治疗为观察组。治疗五天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凝血指标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安全性情况。结果: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患者血压稳定时间、止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为观察组更低(P<0.05);组间血清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值对比,为观察组更低(P<0.05);用药安全性对比(P>0.05)。结论:急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奥曲肽+奥美拉唑用药疗效显著,临床症状得以消退,凝血指标明显改善,并具有较佳的治疗安全性,可早日出院,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曲肽 奥美拉唑 急诊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视频脑电图随访1例
2
作者 邱建敏 林佳君 +3 位作者 游学炼 陈丽芳 林媛 谢凌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69-674,共6页
对1例成年女性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euronal nuclear inclusion disease,NIID)患者进行近4年的随访观察,尤其对其视频脑电图(video-electroencephalogram,VEEG)的演变、VEEG的辅助诊断、VEEG对临床转归的预判价值进行总结。我们发现NII... 对1例成年女性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euronal nuclear inclusion disease,NIID)患者进行近4年的随访观察,尤其对其视频脑电图(video-electroencephalogram,VEEG)的演变、VEEG的辅助诊断、VEEG对临床转归的预判价值进行总结。我们发现NIID患者的背景节律随疾病的进展出现演变;脑电反应性可预测NIID昏迷的转归;VEEG有助于判断NIID引起的意识障碍是否为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nonconvultive status epilepticus,NCSE)。本病例为探索VEEG在NIID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 昏迷 视频脑电图 三相波 脑电反应性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随访
下载PDF
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原因剖析及营养摄入现状 被引量:23
3
作者 林佳君 汤庆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12-715,共4页
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是全球普遍面临的问题。关于EUGR居高不下的原因,早产儿出生胎龄较小、体质量较低、接受医疗操作及检查增加、营养支持中断已有较多研究,但对于摄入能量、各种营养素能力有限及生长曲线标准的更新却少有报... 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是全球普遍面临的问题。关于EUGR居高不下的原因,早产儿出生胎龄较小、体质量较低、接受医疗操作及检查增加、营养支持中断已有较多研究,但对于摄入能量、各种营养素能力有限及生长曲线标准的更新却少有报道。文献指出,早产儿脂肪摄入量达到推荐量的平均时间约在生后第6天,蛋白质约在生后第4天,碳水化合物在生后1周左右,其他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通常达不到或需经历较长时间方可达到推荐量。在没有充足的能量和营养供给来维持早产儿宫内生长的速率及追赶生长的需求时,EUGR始终未有改善。文章对患儿EUGR及重要营养素(能量、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住院期间的摄入量作一综述,为更合理和规范早产儿的营养管理,有效控制EUGR提供依据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宫外生长迟缓 营养
下载PDF
浅谈颈部MRI诊查中THRIVE技术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林佳君 林文辉 +2 位作者 吴素莺 黄建芳 俞福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T1高分辨力各向同性容积激发(T1 high resolution isotropic volume excitation,THRIVE)技术在颈部MRI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PHILIPS 3.0 T MRI成像仪对80例临床疑诊颈部疾病患者进行MRI平扫及联合脂肪抑制的增强扫... 目的探讨T1高分辨力各向同性容积激发(T1 high resolution isotropic volume excitation,THRIVE)技术在颈部MRI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PHILIPS 3.0 T MRI成像仪对80例临床疑诊颈部疾病患者进行MRI平扫及联合脂肪抑制的增强扫描,包括THRIVE及矢冠轴3个方位的二维TSE-T1WI序列,之后对两种方法在压脂效果、图像伪影两方面的差异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脂肪抑制的效果及对图像伪影处理方面,THRIVE技术明显优于二维TSE-T1WI。结论 3D-THRIVE技术联合脂肪抑制序列抑脂效果好,伪影少,能精细显示颈部结构及病灶,提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T1高分辨力各向同性容积激发 脂肪抑制 颈部
下载PDF
初探ADC值对前列腺中央腺区良性增生结节与具临床意义癌结节的鉴别
5
作者 林佳君 阮彬林 +1 位作者 林开河 林碧晶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1年第9期1662-1665,共4页
目的:初探鉴别前列腺中央腺区病变结节为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具临床意义前列腺癌的ADC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在MR扫描仪行前列腺扫描所有病例,入选良性前列腺增生结节35个、前列腺癌结节26个,分别归为BPH组、CSPCa组;选... 目的:初探鉴别前列腺中央腺区病变结节为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具临床意义前列腺癌的ADC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在MR扫描仪行前列腺扫描所有病例,入选良性前列腺增生结节35个、前列腺癌结节26个,分别归为BPH组、CSPCa组;选取ADC图上结节内最低信号区测量其ADC值,称为ADCmin值,用ROC曲线分析ADCmin值鉴别诊断BPH与CSPCa的效能,联合约登指数算出区别CSPCa与BPH的最佳阈值及相应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结果:CSPCa组的ADCmin值低于BPH组(744.09±137.77 vs 1023.19±108.87,P=9.05×10^(-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ROC曲线统计分析得ADCmin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962,选取最大约登指数为区别BPH与CSPCa的临界点时,最佳ADCmin值是936.95,相应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分别为88.57%、96.15%、90.32%。结论:CSPCa结节弥散受限程度高于BPH结节,ADCmin值有助于初步鉴别两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中央腺区 具临床意义前列腺癌 良性前列腺增生 表观弥散系数
下载PDF
浅析微小肝癌是否含脂及假包膜核磁共振信号特征与手术切除术后复发时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国荣 林佳君 陈国煌 《临床医药实践》 2022年第9期675-678,共4页
目的:分析微小肝癌是否含脂及假包膜核磁共振(MR)信号特征与手术切除术后复发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4例微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各自MR征象,随访24个月,分析复发... 目的:分析微小肝癌是否含脂及假包膜核磁共振(MR)信号特征与手术切除术后复发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4例微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各自MR征象,随访24个月,分析复发情况与是否含脂及假包膜的相关性。结果:84例微小肝癌患者随访24个月,复发率42.86%。经MR检查,病变形态为小结节状或分叶状,边缘清晰。MR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95.24%,T2加权像(T2WI)高信号86.90%,T1加权像(T1WI)低信号89.29%。动态增强呈“快进慢出”占27.38%,“快进快出”占72.62%。复发时间<12个月组和12~24个月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时间12~24个月组病变内含脂率78.57%,假包膜强化发生率85.71%,高于复发时间<12个月组的22.73%,4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微小肝癌具有特异性,并能根据病灶含脂、假包膜提示患者术后病灶复发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肝癌 含脂 假包膜 磁共振 复发
下载PDF
探索CE-MR小角度激发T1WI序列对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林佳君 吴飞剑 +1 位作者 俞福盛 林开河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第10期44-45,共2页
背景与目的:本研究意在探索磁共振增强扫描新应用的小角度激发梯度回波T1WI序列与传统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WI序列在对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包膜外侵犯的诊断准确性上是否存在差异,望能为将来修订N分期及制定鼻咽癌治疗计划提供更准确依... 背景与目的:本研究意在探索磁共振增强扫描新应用的小角度激发梯度回波T1WI序列与传统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WI序列在对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包膜外侵犯的诊断准确性上是否存在差异,望能为将来修订N分期及制定鼻咽癌治疗计划提供更准确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咽部病灶经活检、病理诊断明确的鼻咽癌患者28例,所有患者治疗前行鼻咽和颈部MRI扫描。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MRI图像,选取颈部转移淋巴结252枚,分别比较两类T1WI序列上显示转移淋巴结发生融合和侵犯周围组织的数量。结果:磁共振增强扫描传统自旋回波序列T1WI序列显示116枚淋巴结发生融合,26枚淋巴结侵犯周围组织;新应用的小角度激发梯度回波T1WI序列显示112枚淋巴结发生融合,51枚淋巴结侵犯周围组织。通过秩和检验法分析表明磁共振增强扫描传统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WI序列与小角度激发梯度回波T1WI序列在对转移淋巴结融合的诊断价值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66,P>0.05);在对转移淋巴结侵及周围组织的诊断方面,小角度激发梯度回波T1WI序列效果更佳,存在统计学意义(Z=2.099,P<0.05)。结论:小角度激发梯度回波T1WI序列较传统自旋回波序列T1WI序列能更准确评估转移淋巴结包膜外侵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颈部转移淋巴结 包膜外侵犯 磁共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吴素莺 林佳君 +1 位作者 卢智华 林建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第10X期90-91,126,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52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分析其扫描情况,观察其在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方面的价值。结果:52例患...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52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分析其扫描情况,观察其在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方面的价值。结果:52例患者,经病理诊断证实转移40例,未转移12例,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显示,敏感率为87.5%(35/40)、特异率为91.67%(11/12),诊断符合率为88.46%(46/52),与多层螺旋CT平扫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淋巴结中多实体性,直径偏大者,呈环状或囊状,实体性淋巴结强化与病灶有关。结论:胃癌患者经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准确判断了淋巴结转移,保证了术前评估质量,为后续治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 胃癌 淋巴结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