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和Giemsa染色在结膜刮片检测嗜酸粒细胞的染色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林健贤 张平 +5 位作者 李永平 郑健樑 钟秀风 张文忻 聂莉 张波 《眼科学报》 2005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通过HE和Giemsa对嗜酸粒细胞的染色效果比较,寻找最佳染色方法。方法:对春季结膜炎20例病人进行结膜刮片,并分别作HE和Giemsa染色,最后用光学普通显微镜观察。结果:在显微镜下,Giemsa染色的嗜酸粒细胞比HE染色的嗜酸粒细胞清晰。结... 目的:通过HE和Giemsa对嗜酸粒细胞的染色效果比较,寻找最佳染色方法。方法:对春季结膜炎20例病人进行结膜刮片,并分别作HE和Giemsa染色,最后用光学普通显微镜观察。结果:在显微镜下,Giemsa染色的嗜酸粒细胞比HE染色的嗜酸粒细胞清晰。结论:实验表明,检测嗜酸粒细胞,采用Giemsa染色,可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EMSA染色 嗜酸粒细胞 检测 刮片 春季结膜炎 效果比较 染色方法 微镜观察 显微镜下 HE染色 染色效果
下载PDF
视网膜消化铺片的免疫荧光染色探讨
2
作者 林健贤 白宁艳 +3 位作者 唐仕波 张平 冯官光 张文忻 《眼科学报》 2002年第4期246-248,共3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消化铺片联合免疫荧光染色技术的可行性。方法:正常Wistar大鼠和链尿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2周大鼠各5只。经心脏灌注后,取右眼视网膜作胰酶消化铺片,并在铺片上进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a... 目的:探讨视网膜消化铺片联合免疫荧光染色技术的可行性。方法:正常Wistar大鼠和链尿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2周大鼠各5只。经心脏灌注后,取右眼视网膜作胰酶消化铺片,并在铺片上进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adhesion modecule-1,VCAM-1)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大鼠视网膜消化铺片可以清晰看到视网膜血管走行、分布,正常大鼠未见VCAM-1阳性表达,糖尿病2周组视网膜血管壁见VCAM-1阳性细胞表达。结论:视网膜血管铺片联合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是可行的。眼科学报 2002;18:246-2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铺片 免疫荧光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乙酸纤维膜在印迹细胞法免疫检测干眼病的应用
3
作者 林健贤 罗丽辉 +3 位作者 张平 郑湖玲 冯官光 钟秀风 《眼科学报》 2000年第4期264-266,共3页
目的:研究乙酸纤维膜(cellulose acetate membrane,CAM)在眼球结膜印迹细胞检查(Conjunctivalimpression cytology)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门诊诊断为干眼病的24例病人,采用乙酸纤维膜、印迹细胞法获取干眼病人球结膜... 目的:研究乙酸纤维膜(cellulose acetate membrane,CAM)在眼球结膜印迹细胞检查(Conjunctivalimpression cytology)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门诊诊断为干眼病的24例病人,采用乙酸纤维膜、印迹细胞法获取干眼病人球结膜上皮细胞,用抗体TGF-β_1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显微镜观察见乙酸纤维膜透明,TGF-β_1染色阳性的球结膜上皮细胞胞膜清晰,胞浆呈棕色,胞核呈兰色。结论:采用乙酸纤维膜印迹细胞检查,操作简单,不损伤结膜,联合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清楚,可成为检查眼表疾病的一种简便有效的辅助手段。眼科学报2000;16:264~2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纤维膜 印迹细胞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干眼病
下载PDF
局部滴用阿托品建立兔干眼模型的评价 被引量:17
4
作者 肖启国 刘祖国 +5 位作者 张梅 张志红 罗丽辉 姚勇 蒋爱华 林健贤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0-343,共4页
目的评价滴用阿托品建立兔干眼模型的优劣。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选1眼滴用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对侧眼作对照。用药前及用药后不同时间点对实验组及对照组行Schirmer试验、结膜角膜虎红染色、角膜荧光素染色、结膜印迹细胞检查。第... 目的评价滴用阿托品建立兔干眼模型的优劣。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选1眼滴用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对侧眼作对照。用药前及用药后不同时间点对实验组及对照组行Schirmer试验、结膜角膜虎红染色、角膜荧光素染色、结膜印迹细胞检查。第35d取结膜、角膜及泪腺组织行光学显微镜检查,泪腺组织同时行电镜检查并采用酶标仪检测其中的乙酰胆碱浓度。结果滴用阿托品后第1d,实验组Schirmer试验值下降,荧光素染色及虎红染色积分上升(P<0·05),至用药后第1周表现最明显,之后逐渐减轻。用药前后杯状细胞密度未出现差异(P>0·05)。滴药后第35d,实验组结膜、角膜、泪腺组织光镜及电镜检查未见异常,泪腺中乙酰胆碱浓度[(18·99±9·79)μmol/mg]比对照组明显增高[(13·10±7·34)μmol/mg](P=0·0318)。结论滴用阿托品可以使兔很快出现干眼,但随时间延长而减轻,因而这种干眼模型不够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品 干眼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9
5
作者 郑健樑 杨玉霞 +2 位作者 张平 林健贤 张文忻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562-564,共3页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离、体外培养方法,为其应用提供大量种子细胞。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MSCs,传代扩增,对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结果:取得较高纯度的成体大鼠骨髓MSCs,...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离、体外培养方法,为其应用提供大量种子细胞。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MSCs,传代扩增,对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结果:取得较高纯度的成体大鼠骨髓MSCs,并保持细胞的活性;成体大鼠骨髓MSCs在体外培养中为贴壁生长,培养3~4d后开始大量增殖,并形成星形、梭形的细胞增殖集群,对分离后所获得的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细胞CD44,FN均阳性,CD34,CD31均阴性。结论: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可获得较高纯度的MSCs,是实用、便捷和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骨髓 大鼠
下载PDF
9.999K纯金的生物相容性及其与角膜生物愈合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梁丹 陈家祺 +2 位作者 李永平 林健贤 陈紫卿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0-334,共5页
目的 :研究 9.999K纯金的生物相容性及其与角膜的生物愈合特性 ,寻找理想的人工角膜周边制作材料。方法 :将制作有 70~ 80个小孔、厚 0 .1mm、直径 8mm、曲率半径 7.8mm的弧形 9 999K纯金薄片植入兔角膜板层中 ,裂隙灯观察并照相 ,不... 目的 :研究 9.999K纯金的生物相容性及其与角膜的生物愈合特性 ,寻找理想的人工角膜周边制作材料。方法 :将制作有 70~ 80个小孔、厚 0 .1mm、直径 8mm、曲率半径 7.8mm的弧形 9 999K纯金薄片植入兔角膜板层中 ,裂隙灯观察并照相 ,不同时间点取材进行光镜、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最长观察 7个月无脱出 ,在组织中稳定、无析出、无包裹、对周围组织无毒性。角膜成纤维细胞能长入人工制作的小孔内并合成胶原 ;8眼出现植入物前角膜基质层钙质沉积。术后第 2、3周出现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与新生血管 ,10天左右自行消退。结论 :纯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通过人工制作的小孔与角膜产生生物愈合 ;植入物一定程度地影响了角膜的内环境 ;增加小孔面积后 ,可增加其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角膜 周边材料 纯金 生物相容性 生物愈合
下载PDF
泪腺多形性腺瘤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刘辉 李永平 +1 位作者 张文忻 林健贤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78-982,共5页
背景泪腺多形性腺瘤是眼眶部最常见的泪腺上皮性肿瘤,组织学上虽表现为良性,但具有易复发和恶变的特点。其组织学表现呈现多样性,常具有与其他泪腺上皮性肿瘤相同的组织学结构。目的探讨泪腺多形性腺瘤不同病理亚型的组织学特点及其... 背景泪腺多形性腺瘤是眼眶部最常见的泪腺上皮性肿瘤,组织学上虽表现为良性,但具有易复发和恶变的特点。其组织学表现呈现多样性,常具有与其他泪腺上皮性肿瘤相同的组织学结构。目的探讨泪腺多形性腺瘤不同病理亚型的组织学特点及其与肿瘤复发的关系,并提高对其组织病理学类型的认识。方法收集1966--2010年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病理室存档的181例泪腺多形性腺瘤的基本临床资料和组织石蜡标本,并重新切片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察肿瘤内各组分形态、结构特点及其与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181例泪腺多形性腺瘤可分为上皮细胞为主型90例(49.7%)、问质丰富型38例(21%)以及中间型(上皮和间质成分比例相当)53例(29.3%)。86.5%的复发泪腺多形性腺瘤为间质丰富型,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类型(χ2=120.896,P=0.000)。在159例有包膜的肿瘤中,138例(86.7%)可见包膜较薄(局部厚度〈20Ixm),尤其在间质丰富型肿瘤中往往有大片的薄包膜区域,间质丰富型包膜内肿瘤卫星灶或芽状突起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类型(χ2=80.715,P=0.000)。肿瘤上皮成分包含立方形、鳞状上皮、浆细胞样、梭形、透明样和基底样细胞,其中立方形细胞最为常见,鳞状细胞次之。上皮细胞排列方式多样,有导管状、囊状、片状实体及小梁网状结构,其中以导管状结构最为常见。肿瘤内的间质成分包括黏液基质、玻璃样变组织、脂肪细胞以及软骨或钙化组织,其中黏液成分最为常见。结论复发性泪腺多形性腺瘤以间质丰富型常见,其包膜受侵犯可能是肿瘤复发的原因之一。掌握泪腺多形性腺瘤上皮及间质成分的多种形态及排列结构,有助于病理医师的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腺 肿瘤/多形性腺瘤 病理学/诊断 分型 包膜 复发
下载PDF
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培养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英文) 被引量:9
8
作者 杨玉霞 郑健樑 +2 位作者 张平 林健贤 张文忻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3-586,共4页
背景: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方法,以获取大量高纯度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应用组织工程技术重建眼部组织治疗眼部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应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进行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观察其生长特性及... 背景: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方法,以获取大量高纯度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应用组织工程技术重建眼部组织治疗眼部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应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进行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观察其生长特性及大量繁殖的可能性。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重复测量实验。单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病理科实验室。材料:选用6周龄SD大鼠4只,雌雄不限,清洁级2级,体质量约250g/只,由中山大学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码SCSK(粤2004/0011)。DMEM/F12培养基(美国GIBCo公司)、胎牛血清(杭州四季青生物工程公司)、胰蛋白酶、依地酸二钠、淋巴细胞分离液。纤维连接蛋白、CD44、CD34、CD31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二步法试剂盒(北京中杉生物技术公司)。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1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病理科实验室完成。①取SD大鼠,断颈处死后于750g/L酒精浸泡10min。无菌条件下,分离并暴露骨髓腔,用注射器吸入应用液直接插入股骨腔,用含肝素的培养液将骨髓腔里的细胞冲洗出来作为细胞混悬液,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活体细胞生长情况。②将第2代细胞接种于预置在培养板内的无菌盖玻片上,当细胞基本融合时,取出作原位甲醇固定10min,苏木精-伊红染色。原位丙酮固定10min,按二步法作免疫组织化学纤维连接蛋白、CD44、CD34、CD31反应,3,3’-二氨基联苯胺显色,最后将盖玻片反扣在载玻片上,封固、观察。③将细胞按4.25×107L-1的浓度接种于96孔板中,每孔200μL,置培养箱中,分别于接种后1,2,3,4,5,6d各于两排孔中加入20μL/孔四甲基偶氮唑盐,继续培养4h后吸去上清液,每孔加200μL二甲基亚砜,振荡5min后,于570nm波长测吸光度值,绘制细胞生长曲线。主要观察指标:①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体培养观察结果。②2代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③接种后1,2,3,4,5,6d细胞生长曲线。结果:①刚接种入培养板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倒置显微镜下可见呈大小较一致的圆形,胞膜清晰,胞体透亮。第2天可见细胞已开始贴壁,3d后多数细胞伸出伪足,变成多角形、星形或不规则形。4d后细胞开始分裂繁殖,约12d细胞便基本单层融合,呈漩涡状排列。②对分离后所获得的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细胞CD44、纤维连接蛋白均阳性,CD34、CD31均阴性。③大鼠骨髓干细胞传代后第2天细胞数量就开始大量增加,至第5天数量达到顶点,细胞融合,生长达到平台期。结论: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可获得较高纯度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实用、便捷和可行的方法。并且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能大量增殖,为应用组织工程技术治疗眼部疾病提供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 骨髓 大鼠
下载PDF
超声乳化术后结膜上皮细胞中核转录因子-_kB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8
9
作者 罗丽辉 刘祖国 +9 位作者 林健贤 张振平 刘奕志 林振德 郑丹莹 陈伟蓉 杨文辉 张 梅 肖启国 陈家祺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 研究超声乳化术后结膜上皮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核转录因子-кB(NF-кB)的表达变化,探讨影响超声乳化术后泪膜变化的机制。方法 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6例(26只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4和30天采用印痕细胞学和免疫... 目的 研究超声乳化术后结膜上皮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核转录因子-кB(NF-кB)的表达变化,探讨影响超声乳化术后泪膜变化的机制。方法 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6例(26只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4和30天采用印痕细胞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膜上皮细胞中TGF-β1和NF-кBp65的表达,并行泪液分泌(Schirmer Ⅰ)试验和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荧光素染色和泪河高度测量。结果 术后14天,Schirmer Ⅰ试验和泪河高度已与术前无明显差异,但BUT明显缩短(P<0.01),荧光素染色明显增多(P<0.01),NF-кB和TGF-β1的表达也明显增强。术后30天各指标均与术前无明显差异,但有6例泪膜未恢复的患者其NF-кB和TGF-β1的表达也未恢复到术前。NF-кB和TGF-βl的表达程度与角膜荧光素染色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可影响泪膜的稳定性,这与术后眼表面上皮的炎症和增生,尤其是炎症水平的增强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术 结膜上皮 核转录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
下载PDF
羊膜在兔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岚 刘杏 +1 位作者 张平 林健贤 《眼科学报》 2005年第2期126-131,共6页
目的:探讨羊膜在实验动物兔抗青光眼手术中的抗纤维化作用。方法:选择纯种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小梁切除加羊膜移植术组,小梁切除加丝裂霉素组,单纯小梁切除术组。分别于手术后第1、2、3、7、14、28、60d观察眼压、滤过泡、前房... 目的:探讨羊膜在实验动物兔抗青光眼手术中的抗纤维化作用。方法:选择纯种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小梁切除加羊膜移植术组,小梁切除加丝裂霉素组,单纯小梁切除术组。分别于手术后第1、2、3、7、14、28、60d观察眼压、滤过泡、前房反应、并发症情况,术后1、2、3、4周和2个月处死相应组兔子,摘除眼球作病理切片检查,观察羊膜降解时间,进行成纤维细胞计数和炎症细胞计数。结果:眼压值在各观察点除术后第一天差异有显著性外(P=0.041,P=0.021),其余时间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羊膜组术后并发症与另两组比较未见增多;滤过泡存留时间约1个月;羊膜降解时间约3~4周。成纤维细胞计数羊膜组[(0.0205±0.01235)个/单位面积],与小梁切除术组[(0.0673±0.03830)个/单位面积]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7<0.05),与丝裂霉素组[(0.0292±0.01085)个/单位面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222>0.05);而炎症细胞数羊膜组[(0.4402±0.1708)单位面积]与小梁切除术组[(0.2944±0.08876)个/单位面积]和丝裂霉素组[(0.041±0.02131)个/单位面积]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5.67,P=0.002<0.05;t=4.81,P=0.004<0.05)。结论:羊膜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其降解时间约3~4周,具有抑制成纤维细胞作用,可以提高降压效果且并发症较少。其手术区炎症反应重可能为种属间的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应用 实验研究 小梁切除术 兔眼 抗纤维化作用 丝裂霉素 炎症细胞计数 新西兰白兔 羊膜移植术 显著性 术后并发症 成纤维 实验动物 前房反应 切片检查 摘除眼球 存留时间 0.05 细胞作用 降压效果 排斥反应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玻璃体淀粉样变性伴转甲蛋白Arg-83突变一例 被引量:21
11
作者 陈凌燕 吕林 +2 位作者 张平 李永浩 林健贤 《眼科学报》 2008年第1期65-67,共3页
玻璃体淀粉样变性是一种罕见的眼病,可独立发病,也可以表现为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的眼部受累,常有家族史。报道1例遗传性玻璃体淀粉样变性患者,中年发病,双眼先后受累,有明确的家族史。双眼均行玻璃体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玻璃体... 玻璃体淀粉样变性是一种罕见的眼病,可独立发病,也可以表现为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的眼部受累,常有家族史。报道1例遗传性玻璃体淀粉样变性患者,中年发病,双眼先后受累,有明确的家族史。双眼均行玻璃体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玻璃体呈刚果红染色阳性,电镜下发现纤维丝状物。对患者外周血进行DNA抽提,PCR扩增,克隆、筛选及测序等一系列基因检测,发现转甲蛋白(Transthyretin,TTR)存在着基因突变,突变点Gly83Arg,这可能是玻璃体淀粉样变性发病的一个新的突变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 淀粉样变性 转甲蛋白
下载PDF
角膜原位癌起源于角膜上皮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琳 李永平 +3 位作者 李燕 张波 林健贤 张文忻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27-528,532,共3页
目的研究角膜原位癌的组织病理学特性,探讨角膜上皮干细胞在角膜原位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8例角膜原位癌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做形态学检查;并对其做P63和AE5免疫组化研究。结果病理检查发现角膜原位癌的癌细胞在上皮... 目的研究角膜原位癌的组织病理学特性,探讨角膜上皮干细胞在角膜原位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8例角膜原位癌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做形态学检查;并对其做P63和AE5免疫组化研究。结果病理检查发现角膜原位癌的癌细胞在上皮内高度增生并呈现明显的异形性,增生的细胞主要为基底细胞,上皮下基底膜完整。当用角膜上皮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P6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肿瘤区已发生癌变的恶性细胞,细胞核均染成棕色,但外围或表浅的已分化的梭形细胞未见表达,与其邻近的正常角膜上皮细胞也呈阴性反应。结论角膜原位癌细胞主要由表达P63阳性的肿瘤干细胞和少许不表达P63但表达角质蛋白的分化细胞构成,角膜原位癌起源于角膜上皮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上皮干细胞 角膜原位癌 P63
下载PDF
Bmi-1基因沉默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SO-RB_(50)细胞生长的体外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谢满云 钟秀风 +3 位作者 李永平 郑健樑 林健贤 张文忻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23-728,共6页
【目的】探讨体外沉默Bmi-1基因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SO-RB50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分别检测Bmi-1基因在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瘤组织和SO-RB50瘤细胞中的表达。体外化学合成法合成的靶向Bmi-1基因的siRNA双链... 【目的】探讨体外沉默Bmi-1基因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SO-RB50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分别检测Bmi-1基因在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瘤组织和SO-RB50瘤细胞中的表达。体外化学合成法合成的靶向Bmi-1基因的siRNA双链转染培养的人SO-RB50瘤细胞。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转染Bmi-1 siRNA后的人SO-RB50瘤细胞中Bmi-1 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MTT法测定Bmi-1基因干扰后SO-RB50瘤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Bmi-1 siRNA对人SO-RB50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和RT-PCR显示Bmi-1基因在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瘤组织和SO-RB50瘤细胞中表达。人SO-RB50瘤细胞经Bmi-1沉默处理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Bmi-1在mRNA和蛋白水平抑制率分别为(83.9±3.2)%和(82.8±1.1)%。MTT结果显示干扰组细胞在第3天增殖抑制作用最明显,抑制率达(52.5±1.9)%。干扰组人SO-RB50瘤细胞凋亡率为(20.7±1.1)%,阴性组细胞凋亡率为(1.9±0.2)%,两者有统计学差异。【结论】Bmi-1特异性siRNA能显著抑制人SO-RB50瘤细胞Bmi-1基因的表达,抑制细胞生长,可能通过促进瘤细胞凋亡而起作用,Bmi-1基因可能为RB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Bmi-1 RNA 干扰
下载PDF
内毒素诱导的SD大鼠葡萄膜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籍莉 杨培增 +2 位作者 林健贤 周红颜 黄祥坤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在内毒素诱导的SD大鼠葡萄膜炎模型炎症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内毒素注射于SD大鼠的足底部,于注射后不同时间点抽取实验组鼠的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并制备涂片,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和TUNEL法检测凋亡淋巴细胞的...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在内毒素诱导的SD大鼠葡萄膜炎模型炎症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内毒素注射于SD大鼠的足底部,于注射后不同时间点抽取实验组鼠的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并制备涂片,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和TUNEL法检测凋亡淋巴细胞的阳性百分率。结果 临床观察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均证实50只SD大鼠全部发生了葡萄膜炎,以前葡萄膜炎为主,炎症平均得分为4.589级±1.095级;检测结果显示在炎症高峰期(24-36h)实验组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发生大量凋亡。结论 内毒素诱导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可能参与了炎症的迅速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葡萄膜炎 淋巴细胞 凋亡
下载PDF
Fas/FasL抗原在Behcet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4
15
作者 籍莉 杨培增 +4 位作者 周红颜 黄祥坤 林健贤 金浩丽 谢楚芳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6期388-389,共2页
目的 研究 Fas/ Fas L抗原在 Behcet病患者外周血 T淋巴细胞的表达及其可能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 (flow cytom etry)及三色荧光双标记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对 2 6例Behcet病患者和 43例正常人外周血 T淋巴细胞表面 Fas和 Fas L抗... 目的 研究 Fas/ Fas L抗原在 Behcet病患者外周血 T淋巴细胞的表达及其可能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 (flow cytom etry)及三色荧光双标记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对 2 6例Behcet病患者和 43例正常人外周血 T淋巴细胞表面 Fas和 Fas L抗原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Behcet病 CD4+ T细胞 Fas表达阳性率为 2 5 .70 %± 7.32 % ,对照组为 14.0 2 %± 6 .30 % ,二者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但 CD4+ T细胞的 Fas L表达在 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CD8+ T细胞 Fas表达阳性率为 9.47%± 6 .97% ,对照组为 3.47%± 2 .75 % ,二者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但 Fas L表达阳性率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Behcet病患者外周血 CD4+ 和 CD8+T细胞 Fas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 ,Fas L的表达阳性率相对不足 ,提示这些活化的Fas+ T淋巴细胞不能有效地通过 Fas/ Fas L 系统介导的凋亡途径被清除 ,此可能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FASL T细胞 细胞凋亡 BEHCET病 白塞氏病
下载PDF
冰醋酸固定液对视网膜组织固定效果的探讨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文忻 李永平 +2 位作者 林健贤 聂莉 张卉颖 《眼科学报》 2006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寻找对视网膜固定效果好的固定液。方法:用福尔马林、酒精、冰醋酸混合(glacialaceticacid,FAA)固定液和10%中性甲醛固定液分别对视网膜组织固定,作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观察其差异。结果:FAA固定液的标本视网膜结构清晰,细... 目的:寻找对视网膜固定效果好的固定液。方法:用福尔马林、酒精、冰醋酸混合(glacialaceticacid,FAA)固定液和10%中性甲醛固定液分别对视网膜组织固定,作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观察其差异。结果:FAA固定液的标本视网膜结构清晰,细胞排列紧密,脱片程度低,适用于视网膜组织的固定。结论:FAA固定液固定视网膜组织的效果优于10%中性甲醛固定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冰醋酸 固定液
下载PDF
两种常用真菌染色法在真菌性角膜炎应用的优缺点比较 被引量:5
17
作者 郑健樑 张文忻 +4 位作者 林健贤 李永平 丁运刚 姚娟 张平 《Eye Science》 CAS 2010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比较高碘酸-无色品红法(PAS)与改良的六胺银染色法(GMS)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应用中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室自2007年11月至2010年6月诊断为真菌性角膜溃疡的102例标本,统计分析不同染色方法的阳性率,并对染色要点进行分析... 目的:比较高碘酸-无色品红法(PAS)与改良的六胺银染色法(GMS)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应用中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室自2007年11月至2010年6月诊断为真菌性角膜溃疡的102例标本,统计分析不同染色方法的阳性率,并对染色要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GMS对真菌性角膜炎的真菌显示率为100%,PAS则为93.14%。结论:GMS对真菌性角膜炎的真菌显示效果优于PAS,且较PAS染色省时、容易操作,不易褪色,不失为真菌染色的最佳选择。但是PAS染色显示真菌的分隔结构较为清晰,可排除色素细胞等的干扰,可以作为真菌性角膜炎鉴别诊断的补充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角膜炎 GMS PAS
下载PDF
生长因子在视网膜增殖膜的表达 被引量:6
18
作者 梁小玲 高汝龙 +3 位作者 李绍珍 李永平 林健贤 唐仕波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273-276,共4页
目的:了解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视网膜增殖膜细胞的表达及其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研究PDGF和bFGF在20例视网膜前膜和1例视网膜下... 目的:了解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视网膜增殖膜细胞的表达及其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研究PDGF和bFGF在20例视网膜前膜和1例视网膜下膜(视网膜脱离术后继发)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15/21(71.4%)例标本对抗PDGF抗体呈阳性反应,14/21(66.7%)例对抗bFGF呈阳性反应;②Eales病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引起的血管增殖性前膜(≥61个细胞/视野,1000×)较PVR引起的非血管增殖性前膜(31~60个细胞/视野)内细胞密度高,黄斑前膜(≤30个细胞/视野)最低。结论:PDGF和bFGF在PVR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VR膜上增殖细胞可产生bFGF,它是导致严重PVR时玻璃体内bFGF含量异常升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病变 增生性 生长因子 PDGF BFGF
下载PDF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局部角膜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祖国 陈家祺 +2 位作者 李绍珍 李永平 林健贤 《眼科研究》 CSCD 1997年第3期183-185,F003,共4页
目的观察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simplexkeratitis,HSK)局部角膜免疫反应与其发病的关系。方法用HE染色及LSAB法染色对21例HSK病例角膜进行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组织病理显示HS... 目的观察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simplexkeratitis,HSK)局部角膜免疫反应与其发病的关系。方法用HE染色及LSAB法染色对21例HSK病例角膜进行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组织病理显示HSK活动期以多形核白细胞为主,少量单核样细胞。静止期以单核样细胞为主。免疫组化显示CD4、CD8、CD14、CD15、CD20、CD68、CD71、HLA-DR、HSV-1、HSV-2阳性率分别为15.8%、15.8%、47.1%、21.1%、21.1%、88.9%、50%、66.7%、72.7%、63.6%。结论提示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均参与了HSK的发病过程,细胞免疫在HSK的发病中起十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角膜炎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KGF-2治疗兔角膜中央碱烧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琳 李永平 +2 位作者 黄树其 林健贤 张文忻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61-365,共5页
目的 观察角质细胞生长因子 2 (KGF 2 )对实验性兔角膜中央碱烧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2 4只兔角膜碱烧伤眼随机分成 4组 ,用KGF 2滴眼液治疗 ,以后行荧光素染色裂隙灯显微镜照相 ,照片经计算机图象系统分析 ,角膜切片HE染色 ,光镜检... 目的 观察角质细胞生长因子 2 (KGF 2 )对实验性兔角膜中央碱烧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2 4只兔角膜碱烧伤眼随机分成 4组 ,用KGF 2滴眼液治疗 ,以后行荧光素染色裂隙灯显微镜照相 ,照片经计算机图象系统分析 ,角膜切片HE染色 ,光镜检查。结果  10 0 μg/mLKGF 2角膜上皮愈合率最高 ,且与剂量呈依赖性 ,各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K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碱烧伤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