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主要养殖贝类滤水率的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林元烧 曹文清 +3 位作者 罗文新 郭东晖 郑爱榕 黄长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6-92,共7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厦门海域4种主要养殖贝类,僧帽牡蛎、菲律宾蛤仔、缢蛏和翡翠贻贝的滤水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这4种贝类的滤水率范围为54~74.8cm3/(g·min),滤水率大小顺序依次为僧帽牡蛎、缢蛏、翡翠贻贝、菲律宾蛤仔;(2)单...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厦门海域4种主要养殖贝类,僧帽牡蛎、菲律宾蛤仔、缢蛏和翡翠贻贝的滤水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这4种贝类的滤水率范围为54~74.8cm3/(g·min),滤水率大小顺序依次为僧帽牡蛎、缢蛏、翡翠贻贝、菲律宾蛤仔;(2)单位体重滤水率与个体大小之间呈负幂函数关系(FR=aWb,FR’=aWb-1),b—1值范围在-0.435 6~-0.392之间;(3)僧帽牡蛎和菲律宾蛤仔对中肋骨条藻的滤水率高于对塔马亚历山大藻和锥状施克里普藻的滤水率;(4)僧帽牡蛎和菲律宾蛤仔滤水率与藻类密度之间呈现负幂函数关系(FR’=aDb-1),其b-1值分别为-0.143和-0.215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壳贝类 滤水率 厦门海域 僧帽牡蛎 菲律宾蛤仔 缢蛏 翡翠贻贝 藻类
下载PDF
中华哲水蚤线粒体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林元烧 方旅平 +1 位作者 曹文清 李少菁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0-93,共4页
采用苯酚 氯仿 异戊醇(25∶24∶1)提取、异丙醇沉淀、酒精洗涤、TE缓冲液保存方法提取了采自胶州湾青岛海域的中华哲水蚤基因组DNA;以相应引物经PCR扩增得到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 I亚基基因(mtCOI)片段;PCR产物采用化学法进行质粒重... 采用苯酚 氯仿 异戊醇(25∶24∶1)提取、异丙醇沉淀、酒精洗涤、TE缓冲液保存方法提取了采自胶州湾青岛海域的中华哲水蚤基因组DNA;以相应引物经PCR扩增得到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 I亚基基因(mtCOI)片段;PCR产物采用化学法进行质粒重组(载体pGEM T Easy Vector)、热休克转化重组质粒至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JM109)、氨苄LB培养基扩大培养;测序.结果表明,中华哲水蚤线粒体COI碱基大小为710 bp(国际基因库索引号AY665663),其碱基组成A、C、G、T含量分别为24.23%、19.15%、22.54%和34.08%;G+C含量为41.69%,A+T为58.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哲水蚤 碱基 G+C 线粒体DNA 感受态细胞 PCR产物 基因序列分析 含量 醇沉 重组质粒
下载PDF
厦门同安湾需氧有机物的去除和释放通量估算 被引量:8
3
作者 林元烧 郑雪红 +3 位作者 郑爱榕 蔡明红 王鹏 刘瑞华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0-345,共6页
以COD为有机污染物指标 ,在不考虑水动力因素的条件下 ,根据实验室模拟实验的结果和相关的研究结果 ,估算了同安湾海域水体的生化净化作用、悬浮颗粒物沉积作用的去除通量和底质沉积物的再释放通量 .研究结果表明 :同安湾海域生化净化... 以COD为有机污染物指标 ,在不考虑水动力因素的条件下 ,根据实验室模拟实验的结果和相关的研究结果 ,估算了同安湾海域水体的生化净化作用、悬浮颗粒物沉积作用的去除通量和底质沉积物的再释放通量 .研究结果表明 :同安湾海域生化净化作用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通量为 10 42 9t·y-1,悬浮颗粒物沉积作用的去除通量为 4137t·y-1,而底质沉积物COD的最大可能释放通量为 3317t·y-1,说明该海域生化净化作用对有机物的去除占主导地位 ,而底质沉积物COD的释放量与悬浮颗粒物沉积作用的COD去除量大致相等 .因而在考虑同安湾污染物的总允许排放量时 ,可以只考虑水体COD的生化降解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 同安湾 需氧有机物 释放通量 通量估算 去除通量 水体污染 水环境容量
下载PDF
中华假磷虾线粒体DNA COI基因片段序列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林元烧 曹文清 +2 位作者 方旅平 刘茜茜 李少菁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42-846,共5页
采用苯酚-氯仿提取、异丙醇沉淀提取中华假磷虾基因组DNA;以相应引物经PCR扩增得到线粒体DNACOI片段;PCR产物采用化学法与载体(pGEM-TEasyVector)重组基因、热休克法转化重组质粒至感受态大肠杆菌(JM109)、氨苄LB培养基扩大培养;测序.... 采用苯酚-氯仿提取、异丙醇沉淀提取中华假磷虾基因组DNA;以相应引物经PCR扩增得到线粒体DNACOI片段;PCR产物采用化学法与载体(pGEM-TEasyVector)重组基因、热休克法转化重组质粒至感受态大肠杆菌(JM109)、氨苄LB培养基扩大培养;测序.结果表明,中华假磷虾线粒体COI碱基709bp,其碱基组成A、T、G、C含量分别为28 59%、35 35%、17 61%和18 45%(国际基因库索引号AY754819);与同科内其它3属10种磷虾的mtCOI基因片段核苷酸组成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片段 线粒体DNA 醇沉 CO 重组基因 重组质粒 热休克 磷虾 碱基 PCR产物
下载PDF
几种饵料浮游动物脂肪酸组成分析及营养效果评价 被引量:15
5
作者 林元烧 曹文清 +2 位作者 郑爱榕 李文权 陈清花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1年第z1期164-168,共5页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法对海水鱼类育苗常用的 4种饵料浮游动物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 .结果表明 :卤虫无节幼虫、皱褶臂尾轮虫、蒙古裸腹氵蚤和太平洋纺锤水蚤的粗脂肪含量分别占其体重的 2 1 .5 4%、9.70 %、6 .6 7%和 4.6...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法对海水鱼类育苗常用的 4种饵料浮游动物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 .结果表明 :卤虫无节幼虫、皱褶臂尾轮虫、蒙古裸腹氵蚤和太平洋纺锤水蚤的粗脂肪含量分别占其体重的 2 1 .5 4%、9.70 %、6 .6 7%和 4.6 6 % .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排序分别为蒙古裸腹氵蚤 >纺锤水蚤 >轮虫 >卤虫 ;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则为卤虫 >裸腹氵蚤 >轮虫 >纺锤水蚤 .此外 ,太平洋纺锤水蚤尚含有C2 2∶6 (DHA)高不饱和脂肪酸 ,这在其它饵料生物中并未检出 .卤虫无节幼虫和褶皱臂尾轮虫的脂肪酸组成中 ,油酸 (C1 8∶1 )、亚油酸 (C1 8∶2 )和亚麻酸 (C1 8∶3)占有较大比例 ,而二十碳以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低 .文中讨论了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与营养效果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饵料生物 营养 脂肪酸 海水育苗
下载PDF
厦门西港甲藻孢囊种类和数量分布特征 被引量:14
6
作者 林元烧 曹文清 +2 位作者 Sameer TERDALKAR 张茜 齐雨藻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7-414,共8页
采用超声波分离、网筛 ( 2 8μm和 95 μm)过滤、重液 (CdI KI)浮选等方法 ,对采自厦门西港的 7份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 ,厦门西港有甲藻孢囊 5属 1 0种 ,其中小型亚历山大藻 (Alexandriumminutum)为中国沿海首次记录。... 采用超声波分离、网筛 ( 2 8μm和 95 μm)过滤、重液 (CdI KI)浮选等方法 ,对采自厦门西港的 7份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 ,厦门西港有甲藻孢囊 5属 1 0种 ,其中小型亚历山大藻 (Alexandriumminutum)为中国沿海首次记录。沉积物中甲藻孢囊数量范围为1 8.2— 1 38ind/g沉积物 (湿重 ) ,高数量密集区主要分布在内湾水域 ;表层至表层以下 2cm沉积物中的孢囊数量明显多于 3— 5cm底层的。孢囊数量的分布格局与本港的地形、水交换条件密切相关 ,不同的养殖类型对孢囊的沉降和积累也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类 数量 甲藻孢囊 分布 厦门市 超声波 网筛 地形 重液浮选
下载PDF
黑鲷与灰鳍鲷杂交育种 被引量:10
7
作者 林元烧 李丙林 +1 位作者 崔雪森 曹文清 《海洋渔业》 CSCD 2001年第2期69-70,共2页
黑鲷属于鲷科鲷属,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灰鳍鲷同属于鲷科鲷属,在我国仅分布于南海。黑鲷与灰鳍鲷杂交属于种间杂交。本研究利用冬季繁殖的黑鲷种群与灰鳍鲷种群进行交配。用HCG与LHRH-A_2催产,网箱内自然受精。正交以黑鲷为,灰鳍鲷为;... 黑鲷属于鲷科鲷属,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灰鳍鲷同属于鲷科鲷属,在我国仅分布于南海。黑鲷与灰鳍鲷杂交属于种间杂交。本研究利用冬季繁殖的黑鲷种群与灰鳍鲷种群进行交配。用HCG与LHRH-A_2催产,网箱内自然受精。正交以黑鲷为,灰鳍鲷为;反交以黑鲷为,灰鳍鲷为。两种杂交组合的雌雄比均为1∶1.5。正交组合的受精率为83%,反交组合为86%,正交组合的孵化率为91%,反交为89%。该研究证明海水鱼种间杂交可以成功,并为海水鱼杂交育种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鲷 灰鳍鲷 杂交育种 杂交组合
下载PDF
台湾海峡异养性鞭毛虫生态研究I:1997年夏季南部海域鞭毛虫丰度及生物量分布 被引量:5
8
作者 林元烧 罗文新 +1 位作者 曹文清 李少菁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98-803,共6页
采用 AO染色、荧光计数方法 ,报道 1997年 8月台湾海峡南部 ( 117°5’~ 119°9’E,2 2°4’~2 4°3’N)海域异养性鞭毛虫丰度、生物量及其分布 .结果表明 ,调查海域各测站异养性鞭毛虫丰度范围 391× 10 3~ 184... 采用 AO染色、荧光计数方法 ,报道 1997年 8月台湾海峡南部 ( 117°5’~ 119°9’E,2 2°4’~2 4°3’N)海域异养性鞭毛虫丰度、生物量及其分布 .结果表明 ,调查海域各测站异养性鞭毛虫丰度范围 391× 10 3~ 184 6× 10 3cell· L-1,平均 94 9× 10 3cell· L-1;换算为含炭量 ,范围 3.64~ 16.96μg· C· L-1,平均 8.4 5μg· C· L-1.鞭毛虫大小以 2~ 2 2 μm粒径的细胞为主 ,占总细胞数的 96.2 % .鞭毛虫高生物量区在调查区的南部水域 ,其生物量比海区平均生物量高近 1倍 ;比其它测站的高了3~ 5倍 .垂直分布不均匀 ,0~ 30 m水层是鞭毛虫的主要分布水层 .连续观测结果表明 ,本海区的异养性鞭毛虫数量有明显的 2 4 h节律变化 ,但相邻 2个测站鞭毛虫数量昼夜变化的峰值时间不相一致 ,相差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养性鞭毛虫 数量分布 台湾海峡 生物量 丰度
下载PDF
厦门及其邻近地区虾池浮游动物的组成及分布 被引量:4
9
作者 林元烧 曹文清 +1 位作者 方旅平 杨圣云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12,共5页
分析了1999年8月至2000年7月逐月采自厦门及其附近地区 (厦门杏林、龙海角美、漳浦前亭 )4个虾池的浮游动物样品345份,鉴定出浮游动物36种 (类 )。本文初步报道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浮游动物的种类数和浮游动物的总个体数量的季节分布 ... 分析了1999年8月至2000年7月逐月采自厦门及其附近地区 (厦门杏林、龙海角美、漳浦前亭 )4个虾池的浮游动物样品345份,鉴定出浮游动物36种 (类 )。本文初步报道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浮游动物的种类数和浮游动物的总个体数量的季节分布 ,并对不同地区的虾池浮游动物的若干生态特征做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 邻近地区 虾池 浮游动物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下载PDF
厦门港中华哲水蚤染色体组型 被引量:10
10
作者 林元烧 曹文清 姚津津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26-830,共5页
以采自厦门港中华哲水蚤为材料 ,采用秋水仙素溶液浸泡、热滴片、空气干燥 ,Giemsa染色等方法 ,进行染色体标本制备 ,并对厦门港中华哲水蚤中期染色体形态作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中华哲水蚤染色体数目为 n=1 1 ,2 n=2 2 ,其核型公式为... 以采自厦门港中华哲水蚤为材料 ,采用秋水仙素溶液浸泡、热滴片、空气干燥 ,Giemsa染色等方法 ,进行染色体标本制备 ,并对厦门港中华哲水蚤中期染色体形态作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中华哲水蚤染色体数目为 n=1 1 ,2 n=2 2 ,其核型公式为 2 n=1 2 m+6sm+2 st+2 t.对厦门港不同世代的中华哲水蚤染色体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 中华哲是 桡足类 浮游动物 组型
下载PDF
斑节对虾仔虾对低盐度海水耐受力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林元烧 曹文清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103-106,共4页
在室内条件下 ,对斑节对虾 (Penaeusmonodon) 仔虾耐受低盐海水能力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全长 12mm的仔虾在每天递减盐度 10 % ,2 0 %和 30 % 3种条件下 ,其LC50 下限盐度为 3‰~ 4‰ ,存活时间分别为 11,5和 2 5d .较大个体 (全长 17... 在室内条件下 ,对斑节对虾 (Penaeusmonodon) 仔虾耐受低盐海水能力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全长 12mm的仔虾在每天递减盐度 10 % ,2 0 %和 30 % 3种条件下 ,其LC50 下限盐度为 3‰~ 4‰ ,存活时间分别为 11,5和 2 5d .较大个体 (全长 17mm)的仔虾其耐受低盐的能力更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节对虾(Penaeusmndn) 盐度 耐受力
下载PDF
有毒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在厦门地区虾塘引起赤潮 被引量:54
12
作者 林元烧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6-18,共3页
材料于1994年7月采自厦门及邻近地区对虾养殖池。塔玛亚历山大藻藻体细胞形态准圆形,长略大于宽。细胞长16~31μm,宽13~30μm。甲板排列公式为Ap,4′,6″,6c,8s,5,2。其孢囊长椭圆形,长径22~26μm,,短径18~22μm,表面... 材料于1994年7月采自厦门及邻近地区对虾养殖池。塔玛亚历山大藻藻体细胞形态准圆形,长略大于宽。细胞长16~31μm,宽13~30μm。甲板排列公式为Ap,4′,6″,6c,8s,5,2。其孢囊长椭圆形,长径22~26μm,,短径18~22μm,表面光滑。采样期间虾池表层水温28~31℃,盐度15~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潮 亚历山大藻 厦门 甲藻 虾池
下载PDF
斑节对虾摄食量与生长率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元烧 曹文清 +1 位作者 曾文德 林爱福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4年第1期37-42,共6页
本文在室内条件(水温24~28℃,盐度28~33.5)下以缢蛏鲜肉为饵料,对不同体长组斑节对虾的摄食量、生长速率等问题进行研究,得出斑节对虾体长(L)、体重(W)与摄食量(F)、摄食率(Ri)、生长率(Rg)和增重量(ΔW)的关系如下... 本文在室内条件(水温24~28℃,盐度28~33.5)下以缢蛏鲜肉为饵料,对不同体长组斑节对虾的摄食量、生长速率等问题进行研究,得出斑节对虾体长(L)、体重(W)与摄食量(F)、摄食率(Ri)、生长率(Rg)和增重量(ΔW)的关系如下:W=0.0112L3.1148F=0.5625W0.1266Ri=56.24W-0.2731Rg=14.18W-0.5352ΔW=0.0956W0.5552文中分析了对虾养殖池的生态特点,讨论了对虾中后期养殖管理过程中的某些对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节对虾 摄食量 生长率
下载PDF
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分类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元烧 曹文清 《福建水产》 1995年第3期62-66,共5页
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是重要的赤潮种类之一,其属下的20余种甲藻约一半是有毒种类,它们不仅破坏渔业资源,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它们能够产生PSP贝毒,危害人类健康。据报道,世界范围内每年由亚历山大藻产生PSP中毒死亡的人数多达几万人... 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是重要的赤潮种类之一,其属下的20余种甲藻约一半是有毒种类,它们不仅破坏渔业资源,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它们能够产生PSP贝毒,危害人类健康。据报道,世界范围内每年由亚历山大藻产生PSP中毒死亡的人数多达几万人。亚历山大藻藻体外部结构简单,缺少有效和有用的鉴别特征,给这类甲藻的准确鉴定、分类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再加上分类标准和方法的不断更新、种类的合并拆分,致使许多研究工作者在赤潮监测计划中和赤潮发生期间不能对其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影响了各海岸国之间、科研人员之间的信息和情报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历山大藻 分类 研究现状
下载PDF
生态遗传学及其在海洋生物学学科中的应用
15
作者 林元烧 李少菁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A02期158-161,共4页
介绍了生态遗传学的学科概念、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在海洋生物学二级学科中的应用,旨在为读者进一步了解该学科的概念、内涵、研究范畴,也为海洋生物学学科建设提供思路.
关键词 生态遗传学 生态适应 分子遗传学
下载PDF
巴西沿岸浮游端足类锥 科的种类与分布
16
作者 林元烧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517-521,共5页
浮游端足类是海洋浮游动物中的重要类群之一,其数量大,在浮游甲壳类中仅次于桡足类和磷虾类,居第三位,浮游端足类的分类系统,Pirlot等,Stephensen等已经做过研究,Bowman和Gruner在此分类系统基础上做了些修正,建立21科71属,共约500种,... 浮游端足类是海洋浮游动物中的重要类群之一,其数量大,在浮游甲壳类中仅次于桡足类和磷虾类,居第三位,浮游端足类的分类系统,Pirlot等,Stephensen等已经做过研究,Bowman和Gruner在此分类系统基础上做了些修正,建立21科71属,共约500种,锥科的分类研究,包括种名修正、种类描述、种类索引等尚有其它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端足类 锥料 分布 种类
下载PDF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的叶状仔鳗形态比较
17
作者 林元烧 江素菲 朱如晖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99-304,共6页
本文首次报道1987年11月至1988年11月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21°00’~24°00’N,116°00’~119°00’E)采获的9种叶状仔鳗,它们分别属于3个科:鸭嘴鳗科(Nettastomidae)3种,锯犁鳗科(Serrivomeridae)1种,蛇... 本文首次报道1987年11月至1988年11月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21°00’~24°00’N,116°00’~119°00’E)采获的9种叶状仔鳗,它们分别属于3个科:鸭嘴鳗科(Nettastomidae)3种,锯犁鳗科(Serrivomeridae)1种,蛇鳗科(Ophichthyi-dae)5种。文中描述、比较研究了叶状仔鳗的主要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状仔鳗 形态 闽南-台湾浅滩 浅滩渔场 鳗鲡
下载PDF
北部湾北部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浮游动物空间生态位及其分化 被引量:37
18
作者 郑挺 林元烧 +4 位作者 曹文清 张文静 郑连明 王宇杰 杨位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3635-3649,共15页
根据2006—2007年北部湾北部海域4个航次调查资料,采用K-优势度曲线法对浮游动物种(类)群进行排序分析,运用Levins公式和Pianka指数分析了主要优势种(类)群的生态位宽度值和生态位重叠程度,并通过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研究生态位分... 根据2006—2007年北部湾北部海域4个航次调查资料,采用K-优势度曲线法对浮游动物种(类)群进行排序分析,运用Levins公式和Pianka指数分析了主要优势种(类)群的生态位宽度值和生态位重叠程度,并通过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研究生态位分化状况。结果表明,该海区浮游动物优势种(类)群按生态位宽度值可划分为广生态位、中生态位和窄生态位三大类型。其中,广生态位的种(类)群如肥胖软箭虫、亚强次真哲水蚤、长尾类幼体等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生活范围较广;窄生态位的种(类)群,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差,对海流和水团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具有指示意义。生态位宽度能够反映种(类)群丰度季节变化,但不能反映具体丰度大小。北部湾北部全年主要优势种(类)群的生态位宽度值介于0.08—0.77之间,并且各优势种(类)群的生态位宽度差异较大,种对间生态位重叠值介于0.02—0.89之间,平均生态位重叠指数为0.45,种(类)群之间利用资源环境的互补性较强,这与海域内生境多样化并且各优势种对环境适应能力的差异存在一定联系。DCCA分析表明,影响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因子是水深、温度和盐度,其次是叶绿素a和溶解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生态位分化 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
下载PDF
北部湾北部海域夏季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 被引量:24
19
作者 马璐 曹文清 +4 位作者 张文静 林元烧 郑连明 杨位迪 王宇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6-554,共9页
2011年8月份于北部湾北部海域5个观测站位获得的分层水样,分析了表层叶绿素a含量和表层微型浮游动物丰度以及类群组成;同时于现场采用稀释培养法研究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率(μ)和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g)。分析和测定结果表明:调查海... 2011年8月份于北部湾北部海域5个观测站位获得的分层水样,分析了表层叶绿素a含量和表层微型浮游动物丰度以及类群组成;同时于现场采用稀释培养法研究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率(μ)和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g)。分析和测定结果表明:调查海区的微型浮游动物丰度400—1167个/L,类群组成以无壳纤毛虫为主;浮游植物的生长率为-1.50—1.13 d-1,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为0.33—1.08 d-1;推算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现存量以及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分别为28.1%—66.0%和-7.4%—438.4%。相对于中国其他海区,8月份北部湾北部海域微型浮游动物摄食速率处于中等水平。调查期间,广西沿海高生产力海区,浮游植物生长率大于微型浮游动物动物的摄食率,浮游植物生物量处于积累期;涠洲岛以南海域,浮游植物生产力较低,微型浮游动物摄食作用是控制浮游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浮游动物 摄食压力 浮游植物 稀释法 北部湾
下载PDF
厦门杏林虾池夏冬季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 被引量:13
20
作者 沈锦兰 林元烧 +2 位作者 杨圣云 曹文清 吴桂汉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1-36,共6页
20 0 0年 8月和 2 0 0 1年 2月 ,在杏林虾池用稀释法研究了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 .结果表明 :砂壳纤毛虫、甲壳类无节幼体是微型浮游动物的优势种 ;浮游植物生长率夏季为 0 .40~ 1 .0 1 /d、冬季为 0 .1 8~ 0 .96/d ;浮... 20 0 0年 8月和 2 0 0 1年 2月 ,在杏林虾池用稀释法研究了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 .结果表明 :砂壳纤毛虫、甲壳类无节幼体是微型浮游动物的优势种 ;浮游植物生长率夏季为 0 .40~ 1 .0 1 /d、冬季为 0 .1 8~ 0 .96/d ;浮游动物的摄食率夏季为 0 .578~ 1 .3 2 4/d、冬季为 0 .2 0 4~ 0 .2 55/d ;日摄食率 (以C计 )夏季为 1 9.1 7~89.51mg/(m3·d)、冬季为 3 .3 2~ 7.2 3mg/(m3·d) ,各占浮游植物现存量的 43 .90 %~ 73 .40 %、1 8.43 %~ 2 2 .51 %;对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夏季为 1 1 5.2 3 %~1 93 .52 %、冬季为 3 7.47%~ 1 1 1 .3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浮游动物 摄食压力 初级生产力 稀释法 杏林虾池 厦门市 浮游植物 叶绿素a 粒径分级 夏季 冬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