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吾尔族口腔鳞癌HPV感染及p53、PCNA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林兆全 李良忠 +3 位作者 杨文军 郅克谦 刘楠 张国山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感染及抑癌基因 p5 3、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维吾尔族口腔鳞癌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病理生物学特征间关系及临床意义 ,为维吾尔族口腔鳞癌有效防治提供实验科学依据。 方法 :(1)应用免疫组化 L SAB法检测维...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感染及抑癌基因 p5 3、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维吾尔族口腔鳞癌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病理生物学特征间关系及临床意义 ,为维吾尔族口腔鳞癌有效防治提供实验科学依据。 方法 :(1)应用免疫组化 L SAB法检测维吾尔族口腔鳞癌 p5 3蛋白及 PCNA的表达及变化。 (2 )用 PCR技术检测HPV感染率。结果:p5 3及 PCNA在维吾尔族口腔鳞癌中阳性率分别为 71.2 %、84.8% ,而在口腔正常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 8.3%、16 .7% ,肿瘤与正常组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HPV在维吾尔族口腔鳞癌中阳性率为42 .4% (2 8/ 6 6 ) ,而在口腔正常组织中阳性率为 8.3% (1/ 12 ) ,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1)抑癌基因 p5 3,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细胞内的过度表达可能在口腔鳞状上皮组织良性病变的恶性转化过程起关键性的作用 ,可对良恶性病变从分子水平进行评估 ,并可作为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维吾尔族鳞癌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2 ) HPV16、18型感染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P53 PCNA HPV 免疫组织化学 PCR 维吾尔族
下载PDF
维汉民族口腔鳞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林兆全 郅克谦 武维 《新疆医学》 2001年第1期1-2,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维吾尔族、汉族口腔鳞癌中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探讨细胞凋亡在口腔鳞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利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69例(维36... 目的:通过观察维吾尔族、汉族口腔鳞癌中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探讨细胞凋亡在口腔鳞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利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69例(维36、汉33例)口腔鳞癌中的凋亡细胞和增殖细胞进行原位观察和比较。结果:维汉民族间增殖指数和凋亡细胞指数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高分化口腔鳞癌与中低分化口腔鳞癌之间增殖指数及凋亡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部位的口腔鳞癌其增殖指数无显著差异,而舌癌组凋亡指数高于唇癌组和牙龈癌组(P>0.05),增殖指数与凋亡指数在口腔鳞癌中呈负相关关系(r=-0.663)。结论:口腔鳞癌癌变过程不仅存在活跃的细胞增殖,而且存在细胞凋亡之异常,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平衡失调在肿瘤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
下载PDF
三维环境下软骨细胞诱导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样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8
3
作者 杨萌 邵博 +10 位作者 龚忠诚 宁晓婷 刘慧 克热木·阿巴斯 凌彬 尹小朋 王冰 胡露露 王玥 胡鑫 林兆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44-1550,共7页
背景:体外环境下软骨细胞与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能够使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分化,关于体内环境下细胞共培养诱导干细胞分化的研究很少。目的:拟将滑膜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细胞与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材料植入大鼠背部皮下,了解细... 背景:体外环境下软骨细胞与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能够使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分化,关于体内环境下细胞共培养诱导干细胞分化的研究很少。目的:拟将滑膜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细胞与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材料植入大鼠背部皮下,了解细胞复合支架在体内向软骨分化的情况。方法:取SD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及软骨组织,用酶消化法获得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及软骨细胞分别进行培养。实验设单纯软骨细胞组,单纯滑膜间充质干细胞组,滑膜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细胞为1︰2组,无细胞材料组,取第3代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及第2代软骨细胞培养于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材料中移植于SD大鼠皮下,4,8周时取材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与结论:植入4,8周后,细胞支架材料保持圆盘状,单纯软骨细胞组、滑膜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细胞为1︰2组可见细胞及细胞基质Ⅱ型胶原阳性表达,单纯软骨细胞组、滑膜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细胞为1︰2组蛋白聚糖阳性表达,结果表明两种细胞混合培养于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材料中,在体内环境下能够形成软骨样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 间质干细胞 软骨细胞 共同培养技术 胶原Ⅱ型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软骨组织工程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 共培养技术 Ⅱ型胶原 蛋白聚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与软骨细胞移植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 被引量:8
4
作者 胡鑫 尹小朋 +8 位作者 龚忠诚 邵博 凌彬 刘慧 克热木.阿巴斯 王冰 胡露露 王玥 林兆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08-1413,共6页
背景:膝关节软骨损伤后修复较困难。有研究发现将关节软骨细胞和滑膜间充质干细胞混合培养接种于壳聚糖支架材料中,均可以形成软骨基质。目的:观察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与软骨细胞与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材料对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情况... 背景:膝关节软骨损伤后修复较困难。有研究发现将关节软骨细胞和滑膜间充质干细胞混合培养接种于壳聚糖支架材料中,均可以形成软骨基质。目的:观察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与软骨细胞与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材料对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情况。方法:将大鼠膝关节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及软骨细胞按1∶2比例共培养于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材料中,将此复合材料移植于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大鼠膝关节缺损处进行修复。结果与结论:(1)组织学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及番红O染色显示,植入后4,8,12周,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逐渐增多;(2)软骨样组织标记物Ⅱ型胶原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移植后4,8,12周,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细胞及细胞基质可见Ⅱ型胶原阳性表达。(3)结果证实,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与软骨细胞混合培养于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材料中,在体内环境下能够形成软骨样组织,有利于损伤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软骨细胞 滑膜 干细胞 移植 干细胞移植 软骨组织工程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 共培养技术 Ⅱ型胶原 蛋白聚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大鼠来源滑膜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软骨分化 被引量:7
5
作者 邵博 龚忠诚 +8 位作者 刘慧 凌彬 克热木·阿巴斯 尹小朋 胡露露 王冰 宁晓婷 杨萌 林兆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5期2338-2344,共7页
背景:相比其他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滑膜间充质干细胞有着较强的成软骨特性和克隆能力,因此将是软骨组织工程中最有前景的种子细胞之一。目的:培养及体外扩增SD大鼠滑膜间充质干细胞,鉴定其多向分化潜能及在添加生长因子后三维立体... 背景:相比其他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滑膜间充质干细胞有着较强的成软骨特性和克隆能力,因此将是软骨组织工程中最有前景的种子细胞之一。目的:培养及体外扩增SD大鼠滑膜间充质干细胞,鉴定其多向分化潜能及在添加生长因子后三维立体培养条件下的成软骨能力。方法:无菌条件下获取SD大鼠滑膜组织,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大鼠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取第3代滑膜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吉姆萨、生长曲线测定、成脂诱导、成骨诱导和三维条件下成软骨诱导,成软骨诱导21 d后通过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及RT-PCR对成软骨诱导后产物进行检测。结果与结论:获取的大鼠滑膜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呈成纤维样形态,并维持着多向分化的能力。使用生长因子诱导软骨细胞21 d后,可见软骨样组织,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可以在甲苯胺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后被检测到。RT-PCR检测结果显示软骨诱导分化后细胞中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mRNA呈阳性表达。提示大鼠来源的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成软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软骨组织工程 干细胞 分化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 成脂 成软骨 生长因子 三维培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干燥综合征患者唇腺活检、腮腺造影及唾液腺SPECT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慧 赵春梅 +4 位作者 龚忠诚 凌彬 克热木·阿巴斯 尹小朋 林兆全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比较腮腺造影、唇腺活检及唾液腺SPECT(99mTcO-4唾液腺动态显像)在诊断干燥综合征(SS)中的价值。方法:纳入接受3项检查的患者59例,SS 41例,非SS 18例。分析比较各检查方法诊断SS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约登指数。结果:唇腺活... 目的:比较腮腺造影、唇腺活检及唾液腺SPECT(99mTcO-4唾液腺动态显像)在诊断干燥综合征(SS)中的价值。方法:纳入接受3项检查的患者59例,SS 41例,非SS 18例。分析比较各检查方法诊断SS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约登指数。结果:唇腺活检、腮腺造影、唾液腺SPECT的灵敏度分别为:63.4%、82.9%和92.7%;特异度分别为:94.4%、83.3%、88.9%;准确度为分别为72.9%、83.1%、91.5%。唇腺活检的灵敏度及准确度较其他2项检查低(P<0.0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9 3±0.059 8、0.831 3±0.061 5和0.907 9±0.049 3(P<0.01);Youden指数分别为0.578、0.662和0.816。结论:唾液腺SPECT是诊断干燥综合征行之有效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腮腺造影 活检 99mTcO-4唾液腺动态显像(SPECT)
下载PDF
12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治疗效果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蒲金霞 李晨曦 +2 位作者 贺多敏 林兆全 龚忠诚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1-494,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5—2017年间接受住院治疗的12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一般临床指标(体重指数、发病到入院天数、间隙累及的数量等)、实验... 目的:分析影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5—2017年间接受住院治疗的12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一般临床指标(体重指数、发病到入院天数、间隙累及的数量等)、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数目、中性粒细胞数目、白介素6、C反应蛋白、降钙素、血糖、血脂及白蛋白等)。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影响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多重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患者住院天数的相关因素。结果:相关性分析发现,患者住院天数与年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比、C反应蛋白、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间隙累及数量显著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4个自变量回归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是感染间隙数目、发病至入院天数、甘油三酯、中性粒细胞。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住院天数与感染累及间隙数量、甘油三酯、炎症细胞及因子量呈正相关变化趋势,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变化趋势。此外,感染间隙数量、发病至入院天数、甘油三酯、中性粒细胞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结果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间隙 间隙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普萘洛尔治疗增殖期血管瘤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及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凌彬 陈曼丽 +3 位作者 刘洁 尹小朋 林兆全 龚忠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1-445,共5页
目的对普萘洛尔治疗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治疗过程中血清及尿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EGFL7)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方法选择30例婴幼儿增殖期血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口服普萘洛尔治疗4-8个... 目的对普萘洛尔治疗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治疗过程中血清及尿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EGFL7)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方法选择30例婴幼儿增殖期血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口服普萘洛尔治疗4-8个月,口服剂量为每天0.5-2 mg·kg^-1。采用B超测量治疗前后瘤体的半径,采用Achauer疗效评定法进行临床疗效评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12周血清及尿液中VEGF-A和EGFL7水平。结果治疗效果评价:2例优,11例好,14例中等,3例差。治疗前血清VEGF-A水平最高(335.692 pg·mL^-1±136.146 pg·mL^-1),治疗后4周(264.853 pg·mL^-1±122.120 pg·mL^-1)和治疗后12周(211.345 pg·mL^-1±104.035 pg·mL^-1)呈逐渐下降趋势,治疗后4、12周血清VEGF-A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尿液VEGF-A水平最高(76.234 pg·mL^-1±24.169 pg·mL^-1),治疗后4周(56.454 pg·mL^-1±16.111 pg·mL^-1)和治疗后12周(34.728 pg·mL^-1±12.656 pg·mL^-1)呈逐渐下降趋势,治疗后4、12周尿液VEGF-A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和尿液中EGFL7的表达趋势与VEGF-A一致。结论普萘洛尔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普萘洛尔能降低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患者外周血清和尿液中VEGF-A和EGFL7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萘洛尔 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
下载PDF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与软骨细胞三维条件下混合培养向软骨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5
9
作者 宁晓婷 邵博 +7 位作者 龚忠诚 刘慧 凌彬 克热木·阿巴斯 林兆全 杨萌 尹小朋 胡露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4期5434-5440,共7页
背景:软骨细胞通过自分泌及旁分泌的作用可以为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提供所需的生长因子及微环境,三维条件下更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增殖与分化。目的:观察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与软骨细胞混合培养于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材料中向... 背景:软骨细胞通过自分泌及旁分泌的作用可以为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提供所需的生长因子及微环境,三维条件下更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增殖与分化。目的:观察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与软骨细胞混合培养于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材料中向成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取SD大鼠滑膜组织及软骨组织,用酶消化法获得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及软骨细胞分别进行培养。取第3代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及第2代软骨细胞,将二者以1∶2的比例混合培养负载于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材料21 d,进行激光共聚焦扫描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与结论:培养72 h后,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于支架材料表面,并可见细胞分泌大量基质成分。培养21 d后,激光共聚焦扫描可见细胞在支架表面分布均匀,逐层扫描后细胞逐渐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见基质能被Ⅱ型胶原染色,细胞染色呈现棕黄色。结果表明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材料提供三维生长空间,利用软骨细胞分泌生长因子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诱导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软骨生物材料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 软骨细胞 混合培养 生长因子 软骨形成 壳聚糖 Ⅰ型胶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软骨细胞上清液诱导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微团培养成软骨 被引量:4
10
作者 邵博 龚忠诚 +7 位作者 刘慧 凌彬 克热木 尹小朋 胡露露 王冰 宁晓婷 林兆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00-105,共6页
背景: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有望成为软骨组织工程中治疗软骨缺损的种子细胞,在其向软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合适的生长因子起了重要作用。目的:利用富含生长因子的软骨细胞上清液诱导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 背景: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有望成为软骨组织工程中治疗软骨缺损的种子细胞,在其向软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合适的生长因子起了重要作用。目的:利用富含生长因子的软骨细胞上清液诱导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并对其鉴定。方法:采用消化法分别获得SD大鼠滑膜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细胞。收集软骨细胞上清液离心、过滤冻存备用。培养滑膜间充质干细胞至第3代后离心成微团,并用软骨细胞上清液进行成软骨诱导分化,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法、RT-PCR检测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使用软骨细胞上清液成软骨诱导21 d后,微团可见似软骨样组织。免疫组化法进行Ⅱ型胶原鉴定,基质能被Ⅱ型胶原染色,细胞染色呈现棕黄色。RT-PCR结果显示诱导后的微团表达软骨特异性基因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证实软骨细胞分泌的可溶性因子可以诱导大鼠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诱导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 软骨形成 软骨细胞 可溶性因子 生长因子 种子细胞 三维培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分化能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龚忠诚 魏丽丽 +4 位作者 吴杨 凌彬 刘慧 林兆全 龙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滑膜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分化能力。方法无菌状态下获取兔颞下颌关节滑膜组织,酶消化法进行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并进行传代扩增。第3代细胞消化后离心成为细胞团块,用软骨诱导液培养,并以鸡尾酒法添加生长因子人重组转化生... 目的探讨滑膜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分化能力。方法无菌状态下获取兔颞下颌关节滑膜组织,酶消化法进行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并进行传代扩增。第3代细胞消化后离心成为细胞团块,用软骨诱导液培养,并以鸡尾酒法添加生长因子人重组转化生长因子β1(recombined huma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rh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即前3天2种生长因子共同使用,之后只用rhTGF-β1继续培养18d。细胞团块培养21d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Ⅱ型胶原的表达。细胞团块培养在普通培养基中不添加rhTGF-β1和bFGF作为对照组。结果滑膜间充质干细胞经过传代培养后,成为形态一致的梭形细胞;细胞团块经软骨诱导液、rhTGF-β1和bFGF培养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Ⅱ型胶原在细胞之间的细胞外基质中明显显色,并且细胞团块的周边要比中央浓染;原本二维培养状态下的梭形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变为球形的软骨样细胞形态。结论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很强的成软骨能力,可以作为髁突软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细胞 软骨分化 人重组转化生长因子β1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普萘洛尔治疗24例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龚忠诚 凌彬 +4 位作者 克热木.阿巴司 孙媛媛 尹小朋 刘慧 林兆全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4-597,共4页
对24例婴幼儿血管瘤患者(年龄1.5~19月),清晨顿服普萘洛尔1 mg/kg.d(年龄<6月)或1.5 mg/kg.d(年龄≥6月),动态调整剂量,疗程4~10月(平均7.4月)。总有效率100%,瘤体积消退50%以上的病例占77.7%。不良反应包括2例腹泻,好转继续服药;... 对24例婴幼儿血管瘤患者(年龄1.5~19月),清晨顿服普萘洛尔1 mg/kg.d(年龄<6月)或1.5 mg/kg.d(年龄≥6月),动态调整剂量,疗程4~10月(平均7.4月)。总有效率100%,瘤体积消退50%以上的病例占77.7%。不良反应包括2例腹泻,好转继续服药;5例心率减慢,减慢幅度<20次/min;4例睡眠改变。安全性评定为19例安全,5例比较安全。随访5~12月,未见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婴幼儿 普萘洛尔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RECK基因在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初发、复发及恶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冰 龚忠诚 +5 位作者 凌彬 克热木.阿巴司 扈梅 尹小朋 胡露露 林兆全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7期661-665,共5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和RECK基因在涎腺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初发、复发和恶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4年至今涎腺PA手术标本58例,...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和RECK基因在涎腺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初发、复发和恶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4年至今涎腺PA手术标本58例,其中初发32例,复发6例,恶变9例和11例正常腮腺组织(其中腮腺来源27例,颌下腺来源13例,舌下腺来源2例,小涎腺来源5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ECK、MMP-9在各组标本中的表达,并采用半定量方法进行计量。结果:MMP-9在正常腮腺组织、PA初发、复发及恶变标本中表达呈梯度增高,各组间表达中:正常腮腺组与涎腺PA复发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腮腺组与涎腺CPA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涎腺PA初发组与涎腺CP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RECK在正常腮腺组织、涎腺PA初发、复发及涎腺CPA(恶变)中表达呈梯度降低,并且明显低于正常腮腺组织。各组间表达中:正常腮腺组与涎腺PA初发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腮腺组与涎腺PA复发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腮腺组与涎腺CPA(恶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正常腮腺组织、涎腺PA初发、复发和恶变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844,P<0.05)。结论:RECK基因与MMP-9在涎腺PA复发、恶变中的表达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 多形性腺瘤 MMP-9 RECK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双长螺钉在下颌骨髁突骨折坚固内固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龚忠诚 克热木.阿巴斯 +4 位作者 凌彬 刘慧 尹小朋 邵博 林兆全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双长螺钉在下颌骨髁突骨折坚固内固定中的应用。方法:2007年7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下颌骨髁突斜行或矢状骨折患者27例(30侧),年龄15~57岁,男性19例,女性8例。采用耳前直线切口入路,髁突复位后,用2枚18mm长2mm直径的钛钉... 目的:探讨双长螺钉在下颌骨髁突骨折坚固内固定中的应用。方法:2007年7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下颌骨髁突斜行或矢状骨折患者27例(30侧),年龄15~57岁,男性19例,女性8例。采用耳前直线切口入路,髁突复位后,用2枚18mm长2mm直径的钛钉固定断离的髁突。术后复查三维CT了解复位情况,评估术后开口度、颞下颌关节运动、咀嚼功能、咬合情况及面部外形等。结果:完全解剖复位固定的25侧髁突;5侧髁突固定良好,但髁突与下颌升支成角,角度均在15°以内;所有患者的咬合关系均恢复到受伤前状态;术后3m均能进普通饮食,开口度为(35.8±4.2)mm;4例患者术后自觉手术侧颞下颌关节运动时有摩擦音,3例患者术后2m仍觉关节区轻度疼痛;瘢痕隐蔽美观。结论:双长螺钉固定下颌骨髁突斜形或矢状骨折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髁突 骨折 内固定 长螺钉
下载PDF
吡美莫司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龚忠诚 林兆全 +4 位作者 阿地力·莫明 王玲 熊卉 廖锋 龙星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61-266,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吡美莫司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07年第3期)、MEDLINE(1990~2007)、EMbase(1990~2007)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90~2007),筛选吡美... 目的系统评价吡美莫司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07年第3期)、MEDLINE(1990~2007)、EMbase(1990~2007)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90~2007),筛选吡美莫司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交叉设计试验,并用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0篇相关文献,评价后纳入3个RCT,未检索到交叉设计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曲安耐德比较,吡美莫司治疗口腔扁平苔藓并没有明显减轻患者的口腔疼痛[WMD=–0.5,95%CI(–9.77,8.77)]和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WMD=0.9,95%CI(–0.6,2.4)],病损面积也没有明显缩小[WMD=0.00mm2,95%CI(–0.40,0.40)];与安慰剂比较,吡美莫司治疗口腔扁平苔藓并不能明显改善患者口腔疼痛[WMD=–3.30,95%CI(–20.20,13.92)]和明显缩小病损面积[WMD=–56.57,95%CI(–134.02,20.88)],也没有明显减少用药后口腔灼痛感的发生[OR=4.98,95%CI(0.49,50.22)]。结论吡美莫司治疗口腔扁平苔藓,在减轻患者口腔疼痛、改善生活质量、缩小病损面积和减轻口腔灼痛感方面并不优于曲安耐德和安慰剂。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的病例数仅有72例,且纳入临床试验中疗效评价指标不尽相同,因此有必要继续开展高质量、大样本、统一疗效评价指标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获得更可靠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美莫司 口腔扁平苔藓 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软骨组织工程软骨细胞分离方式的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邵博 占琼 +6 位作者 龚忠诚 宁晓婷 杨萌 王玥 胡鑫 高芸竹 林兆全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9期1139-1141,114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软骨分离方法获得软骨细胞的细胞存活率及细胞数量,优化软骨细胞获取方法。方法采用SD大鼠20只,获取关节软骨,机械剪碎后称重,每组使用相同重量的软骨组织(1g),4组采用不同方法获取软骨细胞:实验1组:0.25%胰蛋白酶消化3h,0... 目的探讨不同软骨分离方法获得软骨细胞的细胞存活率及细胞数量,优化软骨细胞获取方法。方法采用SD大鼠20只,获取关节软骨,机械剪碎后称重,每组使用相同重量的软骨组织(1g),4组采用不同方法获取软骨细胞:实验1组:0.25%胰蛋白酶消化3h,0.2%Ⅱ型胶原酶消化10h。实验2组:4℃下0.25%胰蛋白酶消化12h,0.25%胰蛋白酶消化72h。实验3组:0.2%Ⅱ型胶原酶消化16h。实验4组:0.08%Ⅱ型胶原酶消化12h。加入原代细胞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增殖。使用化学特殊染色法鉴定获取细胞是否为软骨细胞。计算每组软骨细胞存活率及细胞数。结果经过4种方法消化细胞,所获得细胞在外形上无明显差异,细胞均呈四方形,甲苯胺蓝染色鉴定所获取细胞为软骨细胞。细胞存活率:实验1组:原代(P0)为(79.6±2.1)%,一代(P1)为(78.6±8.4)%,三代(P3)为(82.7±2.1)%。实验2组:P0为(81.0±6.9)%,P1为(80.7±3.5)%,P3为(85.0±3.0)%。实验3组:P0为(84.7±4.0)%,P1为(85.3±1.2)%,P3为(89.7±2.5)%。实验4组:P0为(82.0±2.6)%,P1为(79.0±7.8)%,P3为(86.3±2.5)%,实验3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细胞数:实验1组(364 776±81 743)个,实验2组(306 111±49 768)个,实验3组(472 580±42 644)个,实验4组(361 906±78 405)个,实验3组的活细胞数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4种实验方法均能获取一定数量的软骨细胞,0.2%Ⅱ型胶原酶消化16h的方法在细胞存活率及细胞数量均高于其他方法,适合用于软骨组织工程中软骨细胞的获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关节软骨 软骨细胞 消化法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关节上下腔注射透明质酸联合稳定性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前移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萌 尹小朋 +9 位作者 龚忠诚 宁晓婷 王玥 胡鑫 刘慧 克热木.阿巴斯 凌彬 邵博 胡露露 林兆全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611-614,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上腔注射和关节下腔注射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联合稳定性咬合板(stable biteplate,SBP)在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 62例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中,4例未完成治疗,58例患者随... 目的探讨关节上腔注射和关节下腔注射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联合稳定性咬合板(stable biteplate,SBP)在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 62例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中,4例未完成治疗,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7例)给予关节上腔注射HA联合稳定性咬合板,B组(31例)给予关节下腔注射HA联合稳定性咬合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大开口位(MMO)和关节压诊(JP)指数的变化。结果 A、B组治疗3个月后较同组治疗前的最大开口位、关节压诊指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B组最大开口位和关节压诊指数改善较A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颞下颌关节症状及功能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而改善。结论关节上下腔注射HA联合稳定性咬合板对于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均有良好的效果,关节下腔注射HA联合稳定性咬合板治疗效果优于关节上腔注射HA联合稳定性咬合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透明质酸 稳定性咬合板 关节腔注射
下载PDF
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晨曦 刘慧 +3 位作者 龚忠诚 凌彬 克热木.阿巴斯 林兆全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63-269,共7页
目的 :系统评价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partial superficial parotidectomy,PSP)与解剖面神经的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superficial parotidectomy,SP)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疗效及手术并发症,为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 目的 :系统评价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partial superficial parotidectomy,PSP)与解剖面神经的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superficial parotidectomy,SP)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疗效及手术并发症,为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5年第4期)、Web of Knowledge、CNKI、CBM、Wan Fang Data和VIP,并辅以检索二次文献;收集关于PSP与SP 2种方法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文献,检索时限从1995年4月至2015年4月。严格执行病例选择及排除标准,独立选择文献,然后评价文献研究方法质量,按照Cochrane手册5.1.0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计809例患者。回归分析手术后并发症情况:1暂时性或永久性面瘫的发生率PSP较SP低[RR=0.41,95%CI(0.23,0.72),P=0.002];2涎瘘或积液的发生率PSP较SP低[RR=0.32,95%CI(0.16,0.64),P=0.001];3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PSP较SP低[RR=0.38,95%CI(0.26,0.55),P<0.0001];4面部塌陷或瘢痕畸形的发生率PSP较SP低[RR=0.19,95%CI(0.12,0.31),P<0.0001];5肿瘤复发率:PSP与SP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8,95%CI(0.34,2.86),P=0.98];6耳大神经损伤的发生率PSP较SP低,[RR=0.39,95%CI(0.27,0.58),P<0.0001];7唾液分泌量降低或口干症状的发生率PSP较SP者低,[RR=0.04,95%CI(0.02,0.09),P<0.0001]。结论:与传统SP术式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相比,PSP手术时间短,手术并发症少,且不增加肿瘤复发风险。因此,PSP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具有一定临床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良性肿瘤 浅叶部分切除术 浅叶切除术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114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临床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英 李晨曦 +2 位作者 贺多敏 林兆全 龚忠诚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研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特点。方法选取114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病原学资料。结果颌面间隙感染多发于夏季;累计378个颌面间隙感染中下颌下间隙有88个(23.28%),咬肌间隙50个(13.23%);72... 目的研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特点。方法选取114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病原学资料。结果颌面间隙感染多发于夏季;累计378个颌面间隙感染中下颌下间隙有88个(23.28%),咬肌间隙50个(13.23%);72例患者培养出病原菌,共培养78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星座链球菌24例(30.77%)、咽峡炎链球菌14例(17.96%),革兰阴性菌克雷伯菌8例(10.25%);年龄、季节、病因、糖尿病病史及感染间隙数目均影响患者住院时间(均P<0.05);患者临床特征对住院时间的影响程度顺序依次为间隙累及数目、糖尿病病史和年龄。结论颌面间隙感染具有季节性特点,好发于面上间隙,多由革兰阳性菌引起,其治疗效果主要受感染间隙数目、糖尿病病史和年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间隙感染 临床特征 病原学特点
下载PDF
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龚忠诚 凌彬 +4 位作者 克热木.阿巴司 尹小朋 刘慧 夏辉 林兆全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37-39,41,共4页
本文观察了胸锁乳突肌瓣即刻转移修复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临床疗效。对24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进行瘤体切除+部分腮腺或腮腺浅叶或全腮腺切除+面神经解剖,同期行即刻胸锁乳突肌瓣转移修复腮腺切除术后局部缺损,术后随访6~10月观... 本文观察了胸锁乳突肌瓣即刻转移修复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临床疗效。对24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进行瘤体切除+部分腮腺或腮腺浅叶或全腮腺切除+面神经解剖,同期行即刻胸锁乳突肌瓣转移修复腮腺切除术后局部缺损,术后随访6~10月观察发现,24例患者均无涎瘘和Frey综合征发生,伤口愈合良好,术区无凹陷畸形,瘢痕隐蔽,外形满意,颈部功能正常。胸锁乳突肌瓣修复腮腺良性肿瘤术后局部缺损,能改善局部凹陷畸形,并能有效预防Frey综合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良性肿瘤 胸锁乳突肌瓣 FREY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