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疗效X线检查评价 被引量:6
1
作者 沈长青 李耀强 +1 位作者 林先八 郑小令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241-243,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X线影像学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9例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的X线DR影像表现,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本组89例患者中22例髋部有异常X线表现,其中假体股骨头下沉3... 目的探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X线影像学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9例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的X线DR影像表现,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本组89例患者中22例髋部有异常X线表现,其中假体股骨头下沉3例,髋臼结构异常并发脱位1例,并发骨折2例,骨溶解2例,碎骨片及异位骨化钙化14例。结论 X线平片是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最为常用和有效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关节置换 X线检查 并发症
下载PDF
经皮穿刺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0例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郑小令 沈长青 +1 位作者 林先八 林远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18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APLD)联合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APLD联合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0例,术后随访,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0min,出血量3-5ml,平均住院时间6d,全...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APLD)联合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APLD联合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0例,术后随访,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0min,出血量3-5ml,平均住院时间6d,全组手术伤口一期愈合,随访时间3-16个月。疗效按中华骨科学会腰腿痛手术评价标准分级评定,优50例,良52例,差8例,优良率达93%,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式伤口小,操作精细,术后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效果优良,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一种可靠的微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 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婵 吴晓琼 +2 位作者 林先八 林声造 黄墀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69-1672,共4页
目的分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5月于医院行肾穿刺活检术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CT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分析患者年龄,病灶大... 目的分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5月于医院行肾穿刺活检术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CT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分析患者年龄,病灶大小,穿针次数,进针深度等临床资料,归纳CT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CT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患者经治疗后,出现气胸、出血29例,发生率为19.33%;出现感染30例,感染率为20.00%(30/15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共培养分离病原菌2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4株占50.00%,革兰阳性菌12株占42.86%;年龄,穿刺次数及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经皮肾穿刺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龄、合并有基础疾病及多次穿刺的患者在行CT引导下经皮肾脏穿刺术后应高度重视,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应及时进行预防,以降低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经皮肾穿刺活检术 感染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肺部CT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晓琼 林声造 +2 位作者 王婵 林先八 华海琴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3097-3100,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肺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学特征及对预后的评估,为临床病情分析与预测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医院接诊的肿瘤化疗患者959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共30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感染病原...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肺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学特征及对预后的评估,为临床病情分析与预测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医院接诊的肿瘤化疗患者959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共30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感染病原体的不同分为真菌组50例与细菌组254例,对两组患者的感染部位、临床症状及感染器官的影像学特点进行观察,对真菌组不同治疗方案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结果 959例肿瘤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患者304例,感染率为31.70%,其中真菌感染50例,细菌感染254例。真菌组患者肺部感染检出率为42.00%(21/50)低于细菌组51.57%(131/254)(P=0.216);细菌组患者发热、咳血或痰中带血发生率为94.49%(240/254)、26.38%(67/254)高于真菌组患者(P<0.05)。CT影像显示,真菌组患者磨玻璃密度影、毛刺征、胸腔积液、大结节直径>1cm、多发小结节影或近胸膜小结节检出率分别为42.00%(21/50)、14.00%(7/50)、54.00%(27/50)、48.00%(24/50)、56.00%(28/50)与细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组联合治疗有效率高于单药治疗效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2)。结论对于肿瘤化疗医院感染患者,可早期应用CT影像学检查,根据其特征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更早控制感染和改善预后,联合用药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化疗 医院感染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