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苯基膦功能化氧化石墨固载铂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烯烃硅氢加成性能 被引量:5
1
作者 邓圣军 郑强 +2 位作者 饶福原 林凌志 张宁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85-1090,共6页
以氧化石墨为载体,采用二苯基膦配体对其进行改性,再利用膦配体对Pt的螯合配位作用合成了氧化石墨固载膦铂配合物催化剂(GO-P-Pt),并采用元素分析、FT-IR、XRD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催化不同烯烃与三乙氧基硅烷的硅氢... 以氧化石墨为载体,采用二苯基膦配体对其进行改性,再利用膦配体对Pt的螯合配位作用合成了氧化石墨固载膦铂配合物催化剂(GO-P-Pt),并采用元素分析、FT-IR、XRD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催化不同烯烃与三乙氧基硅烷的硅氢加成反应性能。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对烯烃与三乙氧基硅烷的硅氢加成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100℃,反应180min后,1-辛烯的转化率为94.6%,β-加成产物的选择性高达99.4%;当底物为芳香烯烃时,β-加成产物的选择性比脂肪烯烃低。此外,催化剂在重复使用4次之后,活性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氢加成 氧化石墨 铂催化剂 烯烃
下载PDF
不对称铜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催化苯乙烯环氧化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邓圣军 陈杰 +2 位作者 钱浩 林凌志 张宁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49-1553,共5页
在溶剂热条件下,利用α-酮戊二酸和2,2’-联吡啶(2,2’-bpy)与乙酸铜合成了配合物[Cu2(C2O4)(2,2’-bpy)2(NO3-)2(H2O)2],并对配合物进行了单晶结构,FT-IR,PXRD,TGA等表征。晶体结构测定表明,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配体为草酸... 在溶剂热条件下,利用α-酮戊二酸和2,2’-联吡啶(2,2’-bpy)与乙酸铜合成了配合物[Cu2(C2O4)(2,2’-bpy)2(NO3-)2(H2O)2],并对配合物进行了单晶结构,FT-IR,PXRD,TGA等表征。晶体结构测定表明,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配体为草酸和2,2’-bpy。分子间通过氢键和π…π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考察了配合物催化苯乙烯环氧化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80°C,6 h时,苯乙烯转化率为47.2%,环氧苯乙烷的选择性达到43.6%。此外,催化剂能连续使用2次而活性没有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物 苯乙烯氧化 环氧苯乙烷
下载PDF
椎间融合术与椎板植骨术在伴峡部裂的腰椎滑脱症中脊柱-骨盆复合体矢状面参数的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林凌志 汤呈宣 +1 位作者 林勉 孙晓良 《浙江实用医学》 2019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椎间融合术与椎板植骨术在伴峡部裂的腰椎滑脱症中脊柱-骨盆复合体矢状面参数的变化。方法 60例伴峡部裂的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椎间融合组和椎板植骨组,每组30例。椎间融合组采用后路切开复位,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椎板植骨组... 目的探讨椎间融合术与椎板植骨术在伴峡部裂的腰椎滑脱症中脊柱-骨盆复合体矢状面参数的变化。方法 60例伴峡部裂的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椎间融合组和椎板植骨组,每组30例。椎间融合组采用后路切开复位,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椎板植骨组采用后路切开复位椎板间植骨融合术。手术前后测量脊柱-骨盆复合体矢状面参数,并采用ODI评分评价脊柱功能,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评价两组手术情况、脊柱、髋关节和膝关节功能以及脊柱与骨盆参数改变。结果椎间融合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和引流量等方面均小于椎板植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椎间融合组Harris、HSS、ODI评分均高于椎板植骨组,矢状面平衡低于椎板植骨组,SS和PT也低于椎板植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参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在伴峡部裂的腰椎滑脱症患者中,更有利于恢复生理状态下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从而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峡部裂 腰椎滑脱 椎间融合术 椎板植骨术 脊柱-骨盆复合体 骨盆参数
下载PDF
髋臼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董伊隆 钱约男 +3 位作者 刘良乐 黄祥祥 林凌志 蔡春元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5期420-424,共5页
目的:探讨3种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固定髋臼双柱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16个髋关节标本随机分为4组,其中1组完整髋臼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3组模拟双柱骨折后,分别按下列方法内固定:前柱螺钉加后柱钢板(SP),前柱钢板加后柱螺钉(PS),后... 目的:探讨3种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固定髋臼双柱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16个髋关节标本随机分为4组,其中1组完整髋臼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3组模拟双柱骨折后,分别按下列方法内固定:前柱螺钉加后柱钢板(SP),前柱钢板加后柱螺钉(PS),后柱双钢板(PP)。通过连续垂直加载,记录骨折的位移程度和髋臼的接触特性。结果:在载荷800 N时,SP、PS和PP 3组髋臼平均纵向位移位分别为(1.92±0.81)、(2.09±1.13)、(3.44±0.75)mm,SP与P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SP、PS和PP 3组髋臼平均横向位移位分别为(0.63±0.33)、(0.77±0.45)、(1.44±0.56)mm,SP组与PS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800 N载荷压力下,在髋臼负重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P、PS和PP组分别接触面积增加了6%、9%和27%,其中PP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27);在髋臼负重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P、PS和PP组平均应力分别增加了4%、29%和39%,其中PP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在生物力学的稳定性和接触性方面,前柱螺钉加后柱钢板有较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内固定器 关节面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多模式功能训练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5
作者 董伊隆 钱约男 +2 位作者 林凌志 蔡春元 刘良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目的观察多模式功能训练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3例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分为常规肌力训练组(ST组)和多模式功能训练组(MFT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肌力训练,MFT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训练和姿势... 目的观察多模式功能训练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3例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分为常规肌力训练组(ST组)和多模式功能训练组(MFT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肌力训练,MFT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训练和姿势控制训练。于治疗前、第一阶段治疗后及第二阶段治疗后分别采用Kaikkonen踝关节损伤功能评分、萨金特垂直跳测试(SVJT)、计时起立-步行测验(TUGT)以及腓骨肌反应时测定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本研究63例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随访时间为8~17周。第一阶段治疗后发现MFT组Kaikkonen踝关节损伤功能评分、萨金特垂直跳测试、TUGT测试及腓骨肌反应时结果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而ST组仅有Kaikkonen踝关节损伤功能评分和萨金特垂直跳测试结果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MFT组上述指标数据均显著优于ST组水平(P<0.05)。第二阶段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Kaikkonen踝关节损伤功能评分、萨金特垂直跳测试、TUGT测试以及腓骨肌反应时结果均较组内治疗前及第一阶段治疗后显著改善(P<0.05),并且MFT组上述指标数据亦显著优于ST组水平(P<0.05)。结论多模式康复训练能显著促进FAI患者踝关节功能全面恢复,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功能不稳 本体感觉训练 姿势控制训练
原文传递
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现状的认识及思考
6
作者 林凌志 《科学中国人》 2016年第3Z期157-,共1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服务的家庭式、规范化、科学化、温馨化发展成为护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患者对护理质量管理的终极目标。只有了解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现状的认知情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服务的家庭式、规范化、科学化、温馨化发展成为护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患者对护理质量管理的终极目标。只有了解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现状的认知情况,才能探寻到更合理的提升护理服务水平的途径,以全面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人员 基础护理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