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排水管网的规划设计 被引量:4
1
作者 林向明 《科技创新导报》 2006年第8期88-89,共2页
本文旨在从科学规划的角度出发,阐述对城市排水管网优化设计的一点心得,对设计实践中应该着力关注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小区 道路 污水再生
下载PDF
填海区粉质粘性土强夯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林向明 李大山 杨军智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1-44,共4页
论述盐田港三期集装箱堆场地基加固工程填海区粉质粘性土强夯试验过程。通过强夯试验,利用多种检测手段,基本取得了最佳强夯施工工艺参数,并得出雨季强夯施工对策。
关键词 强夯 粉质粘性土 工艺参数 雨季施工
下载PDF
城市排水管网的规划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林向明 《科技资讯》 2005年第25期42-43,共2页
本文旨在从科学规划的角度出发,阐述对城市排水管网优化设计的一点心得,对设计实践中应该着力关注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小区 道路 污水再生
下载PDF
振兴福建经济的辩证思考
4
作者 林向明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1984年第6期1-7,共7页
中央领导同志对福建的经济建设发展寄予厚望,说"希望福建走在四化建设的前头".要把福建的经济搞上去,必须从福建的实际出发,认识福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中各方面的关系.一句话,必须照辩证法办事.本文旨在... 中央领导同志对福建的经济建设发展寄予厚望,说"希望福建走在四化建设的前头".要把福建的经济搞上去,必须从福建的实际出发,认识福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中各方面的关系.一句话,必须照辩证法办事.本文旨在对福建的经济发展做辩证的思考.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经济发展 正确处理 建设发展 经济建设 对外开放 人民生活 自然条件 从实际出发 经济优势 生产力
下载PDF
竖向受荷灌注桩Q—S曲线数值模拟方法的探讨
5
作者 林向明 杨军志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4,共4页
结合港口工程中现场灌注桩的工作特点 ,建立由多种杆件组成的杆系有限单元法模型 ,用数值分析方法模拟桩顶竖向荷载Q和竖向沉降S的关系曲线。
关键词 灌注桩 竖向荷载 有限单元法 沉降曲线 港口工程
下载PDF
加强灌注桩结构水平承载力方法探讨
6
作者 林向明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24,共4页
针对港口工程中现场灌注桩承台结构的水平向结构分析和设计问题,结合港口工程 的特点讨论了几种加强结构水平承载力的方法。
关键词 灌注桩 水平承载力 承台结构 港口工程 加强方法
下载PDF
信华大厦地下室底板大体积砼施工的质量监理
7
作者 林向明 《福建建设科技》 1999年第2期38-39,共2页
根据信华大厦地下室底板大体积砼的施工监理实践,探讨大体积砼施工质量监理的主要环节和质量控制要点。
关键词 大体积混凝土 施工质量监督 地下室 高层建筑
下载PDF
水口船闸人字门底枢润滑系统的改进
8
作者 林向明 《福建电力与电工》 1999年第1期56-56,61,共2页
通过对水口船闸人字门底枢结构特点的分析,揭示了底枢润滑效果与人字门运行可靠性之间的重要关系,针对原设计中底枢润滑系统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 船闸 人字门底枢 润滑系统 技术改进
下载PDF
中山包水电站钢岔管设计 被引量:2
9
作者 柏子伦 林向明 《贵州水力发电》 2002年第2期62-65,共4页
中山包水电站钢岔管在天生桥二级水电站 6号压力钢管下平段分岔 ,岔管HD值达 15 40m2 ,结构体形复杂 ,采用NK HITEN780A Z35和NK HITEN6 90B高强度钢材制造安装 ,在国内水电工程中实际应用较少。文章着重介绍岔管的布置、结构分析和焊... 中山包水电站钢岔管在天生桥二级水电站 6号压力钢管下平段分岔 ,岔管HD值达 15 40m2 ,结构体形复杂 ,采用NK HITEN780A Z35和NK HITEN6 90B高强度钢材制造安装 ,在国内水电工程中实际应用较少。文章着重介绍岔管的布置、结构分析和焊缝的无损检验要求。中山包水电站的正常发电运行 ,为 80kg/mm2 级高强钢在国内水电行业的应用提供了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岔管 高强钢 结构分析 无损检验 中山包水电站
下载PDF
构建“产学研用”四位一体模式,破解木雕非遗传承难题
10
作者 林向明 《大众心理学》 2020年第2期24-26,共3页
乐清黄杨木雕位列"中国四大木雕"、"浙江三雕"之一,在全世界有较高知名度,并在2006年6月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作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杨木雕的传承模式单一,主要靠家族式的子承父业,已呈现... 乐清黄杨木雕位列"中国四大木雕"、"浙江三雕"之一,在全世界有较高知名度,并在2006年6月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作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杨木雕的传承模式单一,主要靠家族式的子承父业,已呈现走入封闭局限之"死胡同"的趋向;而且,年轻(30岁以下)的专业技术人才较少,有志于此的学徒凤毛麟角,更遑论规模化培养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杨木雕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专业技术人才 传承模式 家族式 非遗传承 规模化培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