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方旧石器文化中的技术模式的比较 被引量:46
1
作者 林圣龙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20,共20页
对中西方旧石器文化中技术模式的比较表明,两者间存在很大的差别,充分显示了中国旧石器文化发展的特殊性以及中西方整个旧石器文化属于不同的传统。
关键词 旧石器文化 技术模式 中西方比较
下载PDF
对九件手斧标本的再研究和关于莫维斯理论之拙见 被引量:24
2
作者 林圣龙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89-208,共20页
本文对中国发现的九件手斧标本进行了再研究,结果表明有几件标本还是应维持原研究者的意见,如平梁P.3468号、三门峡P.2768号和梁山P.4171号标本应归入镐的范畴,丁村P.0684号标本是三棱镐.沙女沟标本(原丁... 本文对中国发现的九件手斧标本进行了再研究,结果表明有几件标本还是应维持原研究者的意见,如平梁P.3468号、三门峡P.2768号和梁山P.4171号标本应归入镐的范畴,丁村P.0684号标本是三棱镐.沙女沟标本(原丁村P.1889号标本)为似乎斧石器,丁村P.1844号标本为多边砍砸器.关于乾县P.5786号和百色P.8203号标本,笔者倾向于认为可能是石核斧.涝池河标本的类型归属暂且存疑.在此基础上,评论了莫维斯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斧 旧石器时代 中国 莫维斯的理论
下载PDF
中国的薄刃斧 被引量:17
3
作者 林圣龙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93-201,共9页
根据前人的研究和笔者最近的观察,中国旧石器工业中同样存在着薄刃斧(Cleaver)并具有自己的特点,它们可能是中国旧石器工业本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关键词 薄刃斧 旧石器时代 中国
下载PDF
关于百色的手斧 被引量:11
4
作者 林圣龙 何乃汉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8-131,共14页
对28件百色手斧的类型学分析表明,它们并不是真正的手斧,其中4件似应归入砍砸器,1件可能是似镐石器,其余23件似应定为石核斧.
关键词 手斧 旧石器时代 百色
下载PDF
关于中西方旧石器文化中的软锤技术 被引量:9
5
作者 林圣龙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83-92,共10页
关于中西方旧石器文化中的软锤技术林圣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软锤技术是旧石器时代早期石器打制技术进步的主要标志之一.在西方,从阿舍利文化开始,软锤技术即已逐渐得到较普遍的使用,而在中... 关于中西方旧石器文化中的软锤技术林圣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软锤技术是旧石器时代早期石器打制技术进步的主要标志之一.在西方,从阿舍利文化开始,软锤技术即已逐渐得到较普遍的使用,而在中国旧石器文化中,是否广泛使用过软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 软锤技术 文化人类学
下载PDF
砸击技术和砸击制品:国外发现概况 被引量:4
6
作者 林圣龙 《人类学学报》 1987年第4期352-360,共9页
以往的国内文献很少提及国外发现的砸击制品的材料,本文就此作一简要的综述。 一 砸击技术和砸击制品的名称,无论在中文还是外文文献中,用法都很不统一,特别是外文名称在国内文献中很少出现,为此我们先分别作一介绍。 砸击技术的中文名... 以往的国内文献很少提及国外发现的砸击制品的材料,本文就此作一简要的综述。 一 砸击技术和砸击制品的名称,无论在中文还是外文文献中,用法都很不统一,特别是外文名称在国内文献中很少出现,为此我们先分别作一介绍。 砸击技术的中文名称:砸压法、两端打片法(裴文中,1948),砸击方法(贾兰坡,1956),砸击法(张森水,1962),两极打法(贾兰坡等,1972),两极法(邓聪,19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击技 遗址 罗得西亚 贾兰坡 裴文中 石核 CORE 利基 石制品 石锤
下载PDF
楔劈技术、沟裂技术和雕刻器 被引量:5
7
作者 林圣龙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82-193,共12页
笔者(Lin Shehglong,1991)曾指出,与欧洲相比,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中生产骨角器毛坯的楔劈技术(Wedge technique)和沟裂技术(Groove and splinter technique)至今尚无记录,同时雕刻器也很少。本文综合了有关这方面的具体材料,就此问题作... 笔者(Lin Shehglong,1991)曾指出,与欧洲相比,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中生产骨角器毛坯的楔劈技术(Wedge technique)和沟裂技术(Groove and splinter technique)至今尚无记录,同时雕刻器也很少。本文综合了有关这方面的具体材料,就此问题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劈技术 沟裂技术 雕刻器
下载PDF
早期人类在中国境内扩散和分布的趋势 被引量:6
8
作者 林圣龙 《人类学学报》 1987年第3期190-195,共6页
本文根据早期人类化石的形态序列和时间序列,结合化石地点的地理位置探讨了早期人类在中国境内扩散和分布的趋势。
关键词 扩散和分布 早期人类 中国
下载PDF
关于尖状器的定义——中、西方的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林圣龙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8-22,共15页
本文评论了中国和西方在尖状器的定义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 尖状器 旧石器时代 中国 西方
下载PDF
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出土于第11层而非第10层——纪念裴文中教授诞辰100周年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圣龙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3-186,共14页
目的 :讨论北京猿人第一个完整头盖骨出土层位的准确归属问题 ;方法 :详细追踪北京猿人遗址192 9年— 1933年发掘和分层的过程 ;结果和结论 :北京猿人第一个完整头盖骨出土于周口店第 1地点堆积的第 11层 ,北京猿人的化石材料分布在周... 目的 :讨论北京猿人第一个完整头盖骨出土层位的准确归属问题 ;方法 :详细追踪北京猿人遗址192 9年— 1933年发掘和分层的过程 ;结果和结论 :北京猿人第一个完整头盖骨出土于周口店第 1地点堆积的第 11层 ,北京猿人的化石材料分布在周口店第 1地点的第 3— 11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猿人 头盖骨 周口店 化石 出土层位
下载PDF
关于全谷里的手斧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圣龙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89-205,共17页
对全谷里遗址14件手斧标本的类型学分析表明,它们不是真正典型的手斧,其中6件是镐,3件是石核斧,1件是Push-plane,1件可能是砍砸器,1件是似乎斧石器.还有2件的类型暂时难以确定。
关键词 手斧 旧石器时代 全谷里 类型学分析
下载PDF
上新世以采的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和中国古人类的进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圣龙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09-215,共7页
本文通过把中国古人类的进化摆到中国这一特定的地理区域、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去作联系的考察,提出如下几点看法:1.中国是世界上很早就为人类所居住的地区之一,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中国古人类主要生存于自然条件较好的东部季... 本文通过把中国古人类的进化摆到中国这一特定的地理区域、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去作联系的考察,提出如下几点看法:1.中国是世界上很早就为人类所居住的地区之一,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中国古人类主要生存于自然条件较好的东部季风区域;2.古人类在中国境内主要是由南向北、进而向东北方向扩散和分布;3.中国最早的古人类可能是外来的,可能是从中国南部边境进入中国境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地理环境 古人类进化 中国
下载PDF
北京猿人第一头盖骨出土时附着于其上的是石灰华,属于第11层(下石灰华层)——答张双权、徐钦琦先生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圣龙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3-187,共5页
1·张双全、徐钦琦强调北京猿人第一头盖骨出土于下洞的“红色砂质粘土层”,因此应与主堆积的第10层对比。但是在具体发现此头骨的裴文中以及头骨发现后对其进行研究的步达生的描述中都明确说该头骨埋藏在石灰华中。因此头骨应产于... 1·张双全、徐钦琦强调北京猿人第一头盖骨出土于下洞的“红色砂质粘土层”,因此应与主堆积的第10层对比。但是在具体发现此头骨的裴文中以及头骨发现后对其进行研究的步达生的描述中都明确说该头骨埋藏在石灰华中。因此头骨应产于下洞的“下石灰华层”。2·以主堆积第10层作为参照系,下洞堆积的层位在参照系层位之下,因此其层位至少相当于《贾文》主堆积剖面的第11层,甚至可能更低。3·北京猿人遗址中的几处实例说明,在对比洞穴堆积中不同处所的地层单元时,岩性相似并不是对比的“前提条件”。关键是要有一个共有的层位作为参照系,在此基础上层位相当的地层单元才可以进行对比。下洞堆积与主堆积第11层的对比就是这样的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层位 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 周口店第1地点
下载PDF
西方旧石器文化中的勒瓦娄技术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圣龙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7-83,共7页
在石片打制技术的发展史上,勒瓦娄技术的发明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进步,本文将就西方旧石器文化中的勒瓦娄技术的内容、意义及其起源等问题作一概要的综述。在此基础上,笔者将另行撰文就中外旧石器文化在这一方面的异同作一比较的研究和... 在石片打制技术的发展史上,勒瓦娄技术的发明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进步,本文将就西方旧石器文化中的勒瓦娄技术的内容、意义及其起源等问题作一概要的综述。在此基础上,笔者将另行撰文就中外旧石器文化在这一方面的异同作一比较的研究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 旧石器文化 石片打制 勒瓦娄技术
全文增补中
东亚、非洲和太平洋地区语言出现的古人类学证据
15
作者 林圣龙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52-359,共8页
复杂语言进化的研究主要是根据欧洲古人类学的记录。世界其他地区的资料常常作为由欧洲衍生的而被忽视或遗忘。虽然东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澳大利亚的证据与欧洲更广泛的记录显示了某些明显的相似,也有显著的差别。最明显的是,在欧... 复杂语言进化的研究主要是根据欧洲古人类学的记录。世界其他地区的资料常常作为由欧洲衍生的而被忽视或遗忘。虽然东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澳大利亚的证据与欧洲更广泛的记录显示了某些明显的相似,也有显著的差别。最明显的是,在欧洲和地中海东部地区之外,埋葬似乎是一种晚得多的现象,但是岩石艺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澳大利亚的出现却早于欧洲.这些差异很可能是由于环境的和发掘所得的因素,而并不表明在旧石器时代的世界人群中,复杂语言的能力有什么根本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人类学 语言进化 东亚 非洲 太平洋地区
下载PDF
鲜美的螃蟹
16
作者 林圣龙 康丽云(指导) 《小学生作文》 2022年第8期28-29,共2页
今大,外公送来一只大螃蟹,我开心得不得了,因为我又可以美美地大吃一顿啦!在妈妈处理螃蟹前,我先小心翼翼地把螃蟹放在了地上它穿着一身坚硬的灰绿色铠甲,像一位威武的勇士。那对大大的钳子让它看上去威猛无比。
关键词 螃蟹 铠甲 外公
下载PDF
基于硫化物的钾离子电池研究进展
17
作者 林圣龙 《大众标准化》 2022年第10期145-147,150,共4页
碱金属离子电池在电化学储能领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锂离子电池已广泛应用于电力储能装置和便携式储能设备中,但由于锂金属存在日益稀缺、价格上涨等问题,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长远发展。相比之下,钾金属不仅价格廉价,而且来... 碱金属离子电池在电化学储能领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锂离子电池已广泛应用于电力储能装置和便携式储能设备中,但由于锂金属存在日益稀缺、价格上涨等问题,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长远发展。相比之下,钾金属不仅价格廉价,而且来源广泛,因此,钾离子电池的推广及其应用能够解决目前锂离子电池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硫化物电极材料以其丰富的氧化还原位点、长循环寿命、高能量密度等特性广受大众青睐。文章阐述了基于硫化物的钾离子电池研究进展,并对后续有关钾离子电池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离子电池 硫化物 电化学性能研究
下载PDF
从古人类学角度看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属性——与陈国强同志商榷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圣龙 《世界历史》 1987年第1期102-110,共9页
关于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关于过渡阶段在自然史或人类进化史中的地位,它的性质和归属,学术界一直有争论。弄清这个问题,对于人类早期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历史》1979年第五期发表了陈国强同志的文章《论人类的童年——群。
关键词 古人类学 过渡阶段 人类进化史 世界历史 南方古猿 自然史 重要意义 陈国 学术界 属性
原文传递
从人类起源和进化研究来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盟
19
作者 吴汝康 林圣龙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8-50,共3页
我们想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角度谈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联盟的问题。人类进化研究本身就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的体现,这是由人本身所固有的性质决定的。因为人既有自然属性。
关键词 人类起源 古人类学家 遗址 自然科学 居址 社会科学 埋藏学 人类进化 石器工具 进化过程
原文传递
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汝康 林圣龙 《哲学研究》 1978年第12期40-47,共8页
人类起源问题是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人类历史的第一章。最近发表的毛主席的词:《贺新郎·读史》的第一句就是“人猿相揖别”。这里我们就人类起源研究的新进展和由此提出的新问题,特别是有关哲学的问题,以及当前国外人类起源研究... 人类起源问题是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人类历史的第一章。最近发表的毛主席的词:《贺新郎·读史》的第一句就是“人猿相揖别”。这里我们就人类起源研究的新进展和由此提出的新问题,特别是有关哲学的问题,以及当前国外人类起源研究中的新动向,作一简单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起源 基本理论问题 哲学的问题 新动向 新进展 人类历史 新问题 研究中 人猿 毛主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