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点带石斑鱼仔、稚、幼鱼的生长与发育 被引量:42
1
作者 邹记兴 向文洲 +2 位作者 胡超群 林坚士 章之蓉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77-84,共8页
报道了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 Bloch & Schneider)仔、稚、幼鱼生长与发育的研究结果:(1)根据卵黄囊、鳍棘、鳞片的变化,点带石斑鱼的胚后发育可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无,可分为卵黄囊仔鱼... 报道了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 Bloch & Schneider)仔、稚、幼鱼生长与发育的研究结果:(1)根据卵黄囊、鳍棘、鳞片的变化,点带石斑鱼的胚后发育可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无,可分为卵黄囊仔鱼和后期仔鱼。(2)点带石斑鱼胚后发育经历了4次重要的生长变化,分别是:8d前全长缓慢增加,体重负增长;仔鱼期第15~18d快速生长;仔鱼后期至稚鱼前期的第25~34d高速生长;幼鱼期平稳生长。(3)点带石斑鱼生长发育过程最明显的变化是腹鳍第一鳍棘与背鳍第二鳍棘的长出与收回。(4)点带石斑鱼仔、稚、幼鱼生长发育与食性转换过程要经历4个危险期。提出了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降低死亡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带石斑鱼 仔鱼 稚鱼 幼鱼 生长 发育
下载PDF
点带石斑鱼的亲鱼培育、产卵受精和胚胎发育 被引量:59
2
作者 邹记兴 常林 +2 位作者 向文洲 胡超群 林坚士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8-384,共7页
在水泥池人工养殖条件下 ,对人工诱导性逆转的“功能性雄性”、天然雄性及天然雌性点带石斑鱼 (Epinephelusmalabaricus)亲鱼进行强化培育 ,自然产卵受精。 2 0 0 2年繁殖季节 ,共获 3cm以上的点带石斑鱼苗 14 5万尾。亲鱼培育、产卵受... 在水泥池人工养殖条件下 ,对人工诱导性逆转的“功能性雄性”、天然雄性及天然雌性点带石斑鱼 (Epinephelusmalabaricus)亲鱼进行强化培育 ,自然产卵受精。 2 0 0 2年繁殖季节 ,共获 3cm以上的点带石斑鱼苗 14 5万尾。亲鱼培育、产卵受精和胚胎发育的程序 :(1)经过强化培育的亲鱼 ,自然产卵受精 ,受精率平均 81% ,最高 97% ;(2 )成熟的“人工变性雄鱼”的精子头部呈球型 ,精子头径约 3 7— 6 1μm ,尾长 12 4— 4 4 5 μm ;在水温 2 6℃、盐度 3%、pH7 9条件下 ,精子游动时间最长超过 5 8min ,精液中 90 %精子在 31min停止游动 ,与天然雄亲鱼的精子无异 ,可作为生产雄亲鱼的来源 ;(3)在东山岛 ,产卵期由 4月初持续到 11月中旬 ,产卵高潮集中在 4月底至 5月底、9月底至 10月初。在 2 4h内 ,自然产卵通常从 16 :30持续到次日 1:30 ;(4 )产卵适宜水温为 2 3 5— 2 8 6℃ ,最适产卵水温为 2 5 5—2 6 5℃ ;(5 )水温 2 6℃时 ,受精卵在盐度 2 82 %— 2 96 %的海水中呈悬浮状态 ,盐度 2 82 %以下时下沉 ,盐度 2 96 %以上时上浮 ;(6 )在水温 2 4 9— 2 7 6℃、盐度 3%— 3 3%、pH7 6— 8 2的情况下 ,胚胎发育时间为 2 1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带石斑鱼 亲鱼培育 产卵受精 胚胎发育
下载PDF
人工诱导点带石斑鱼性逆转的组织学证据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14
3
作者 邹记兴 陶友宝 +2 位作者 向文洲 林坚士 胡超群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6期81-86,共6页
对外源混合激素药条肌体埋植法诱导点带石斑鱼提早性逆转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1)3~5龄的雌鱼能在50~70天内转变为功能性雄鱼,年龄较小的雌鱼性转时间相对长些。(2)性转雄鱼精巢组织的雄性生殖细胞包括:精原细胞、初... 对外源混合激素药条肌体埋植法诱导点带石斑鱼提早性逆转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1)3~5龄的雌鱼能在50~70天内转变为功能性雄鱼,年龄较小的雌鱼性转时间相对长些。(2)性转雄鱼精巢组织的雄性生殖细胞包括: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精子头部呈球型直径约1.5~2.5μm.尾长12.4~44.5μm,与天然雄鱼相似。(3)人工诱导性转雄鱼可取代天然雄鱼进行人工繁殖。(4)点带石斑鱼的性逆转机制为性类固醇依赖型。外源雄性激素通过抑制“雌性相关基因”的表达,而成为石斑鱼性逆转的启动因子,诱发卵巢退化和精巢的发育,直至精子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带石斑鱼 性逆转 组织学 人工诱导 机制 性类固醇依赖型 药条肌体埋植法 性腺 精子活率
下载PDF
点带石斑鱼仔鱼营养转换期的摄食与生长 被引量:17
4
作者 邹记兴 向文洲 +1 位作者 胡超群 林坚士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5期87-91,86,共6页
利用人工繁殖受精卵孵化出的点带石斑鱼仔鱼,在盐度3%、pH7.9、水温26℃的情况下,对其营养转换期的摄食与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点带石斑鱼卵为少黄卵。仔鱼刚孵出时水面漂浮、偶尔旋转,逐渐转向水中上层倒挂悬浮,至卵... 利用人工繁殖受精卵孵化出的点带石斑鱼仔鱼,在盐度3%、pH7.9、水温26℃的情况下,对其营养转换期的摄食与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点带石斑鱼卵为少黄卵。仔鱼刚孵出时水面漂浮、偶尔旋转,逐渐转向水中上层倒挂悬浮,至卵黄囊消失时,能水面平游、集群、趋弱光、避强光。仔鱼这种运动生活习性的转变是卵黄囊和油球营养向混合型营养和外源性型营养过渡的生理变化相适应的。(2)仔鱼孵出后第1d,卵黄囊容积由0.0339mm3缩小到0.0054mm3,消耗量达84.07%。油球直径也由0.21mm减缩到0.11mm,缩小程度为47.6%。这与第1d器官发育旺盛有关。(3)卵黄囊和油球营养持续72h,混合营养期仅24h。仔鱼转入外源性营养后,随着口径的增大,饵料由牡蛎受精卵和担轮幼虫、超微轮虫,逐渐向褶皱臂尾轮虫过渡,而且可摄食微囊饲料,摄食比率和摄食强度逐渐增加。充分摄取富含DHA、EPA的适口饵料是后期仔鱼生存的物质基础。(4)饥饿仔鱼初次摄食发生在孵出后72h,摄食率仅为18.1%,而且是“滤食”,96h后逐渐转为主动摄食,120h记录到最高的初次摄食率为70%,此后逐步下降。仔鱼如果在孵出后第8d仍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关系,即进入PNR期,第10~11d初次摄食率下降为0,第13天全部死亡。(5)仔鱼在初孵时的平均生长速率为0.25m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带石斑鱼 仔鱼 营养转换期 摄食 生长 人工繁殖 受精卵 孵化
下载PDF
不同贝龄华贵栉孔扇贝数量性状的通径分析 被引量:46
5
作者 刘文广 林坚士 何毛贤 《南方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3-48,共6页
对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3月龄、6月龄、7月龄、9月龄和15月龄的4个数量性状(壳高、壳长、壳宽和体质量)进行了测量,分析了性状间的表型相关性及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4个数量性状两两间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达... 对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3月龄、6月龄、7月龄、9月龄和15月龄的4个数量性状(壳高、壳长、壳宽和体质量)进行了测量,分析了性状间的表型相关性及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4个数量性状两两间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形态性状与体质量间,壳长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较高,壳宽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较小。通径分析显示壳宽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最小,除7月龄外,壳高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大于壳长。相关指数分析的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相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指数为0.910~0.943。经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4个月龄时期壳高、壳长和壳宽对体质量的线性回归方程。研究表明,在6月龄后以壳高为主要选择指标,可达到对体质量的选择,研究结果为华贵栉孔扇贝选择育种中选育指标的确立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性状 通径分析 华贵栉孔扇贝
下载PDF
9个马氏珠母贝家系的中期生长性状评估 被引量:11
6
作者 汤健 刘文广 +1 位作者 林坚士 何毛贤 《南方水产科学》 CAS 2011年第5期30-36,共7页
2008年3月以2006年构建的4个家系F1为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成功构建了9个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acata)家系,在相同养殖条件下对其壳高、壳长、壳宽和体质量进行了周年测量,对不同遗传背景的家系和不同时期4个生长性状的生长速率... 2008年3月以2006年构建的4个家系F1为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成功构建了9个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acata)家系,在相同养殖条件下对其壳高、壳长、壳宽和体质量进行了周年测量,对不同遗传背景的家系和不同时期4个生长性状的生长速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家系间及不同生长时期在各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9个家系的壳高生长速率顺序为F11>F4>F9>F3>F6>F12>F2>F7>F5,壳长生长速率顺序为F11>F4>F3>F9>F12>F2>F6>F7>F5,壳宽生长速率顺序为F6>F11>F3>F9>F4>F12>F2>F5>F7,体质量生长速率顺序为F11>F12>F9>F3>F7>F2>F4>F5>F6。F11、F4和F9家系壳高生长较快,F11家系壳长生长较快,F11、F3和F9家系壳宽生长较快,F11、F12和F9家系体质量生长较快,彼此间差异显著(P<0.05)。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各生长指标差异显著性有所不同,10月~12月以壳高、壳长和壳宽增长较为显著,3月~5月以体质量增长较为显著;慢速生长期各生长性状指标增长速率差异均不显著,而快速增长时期各生长性状增长速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筛选出生长性状最优的家系F11,为通过家系选择培育优良品种提供了遗传素材,同时为家系育种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生长速率 家系 不完全双列杂交
下载PDF
热带地区钝顶螺旋藻的大量培养 被引量:7
7
作者 吴伯堂 林坚士 +1 位作者 向文洲 曾呈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663-668,共6页
于1989年6月—1990年6月,运用开放式半连续培养的方法在海南省三亚市鹿回头海滩建113m^2养殖池,进行海水螺旋藻大量培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海水螺旋藻藻种SCS品系(1984年引进非洲乍得湖Spirulina platensis经分离选育,驯化为海水螺... 于1989年6月—1990年6月,运用开放式半连续培养的方法在海南省三亚市鹿回头海滩建113m^2养殖池,进行海水螺旋藻大量培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海水螺旋藻藻种SCS品系(1984年引进非洲乍得湖Spirulina platensis经分离选育,驯化为海水螺旋藻藻种SCS品系)适宜在热带地区进行大量培养;②用海水培养螺旋藻不需调pH值;③循环使用培养液可以节约肥料和药品,是降低成本的途径之一;④海南省海岸线长,南部气温高,日照充足,在那里生产海水螺旋藻产量高[12.01g/(m^2·d)]、质量好(粗蛋白含量67.28%)。以上几点说明海南省南部滩涂可以大规模生产海水螺旋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螺旋藻 培养
下载PDF
海洋酸化对马氏珠母贝受精及早期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文广 林坚士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23,共5页
自2010年7月1日至3日,在pH值为8.1、7.7和7.4条件下研究了海洋酸化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Dunker)受精及早期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海洋酸化对不同pH值下马氏珠母贝的受精率无显著影响。pH8.1、pH 7.7和pH 7.4试验组幼虫的壳... 自2010年7月1日至3日,在pH值为8.1、7.7和7.4条件下研究了海洋酸化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Dunker)受精及早期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海洋酸化对不同pH值下马氏珠母贝的受精率无显著影响。pH8.1、pH 7.7和pH 7.4试验组幼虫的壳长、壳高的值逐渐增大,pH 8.1组幼虫的壳长、壳高的值大于同期其他两组的值,且在实验的第24、36、48小时与其他两组同期幼虫的壳长、壳高的值差异显著,这表明海洋酸化显著影响马氏珠母贝幼虫的生长。实验期间,pH 8.1试验组幼虫的存活率和畸形率没有显著变化,而pH 7.7和pH 7.4组幼虫的存活率显著低于pH 8.1组。pH 7.4组幼虫的畸形率显著高于同期pH 8.1和pH 7.7组幼虫的畸形率,表明在海洋酸化的环境中幼虫的发育受到影响。本文将为海洋酸化的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酸化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Dunker) 受精 发育
下载PDF
大亚湾的马尾藻资源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蒋福康 李庆欣 林坚士 《热带海洋》 CSCD 1996年第1期85-90,共6页
大亚湾的马尾藻种类多,分布广,生物量高,资源丰富。马尾藻资源与生长基质、潮流等关系密切。文中讨论了半叶马尾藻Sargassumhemiphyllum和亨氏马尾藻S.henslowianum的生物量与密度、藻体长度和单... 大亚湾的马尾藻种类多,分布广,生物量高,资源丰富。马尾藻资源与生长基质、潮流等关系密切。文中讨论了半叶马尾藻Sargassumhemiphyllum和亨氏马尾藻S.henslowianum的生物量与密度、藻体长度和单株藻体重量间关系,以及不同潮位马尾藻的资源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 马尾藻 资源
下载PDF
广东发展大型海藻生物技术产业链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4
10
作者 向文洲 林坚士 +3 位作者 何慧 董俊德 相建海 曾呈奎 《水产科技》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在概述国内外海藻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历史、进展和趋势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广东省在自然条件、海藻资源、科技力量、政策及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与特点,提出广东省发展大型海藻生物技术产业链的战略构思和重要意义,为推动广东省海藻产... 本文在概述国内外海藻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历史、进展和趋势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广东省在自然条件、海藻资源、科技力量、政策及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与特点,提出广东省发展大型海藻生物技术产业链的战略构思和重要意义,为推动广东省海藻产业发展和加快实施科技兴海总体战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需求 发展现状 广东 大型海藻生物技术产业链
下载PDF
海水钝顶螺旋藻富硒及其含硒藻蓝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何晓艳 向文洲 +2 位作者 何慧 林坚士 董俊德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34,共5页
研究了亚硒酸钠梯度浓度对海水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生长及藻胆蛋白含量的影响,对含硒藻蓝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含硒藻蓝蛋白纯品。结果表明,硒添加浓度小于100mg.L-1时,对藻体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生物量、藻蓝蛋白和别... 研究了亚硒酸钠梯度浓度对海水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生长及藻胆蛋白含量的影响,对含硒藻蓝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含硒藻蓝蛋白纯品。结果表明,硒添加浓度小于100mg.L-1时,对藻体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生物量、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含量有增加,藻体硒含量及富硒系数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相似条件下的淡水螺旋藻;纯化的含硒藻蓝蛋白溶液在弱光照、低温、pH4—8的范围内稳定性较好;含硒藻蓝蛋白的光谱特性与藻蓝蛋白相比几乎没有差异,紫外与可见光吸收光谱特征吸收峰在280nm和620nm,荧光激发峰在558nm,室温条件下最大荧光发射峰在655nm,说明海水钝顶螺旋藻富集硒后及海水的胁迫对其藻蓝蛋白的光谱特性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 含硒藻蓝蛋白 富硒系数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两个与生长性状相关QTL的验证 被引量:5
12
作者 韦国建 刘文广 +1 位作者 林坚士 何毛贤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19,共7页
利用2个马氏珠母贝群体对遗传连锁图谱已经定位的,与马氏珠母贝生长性状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中的两个进行验证。结果显示:m59标记在2个群体中与壳高、壳长、壳宽和总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其GT... 利用2个马氏珠母贝群体对遗传连锁图谱已经定位的,与马氏珠母贝生长性状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中的两个进行验证。结果显示:m59标记在2个群体中与壳高、壳长、壳宽和总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其GT基因型的个体壳高、壳长、壳宽和总重均显著高于GG基因型的个体;154165标记在湛江群体中与壳高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在深圳群体中与壳宽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表明QTL标记m59在2个群体中是共享QTL,而154165标记在群体中是特异QTL。基于这两个QTL在这2个群体中分别构建二倍型,发现在湛江群体中二倍型C_1(AAGT)和深圳群体中D_1(AGGT)型和D_2(AAGT)型对马氏珠母贝生长最为有利,可作为优先的基因型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 验证 生长性状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eSNP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文 李琴 +1 位作者 林坚士 何毛贤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8-95,共8页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是目前已知抑制肌肉生长最强效的分化因子,具有负向调控肌肉生长、发育的作用,它与生长之间的这种单向作用关系,使其在养殖生物遗传改良上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文以马氏珠母贝MSTN基因21个e SNP位...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是目前已知抑制肌肉生长最强效的分化因子,具有负向调控肌肉生长、发育的作用,它与生长之间的这种单向作用关系,使其在养殖生物遗传改良上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文以马氏珠母贝MSTN基因21个e SNP位点作为候选SNP位点,对106只马氏珠母贝进行基因分型并与8个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SNP最小等位基因频率的范围为0.028 3~0.490 4,多态信息含量(PIC)的范围为0.093 6~0.375 0,观测杂合度(Ho)及期望杂合度(He)的范围分别为0.028 3~1.000 0及0.098 9~0.502 7。2个SNP位点与生长性状显著关联:g.3154 A〉G位点的GG型个体的壳高、壳长、总重、壳重、软体部重和闭壳肌重显著大于AG型个体(P〈0.05);g.4379A〉G位点GG型个体的壳高、壳长、铰合线长、总重、软体部重和闭壳肌重显著大于AG型个体(P〈0.05)。g.3154 A〉G位点和g.4379A〉G位点间无显著交互作用。这2个SNP可作为潜在的马氏珠母贝基因型选择育种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 单核苷酸多态性 生长性状 关联分析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SNP标记开发及家系遗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耀国 刘文广 +1 位作者 林坚士 何毛贤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6-102,共7页
利用13个源自转录组序列的SNP标记对3个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家系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家系1#、3#、6#的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307 8、0.318 9和0.382 7;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342 2、0.341 0和0.3... 利用13个源自转录组序列的SNP标记对3个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家系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家系1#、3#、6#的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307 8、0.318 9和0.382 7;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342 2、0.341 0和0.394 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243 5、0.247 9和0.297 7。结果表明,3个马氏珠母贝家系具低度或中度遗传多态性,为马氏珠母贝内SNP应用于遗传多态性分析等提供了基础。利用SNP标记对3个家系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半同胞家系1#和3#在家系及个体聚类中均先聚在一起,然后再与亲缘关系较远的家系6#聚在一起。新开发的SNP标记能较准确地对家系及个体进行聚类,为SNP标记应用于马氏珠母贝遗传关系分析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SNP 遗传多态性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生长性状相关QTL在两个群体中的验证 被引量:1
15
作者 韦国建 管云雁 +2 位作者 刘文广 林坚士 何毛贤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7-553,共7页
对两个通过遗传图谱构建定位的马氏珠母贝(Pinctada ucata)生长性状相关的QTL在两个不同群体中进行验证分析。结果显示:QTL471489在深圳群体中与壳高、壳宽显著相关(P<0.05),其CT基因型个体的壳高、壳宽和体质量显著大于CC基因型,CT... 对两个通过遗传图谱构建定位的马氏珠母贝(Pinctada ucata)生长性状相关的QTL在两个不同群体中进行验证分析。结果显示:QTL471489在深圳群体中与壳高、壳宽显著相关(P<0.05),其CT基因型个体的壳高、壳宽和体质量显著大于CC基因型,CT为优势基因型;而在杂交群体中该QTL与生长性状关联不显著(P>0.05),但CT基因型的生长性状值仍最大。QTL410206在深圳群体中与生长性状关联不显著(P>0.05),而在杂交群体中该QTL与壳高、壳长、壳宽和体质量显著相关(P<0.05),AA为优势基因型。基于这两个QTL在这2个群体中分别构建二倍型,发现在深圳群体中C1(CTAT)型和杂交群体中D1(CTAA)、D2(TTAA)、D3(CCAT)、D4(TTAT)、D5(CTAA)型对马氏珠母贝的生长最为有利,可作为优选的基因型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数量性状位点 生长性状 验证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生长性状QTL鉴定及基因型选择效应分析
16
作者 韦国建 李耀国 +1 位作者 林坚士 何毛贤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25,共7页
对马氏珠母贝生长性状QTL411871进行初步验证,然后建立两种基因型组配:♀AT×♂AT(30号)和♀TT×♂AT(31号),对其实际的基因型效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QTL411871在验证群体中与闭壳肌重显著相关(P<0.05),优势基因型为AT。在3... 对马氏珠母贝生长性状QTL411871进行初步验证,然后建立两种基因型组配:♀AT×♂AT(30号)和♀TT×♂AT(31号),对其实际的基因型效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QTL411871在验证群体中与闭壳肌重显著相关(P<0.05),优势基因型为AT。在30和31号基因型组配中,QTL411871与生长性状关联不显著(P>0.05),AT基因型的遗传效应小,但仍是个体生长性状均值最大的基因型。QTL423886标记在30号组配中与壳高、壳长和总重显著相关(P<0.05),其AG基因型个体的壳高、壳长和总重显著大于GG基因型;而在31号组配中与生长性状关联不显著(P>0.05)。基于这2个QTL标记在30和31号组配中分别构建二倍型,发现在30号组配中二倍型C1(ATAG)和31号组配中D1(ATAA)型对马氏珠母贝的生长最为有利,可作为优先的基因型组合。该结果为开展马氏珠母贝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数量性状位点 生长性状 验证 遗传效应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南科1号”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毛贤 林坚士 +1 位作者 刘文广 谢永新 《中国水产》 2016年第11期78-81,共4页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Dunker,或P.fucata Gould),又称合浦珠母贝,为暧水性动物,主要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以及日本沿海。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合浦珠母贝 日本沿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