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热电制冷的某舱外载荷两级控温设计
1
作者 张磊 沈苑 +3 位作者 祁见忠 宋坤 周振凯 林士峰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0-386,共7页
在某层叠式舱外载荷热控设计中,为同时满足整机散热以及部分模块组件高精度高稳定度温度控制需求,提出一种基于热电制冷(TEC)在上层模块侧壁营造相对较低温度环境(一级温控),再结合薄膜式电加热器对上层模块内部组件进行高温度稳定度控... 在某层叠式舱外载荷热控设计中,为同时满足整机散热以及部分模块组件高精度高稳定度温度控制需求,提出一种基于热电制冷(TEC)在上层模块侧壁营造相对较低温度环境(一级温控),再结合薄膜式电加热器对上层模块内部组件进行高温度稳定度控温(二级控温)的热控设计方案。该方案通过建立并有效控制上层模块与冷板之间唯一的传热路径,在实现上层模块高效散热的同时保证其内部约束点温度的高稳定性。通过仿真分析和热平衡试验对该热控方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冷板来流温度在±5℃/90 min波动时,一级控温实现约束点温度波动小于±0.3℃/90 min,二级控温实现约束点温度波动小于±0.1℃/90 min,所有约束点温度满足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舱外载荷 热控设计 热电制冷 两级控温 仿真分析 试验验证
下载PDF
MEO导航卫星热控系统设计及验证 被引量:2
2
作者 林士峰 李锴 +2 位作者 林宝军 蒋桂忠 马二瑞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4-152,共9页
为解决MEO导航卫星整星热控设计以及有特殊温控指标要求设备的温度控制问题,结合卫星构型、轨道姿态、工作模式等特点,采用被动散热、扩热及局部隔热的热控措施,辅以开关或高精度比例控温算法分级主动热控设计原则。针对载荷大功率设备... 为解决MEO导航卫星整星热控设计以及有特殊温控指标要求设备的温度控制问题,结合卫星构型、轨道姿态、工作模式等特点,采用被动散热、扩热及局部隔热的热控措施,辅以开关或高精度比例控温算法分级主动热控设计原则。针对载荷大功率设备和相控阵天线,采用热管网络结合扩展散热区的热控措施;针对有温度敏感指标要求的蓄电池组、原子钟等采用隔热措施,辅以主动热控进行独立控温设计;热控软件设计采用在轨自主故障诊断及自动隔离设计方法,显著提升热控系统在轨自主运行能力。经过地面整星级热平衡试验验证及优化设计,在轨多颗卫星的飞行数据表明:整星热控方案设计合理,星上各仪器设备温度满足要求,温度设计余量及变化趋势符合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O导航卫星 热控系统 方案设计 在轨验证
下载PDF
导航卫星原子钟舱温度控制方法及其验证 被引量:4
3
作者 林士峰 李锴 +2 位作者 蒋桂忠 吴健 马二瑞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1-387,共7页
原子钟是导航卫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卫星系统提供高准确及高稳定度的时间频率源.原子钟工作性能与环境温度变化密切相关,为保证其在轨连续、稳定运行,热控系统需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温度环境.本文以某导航卫星原子钟舱温度控制为研究内... 原子钟是导航卫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卫星系统提供高准确及高稳定度的时间频率源.原子钟工作性能与环境温度变化密切相关,为保证其在轨连续、稳定运行,热控系统需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温度环境.本文以某导航卫星原子钟舱温度控制为研究内容,给出原子钟舱热控设计方案、控制算法,并进行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在轨遥测数据表明,卫星原子钟舱热控方案和控制算法设计合理,仿真分析及试验结果有效,各原子钟在轨工作温度满足要求,原子钟温度稳定度满足并优于设计指标近一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钟 热设计 热分析 试验及在轨验证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微小RNA-143、转化生长因子-β及炎性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士峰 陈婷 倪玲坚 《浙江实用医学》 2020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微小RNA-143(miR-143)、转化生长因子-β及炎性因子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80例ARDS患者,其中轻度30例,中度32例,重度18例,根据临床转归分为有效组60例和无效组2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微小RNA-143(miR-143)、转化生长因子-β及炎性因子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80例ARDS患者,其中轻度30例,中度32例,重度18例,根据临床转归分为有效组60例和无效组2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miR-143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炎性因子(IL-6和TNF-α),比较轻、中、重度三组之间以及有效组和无效组治疗1、3、7天两组的miR-143、TGF-β、IL-6和TNF-α水平。结果(1)轻、中、重度三组miR-143、TGF-β、IL-6和TNF-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重度组血清miR143、TGF-β、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度组,中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有效组治疗后1、3、7天渐降低,且明显低于无效组(P<0.05)。结论miR-143高表达可能参与了ARDS的发生和发展,其动态变化与临床转归关系密切,可能通过介导TGF-β和炎性因子的表达发挥病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微小RNA-143 转化生长因子-Β 炎性因子
下载PDF
上面级直接入轨卫星的上升段温度控制及预示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筱娴 林士峰 +2 位作者 马二瑞 蒋桂忠 李锴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0年第4期18-24,39,共8页
为满足卫星在上升段持续时间长、外热流复杂、能源紧张等不利因素下的温度控制要求,需采取相应控温策略并进行预示。针对采用上面级“一箭双星”直接发射入轨的北斗三号中轨道导航卫星,进行了上升段期间的热分析并阐述了地面段和上升段... 为满足卫星在上升段持续时间长、外热流复杂、能源紧张等不利因素下的温度控制要求,需采取相应控温策略并进行预示。针对采用上面级“一箭双星”直接发射入轨的北斗三号中轨道导航卫星,进行了上升段期间的热分析并阐述了地面段和上升段的控温策略,通过仿真分析预示双星在上升段的温度变化,结合飞行数据,验证仿真分析的准确性以及控温策略的有效性,并获得星上各区域设备上升段的温度变化特性。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发射前整流罩内的初始温度以及采用延时指令开启相应区域固定功率加热器,上升段期间未开机设备均能保持缓慢的温度下降速率,所有星上设备温度均在要求的范围内。采取的控制策略对其他需保持较长时间低温储存状态的高轨航天器,以及深空探测器温控设计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面级 一箭双星 上升段 控温策略 温度预示
下载PDF
MEO卫星双星并行真空热试验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许红阳 林士峰 +1 位作者 马二瑞 张磊 《航天器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3-159,共7页
在“北斗三号”MEO卫星双星并行研制过程中,综合考虑总体任务需求、卫星热控特点、热控方案及现有试验条件,提出“双星同时进罐,单星热平衡,双星热真空”的真空热试验方案,并通过仿真分析对因两星相互遮挡引起的附加热流进行修正,实现... 在“北斗三号”MEO卫星双星并行研制过程中,综合考虑总体任务需求、卫星热控特点、热控方案及现有试验条件,提出“双星同时进罐,单星热平衡,双星热真空”的真空热试验方案,并通过仿真分析对因两星相互遮挡引起的附加热流进行修正,实现两颗卫星同时使用同一空间环境模拟设备即可完成热平衡及热真空2项试验。数据比较表明,热平衡试验结果对在轨卫星温度的预示较为准确,验证了上述双星并行真空热试验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星 真空热试验 并行试验 外热流修正 仿真分析 在轨数据验证
下载PDF
PICCO监测和CVP压力监测指导下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液体复苏疗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叶高峰 温兴杰 +3 位作者 汤文杰 林士峰 倪玲坚 胡欣 《浙江创伤外科》 2014年第5期704-707,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PICCO监测和CVP压力监测指导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液体复苏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因颅脑重型损伤患者100例,按照动态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PICCO组和CVP组,每组50例;PICCO组患者在PICOO监测指导下进行液... 目的比较分析PICCO监测和CVP压力监测指导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液体复苏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因颅脑重型损伤患者100例,按照动态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PICCO组和CVP组,每组50例;PICCO组患者在PICOO监测指导下进行液体复苏治疗,而CVP组患者则在CVP监测指导下进行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间、颅脑恢复率、肺水肿出现率、生存率以及住院期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数值变化等。结果 PICCO组颅脑恢复良好率为68%,显著高于CVP组的28%,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026,P<0.05);PICCO组脑水肿出现7例少于CVP组的11例,但两组比较无差异(χ2=1.084,P>0.05);PICCO组治疗时间为(16.7±5.7)天显著性低于CVP组的(21.5±6.3)天(t=3.067,P<0.05);但PICCO组死亡3例,生存率为94.0%显著性高于CVP组的56.0%(χ2=19.253,P<0.05)。两组在诊治之前,GCS无显著差异(P>0.05),诊治之后,PICCO组患者GCS数值变动与CVP组对比优越很多,两组GCS数值变动在诊治1天之时、诊治1周之时、诊治2周之时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PICCO监测能更加快速准确地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血容量状态,显著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对其液体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O技术 中心静脉压 重型颅脑损伤 液体管理
下载PDF
促排卵方联合西药治疗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所致不孕80例 被引量:4
8
作者 叶宝艳 黄梦瑜 林士峰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9年第4期580-582,共3页
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功能异常导致的无排卵性闭经,长期会影响患者生育功能,导致性腺和乳房萎缩,使性欲减退,同时出现更年期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激素性 闭经 促排卵 不孕 治疗 西药 更年期症状 无排卵性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红外灯阵自动优化设计
9
作者 张筱娴 林士峰 +2 位作者 张旭 林宝军 蒋桂忠 《航天器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01-508,共8页
为提高航天器热试验用红外灯阵的设计效率、提升灯阵热流分布均匀性,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红外灯阵自动优化设计方法:建立红外灯单灯的热流分布数据库与灯阵位置参数的自动优化设计方法;并通过优化参数的重新选择和优化参数间约束... 为提高航天器热试验用红外灯阵的设计效率、提升灯阵热流分布均匀性,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红外灯阵自动优化设计方法:建立红外灯单灯的热流分布数据库与灯阵位置参数的自动优化设计方法;并通过优化参数的重新选择和优化参数间约束条件的建立,改进传统的粒子群算法以提高设计效率。计算结果表明,相比遗传算法,使用改进粒子群算法进行灯阵优化设计用时缩减82%,而优化所得的热流分布均匀度仅低了0.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灯阵 热流分布 粒子群算法 设计优化
下载PDF
异甘草酸镁辅助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对患者CAM-1、SIL-2R、IL-2水平及肝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林士峰 叶宝艳 陈婷婷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1207-1209,共3页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辅助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对患者细胞黏附分子-1(CAM-1)、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收治的16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例分为两组,各84例,对照组予...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辅助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对患者细胞黏附分子-1(CAM-1)、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收治的16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例分为两组,各84例,对照组予以临床基础治疗,观察组于其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比较2组治疗前后CAM-1、SIL-2R、IL-2水平、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肾功能[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并观察2组胰腺炎痊愈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胰腺炎痊愈率76.19%,明显高于对照组54.76%(P<0.05);观察组CAM-1、SIL-2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LT、AST、TBIL、Cr、BU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29%vs11.90%)(P>0.05),且均经对症处理后消失。结论采用异甘草酸镁辅助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机体炎症,促进免疫调节恢复,起到良好肝肾功能保护作用,且不加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治疗 三萜类/治疗应用 受体 白细胞介素2/血液 细胞黏附分子/血液 白细胞介素2/血液 肝功 能试验 肾功能试验
原文传递
早期积极液体复苏在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士峰 陈婷 倪玲坚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1222-1225,共4页
目的比较早期控制性液体复苏与快速性液体复苏策略在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连续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入本院诊断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共8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快速性液... 目的比较早期控制性液体复苏与快速性液体复苏策略在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连续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入本院诊断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共8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快速性液体复苏,观察组采用控制性液体复苏。对比2组早期复苏成功率和并发症,检测复苏前后6 h、12 h、24 h和72 h血清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HNL)、软骨糖蛋白39(YKL-40)和膜联蛋白A1水平。结果观察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后6 h、12 h、24 h和72 h血清HNL、YKL-40和膜联蛋白A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早期救治中宜采用控制性液体复苏策略,对改善复苏效果,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液体复苏 脓毒性休克 急性肾损伤 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 软骨糖蛋白39 膜联蛋白A1
原文传递
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量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2
作者 汤文杰 叶高峰 +2 位作者 温兴杰 崔健 林士峰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4年第7期974-976,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量监测( PiCCO)在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 EGD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诊断明确感染性休克患者42例,于确诊0 h、6 h、24 h记录HR、MAP、CVP,PiCCO组(n=26),根据监测心排指数(CI... 目的:探讨使用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量监测( PiCCO)在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 EGD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诊断明确感染性休克患者42例,于确诊0 h、6 h、24 h记录HR、MAP、CVP,PiCCO组(n=26),根据监测心排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及CVP指标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n=16)仅采用监测CVP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液体复苏治疗后6 h、24 h的效果,观察PiCCO组患者CVP升高2 mmHg、GEDVI增幅是否大于10%分析CVP、GEDVI与C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iCCO组液体复苏6 h后HR、MAP较对照组改善明显[(101.3&#177;7.8)次/min比(119.4&#177;7.2)次/min,t=-7.520,P<0.05;(71.8&#177;7.6) mmHg比(51.5&#177;8.9) mmHg,t=7.873,P<0.05],早期液体复苏成功率较对照组高;APACHEⅡ评分、乳酸清除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住ICU天数较对照组减少[(17.0&#177;3.4)分比(22.7&#177;4.1)分,t=-4.978,P<0.05;(53.6&#177;11.5)%比(-16.5&#177;5.2)%,t=9.283,P<0.05;(13.8&#177;2.6)d比(23.3&#177;2.2)d,t=-5.075,P<0.05],28 d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162,P>0.05);PiCCO组中液体复苏前后GEDVI的变化与CI的变化呈正相关(r=0.799, P<0.05),CVP变化与CI的变化无明显相关(r=-0.446,P>0.05);GEDVI随CVP升高而增加的16例中0 h CI≥3 L&#183; min-1&#183; m-2有13例(81.3%),GEDVI不随CVP升高而增加的10例中0 h CI≥3 L&#183; min-1&#183; m-2有3例(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9,P<0.05)。结论 PiCCO监测所得血流动力学指标指导下的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能有效地提高液体复苏的成功率。与CVP相比,GEDVI更能有效反应心脏前负荷,在感染性休克并心功能抑制患者中,CVP与GEDVI之间的变化关系更能有效反应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脓毒性 复苏术 中心静脉压 全新舒张末期容积
原文传递
阿托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改善高血压病3级老年患者心室重塑效应评估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文珍 林士峰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18期2230-2233,共4页
目的评估高血压病(p HT)3级老年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本院165例p HT 3级老年患者分为联合组(85例、阿托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单用组(80例、仅用氨氯地平)。比较2组血压、血脂、血清ADP、MMP-9及LV... 目的评估高血压病(p HT)3级老年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本院165例p HT 3级老年患者分为联合组(85例、阿托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单用组(80例、仅用氨氯地平)。比较2组血压、血脂、血清ADP、MMP-9及LVEDd、LVPWT、IVST、WMSI、IMT指标及总有效率差异。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疗效相关性。治疗结束后随访2年,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2组治疗前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单用组相比,联合组血清MMP-9、TC及LDL-C以及LVEDd、LVPWT、IVST、WMSI、IMT降低,而血清ADP与HDL-C水平升高(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57.6%)高于单用组(30.0%)(P<0.01)。血清ADP为p HT 3级老年患者疗效的保护性因素,MMP-9为危险性因素。随访2年,联合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较单用组更低(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能改善p HT 3级老年患者心室重塑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脂联素 氨氯地平 阿托伐他汀 心室重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