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溥儒与刘善泽交游考
1
作者 林夏瀚 《中国书画》 2023年第1期26-29,共4页
溥儒,字心畲,清恭亲王奕忻嫡孙,诗文书画俱妙。刘善泽,字脾深,晚号天隐,湖南浏阳人。他曾在长沙主编《湖南公报》,担任湖南官书局编纂,后任湖南国学馆、湖南大学中国文学教授。辛亥后,他与海印上人(1860—1924)续修碧湖诗社,奉王阎运为... 溥儒,字心畲,清恭亲王奕忻嫡孙,诗文书画俱妙。刘善泽,字脾深,晚号天隐,湖南浏阳人。他曾在长沙主编《湖南公报》,担任湖南官书局编纂,后任湖南国学馆、湖南大学中国文学教授。辛亥后,他与海印上人(1860—1924)续修碧湖诗社,奉王阎运为祭酒;1947年,发起组织麓山诗社,被推为社长。孙师郑《眉韵楼诗话》将他与樊增祥、陈三立、黄遵宪等并列为“同光十子”,周谷城称其为“三湘耆宿,著述等身”,杨树达更以“湖外诗人第一刘”誉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三立 樊增祥 周谷城 杨树达 文学教授 湖南浏阳 著述等身 诗文书画
下载PDF
非遗活态传承视角下产业融合发展
2
作者 罗冰 林夏瀚 《文化产业》 2023年第35期142-144,共3页
“见人见物见生活”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理念。在文化再生产、科技赋能、数字经济、新消费背景下,为扩大“非遗+”效应,通过产业融合实现非遗活态传承是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路径之一,现以重庆市非遗为例展开探讨。
关键词 文化再生产 产业融合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活态传承 非遗保护 重要理念 重要路径 重庆市
下载PDF
继承与再造--于非闇绘画风格新论
3
作者 林夏瀚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76-85,共10页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救亡图存的中国美术语境中,如何继承文化遗产,并使之为现实服务,是艺术家面对西方物质文明冲击所急需思考的两大问题。于非闇(1889―1959)是20世纪中国工笔花鸟画大家,也是“以复古为更新”方案的践行者。他的花鸟...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救亡图存的中国美术语境中,如何继承文化遗产,并使之为现实服务,是艺术家面对西方物质文明冲击所急需思考的两大问题。于非闇(1889―1959)是20世纪中国工笔花鸟画大家,也是“以复古为更新”方案的践行者。他的花鸟画继承宋代院体花鸟的正宗正脉,并为工笔花鸟画的现代转型提供了新的图式和经验。本文拟对于非闇的绘画风格进行分析,讨论其内容与形式的特点,探究他在绘画技巧层面的继承与再造,并如何通过绘画为现实服务,从而有助于我们理解“于非闇方案”在现代美术语境中的独特价值以及它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本文指出,于非闇的绘画在内容上取材丰富、内蕴深远,形式上笔线劲健、色彩鲜艳、布局讲究,呈现出富丽典雅、端庄郁勃的艺术格调,体现出画家追求雄浑的审美趣味和时代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非闇 风格 形式 内容 花鸟画
下载PDF
化古为新——论于非闇的临摹、写生与创作
4
作者 林夏瀚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38-44,共7页
于非闇是20世纪中国重要的花鸟画家,也是北京画坛工笔花鸟画领域的杰出代表。于非闇的临摹是以宋画为主攻方向,同时他重视花鸟画的写生传统,他的创作是建立在对事物的复杂而整体的考察和体验的基础上,因此他的绘画作品得以摆脱类型化、... 于非闇是20世纪中国重要的花鸟画家,也是北京画坛工笔花鸟画领域的杰出代表。于非闇的临摹是以宋画为主攻方向,同时他重视花鸟画的写生传统,他的创作是建立在对事物的复杂而整体的考察和体验的基础上,因此他的绘画作品得以摆脱类型化、简单化,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从而在20世纪工笔花鸟画坛脱颖而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非闇 临摹 写生 创作 花鸟画
下载PDF
于非闇画学思想探析
5
作者 林夏瀚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99-104,共6页
于非闇(1889-1959年)是20世纪中国重要的工笔花鸟画家之一。本文拟对于非闇的画学思想进行梳理与叙述,并以此窥探作为画家的于非闇是如何看待传统书画、如何评述花鸟画的发展历史,以及如何认识中西方绘画的同与不同。于非闇(1889-1959年... 于非闇(1889-1959年)是20世纪中国重要的工笔花鸟画家之一。本文拟对于非闇的画学思想进行梳理与叙述,并以此窥探作为画家的于非闇是如何看待传统书画、如何评述花鸟画的发展历史,以及如何认识中西方绘画的同与不同。于非闇(1889-1959年)是20世纪中国重要的工笔花鸟画家之一。他在新的社会环境中不仅延续了中国工笔花鸟画这一传统画学,而且在工笔画的现代化试验领域也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改变了中国工笔花鸟画长期衰微与边缘的局面。在于非闇撰写的文章及书画题跋中,有不少关于画学思想的文字记载。迄今为止,这一部分尚未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或讨论,更未有学者对此进行过系统梳理。笔者经史料爬梳之后,认为有必要对其画学思想做一番力所能及的阐释,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为画家的于非闇。由于于氏不同时期专攻的绘画门类有别,因而对绘画的体悟略有侧重,并且时间与语境的不同往往导致其观点上的细微变化,同时,画家在发表言论时,一时一刻的看法和深思熟虑的观点建构也很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非闇 画学思想 文人画 中西绘画 北京画坛
下载PDF
艺术的本源:论于非闇绘画中的生活转化问题
6
作者 林夏瀚 《中国美术》 2022年第1期100-107,共8页
艺术与生活的共生关系是画坛经久不衰的议题。于非闇作为我国20世纪杰出的工笔花鸟画家,其个人生活体验和绘画世界之间建立起了深刻的联系。本文围绕于非闇生活与绘画的互动展开讨论,尽可能甄别出影响其作品风格的主要社会文化因素,探... 艺术与生活的共生关系是画坛经久不衰的议题。于非闇作为我国20世纪杰出的工笔花鸟画家,其个人生活体验和绘画世界之间建立起了深刻的联系。本文围绕于非闇生活与绘画的互动展开讨论,尽可能甄别出影响其作品风格的主要社会文化因素,探讨以于非闇为代表的画家如何在中国美术现代转型过程中完成对“艺术源于生活”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非闇 中国画 工笔画 花鸟画
下载PDF
“感觉主义”——对魏艳画作的一种解读
7
作者 林夏瀚 《书画艺术》 2019年第2期60-64,共5页
“感觉主义”似乎是心理学、文学领域的一个专业术语,笔者并不想深究其概念与方法,而是想要在艺术界提倡“感觉”。在艺术界越来越注重绘画技巧的今天,特别是在学术规范成为专业画家所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的时代,提倡“感觉”无疑是一项... “感觉主义”似乎是心理学、文学领域的一个专业术语,笔者并不想深究其概念与方法,而是想要在艺术界提倡“感觉”。在艺术界越来越注重绘画技巧的今天,特别是在学术规范成为专业画家所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的时代,提倡“感觉”无疑是一项很冒险的事业。但冒险是不可避免的。正如在英语世界中“感觉”(sense)是无法与“主义”(ism)的词缀相连,魏艳画作中那种强调感觉的主观表现,也未尝不是一种荒诞不经的冒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主义 画作 人物画 解读 作品 “感觉” 专业术语 文学领域
下载PDF
薄儒早年书风考察——以《吊刘遗民惠和》为中心
8
作者 林夏瀚 《中国书画》 2022年第8期106-107,共2页
溥儒,字心畲,号西山逸士、旧王孙等,清恭亲王奕诉嫡孙,以书画著称,时人将他与张大千合称“南张北薄”。溥儒自幼聪颖,又因天潢贵胃的身份而接受了非常优越的教育。他4岁开始习书法,12岁习篆隶、北碑、右军楷行书。恭王府旧藏书画多且精... 溥儒,字心畲,号西山逸士、旧王孙等,清恭亲王奕诉嫡孙,以书画著称,时人将他与张大千合称“南张北薄”。溥儒自幼聪颖,又因天潢贵胃的身份而接受了非常优越的教育。他4岁开始习书法,12岁习篆隶、北碑、右军楷行书。恭王府旧藏书画多且精,诸如陆机《平复帖》、王羲之《游目帖》、王献之《鹅群帖》、怀素《苦笋帖》、苏轼《黄州寒食帖》等,为薄儒深入晋唐宋元提供了一般士人难以企及的优越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素 北碑 苦笋帖 恭王府 张大千 溥儒 西山逸士
下载PDF
天南梅英——历代广东梅花绘画研究
9
作者 林夏瀚 《中国美术》 2018年第3期84-101,共18页
广东是我国梅花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长久的发展历史中,广东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梅花文化意象。然而,对于广东梅花文化,特别是梅花绘画,目前尚缺乏系统性的梳理与总结。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大量阅读与梅花及广东绘画相关的重要文献,... 广东是我国梅花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长久的发展历史中,广东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梅花文化意象。然而,对于广东梅花文化,特别是梅花绘画,目前尚缺乏系统性的梳理与总结。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大量阅读与梅花及广东绘画相关的重要文献,对历史上广东"善画梅花"的重要画家及其梅花绘画作品进行全面的收集与整理。通过研究分析,广东梅花绘画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广东梅花绘画的四大特点,为深入了解广东梅花文化与绘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梅花 绘画 风格 文化意义
下载PDF
古拙清雅——读王谦书法创作有感
10
作者 林夏瀚 《走向世界》 2024年第10期88-89,共2页
王谦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师从李一先生攻读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选题专攻章草大家沈曾植,在章草的考据研究方面功力深厚。王谦的书法创作以章草为主,风格古拙而清雅。所谓古拙,即与古为徒。他长年精研章草发展脉络,辨... 王谦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师从李一先生攻读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选题专攻章草大家沈曾植,在章草的考据研究方面功力深厚。王谦的书法创作以章草为主,风格古拙而清雅。所谓古拙,即与古为徒。他长年精研章草发展脉络,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使其在结体与章法的处理上险而不怪,来历分明。所谓清雅,指他的章草创作雅俗共赏,辨识度较高,从而提高了章草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草 中国艺术研究院 书法创作 结体 社会认知度 博士学位 考镜源流 辨章学术
原文传递
1920年代初期上海美专教育改革的日本因素考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夏瀚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7-112,共6页
中国“美术革命”百年来。围绕着“传统”与“现代”、“变革”和“改良”的选择,众多艺术家和理论家对中国传统书画的本质、特点和发展予以热切关注。本期[史学]与[理论]三位年轻学者选取近代美术史上在画学理念、艺术创作与教育实践... 中国“美术革命”百年来。围绕着“传统”与“现代”、“变革”和“改良”的选择,众多艺术家和理论家对中国传统书画的本质、特点和发展予以热切关注。本期[史学]与[理论]三位年轻学者选取近代美术史上在画学理念、艺术创作与教育实践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大家,对他们的艺术理念和风格理想等问题进行考析研究。《1920年代初期上海美专教育改革的日本因素考析》一文,作者尝试对刘海粟赴日考察后的艺术活动进行梳理和还原,探求他如何借鉴日本的现代艺术教育理念筹建和发展上海美专,文章特别以《美术》杂志为窗口,剖析当时青年学生对“自由”思潮的接受与推崇;《徐悲鸿的“猫”》一文从徐悲鸿创作的“猫”题材入手,简析了这类艺术形象在徐悲鸿艺术和生活中寄托的情感寓意及交游细节;《分明与融洽——论黄宾虹的“浑厚华滋”》一文,作者认为“浑厚华滋”既是黄宾虹赞赏的一种笔墨理想,更是在传统绘画现代性转向背景下的审美理想和民族品格,文章重点分析了如何在“笔法分明”与“水墨为上”的层面上理解“浑厚华滋”这一观念。本期[学人档案]介绍美国学者罗樾。罗樾承继以沃尔夫林、巴赫霍夫为代表的欧洲艺术史传统。以风格比较研究的理路广泛涉猎中国艺术各门类,凭借良好的美学素养、艺术史技巧和浸入式的细致洞察以及充满批判和思辨精神的思考,在中国青铜器、中国古代绘画尤其是缺匮文献记载的早期绘画领域建树颇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因素 上海美专 教育改革 考析 中国传统 审美理想 中国古代绘画 艺术创作
原文传递
沈铨鹿主题绘画的图像学阐释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夏瀚 林瑞毅 《美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0-75,共6页
鹿是沈铨绘画的重要主题,他东渡日本归来后,所绘制的鹿主题作品明显增多。本文通过对沈铨绘画中鹿的形象、搭配的物象以及历史文献展开分析,力图揭示沈铨鹿主题绘画的图像学寓意。本文认为,沈铨鹿主题绘画与乾隆时期浓郁的佛教文化有关... 鹿是沈铨绘画的重要主题,他东渡日本归来后,所绘制的鹿主题作品明显增多。本文通过对沈铨绘画中鹿的形象、搭配的物象以及历史文献展开分析,力图揭示沈铨鹿主题绘画的图像学寓意。本文认为,沈铨鹿主题绘画与乾隆时期浓郁的佛教文化有关,同时也与道家长寿、隐逸,儒家加官进禄的象征联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铨 鹿 儒释道 图像学
原文传递
高山景行:李铸晋先生与中国美术史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夏瀚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2-133,119,共3页
我们今日所形成的中国美术史学科分类,以及其中用来表达思维的整套术语,都与欧美的美术史研究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我们在从事中国美术史研究的过程中,就无法忽视海外同行的学术成果。欧美的中国美术史研究肇始于20世纪初,
关键词 美术史研究 中国美术史 高山 学术成果 20世纪 欧美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背景下“艺术介入乡村”实践的探索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夏瀚 《艺术与民俗》 2020年第4期90-95,共6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序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方面的振兴。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开始重新反思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乡村建设与发展的视角、内容、形式等均发生着转变。由政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序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方面的振兴。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开始重新反思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乡村建设与发展的视角、内容、形式等均发生着转变。由政府、企业、专家、社区精英等多种主体引导或参与的乡村建设活动日益频繁,艺术家或艺术团队也通过人居环境改造、驻场社会实践、引导艺术产业发展等方式积极参与乡村的建设与发展,多种形式的"艺术介入乡村"实践活动与项目正在我国广大乡村轰轰烈烈地开展着。近年来,以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为目标的公共艺术实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在活动举行、政策推进及理念深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文章将择要讨论分析,尝试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和公共艺术的互融式发展做粗浅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艺术介入乡村” 公共艺术
原文传递
1919年刘海粟日本之行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夏瀚 《美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64,共10页
作为现代艺术家的代表,"艺术叛徒"刘海粟(1896-1994)在新文化运动前后的一系列活动,使他成为上海艺术界的一个焦点。刘氏1919年10月的日本之行,正好处在其主持的上海图画美术学校从实利主义美术教育向追求个性与自由的美术教... 作为现代艺术家的代表,"艺术叛徒"刘海粟(1896-1994)在新文化运动前后的一系列活动,使他成为上海艺术界的一个焦点。刘氏1919年10月的日本之行,正好处在其主持的上海图画美术学校从实利主义美术教育向追求个性与自由的美术教育过渡的阶段,作为承前启后的特别事件,既反映出以前美术界诸多行为的内在逻辑,也是此后美术界掀起波澜的机缘。刘海粟1919年赴日考察无疑是一个具有多种学术研究价值的课题。目前学界对于刘海粟及上海美专的研究成果可谓是汗牛充栋,在刘海粟1919年赴日考察及上海美专早期教学主张受到日本影响的问题上,大家也已达成了共识,但是刘海粟具体受到日本哪些影响,学界尚缺乏深入解读。为此,笔者以刘海粟的日本之行作为切入点,将其置于新文化运动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通过重新发掘和解释原始材料,呈现这段美术史的复杂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海粟 日本考察 美术展览 美术教育
原文传递
美术服务乡村美育的经验、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夏瀚 《美育》 2021年第2期67-71,共5页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而乡村美育对于乡村文化振兴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党的十九大以来美术服务乡村美育的主要经验,具体包括国家与各级地方政府的主导推动、多元主体合作共建的社会参与两大方面,并针对当下存在的乡村文...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而乡村美育对于乡村文化振兴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党的十九大以来美术服务乡村美育的主要经验,具体包括国家与各级地方政府的主导推动、多元主体合作共建的社会参与两大方面,并针对当下存在的乡村文化生态弱化、传统美术代际传承困难、尚未整合出固定有效的乡村美育运行机制等问题,从在政府主导下重建村落文化生态、探索以服务乡村振兴为目标的乡村美育模式、丰富乡村美育的参与方式与途径三个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美育 美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乡村振兴
原文传递
岭南的桃花源——论林丰俗山水画的画境诗意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夏瀚 《艺术与民俗》 2021年第3期94-100,共7页
林丰俗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岭南地区重要的中国画家之一。他立足传统,对中国山水画进行转化和发展,传达出现代人对山水画的新理解,富有诗情画意。对林丰俗山水画的画境诗意进行研究,探讨其中的具体表现,并追溯渊源,分析林氏山水画的流变... 林丰俗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岭南地区重要的中国画家之一。他立足传统,对中国山水画进行转化和发展,传达出现代人对山水画的新理解,富有诗情画意。对林丰俗山水画的画境诗意进行研究,探讨其中的具体表现,并追溯渊源,分析林氏山水画的流变、特色和对当代中国画坛的影响,可以发现林丰俗的山水绘画是岭南山水自觉意识逐步苏醒的重要见证,也是东亚桃花源意象的现代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丰俗 山水画 画境诗意
原文传递
专访田黎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画 被引量:2
18
作者 孟繁玮(主持人) 缑梦媛(主持人) +1 位作者 田黎明(审阅) 林夏瀚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8,共5页
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布罗代尔曾言:“社会各层次的衣、食、住方式决不是无关紧要的。这些镜头同时显示不同社会的差别和对立,而这些差别并非无关宏旨。整理、重视这些场景是饶有兴味的事。”(布罗代尔著,顾良、施康强译《15至18世纪的... 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布罗代尔曾言:“社会各层次的衣、食、住方式决不是无关紧要的。这些镜头同时显示不同社会的差别和对立,而这些差别并非无关宏旨。整理、重视这些场景是饶有兴味的事。”(布罗代尔著,顾良、施康强译《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27页)自布罗代尔以来,一些史学家放弃对历史的宏大叙述,而转向对独特个人历史的微观研究。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选择从美术家个案入手,在美术家生活的细枝末节中重返历史现场,呈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术的面貌和声音。近期《美术观察》策划“我与中国美术这40年”选题,特邀田黎明先生谈一谈他眼中中国画40年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画 田黎明 专访 布罗代尔 《美术观察》 中国美术 代表人物
原文传递
治学、怡情与交游场域——于非闇的书画材料研究刍论
19
作者 林夏瀚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58,共4页
书画材料是中国书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书画表现有着直接影响,也是考察某一时期物质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画家于非闇(非厂,1889—1959)在书画材料方面有独特见解。本文拟对于非闇有关书画材料的论述进行梳理,分析于非闇对书画材料问题涉... 书画材料是中国书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书画表现有着直接影响,也是考察某一时期物质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画家于非闇(非厂,1889—1959)在书画材料方面有独特见解。本文拟对于非闇有关书画材料的论述进行梳理,分析于非闇对书画材料问题涉猎的深度与广度,并论述书画材料在于非闇生活中发生的作用,从而加深对民国时期画家群体生活方式以及尊古崇古的书画理念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非闇 书画材料 民国画坛 物质文化
原文传递
于非闇书画鉴赏活动考析
20
作者 林夏瀚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8-94,共7页
关于书画鉴赏活动在中国文人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功能,已成为当下中国美术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于非闇(1889-1959)的书画鉴赏活动进行研究,探讨于氏在书画鉴赏方面的养成、广涉程度与鉴定方法,兼而分析其鉴藏的资金来源与鉴赏作... 关于书画鉴赏活动在中国文人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功能,已成为当下中国美术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于非闇(1889-1959)的书画鉴赏活动进行研究,探讨于氏在书画鉴赏方面的养成、广涉程度与鉴定方法,兼而分析其鉴藏的资金来源与鉴赏作品的渠道。本文希望通过对于非闇书画鉴赏活动的考析,尽量还原于非闇及其所处历史社会的"真实图景",进一步贴近民国时期北京画坛众声鼎沸的多样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非闇 书画鉴赏 收藏趣味 民国时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