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搞好煤炭及相关领域的资源大调查工作 被引量:2
1
作者 林大扬 程爱国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8-19,共2页
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煤炭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为了保证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好煤炭及相关领域的资源大调查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煤炭 相关领域 资源调查 能源管理
下载PDF
煤层气可采资源量计算有关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0
2
作者 林大扬 陈春琳 《中国煤田地质》 2004年第3期15-17,共3页
对用体积法计算煤层气可采资源量时采用的煤层厚度、含气量、渗透率和煤层气资源量规模等几个参数指标进行了探讨。认为其中的真空加热脱气量和真空加热粉碎脱气量在开采时因大部分不可能采出,计算煤层气可采资源量时应予以扣除。而且... 对用体积法计算煤层气可采资源量时采用的煤层厚度、含气量、渗透率和煤层气资源量规模等几个参数指标进行了探讨。认为其中的真空加热脱气量和真空加热粉碎脱气量在开采时因大部分不可能采出,计算煤层气可采资源量时应予以扣除。而且我国地质条件复杂,影响煤层气可采率和理论采收率的因素较多,当枯竭压力设为0.7MPa时,煤层气可采率变化于8.9%~74.5%之间时,平均可采率35%。因此熏煤层气理论采收率变化于6.7%~76.5%之间,平均理论采收率27%熏在计算煤层气可采资源量时,枯竭压力不宜设定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可采资源量 计算 体积法 渗透率
下载PDF
中国煤储层岩石物理学因素控气特征及机理 被引量:47
3
作者 秦勇 傅雪海 +3 位作者 叶建平 林大扬 唐书恒 李贵中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4-19,共6页
基于全国主要矿区或勘探区统计资料,总结了煤级、煤岩类型、显微组分组成等煤的岩石物理学因素与煤层含气量、吸附性、渗透性等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煤储层岩石物理学特征的控气作用机理.发现煤级-含气量的“包络线”具有阶段性演化规... 基于全国主要矿区或勘探区统计资料,总结了煤级、煤岩类型、显微组分组成等煤的岩石物理学因素与煤层含气量、吸附性、渗透性等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煤储层岩石物理学特征的控气作用机理.发现煤级-含气量的“包络线”具有阶段性演化规律,最大含气量的显著变化与煤化作用阶跃高度一致,煤储层含气量较高的地区沿纬向等间距展布且与较高煤级煤分布区吻合,煤的兰氏体积与镜质组含量关系中存在一个镜质组含量临界值.指出不同煤化作用阶段控气作用的实质在于煤物理结构和化学结构的演化,沉积作用控气的思路对煤储层渗透率非均质性预测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煤层气 煤储层 岩石学 物理学 控气机理
下载PDF
煤储层厚度与其渗透性及含气性关系初步探讨 被引量:52
4
作者 秦勇 叶建平 +2 位作者 林大扬 焦思红 李贵中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4-27,共4页
煤储层厚度对其渗透率和含气性具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 :华北石炭二叠系煤储层厚度与渗透率的关系明显分布在两个区域 ,构造煤发育的煤储层其厚度与试井渗透率之间具有负相关趋势 ,原生结构保存完好的煤储层其厚度与试井渗透率之间关系... 煤储层厚度对其渗透率和含气性具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 :华北石炭二叠系煤储层厚度与渗透率的关系明显分布在两个区域 ,构造煤发育的煤储层其厚度与试井渗透率之间具有负相关趋势 ,原生结构保存完好的煤储层其厚度与试井渗透率之间关系以渗透率 0 5m D为界 ,表现出截然相反的两种相关趋势 ;我国部分地区煤储层含气量具有随厚度增大而增高的规律 ;我国具有商业性开发价值的煤储层的临界渗透率似乎应在 0 5m D左右。煤储层厚度与渗透率之间关系分别受控于沉积作用、地应力、煤级煤岩特征或构造变形特征 ,但不同地质背景条件下的主要控制因素可能有所侧重。煤储层厚度越大 ,煤层气向顶底板扩散的阻力就越大 ,这也许就是某些地区煤储层厚度与含气量之间具有正相关越势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 厚度 渗透率 含气性 相关关系
下载PDF
沉积体系与煤层气储盖特征之关系探讨 被引量:63
5
作者 秦勇 傅雪海 +3 位作者 岳巍 林大扬 叶建平 焦思红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77-84,共8页
沉积作用通过聚煤特征、含煤岩系的岩性、岩相组成及其空间组合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煤层气的保存条件 ,我国存在具有一定时空展布规律的 6种煤储层 /盖层基本条件 :浅海 -障壁海岸体系对煤储层的封盖能力较强 ;浅海 -无障壁海岸体系多数... 沉积作用通过聚煤特征、含煤岩系的岩性、岩相组成及其空间组合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煤层气的保存条件 ,我国存在具有一定时空展布规律的 6种煤储层 /盖层基本条件 :浅海 -障壁海岸体系对煤储层的封盖能力较强 ;浅海 -无障壁海岸体系多数导致对煤层气的封盖能力变差 ;近海三角洲体系的封盖沉积条件一般较好 ;河流体系如果沉积单元结构完整则封盖条件较好 ,若煤储层直接顶板为河道相或决口扇相粗 -中粒砂岩则对煤层气的保存十分不利 ;湖泊体系对煤储层的封盖能力较强 ;冲积扇体系的封盖能力总体上极差。沉积体系与煤层气储盖特征以及煤储层含气性之间的这种耦合关系 ,不仅在华南、华北聚煤区呈现出区域展布规律 ,而且对于特定矿区煤储层含气量分布具有控制作用 ,是煤储层含气性预测的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煤层气 储盖 聚煤作用
下载PDF
中国煤层气技术可采资源潜力 被引量:22
6
作者 张新民 赵靖舟 +6 位作者 张培河 郑玉柱 李建武 韩保山 王明镇 林大扬 董敏涛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3-26,共4页
煤层气原地资源量和技术可采资源量的计算结果,可为国家制定煤层气开发战略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为煤层气开发的相关部门或单位提供参考依据,对推动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我国褐煤分布区的煤层气资源量的计算,弥补了我国... 煤层气原地资源量和技术可采资源量的计算结果,可为国家制定煤层气开发战略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为煤层气开发的相关部门或单位提供参考依据,对推动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我国褐煤分布区的煤层气资源量的计算,弥补了我国长期缺少褐煤煤层气资源量的缺陷,使我国煤层气资源量数据更加完整,我国陆上煤层埋深2 000 m以浅的煤层气原地资源量为32.86×1012m3,其中,褐煤主要分布区为1.40×1012m3,非褐煤地区为31.46×1012m3。利用已建立的煤层气技术可采资源量评价方法体系,并基于目前的开发技术,对我国煤层气技术可采资源量进行计算,结果为13.90×1012m3,占原地资源量的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资源预测 原地资源量 富气带分析 技术可采资源量
下载PDF
中国煤层气聚集区带划分 被引量:19
7
作者 叶建平 岳魏 +1 位作者 秦勇 林大扬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9-12,共4页
 1995 ~1998 年间,中国煤田地质总局进行了新的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工作。结合该次研究评价结果,综合考虑构造、聚煤期、煤层含气性及地域分布等四方面因素,将中国煤层气聚集区带划分为聚气区、聚气带、目标区三级,共包括...  1995 ~1998 年间,中国煤田地质总局进行了新的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工作。结合该次研究评价结果,综合考虑构造、聚煤期、煤层含气性及地域分布等四方面因素,将中国煤层气聚集区带划分为聚气区、聚气带、目标区三级,共包括5 个聚气区、30 个聚气带和115 个目标区;同时,采用评价面积和资源丰度两个指标,对聚气带和目标区的类型进行了研究,将聚气带划分为3 类8 型,目标区归纳为3 类9 型。研究表明:中国煤层气的有利聚气带和目标区主要分布在华北聚气区和华南聚气区;华北聚气区以大、中型含气目标区为主,富气目标区的数量也较多;东北聚气区以中—小型含气和富气目标区为主,有大型含气区分布;西北聚气区全由小型目标区构成,但富气目标区相对较多;华南聚气区内目标区类型构成较为均衡,主要为中—小型目标区,低气目标区数量极多,大型目标区全部位于其西部的川南—黔北和滇东—黔西聚气带,而大型富气区仅在滇东—黔西聚气带有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成气 资源评价 中国 类型 天然气聚集区带
下载PDF
天然富勒烯及煤中的富勒烯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国强 李壮福 +2 位作者 林大扬 秦勇 林玉成 《中国煤田地质》 2003年第3期6-8,11,共4页
天然富勒烯的研究是富勒烯科学和地质科学相交叉的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总结了天然富勒烯在自然界的分布、成因及研究现状,从碳稳定同位素系列入手重点讨论了煤中的富勒烯C60的初步成因,并简述了其研究意义;
关键词 天然富勒烯 碳稳定同位素系列 成因
下载PDF
中国煤储层岩石物理学因素控气地质特征及其机理 被引量:7
9
作者 秦勇 傅雪海 +3 位作者 叶建平 唐书恒 林大扬 李贵中 《中国煤层气》 1999年第2期29-33,共5页
基于全国主要矿区和勘探区统计资料,总结了煤级、煤岩类型、显微组分组成等煤的岩石物理学因素与煤层含气量、吸附性、渗透性等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煤储层岩石物理学特征的控气作用机理。发现煤级-含气量的“包络线”具有阶段性演化规律,... 基于全国主要矿区和勘探区统计资料,总结了煤级、煤岩类型、显微组分组成等煤的岩石物理学因素与煤层含气量、吸附性、渗透性等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煤储层岩石物理学特征的控气作用机理。发现煤级-含气量的“包络线”具有阶段性演化规律,最大含气量的显著变化与煤化作用阶跃高度一致,煤储层含气量较高的地区沿纬向等间距展布且与较高煤级分布区吻合,煤的兰氏体积与镜质组含量关系中存在一个镜质组含量临界值。指出不同煤化作用阶段控气作用的实质在于煤物理结构和化学结构的演化,沉积作用控气的思路对煤储层渗透率非均质性预测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 岩石物理学 煤化作用 煤级 含气量 地质特征 沉积作用 煤岩类型 煤层 矿区
下载PDF
我国煤炭资源与煤炭资源勘探开发战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大扬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7,共7页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不仅资源丰富,而且煤类齐全,煤质优良.但是,我国煤炭资源地域分布不均衡,复杂的煤矿开采技术条件和生态环境制约着我国能源基地煤炭资源的开发.当前我国煤炭资源勘探开发中的突出问题是,地质勘探工作滞后,资源接...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不仅资源丰富,而且煤类齐全,煤质优良.但是,我国煤炭资源地域分布不均衡,复杂的煤矿开采技术条件和生态环境制约着我国能源基地煤炭资源的开发.当前我国煤炭资源勘探开发中的突出问题是,地质勘探工作滞后,资源接替问题突出,资源浪费严重,煤矿环境压力大,煤炭洁净生产利用发展缓慢.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煤炭资源勘探开发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保护战略和科技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资源 勘探开发 战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