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基督教“原罪”说的圣经起源与现代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林季杉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43,共6页
原罪概念从诞生之日起就饱含争议。奥古斯丁最初提出遗传式原罪观是为了解决恶之产生的问题。鉴于奥古斯丁原罪观宿命论的嫌疑,现代神哲学家尝试从生存论和社会向度来挖掘原罪的现代意义,从而实现了原罪观的现代增值。如果说巴特和利科... 原罪概念从诞生之日起就饱含争议。奥古斯丁最初提出遗传式原罪观是为了解决恶之产生的问题。鉴于奥古斯丁原罪观宿命论的嫌疑,现代神哲学家尝试从生存论和社会向度来挖掘原罪的现代意义,从而实现了原罪观的现代增值。如果说巴特和利科是从否定的意义上指出原罪不是遗传式的,那么蒂里希、奥特、奥托则是从肯定的意义上指出原罪是深深地根植于人的生存之中的。施莱尔马赫更是在生存向度之外,开创了关注原罪的社会向度的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罪 生存论 基督教 圣经
下载PDF
艾略特的“宗教诗歌”观念与当代中国诗歌 被引量:1
2
作者 林季杉 荣光启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9-101,105,共4页
艾略特认为,文学的伟大性不能单单用文学标准来衡量,只有把宗教精神与宗教感受力也包括在内才能使它完满;有些宗教诗歌被人视为"次要诗歌",其原因在于创作者不是以宗教精神和宗教感受力来处理复杂的现实经验,而是在简单分享... 艾略特认为,文学的伟大性不能单单用文学标准来衡量,只有把宗教精神与宗教感受力也包括在内才能使它完满;有些宗教诗歌被人视为"次要诗歌",其原因在于创作者不是以宗教精神和宗教感受力来处理复杂的现实经验,而是在简单分享宗教题材;决定一种诗人伟大与否的要素不在于宗教信仰、时代精神、哲学思想这些"材料"和"媒介",而在于他"把人类的行动转化成为诗歌"的能力。当代中国诗坛已有越来越多的涉及宗教内容的优秀诗歌,但我们不能以"次要诗歌"的偏见视之。正如艾略特认为文学批评应该由具有明确的伦理和神学立场的批评来完善,当代中国诗歌世俗化倾向亦需要"神学立场"来挽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标准 宗教文学 宗教诗歌 次要诗歌 神学立场
下载PDF
林季杉的诗
3
作者 林季杉 《诗歌月刊》 2015年第12期58-59,共2页
哈密尔顿的早祷 早晨 有光送来风 有风送来的光 秋天的哈密尔顿与我一齐苏醒 灵魂里的躁动开始缓缓披戴宁静
关键词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原文传递
论《圣经》的生态伦理观——兼论原罪的现代模式与生态危机 被引量:2
4
作者 林季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8-42,共5页
基督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其宗教典籍《圣经》蕴含了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基督教认为所谓生态伦理表面上好像只是在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际上则涉及神与人、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等更深层次的问题。《圣经》的... 基督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其宗教典籍《圣经》蕴含了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基督教认为所谓生态伦理表面上好像只是在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际上则涉及神与人、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等更深层次的问题。《圣经》的生态伦理思想主要包括:人并非自然的主人,人只是自然的看护者;如同人需要休息,包括土地在内的整个自然也需要休养生息;人神关系的扭曲带来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关系的扭曲。生态问题首先是"原罪"和灵性的问题,原罪带来的人类中心主义、科学主义、物质主义与拜金主义等方面的灵性堕落是生态危机的最深层的原因,人对罪的悔改可以带来人与人、神与人关系和自我灵性的恢复,这是人与自然关系和好并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圣经 生态伦理观 生态危机
下载PDF
从《圣经》看基督宗教的性爱伦理观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季杉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0-54,共5页
本文通过细致解读《圣经》新旧约文本,尝试寻找基督宗教性爱伦理观形成的圣经根据。《创世记》记载上帝从无中创造有,按着自己的形象造男造女,从亚当身上取肋骨造夏娃的举动表明了基督宗教性爱伦理的根基是:男人与女人本为一体。而《雅... 本文通过细致解读《圣经》新旧约文本,尝试寻找基督宗教性爱伦理观形成的圣经根据。《创世记》记载上帝从无中创造有,按着自己的形象造男造女,从亚当身上取肋骨造夏娃的举动表明了基督宗教性爱伦理的根基是:男人与女人本为一体。而《雅歌》对男女性爱的真实描述也表明基督宗教性爱伦理观绝不是简单的禁欲主义。相反,婚姻之下的正当性爱是上帝祝福的一件圣事。本文也尝试追溯基督宗教独身主义的圣经根源与教会历史源头,认为:为天国的缘故、为爱众人的缘故的独身,是上帝赐给少数人的恩惠,不应成为一种普遍的制度。爱欲是人类天性中重要组成部分,正当的爱欲是上帝恩宠临在的体现;爱欲的身体感、个体性,上帝的圣洁灵性、统一性,二者之间的张力应该是人类的祝福而不是两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 基督宗教 性爱伦理观 修道制度
下载PDF
论道德情感的超越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林季杉 袁鸿杰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2016年第1期27-35,共9页
道德情感长期被作为道德哲学的伦理学所疏远是不应当的。事实上,道德不能没有情感作为基础。道德情感对于道德的重要性集中体现在道德情感的超越性上。道德情感的超越性表现在:超越一种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超越一种普遍必然性的假定,... 道德情感长期被作为道德哲学的伦理学所疏远是不应当的。事实上,道德不能没有情感作为基础。道德情感对于道德的重要性集中体现在道德情感的超越性上。道德情感的超越性表现在:超越一种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超越一种普遍必然性的假定,超越一种客观有限性的局限。其中超越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是最核心的,超越普遍必然性和客观有限性是超越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的必然延伸和逻辑结果。只有努力去揭示道德情感的超越性,我们才可以体验到道德情感展现出来的人生特有的融通性、自由性和无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学 道德情感 超越性
下载PDF
接受与背离:“五四”一代人与基督教 被引量:1
7
作者 林季杉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21-27,共7页
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与基督教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在写作与言论中吸收了大量的基督教文化、思想资源,但真正信任基督教或理解基督教教义的却为数甚少。中国传统的世俗化的政治化的宗教观、"五四"时期的"反传统&... 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与基督教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在写作与言论中吸收了大量的基督教文化、思想资源,但真正信任基督教或理解基督教教义的却为数甚少。中国传统的世俗化的政治化的宗教观、"五四"时期的"反传统"、"反殖民"情绪、实用理性主义、政治民族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因素,使"五四"一代人对基督教从接受转向背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中国现代文学 “五四”知识分子 宗教观 实用理性主义
下载PDF
“师”之传统与关怀伦理教育——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季杉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4,共4页
中国高等教育正在经历大众化的历程,随之出现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足,师生关系矛盾冲突等一系列问题。弘扬中国"师"的传统,利用相关人文学科开展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继续教育,吸纳当代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开展关怀伦理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正在经历大众化的历程,随之出现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足,师生关系矛盾冲突等一系列问题。弘扬中国"师"的传统,利用相关人文学科开展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继续教育,吸纳当代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开展关怀伦理教育,从而构建高校师生的和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道德 高校教师 关怀伦理学
下载PDF
宗教·伦理·法律
9
作者 林季杉 赵婷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01-106,共6页
宗教明显具有某种律法性。宗教律法性的直接体现是包括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在内的所有宗教都有戒律;宗教律法性的间接体现是宗教涵养法律,世俗的法律实践提供价值基准。宗教的律法性源于关于人的罪性的价值判断。在基督教那里,宗教... 宗教明显具有某种律法性。宗教律法性的直接体现是包括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在内的所有宗教都有戒律;宗教律法性的间接体现是宗教涵养法律,世俗的法律实践提供价值基准。宗教的律法性源于关于人的罪性的价值判断。在基督教那里,宗教戒律的存在以及对上帝制定的神圣性律法的服从因人的罪性和堕落而有了合理性。宗教的律法性有别于一般法规的律法性,着力于人之"道德之心"。宗教总是与道德保持一种张力,这种张力是一种"向上"的联系。法律的价值取向是不作恶,所以其律法性注重现实与现世,着力于人之"行"。法律总是与道德保持一种距离,这种距离是一种"向下"的联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宗教是道德的上线,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或下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法律 道德
下载PDF
康德美学的世界贡献与中国意义
10
作者 林季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4-29,共6页
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美学界以意识形态色彩极浓的政治立场切入康德美学研究,曾经导致极其严重的对于康德美学的误读与扭曲,也因此导致现有康德美学研究没有很好地把握康德美学的世界贡献与中国意义。康德美学的世界贡献在于他能从经验论... 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美学界以意识形态色彩极浓的政治立场切入康德美学研究,曾经导致极其严重的对于康德美学的误读与扭曲,也因此导致现有康德美学研究没有很好地把握康德美学的世界贡献与中国意义。康德美学的世界贡献在于他能从经验论美学和唯理论美学所遭遇的近代美学困境出发,反思并突破了在人类美学史上延续已久的主体性思维,最终对"愉快的感觉如何分享理性的性质"这一焦点问题给予了美学解决。而这一贡献对于长期局限于主客二分思维之中的中国当代美学具有极大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美学 世界贡献 中国意义
下载PDF
基督教的罪观与中国现代文学
11
作者 林季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26-132,共7页
中国现代文学受基督教的影响至深。除了作品中的《圣经》意象、叙事等痕迹,值得注意的是,基督教的"罪"观对中国现代作家的心灵影响及由之带来的作品内涵的深刻性;更为重要的是,诗歌、话剧、小说等文类的发生与成熟,与此有关。... 中国现代文学受基督教的影响至深。除了作品中的《圣经》意象、叙事等痕迹,值得注意的是,基督教的"罪"观对中国现代作家的心灵影响及由之带来的作品内涵的深刻性;更为重要的是,诗歌、话剧、小说等文类的发生与成熟,与此有关。对"罪"的省察与叙述,决定着中国文学的深刻与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圣经 中国现代文学 文类
下载PDF
湖北省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12
作者 林季杉 赵曼 《文化发展论丛》 2016年第2期227-236,共10页
在对武汉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长江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黄冈师范学院6个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本文从大学生中宗教信徒的比例、信仰宗教的原因、对宗教的认知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湖北省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指出必... 在对武汉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长江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黄冈师范学院6个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本文从大学生中宗教信徒的比例、信仰宗教的原因、对宗教的认知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湖北省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指出必须提高对宗教存在长期性、大学生宗教信仰之客观存在的认识,客观全面认识宗教信仰的内涵与功能,依法管理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对于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要进行合理引导和心理上的关怀,以培养他们正确、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大学生 宗教信仰
下载PDF
试论20世纪中国现代新诗的现代性与民族性
13
作者 林季杉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9-11,共3页
20世纪中国现代新诗80年来在现代性建设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对于中国诗歌的民族性而言却是缺失的。历次诗歌的革命大都是以效法西洋、告别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姿态而告终,这一历史的后果在今天是令我们难堪的。本文旨在对20世纪中国诗... 20世纪中国现代新诗80年来在现代性建设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对于中国诗歌的民族性而言却是缺失的。历次诗歌的革命大都是以效法西洋、告别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姿态而告终,这一历史的后果在今天是令我们难堪的。本文旨在对20世纪中国诗歌这一状况作出警醒与反思;并以当代江河、杨炼、昌耀、任洪渊等诗人回归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诗歌写作为例证,试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与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诗 现代性 民族性 中国古典文学传统
下载PDF
对当代文学“政治抒情诗”的话语分析
14
作者 林季杉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28-34,共7页
本文视“政治抒情诗”为中国当代文学一种重要的“话语类型” ,通过对该类文学作品的知识谱系学分析 ,揭示其所蕴涵的意识形态的变革 ,从而试图提供一种对中国当代文学特别是“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的重新认识。
关键词 当代文学 "政治抒情诗" 话语分析 意识形态 十七年文学 文革文学 知识谱系学 文学研究
下载PDF
“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历史源流与当代意义
15
作者 林季杉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7-110,共4页
“生命共同体”理念区别于主客二分、“人类中心主义”的西方传统,扎根于“天人合一”、“仁爱万物”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成果。“生命共同体”理念超越了西方现代化模式,... “生命共同体”理念区别于主客二分、“人类中心主义”的西方传统,扎根于“天人合一”、“仁爱万物”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成果。“生命共同体”理念超越了西方现代化模式,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图景;为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既是对西方现代化的修正和提升,也是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证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共同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研究——以武汉地区为例
16
作者 赵曼 林季杉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2015年第1期251-270,共20页
一 问卷样本概述 2014年下半年,《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研究》课题组以武汉地区高校为调研点,围绕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展开了调查研究,旨在通过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建议和对策。本次调查主要在... 一 问卷样本概述 2014年下半年,《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研究》课题组以武汉地区高校为调研点,围绕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展开了调查研究,旨在通过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建议和对策。本次调查主要在武汉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以及湖北中医药大学这四所高校进行。此次一共发放7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673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调查了解 宗教信仰 武汉地区 信仰状况 校园文化建设 武汉工程大学 地区高校
下载PDF
关于进一步推进湖北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季杉 徐菲菲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2018年第2期209-218,共10页
推进湖北生态综合治理与加快湖北生态文明建设是湖北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生态综合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为发展了生态产业,优化了生态环境,建立了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推动生态文... 推进湖北生态综合治理与加快湖北生态文明建设是湖北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生态综合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为发展了生态产业,优化了生态环境,建立了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轨道,显示了从源头上、制度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决心。但也存在明显问题。如生态文明建设认同度不高且不均衡,生态综合治理意识不强,生态综合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不到位,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不完善。下一步,湖北生态综合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构建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推行绿色生活和弘扬生态文化,加强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生态 综合治理 文明建设
下载PDF
孝道与公正:中西主德之比较
18
作者 林季杉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0-126,共7页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条目中最主要的德目。“公正是一切德性的总汇”,公正是西方传统伦理道德条目中最主要的德目。这一中西差异产生于中国传统所秉持的是自然思维,自然思维将血缘关系上的在先性不加批判地上升到逻...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条目中最主要的德目。“公正是一切德性的总汇”,公正是西方传统伦理道德条目中最主要的德目。这一中西差异产生于中国传统所秉持的是自然思维,自然思维将血缘关系上的在先性不加批判地上升到逻辑关系上的优先性,而西方伦理学则在希腊、希伯来“两希”传统背景下依靠批判思维建立了广阔的社会联盟和公共语境。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公共生活时代,以个人的血缘关系为中心推衍出来的孝道,虽依然有一定的合理性,却越发显现其局限性,而公正作为更具公共性的道德,更应该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今世界的主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道 公正 主德 自然思维 批判思维 私德 公德
下载PDF
浓浓乡茶 悠悠真情
19
作者 林季杉 《阅读与写作》 1999年第12期37-37,共1页
山子的这篇《乡茶》是一篇情感真挚的回忆性散文。作者不追求文字的华美绚丽,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动人,而是在细致、真实的回忆中,在朴素、平淡的描述中,追求一种内涵丰富、以情动人的更高境界,把对母亲、对家乡的热爱与悠长的思念融入... 山子的这篇《乡茶》是一篇情感真挚的回忆性散文。作者不追求文字的华美绚丽,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动人,而是在细致、真实的回忆中,在朴素、平淡的描述中,追求一种内涵丰富、以情动人的更高境界,把对母亲、对家乡的热爱与悠长的思念融入浓浓的茶香中,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情动人 回忆性 散文 文字 母亲 境界 家乡 回味无穷 情感抒发 艺术魅力
下载PDF
湖北省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报告
20
作者 《湖北省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与问题研究》课题组 蔡梦雪 林季杉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2015年第1期271-277,共7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开放程度也越发提高。在当今宗教升温和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转而信仰宗教,寻求精神依托。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两亿多人。在新增青年教徒中,文化层次较高者...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开放程度也越发提高。在当今宗教升温和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转而信仰宗教,寻求精神依托。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两亿多人。在新增青年教徒中,文化层次较高者所占比例有明显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信徒 信仰现状 大学生 湖北省 调查 社会开放程度 价值多元化 改革开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