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茉莉花PAL基因家族的多基因组鉴定与表达分析
1
作者 张宇航 谷梦雅 +3 位作者 洪雅萍 林宏政 金珊 叶乃兴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3-414,共12页
为深入探究茉莉花PAL基因家族的功能及在香气成分形成中的作用,本研究以福州单瓣茉莉花、双瓣茉莉花和重瓣茉莉花基因组数据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JsPAL基因家族进行多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在单瓣茉莉花... 为深入探究茉莉花PAL基因家族的功能及在香气成分形成中的作用,本研究以福州单瓣茉莉花、双瓣茉莉花和重瓣茉莉花基因组数据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JsPAL基因家族进行多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在单瓣茉莉花、双瓣茉莉花和重瓣茉莉花全基因组中分别鉴定出4个、1个和4个PAL家族基因,JsPAL家族成员均具有丙氨酸-丝氨酸-甘氨酸(Ala-Ser-Gly)组成的三肽活性中心。共线性分析发现单瓣茉莉花、重瓣茉莉花和拟南芥的PAL基因间的共线性关系与双瓣茉莉花相比更强;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JsPAL基因家族分布在2个亚家族中。JsPAL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大量与胁迫响应、激素响应、光响应和植物生长相关的顺式调控元件。荧光定量分析结果表明,JsPAL在茉莉花组织中存在特异性表达,多数JsPAL在花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其他组织;大多数JsPAL基因在福州单瓣茉莉花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双瓣茉莉花;福州单瓣茉莉花中SP_JsPAL2、SP_JsPAL4、MP_JsPAL1和MP_JsPAL3在其花朵预开放期(F3)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双瓣茉莉花中DP_JsPAL1在F3阶段的相对表达量也较高;SP_JsPAL1和SP_JsPAL2与2-苯乙醇和苯乙醛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中SP_JsPAL1还与苯甲醛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JsPAL可能在茉莉花的发育中起重要作用,SP_JsPAL2、SP_JsPAL4、MP_JsPAL1、MP_JsPAL3和DP_JsPAL1可能对福州单瓣茉莉花、双瓣茉莉花的香气成分形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SP_JsPAL1可能对福州单瓣茉莉鲜灵香气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表达分析 多基因组
下载PDF
武夷肉桂加工中挥发性成分糖苷结合物和香气品质形成研究
2
作者 吴宗杰 欧晓西 +5 位作者 林宏政 余欣茹 程守悦 吴晴阳 李鑫磊 孙云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100,共17页
肉桂是武夷岩茶主栽品种,具有馥郁的花果香和辛锐的桂皮味特征。为明确武夷肉桂关键呈香物质和挥发性成分糖苷结合物(GBVs)对香气的贡献,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仪系统(UHPLC-Q-Exactive/MS)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 肉桂是武夷岩茶主栽品种,具有馥郁的花果香和辛锐的桂皮味特征。为明确武夷肉桂关键呈香物质和挥发性成分糖苷结合物(GBVs)对香气的贡献,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仪系统(UHPLC-Q-Exactive/MS)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武夷肉桂加工过程GBVs和香气物质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检测到武夷肉桂11个不同加工阶段的276种香气物质,这些香气物质包括酯类、醇类、杂环化合物类、酮类、醛类、萜类等多种组分,其中杂环化合物类、酯类、萜类和醇类香气组分含量较高。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发现,武夷肉桂中30种特征香气物质变量重投影要性值和香气活度值均大于1,其中具有青味的(Z)-3-己烯醇和(E)-2-己烯醛含量在加工过程中下降,呈花香或果香的芳樟醇、苯甲醇、苯乙醛、香叶醇和β-罗勒烯含量在加工过程中上升,脱氢芳樟醇和α-石竹烯具有辛香的特征,可能是肉桂品种特征香气桂皮辛香的主要贡献物。在武夷肉桂毛茶中芳樟醇、苯乙醛、苯甲醇、2-乙氧基-3-甲基吡嗪和(E,E)-3,5-辛二烯-2-酮等物质香气特征影响值大于1,说明这些物质是武夷肉桂加工过程中关键呈香物质。在武夷肉桂中鉴定到10种GBVs,在加工过程中,葡萄糖苷的含量呈上升趋势,而樱草糖苷的含量呈下降趋势,GBVs总含量上保持相对稳定。在做青后期,葡萄糖苷和樱草糖苷的含量都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苯甲基樱草糖苷、2-苯乙基樱草糖苷、香叶基樱草糖苷、芳樟基樱草糖苷和香叶基葡萄糖苷显著下降,结果表明GBVs参与了武夷肉桂花果香和甜香的形成。研究结果阐明武夷肉桂特征香气成分以及GBVs在武夷肉桂香气形成中的作用,有利于更好地提升武夷肉桂香气品质,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肉桂 代谢组学 加工过程 香气 挥发性成分糖苷结合物
下载PDF
采后茶青叶对振动力胁迫的生理响应
3
作者 郝志龙 林宏政 +5 位作者 徐邢燕 李鑫磊 俞晓敏 岳川 孙云 金心怡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7,共8页
摇青是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之一,其通过机械胁迫引起各种生物学效应,影响植物体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被广泛应用于花香红茶、花香白茶、花香绿茶等茶类的加工中以改善品质。为探明青叶响应机械力胁迫的生理变化,以采摘的‘铁观音... 摇青是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之一,其通过机械胁迫引起各种生物学效应,影响植物体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被广泛应用于花香红茶、花香白茶、花香绿茶等茶类的加工中以改善品质。为探明青叶响应机械力胁迫的生理变化,以采摘的‘铁观音’品种中开面三、四叶嫩梢为材料,经适度萎凋后进行自然摊放和振动力胁迫处理,研究青叶水分含量、光系统Ⅱ(photosystem Ⅱ,PS Ⅱ)参数、抗氧化酶活力及亚细胞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振动力胁迫30 min内青叶水分含量与自然摊放叶、萎凋叶间无显著差异(P>0.05),60 min时显著低于自然摊放叶和萎凋叶(P<0.05)。随着振动力胁迫时间延长,青叶青臭气增强,清香减弱;叶绿体和类囊体紧密而清晰的片层结构逐渐松散、变形、收缩、紊乱、瓦解,振动力胁迫处理5 min时淀粉粒数量明显增加,15 min时嗜锇颗粒数量明显增多,出现聚集。振动力胁迫青叶的PS Ⅱ实际光合效率Y(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随处理时间延长总体呈下降趋势,电子传递速率(electron transfer rate,ETR)随处理时间延长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5 min和10 min时PS Ⅱ Y(Ⅱ)和ETR显著低于自然摊放(P<0.05);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额Y(NO)随振动力胁迫处理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30 min时显著高于自然摊放叶(P<0.05)。振动力胁迫10 min青叶相对电导率显著高于自然摊放叶(P<0.05);青叶抗氧化酶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力在振动力胁迫处理5、10 min时高于自然摊放叶。综上,一定时间(30 min以内)的振动力胁迫对青叶水分含量影响不显著,但青气变浓,加剧青叶细胞膜系统损伤,使其透性提高,促进膜内可溶物渗出,造成相对电导率升高,类囊体降解,叶绿体严重受损,PS Ⅱ反应中心被破坏;此外,振动力胁迫能够通过提高活性氧代谢酶活性抵御机械胁迫对叶细胞的伤害。本研究可为乌龙茶摇青品质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非生物胁迫 光系统Ⅱ参数 亚显微结构 抗氧化酶
下载PDF
福州单瓣茉莉和双瓣茉莉不同器官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洪雅萍 谷梦雅 +5 位作者 高婷 杨文文 林宏政 金珊 王鹏杰 叶乃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4-193,共10页
以福州单瓣茉莉和双瓣茉莉的花器官和叶片作为材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测定并比较2种茉莉花及其器官的代谢物。结果表明:福州单瓣茉莉和双瓣茉莉的花器官和叶片中共鉴定出935种代谢物,包括氨基酸... 以福州单瓣茉莉和双瓣茉莉的花器官和叶片作为材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测定并比较2种茉莉花及其器官的代谢物。结果表明:福州单瓣茉莉和双瓣茉莉的花器官和叶片中共鉴定出935种代谢物,包括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酚酸类、核苷酸及其衍生物、黄酮类、木脂素和香豆素、鞣质、生物碱、萜类、有机酸、脂质、糖及醇类、维生素等13类。福州单瓣茉莉与双瓣茉莉的花器官和叶片中分别筛选出348种和337种差异代谢物,主要差异代谢物均以酚酸类、黄酮类、脂质、糖及醇类为主。双瓣茉莉的叶片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且黄酮和黄酮醇的生物合成旺盛使其积累更多的烟花苷、木犀草苷、槲皮苷、异槲皮苷、芦丁、紫云英苷、阿福豆苷等具有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的物质。福州单瓣茉莉的花器官和叶片中的特有代谢物以脂质类为主,双瓣茉莉的花器官和叶片中特有代谢物种类丰富且均多于福州单瓣茉莉。本研究从品种到器官的层面得到2种茉莉花代谢特征及其主要活性物质,对开发茉莉花资源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单瓣茉莉 双瓣茉莉 广泛靶向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下载PDF
基于ATD-GC-MS技术检测铁观音做青过程环境挥发性成分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毕婉君 魏子淳 +5 位作者 郑玉成 邓慧莉 倪子鑫 林宏政 郝志龙 孙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1-211,共11页
采用全自动热脱-气相色谱-质谱法捕集和检测铁观音做青关键工艺节点的环境挥发性成分,应用短时间序列表达挖掘器(short time-series expression miner,STEM)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 采用全自动热脱-气相色谱-质谱法捕集和检测铁观音做青关键工艺节点的环境挥发性成分,应用短时间序列表达挖掘器(short time-series expression miner,STEM)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对铁观音做青过程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铁观音做青环境中共鉴定出122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酯类、烯烃类、烷烃类、醛类、芳香烃类、酮类和其他化合物8大类,其中酯类是做青环境中的主要挥发物;STEM结果表明,检测出的挥发性成分可划分成19种变化趋势,且在2种趋势模型中有显著性富集,其中仲丁醇、乙酸乙酯、异戊醛、异戊醇、正己醇、2-庚醇、己酸甲酯、甲基庚烯酮、异丁酸辛酯等挥发性成分带有特殊香气并随着做青次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LS-DA结果表明,摇青和晾青两部分可有效区分开,并鉴定出7种共同特征挥发性成分(变异权重参数值>1):(Z)-乙酸-4-己烯-1-酯、反-3-己烯基丁酯、叶醇、3-己烯醛、异戊腈、(3E)-4,8-二甲基壬-1,3,7-三烯、罗勒烯异构体混合物。由此可见,铁观音做青过程中环境挥发性成分类别的比例和所含物质都会随做青过程的推进有所变化,大部分挥发性成分呈现较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其中筛选得到的7种特征挥发性成分呈现有规律的倍数变化,可作为判断智能化做青的香气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观音 做青 环境挥发性成分 全自动热脱-气相色谱-质谱法 短时间序列表达挖掘器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下载PDF
不同摊叶厚度晾青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魏子淳 庄加耘 +8 位作者 孙志琳 林冬纯 毕婉君 谭艳娉 林宏政 俞晓敏 孙云 蔡小勇 郝志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7-106,共10页
为探明不同摊叶厚度晾青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肉桂品种三、四叶小开面嫩梢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TOF-MS)及靶向代谢组学法,研究了摊叶厚度(6 cm、12 cm、18 cm、传统晾青... 为探明不同摊叶厚度晾青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肉桂品种三、四叶小开面嫩梢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TOF-MS)及靶向代谢组学法,研究了摊叶厚度(6 cm、12 cm、18 cm、传统晾青)对武夷岩茶晾青过程中叶温、青叶层CO_(2)浓度以及毛茶香气、多酚类物质和氨基酸等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6、12 cm摊叶厚度晾青叶温较稳定,四晾尾后各摊叶厚度晾青叶层CO_(2)浓度显著低于传统晾青(P<0.05)。毛茶感官品质随摊叶厚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6 cm摊叶厚度晾青毛茶综合品质得分最高为94.1分。各摊叶厚度晾青毛茶儿茶素总量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传统晾青(P<0.05),6 cm摊叶厚度晾青毛茶儿茶素含量较高;6、12、18 cm摊叶厚度晾青毛茶间氨基酸总量、鲜爽味氨基酸无显著差异,而12、18 cm显著高于传统晾青(P<0.05);各毛茶挥发性物质中醇类物质占比最大,而己酸叶醇酯、γ-己内酯、己酸己酯等酯类在6、12 cm摊叶厚度晾青毛茶中显著高于18 cm和传统晾青(P<0.05)。综上,6、12 cm摊叶厚度晾青均能提高武夷岩茶茶汤浓厚度,有利于愉悦香气物质形成,12 cm可作为武夷岩茶晾青兼顾品质与产量的参考摊叶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做青 摊叶厚度 品质 肉桂
下载PDF
HS-SPME-GC-TOF-MS结合ROAV分析花果香型红茶特征香气成分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金源 张佳慧 +5 位作者 庄莉萍 林宏政 封娇 田维素 陈章盛 郝志龙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2015-2026,共12页
为探究永泰菜茶与金牡丹加工的花果香型红茶特征香气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HS-SPME-GC-TOF-MS)技术,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与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金牡丹红茶和6个永泰(Y-122、Y-127、Y... 为探究永泰菜茶与金牡丹加工的花果香型红茶特征香气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HS-SPME-GC-TOF-MS)技术,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与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金牡丹红茶和6个永泰(Y-122、Y-127、Y-128、Y-170、Y-192、Y-193)加工的花果香红茶香气成分。7个红茶样中共鉴定出82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醇类、酯类、醛类、酮类、酸类、烯类等,其中醇类、酮类、酯类物质相对含量较高,依据变量重要性投影(VIP)筛选出21种特征挥发性物质(VIP>1,P<0.05),进一步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筛选出13种特征香气物质(VIP>1,ROAV>1.00),其中橙花叔醇、苯乙醇和己酸叶醇酯是构成金牡丹红茶果香带花香的特征香气物质,水杨酸甲酯是Y-122呈现杏仁香的特征香气物质,芳樟醇是Y-127呈现馥郁花香带果香的特征香气物质,γ-壬内酯和α-法呢烯为Y-192呈现清花香带果香的特征香气物质。可见,7个花果香型红茶香气特征物质存在差异,具有花果香特征的芳樟醇、水杨酸甲酯、γ-壬内酯和α-法呢烯是永泰菜茶红茶的关键呈香物质,为特殊香型红茶种质资源挖掘与品质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果香红茶 特征香气 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 相对气味活度值
下载PDF
不同年份白茶有机酸变化与滋味品质的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何水平 陈春英 +1 位作者 林宏政 孙云 《茶叶学报》 2023年第2期14-21,共8页
【目的】研究白茶贮藏过程中的有机酸含量的变化动态,分析有机酸与白茶滋味品质的相关性,为白茶的品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年份白茶的有机酸含量,同时使用线性尺度对茶汤滋味强度进行评定。【... 【目的】研究白茶贮藏过程中的有机酸含量的变化动态,分析有机酸与白茶滋味品质的相关性,为白茶的品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年份白茶的有机酸含量,同时使用线性尺度对茶汤滋味强度进行评定。【结果】1年陈白毫银针有机酸总量最高,为21.92 mg·g^(−1),16年陈的寿眉有机酸含量最低,仅存4.43 mg·g^(−1);有机酸总量与茶汤滋味的鲜味、甜味强度显著正相关,与茶汤鲜爽度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其中苹果酸、乙酸、琥珀酸和富马酸与茶汤鲜味度达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44、0.687、0.399、0.612;琥珀酸和富马酸与滋味甜度达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8、0.516。【结论】白茶有机酸总量与鲜叶等级呈正相关(P<0.01),与贮藏时间呈负相关(P<0.01),对茶汤的鲜味和甜味具有积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有机酸 贮藏 品质
下载PDF
白茶散茶与茶饼在色泽、滋味及香气组分上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林宏政 李鑫磊 +3 位作者 周泳锋 张妍 郝志龙 金心怡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07-214,共8页
为探明压饼工艺对白茶品质的影响,本文以白牡丹散茶为原料制成白牡丹茶饼,比较了压饼工艺前后白茶散茶与茶饼之间在干茶色泽、滋味及香气组分上的差异。结果表明,散茶色泽鲜绿、滋味浓、香气以嫩香为主,而茶饼色泽黄、滋味浓醇、香气以... 为探明压饼工艺对白茶品质的影响,本文以白牡丹散茶为原料制成白牡丹茶饼,比较了压饼工艺前后白茶散茶与茶饼之间在干茶色泽、滋味及香气组分上的差异。结果表明,散茶色泽鲜绿、滋味浓、香气以嫩香为主,而茶饼色泽黄、滋味浓醇、香气以果香与甜香为主。与散茶相比,茶饼色泽的红绿度(a~*)极显著(p<0.01)增加,干茶色泽变红;总叶绿素、叶绿素a和b含量均极显著(p<0.01)降低;水浸出物、茶多酚、黄酮与"茶三素"含量显著(p<0.05)降低,而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显著(p<0.05)提高,引起酚氨比极显著(p<0.01)降低。与散茶相比,茶饼中醇类香气总量和香叶醇组分相对含量降低9%左右,而芳樟醇氧化物、烯类、酮类、酯类和杂氧化合物香气平均相对总量分别增加1.86%、1.89%、1.87%、3.42%和0.83%;香气组分主成分分析得出,茶饼香气质量综合得分比散茶高4~7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茶饼 色泽 滋味 香气 感官品质
下载PDF
茶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创新发展思路 被引量:15
10
作者 林宏政 郝志龙 +3 位作者 金心怡 叶乃兴 孙云 郭玉琼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0-171,共2页
茶学作为一门实践能力要求高的学科专业,当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观念、实践型师资少、教辅与教师地位不对等、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不完善等问题,故应通过对现行茶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全方位改革,包括观念转变,引进专业实践人... 茶学作为一门实践能力要求高的学科专业,当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观念、实践型师资少、教辅与教师地位不对等、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不完善等问题,故应通过对现行茶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全方位改革,包括观念转变,引进专业实践人才,改变考核方式,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等,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核心,建立覆盖茶学各个层面,多环节的、立体的、全新的茶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学 实践教学 创新 基地建设
下载PDF
茶树类萌发素蛋白基因CsGLP1和CsGLP2的生物信息学特征与表达分析
11
作者 吴宗杰 林宏政 +1 位作者 欧晓西 孙云 《茶叶学报》 2023年第6期13-25,共13页
【目的】类萌发素蛋白(germin-like proteins,GLPs)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植物糖蛋白,属于cupin超家族,在植物响应非生物和生物胁迫中起着重要作用。对GLPs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特征与表达分析,为揭示茶树抗病虫等生物胁迫机理提供参考。【方... 【目的】类萌发素蛋白(germin-like proteins,GLPs)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植物糖蛋白,属于cupin超家族,在植物响应非生物和生物胁迫中起着重要作用。对GLPs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特征与表达分析,为揭示茶树抗病虫等生物胁迫机理提供参考。【方法】前期从茶橙樱螨刺吸转录组中筛选出2个差异表达的类萌发素蛋白基因CsGLP1和CsGLP2,对其进行理化特性、蛋白质修饰和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构和启动子序列、氨基酸序列特征分析蛋白质二级结构、进化树、蛋白质高级结构以及不同组织和生物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模式分析。【结果】CsGLP1的开放阅读框为756 bp,编码25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8.68 kD,等电点为5.195;CsGLP2的开放阅读框为606 bp,编码20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1.05 kD,等电点为8.316。另外,CsGLP1和CsGLP2在氨基酸组成上具有较大差异,预测分析表明它们均可能发生磷酸化、糖基化等修饰。CsGLP1和CsGLP2都具有信号肽输出位点,为分泌蛋白。在BoxA(QDFCVAD)、BoxB(G--P-H-HPRATEXXX--G)和BoxC(GXXHFQN-G)上具有较高的保守性。进化树分析显示,CsGLP1和CsGLP2属于不同的亚家族。蛋白结构分析表明它们的二级结构主要以无规则卷曲为主,都具有典型的同源六聚体三级结构。CsGLP1和CsGLP2的启动子中含有多种逆境胁迫响应相关的元件。qRT-PCR检测分析发现,CsGLP1和CsGLP2具有组织表达差异性,CsGLP2的表达在茶尺蠖取食后显著上调。【结论】茶树类萌发素蛋白基因CsGLP1和CsGLP2在不同病害处理阶段可能具有不同的响应功能,结合其在这3种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水平变化,推测CsGLP2在茶树响应刺吸式害虫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功能,为深入研究GLPs基因在茶树抗逆等方面的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类萌发素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 生物胁迫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寿眉白茶色选拣剔工艺参数
12
作者 陈彬 赵梦莹 +5 位作者 周晶晶 张雯萍 欧晓西 林振传 林宏政 孙云 《中国茶叶》 2023年第7期1-8,共8页
为提升白茶色选拣剔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以寿眉白茶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上料速度、灵敏度、病斑大小3个工艺参数对白茶色选台时产量、选别率和带出比等拣剔效果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 为提升白茶色选拣剔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以寿眉白茶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上料速度、灵敏度、病斑大小3个工艺参数对白茶色选台时产量、选别率和带出比等拣剔效果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白茶色选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上料速度、灵敏度、病斑大小这3个因素对色选拣剔效果有显著影响,且影响程度为灵敏度>病斑大小>上料速度;得到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上料速度95%、灵敏度59.35%、病斑大小30%。与原生产工艺参数相比,优化组选别率能够提高5.02个百分点,带出比降低0.49个百分点。研究结果为充分发挥现代化白茶装备优势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白茶色选应用达到最佳效果提供实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色选 拣剔 响应面法 工艺参数
下载PDF
低温真空干燥气流循环方式对铁观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宏政 陈寿松 +3 位作者 李鑫磊 郝志龙 许国忠 金心怡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31-1237,共7页
为提高茶叶干燥品质,节约能耗,将低温真空干燥新技术应用于乌龙茶干燥,开展低温真空干燥的不同气流循环方式对铁观音生化及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流外循环(A2)处理的毛茶水浸出物(37.11%)、茶多酚(25.22%)、氨基酸(1.83%)、黄酮类... 为提高茶叶干燥品质,节约能耗,将低温真空干燥新技术应用于乌龙茶干燥,开展低温真空干燥的不同气流循环方式对铁观音生化及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流外循环(A2)处理的毛茶水浸出物(37.11%)、茶多酚(25.22%)、氨基酸(1.83%)、黄酮类(6.05 mg·g-1)高于内循环(A1)和对照组(CK);三泡茶汤间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浸出率波动幅度均最小,浸出较为均匀;干茶色泽砂绿润,茶汤色泽偏浅黄绿;毛茶感官品质得分:A2(89.27±0.21)>A1(86.27±0.26)>CK(85.31±0.18)。综上,低温真空干燥气流外循环(A2)方式对于铁观音品质综合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真空干燥 气流 循环 铁观音 品质
下载PDF
多波长LED白茶复合式光萎凋生产线设计与关键模块配置 被引量:7
14
作者 林宏政 俞少娟 +4 位作者 郝志龙 金心怡 林振传 邵克平 孙云 《中国茶叶》 2021年第11期19-25,共7页
结合生产实践经验,分析了传统白茶萎凋环境因素对白茶品质的影响,开展了多波长LED白茶复合式光萎凋生产线设计,以生产线功能模块方式进行分析,并重点介绍了生产线关键模块配置,以期为白茶光萎凋连续化生产线研究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多波长 LED 白茶 萎凋 生产线 模块
下载PDF
一种新型茶叶低温真空干燥技术 被引量:7
15
作者 林宏政 郝志龙 +1 位作者 刘伟 金心怡 《福建茶叶》 2013年第2期11-14,共4页
本文针对南方高温高湿天气如何更好保持清香型乌龙茶"三绿"特性,探讨了一种新的低温真空干燥技术。阐述了该技术研究进展和原理,新型低温真空干燥关键工艺技术,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可能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关键词 低温真空干燥 热风干燥 真空冷冻干燥 清香型乌龙茶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白茶与绿茶、乌龙茶和红茶代谢产物特征比较 被引量:35
16
作者 李鑫磊 俞晓敏 +5 位作者 林军 赵小嫚 张妍 林宏政 郝志龙 金心怡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7-203,共7页
探究白茶的代谢物特征及其形成的加工学原理,以福云六号和黄旦茶树品种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按照白茶、绿茶、乌龙茶和红茶加工方法制成相应茶类。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测定鲜叶样品和不同茶类中全部代谢物丰度,并对... 探究白茶的代谢物特征及其形成的加工学原理,以福云六号和黄旦茶树品种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按照白茶、绿茶、乌龙茶和红茶加工方法制成相应茶类。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测定鲜叶样品和不同茶类中全部代谢物丰度,并对代谢物进行筛选和鉴定。结果表明,2个品种制成的不同茶类之间代谢差异物共筛选出152个和148个,其中33个茶叶中主要物质得到鉴定,这些物质属于儿茶素及其衍生物类、花青素类、水解单宁类、黄酮醇或黄酮糖苷类、酚酸类和茶黄素类。主成分分析表明白茶在第1主成分上介于乌龙茶和红茶之间,在第2主成分上区别于其他茶类。载荷图显示黄酮醇或黄酮糖苷类物质、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衍生物是白茶区别于其他茶类的特征代谢产物。从物质丰度上看,白茶中大部分黄酮醇或黄酮糖苷类物质显著高于其他茶类;儿茶素和花青素显著低于绿茶并接近红茶,特别是非酯型儿茶素;茶黄素和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高于绿茶,但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和茶黄素-3,3’-没食子酸酯与绿茶相比无显著差异;儿茶素衍生物8-C-抗坏血酸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显著高于其他茶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非靶向代谢组学 茶叶加工 不同茶类 白茶
下载PDF
乌龙茶LED补光萎凋品质特性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陈寿松 金心怡 +3 位作者 林宏政 俞少娟 周子维 孙云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82-289,共8页
光质是乌龙茶品质形成不可缺少的环境因素,为了明确LED补光萎凋对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影响,选取清香型铁观音为研究对象,以无光萎凋为对照,探明日光和LED红、黄、蓝光4个光照条件下采后茶鲜叶的生理响应能力以及铁观音毛茶生化、香气组分... 光质是乌龙茶品质形成不可缺少的环境因素,为了明确LED补光萎凋对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影响,选取清香型铁观音为研究对象,以无光萎凋为对照,探明日光和LED红、黄、蓝光4个光照条件下采后茶鲜叶的生理响应能力以及铁观音毛茶生化、香气组分测定与感官品质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离体叶对不同光质的生理响应在10~15 min时分别达到峰值,光照强度为300μmol/(m^2·s)时,光照30 min可满足萎凋光环境技术参数。与无光处理相比,补光萎凋可显著提高铁观音毛茶的水浸出物、氨基酸、可溶性糖、黄酮等含量,促进了茶多酚转化并降低了咖啡碱含量;铁观音主要赋香成分α-法呢烯和橙花叔醇的相对质量分数分别提高11.42%、30.65%。主成分分析得出日光、LED萎凋处理毛茶香气质量综合得分高于无光萎凋处理,LED黄、蓝光萎凋处理香气质量综合评价略优于LED红光萎凋,并与各处理毛茶品质感官审评结果表现一致,补光萎凋技术可使经济效益提高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LED 补光萎凋 品质 效益
下载PDF
不同工艺不同品种坦洋工夫红茶品质的比较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晓静 游芳宁 +4 位作者 李磊磊 徐邢燕 刘彬彬 林宏政 孙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27-33,39,共8页
选用坦洋菜茶、福安大白、金牡丹、金观音、梅占、白芽奇兰6种茶树鲜叶,以传统型工艺和花香型工艺分别制成不同风格的坦洋工夫红茶,以此为实验材料,通过生化成分分析、茶汤色差值及感官审评,探讨不同工艺不同品种坦洋工夫红茶品质的差... 选用坦洋菜茶、福安大白、金牡丹、金观音、梅占、白芽奇兰6种茶树鲜叶,以传统型工艺和花香型工艺分别制成不同风格的坦洋工夫红茶,以此为实验材料,通过生化成分分析、茶汤色差值及感官审评,探讨不同工艺不同品种坦洋工夫红茶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工艺方面,传统型坦洋工夫滋味浓醇,茶汤橙红明亮,对应的理化特征表现为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茶红素含量均高于花香型,且差异显著,其中水浸出物相差0.84%,茶多酚相差0.71%,茶红素差值达1.24%;花香型坦洋工夫滋味醇爽,汤色橙黄明亮,香气馥郁持久,茶黄素和茶褐素含量均高于传统型,差值分别为0.03%与0.29%。在品种方面,福安大白茶与坦洋菜茶为坦洋地区传统品种,两种工艺制成的坦洋工夫均表现出茶汤滋味较醇厚,甜香持久的品质特征,而高香品种(金牡丹、金观音等)加工成的坦洋工夫花果香馥郁悠长,滋味甜醇但茶汤浓度略低。实验结果证明工艺与品种对坦洋工夫品质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加工工艺 品种 坦洋工夫 生化成分 品质
下载PDF
白茶压饼过程理化指标与感官品质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鑫磊 林宏政 +3 位作者 郝志龙 陈寿松 俞少娟 金心怡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65-1369,共5页
为了解白茶压饼过程各工艺关键点对白茶品质形成影响及作用机制,将白茶压饼过程分为瞬时蒸汽高温高湿ZQ、模拟压饼时湿闷状态SM、压饼力作用YS、压饼力作用后长时烘干YB作用,探讨白茶压饼过程各关键点ZQ、SM、YS、YB处理中白茶制品生化... 为了解白茶压饼过程各工艺关键点对白茶品质形成影响及作用机制,将白茶压饼过程分为瞬时蒸汽高温高湿ZQ、模拟压饼时湿闷状态SM、压饼力作用YS、压饼力作用后长时烘干YB作用,探讨白茶压饼过程各关键点ZQ、SM、YS、YB处理中白茶制品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ZQ、SM、YS、YB处理对白茶外形由松散变为紧实作用效果显著,容重比原始样增加1.0~1.5倍;ZQ处理是影响色泽的重要工序,降低氨基酸含量,散发青气;SM处理促进蛋白质水解,积累氨基酸,大幅度提高茶红素含量;YS引起茶多酚下降,茶汤浓度增加,滋味转鲜爽;YB处理茶多酚大幅度提高,香气由青、杂转化为陈、药香味,滋味变浓醇,是白茶饼特征香气,滋味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茶饼 蒸汽 压制 理化 感官品质
下载PDF
绿茶、红茶、乌龙茶和白茶中主要代谢产物的差异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鑫磊 俞晓敏 +4 位作者 龚智宏 林宏政 郝志龙 张妍 金心怡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9-566,共8页
以福云六号和黄旦茶树品种一芽二三叶为原料,按照绿茶、乌龙茶、红茶和白茶的加工方法制成相应的茶类,并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UPLC?QqQ MS)测定鲜叶原料和不同茶类的儿茶素组分、氨基酸组分、芦丁(槲皮素?3?氧?鼠李糖... 以福云六号和黄旦茶树品种一芽二三叶为原料,按照绿茶、乌龙茶、红茶和白茶的加工方法制成相应的茶类,并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UPLC?QqQ MS)测定鲜叶原料和不同茶类的儿茶素组分、氨基酸组分、芦丁(槲皮素?3?氧?鼠李糖基?吡喃葡萄糖苷)和咖啡碱含量,探究不同茶类的加工工序对茶树鲜叶中主要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鲜叶相比,各茶类中的儿茶素组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绿茶下降最少,乌龙茶和白茶次之,红茶下降最多;白茶中的非酯型儿茶素含量显著低于乌龙茶,酯型儿茶素含量与乌龙茶相当.各茶类中的氨基酸组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绿茶中的茶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较高,其他组分较低;乌龙茶中的茶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较绿茶略有降低,但谷氨酰胺、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等组分积累较多;红茶中除了亮氨酸有一定的积累外,其余大部分氨基酸组分含量均为最低;白茶中除了茶氨酸和谷氨酰胺含量较低外,其余大部分氨基酸组分含量有较高的积累.白茶中的芦丁含量与鲜叶相当,而比绿茶、乌龙茶和红茶高出1.5倍左右.咖啡碱在鲜叶和白茶中的含量最高,在红茶中的含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 茶叶加工 不同茶类 儿茶素组分 氨基酸组分 芦丁 咖啡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