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棕背伯劳两种色型繁殖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黄进文 赵世烨 +4 位作者 林宜舟 杨磊 陈远忠 唐思贤 胡慧建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8-294,共7页
棕背伯劳(Laniusschach)具羽色多态现象,其中黑色型是否为独立种曾存在着争议。为此,于2008年2—6月在广东海丰地区对两色型(棕色型和黑色型)的繁殖生态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黑色型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1)两色型伯劳窝卵数、卵的度量值... 棕背伯劳(Laniusschach)具羽色多态现象,其中黑色型是否为独立种曾存在着争议。为此,于2008年2—6月在广东海丰地区对两色型(棕色型和黑色型)的繁殖生态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黑色型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1)两色型伯劳窝卵数、卵的度量值及发育上皆无显著差异(P>0.05);2)两色型雏鸟在15日龄前的体长、翼长及体重等生长曲线均符合Logistic方程,除尾长渐进值参数呈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据14日龄的雏鸟测量值表明,两色型在身体外部器官各项生长量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易卵易雏实验表明,在孵卵和育雏过程中,两种色型棕背伯劳亲鸟之间皆可相互接受对方同一时期的卵和雏鸟,但不接受对方的异期卵;5)易雏后亲子和义子索食、站立、理羽、休息等行为差异不明显。因此认为黑伯劳只是棕背伯劳的一个色型而非独立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背伯劳 羽色多态现象 易卵易雏 雏鸟生长
下载PDF
惠州市林业自然保护区现状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林宜舟 朱倩 杨锡涛 《绿色科技》 2019年第4期20-23,共4页
指出了惠州市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对广东省生态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法,对惠州市26个林业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社区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发... 指出了惠州市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对广东省生态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法,对惠州市26个林业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社区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为进一步提升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水平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自然保护区 惠州
下载PDF
广东省自贸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履约制度探讨
3
作者 林宜舟 蓝道英 +2 位作者 刘曦庆 杨锡涛 邹洁建 《绿色科技》 2019年第6期45-48,共4页
指出了对广东省自贸区CITES履约制度进行探讨,有利于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解决贸易争端,减少不必要的制裁,实现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的协调发展。于2015年4~6月,在广州南沙新区、深圳前海蛇口、珠海横琴新区等3个自贸区开展了CITES履约... 指出了对广东省自贸区CITES履约制度进行探讨,有利于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解决贸易争端,减少不必要的制裁,实现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的协调发展。于2015年4~6月,在广州南沙新区、深圳前海蛇口、珠海横琴新区等3个自贸区开展了CITES履约制度创新调研。结果表明:自贸区内存在CITES履约制度不完善、多头管理、审批程序复杂且耗时、"二次监管"、检验检测专业技术缺乏等问题,这些因素的存在,消弱了自贸区CITES履约效率和管理水平。鉴于此,提出了简政放权、信息共享、优化"二次监管"及企业诚信评估等建议,以促进自贸区CITES履约和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植物 CITES 自贸区 制度
下载PDF
广东仁化高坪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6
4
作者 饶世树 董以 +3 位作者 林宜舟 李涛 黎明 杨锡涛 《绿色科技》 2019年第10期5-7,10,共4页
指出了广东仁化高坪省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对其野生动物保护价值的评估,有利于确定其在韶关自然保护区中的保护地位,鉴于此,采用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指数和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指数来评定了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价值,结果显... 指出了广东仁化高坪省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对其野生动物保护价值的评估,有利于确定其在韶关自然保护区中的保护地位,鉴于此,采用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指数和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指数来评定了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价值,结果显示: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为43.15,珍稀濒危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为39.27,具有一定的野生动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价值和保护优先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野生动物多样性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保护对策和建议,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坪 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物 保护
下载PDF
海丰县水产养殖与越冬黑脸琵鹭种群变化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曾向武 林宜舟 +2 位作者 罗慧娟 晁丽芳 刘曦庆 《绿色科技》 2019年第12期41-43,共3页
指出了海丰县人工养殖池塘作为黑脸琵鹭重要的栖息地,在维持种群动态平衡上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海丰县水产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制约了黑脸琵鹭种群的长远发展。基于此,以海丰黑脸琵鹭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黑脸琵鹭的种群变化与水产养殖面... 指出了海丰县人工养殖池塘作为黑脸琵鹭重要的栖息地,在维持种群动态平衡上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海丰县水产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制约了黑脸琵鹭种群的长远发展。基于此,以海丰黑脸琵鹭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黑脸琵鹭的种群变化与水产养殖面积波动间的相关性,以进一步掌握水产养殖面积的变化对黑脸琵鹭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脸琵鹭种群与水产养殖面积具有负相关性(p=-0.822),即水产养殖面积越大,黑脸琵鹭个体数量越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脸琵鹭 水产养殖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广东陆河南万红锥林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鸟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钟锦城 徐瑞霞 +4 位作者 林宜舟 罗素娜 钟烨瑶 彭志远 黄舒雯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2年第5期97-104,共8页
2021年2月至2021年11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广东陆河南万红锥林Castanopsis hystrix省级自然保护区对陆生大中型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进行研究。共设置了40个1 km×1 km的公里网络和40个相机位点,总计拍摄照片48248张,有效照片达12112张... 2021年2月至2021年11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广东陆河南万红锥林Castanopsis hystrix省级自然保护区对陆生大中型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进行研究。共设置了40个1 km×1 km的公里网络和40个相机位点,总计拍摄照片48248张,有效照片达12112张,共调查到了鸟兽12目11科45种,其中鸟类有9目3科35种,兽类有3目8科10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2种。同时,以鸟类多样性为基础,将其Gleason指数与广东省内其他保护区的进行对比,发现本保护区Gleason指数相对较小,提示鸟类多样性较低,推测这与人类干扰后红锥林内植物多样性减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陆河南万红锥林省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 鸟兽监测
下载PDF
广东海丰鸟类自然保护区黑翅长脚鹬繁殖生态调查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谢首冕 李艺 +3 位作者 林少娜 钟志强 曾向武 林宜舟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8期175-177,180,共4页
黑翅长脚鹬一般在我国北方繁殖,其在南方的繁殖地鲜有报道。本研究于2021年5—6月在广东省海丰鸟类自然保护区对鸟类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了黑翅长脚鹬的繁殖种群,并对其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观察与测量。本研究共发现80个黑翅长脚鹬巢,其中... 黑翅长脚鹬一般在我国北方繁殖,其在南方的繁殖地鲜有报道。本研究于2021年5—6月在广东省海丰鸟类自然保护区对鸟类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了黑翅长脚鹬的繁殖种群,并对其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观察与测量。本研究共发现80个黑翅长脚鹬巢,其中有鸟卵的为37个,黑翅长脚鹬大多将巢修筑在离开水面的滩涂芦苇中,巢距水面平均距离为47 m(0~400 m),巢址处的植被密度为9.4株/m^(2),巢周围的植被密度为23.7株/m^(2)。巢比较简陋,巢材以无瓣海桑、芦苇为主;巢外径平均为16.7 cm(14~20 cm),巢内径平均为15.6 cm(13~20 cm),巢深平均为2.9 cm(1.5~4.0 cm);巢外径、内径均显著大于北方的巢,而巢深无显著差异。海丰的黑翅长脚鹬窝卵数以4枚居多,平均为3.108枚,卵的长径为42.8 mm(39.9~47.1 mm),短径为31.2 mm(29.4~32.9 mm),与北方的卵大小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翅长脚鹬 繁殖生态 巢生境 巢特征 卵特征 广东海丰鸟类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广东南澳乌屿岛繁殖期褐翅燕鸥家域研究
8
作者 游永明 柯素强 +4 位作者 袁秋强 刘金成 林宜舟 段智钊 杨锡涛 《福建林业科技》 2021年第1期78-83,共6页
广东南澳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乌屿岛是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最大的褐翅燕鸥繁殖地,为确定褐翅燕鸥在繁殖地的家域范围,我们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利用卫星追踪技术在乌屿岛开展了繁殖期褐翅燕鸥家域的研究。结果表明:褐翅燕鸥家域平均面积... 广东南澳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乌屿岛是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最大的褐翅燕鸥繁殖地,为确定褐翅燕鸥在繁殖地的家域范围,我们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利用卫星追踪技术在乌屿岛开展了繁殖期褐翅燕鸥家域的研究。结果表明:褐翅燕鸥家域平均面积为(17346.29±31738.74)km^(2),家域范围西南至珠江口岛屿,北达福建省漳州市的外屿,东到台湾岛的台中至台南的西海岸;褐翅燕鸥家域形状均不规则,并存在重叠,重叠率最小为0.39%,最大为41.47%;褐翅燕鸥家域活动时间上午主要集中在5∶00—10∶00,下午主要集中在15∶00—19∶00;食物因素和觅食策略是影响褐翅燕鸥家域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加强乌屿岛褐翅燕鸥的保护,建议将其家域集中分布区域纳入自然保护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翅燕鸥 繁殖期 家域 卫星追踪
下载PDF
种间竞争对燕鸥繁殖生态的影响
9
作者 杨锡涛 柯素强 +4 位作者 林宜舟 李双霜 林少娜 刘金成 游永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7期160-164,170,共6页
本文研究了乌屿岛粉红燕鸥、褐翅燕鸥和大凤头燕鸥的巢址选择偏好和繁殖生态,并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了新的种间竞争如何影响巢址选择和繁殖生态。结果表明:大凤头燕鸥占据了粉红燕鸥的巢址,迫使粉红燕鸥侵占褐翅燕鸥的巢区,出现粉... 本文研究了乌屿岛粉红燕鸥、褐翅燕鸥和大凤头燕鸥的巢址选择偏好和繁殖生态,并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了新的种间竞争如何影响巢址选择和繁殖生态。结果表明:大凤头燕鸥占据了粉红燕鸥的巢址,迫使粉红燕鸥侵占褐翅燕鸥的巢区,出现粉红燕鸥和褐翅燕鸥最佳巢址重叠的现象;在大凤头燕鸥的竞争压力下,褐翅燕鸥倾向于低密度的繁殖方式,而粉红燕鸥则偏向于高密度的繁殖方式;大凤头燕鸥进入后,粉红燕鸥平均窝卵数由1.17枚增加到1.76枚,有2枚卵的巢占比由1/6增加到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鸥 种间竞争 繁殖生态 巢址选择
下载PDF
环颈鸻孵化期行为初探
10
作者 谢首冕 李艺 +3 位作者 林少娜 钟志强 曾向武 林宜舟 《绿色科技》 2021年第24期153-155,158,共4页
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rinus)属鸻形目(Charadriiformes)鸻科(Charadriidae)鸻属鸟类,中小型涉禽,常栖息于海边潮间带、河口、泥地等生境中。于2020年6~7月在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的15个环颈鸻巢穴架设了红外相机,采用瞬时取... 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rinus)属鸻形目(Charadriiformes)鸻科(Charadriidae)鸻属鸟类,中小型涉禽,常栖息于海边潮间带、河口、泥地等生境中。于2020年6~7月在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的15个环颈鸻巢穴架设了红外相机,采用瞬时取样法每间隔5 min对孵化期内的环颈鸻的行为进行采样并记录。参考水鸟类行为分类,将环颈鸻孵化期的行为定义为6种:分别是调整行为、孵卵行为、回巢行为、离巢行为、晾卵行为、修巢行为,统计得出孵化期各行为出现的比例分别为:孵卵行为56%,离巢行为25%,调整行为9.6%,晾卵行为8%,回巢行为1%,修巢行为0.4%。对孵化期的三种主要行为日节律统计,结果表明:孵化行为在每天的0~7时和17~24时出现高峰,且明显高于离巢行为和调整行为,在11~14时处于低潮;离巢行为在0~4时出现低潮,7~9时出现高峰,10~14时再次出现低潮,15~17时达到峰值;晾卵行为在每天的10时~14时时出现频率最高,其他时间段出现频次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颈鸻 孵化期行为 日节律
下载PDF
蜥中之鳄
11
作者 林宜舟 《大自然》 2009年第6期43-45,共3页
鳄蜥,是一种因外形酷似鳄鱼而得名的蜥蜴。由于它是在广西金秀的大瑶山被首次发现,所以又称为瑶山鳄蜥。鳄蜥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着“爬行动物中的大熊猫”的美誉。它主要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两省区,关于它的发现还要追溯到... 鳄蜥,是一种因外形酷似鳄鱼而得名的蜥蜴。由于它是在广西金秀的大瑶山被首次发现,所以又称为瑶山鳄蜥。鳄蜥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着“爬行动物中的大熊猫”的美誉。它主要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两省区,关于它的发现还要追溯到半个多世纪以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山鳄蜥 野生动物 爬行动物 大瑶山 大熊猫 广西 蜥蜴
原文传递
广东惠东白盆珠水库中华秋沙鸭越冬群体监测 被引量:8
12
作者 朱慈佑 李嘉慧 +4 位作者 李海滨 李小燕 季芳 林宜舟 胡慧建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3-527,共5页
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是典型的森林溪流生态系统的指示种,鲜有在人工水体大群越冬的报道。2007年9月至2013年3月,连续6年在广东白盆珠水库发现其越冬群体。监测结果如下:1)中华秋沙鸭最早可于9月底到达白盆珠水库,在翌年3月陆... 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是典型的森林溪流生态系统的指示种,鲜有在人工水体大群越冬的报道。2007年9月至2013年3月,连续6年在广东白盆珠水库发现其越冬群体。监测结果如下:1)中华秋沙鸭最早可于9月底到达白盆珠水库,在翌年3月陆续迁离,居留时间最短为3个月左右,最长为6个月左右;2)2007~2009年,其最大群体数量基本保持稳定,均为31只;2009~2013年,数量逐年减少,最少时为12只;3)其活动区域较稳定,皆在白盆珠水库的打锣岽附近,活动范围100.01~180.90 hm2,该位置水体宽阔,水质洁净,受外界干扰少。我们认为,水库拥有较理想的自然栖息环境和保护区有效管理是中华秋沙鸭在此越冬的关键因素;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中华秋沙鸭的保护力度,建议将白盆珠水库打锣岽附近区域划为广东省惠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秋沙鸭 越冬群体 白盆珠水库
原文传递
羌塘、可可西里无人区野牦牛种群数量和分布现状 被引量:6
13
作者 胡一鸣 李玮琪 +7 位作者 蒋志刚 刘务林 梁健超 林宜舟 黄志文 覃海华 金崑 胡慧建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5-190,共6页
野牦牛(Bos grunniens)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大型有蹄类动物,主要分布在西藏羌塘,青海可可西里、三江源,新疆阿尔金山等地的高海拔生境。我们于2012–2014年在西藏羌塘和青海可可西里对野牦牛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实地调查,并且估算西藏羌塘地... 野牦牛(Bos grunniens)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大型有蹄类动物,主要分布在西藏羌塘,青海可可西里、三江源,新疆阿尔金山等地的高海拔生境。我们于2012–2014年在西藏羌塘和青海可可西里对野牦牛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实地调查,并且估算西藏羌塘地区野牦牛种群在11,222–21,072头之间,可可西里野牦牛种群数量在659–1,793头之间。据本次野外调查和历史文献资料显示,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野牦牛种群数量逐年增长,但是其分布区面积却逐步缩减,目前仅分布在几个相对孤立且远离人类居住地的高寒区域。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与青藏高原人类活动的加强,野牦牛的生存现状依然严峻,我们仍需加强对青藏高原特有物种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S grunniens 青藏高原 种群数量 分布 保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