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中低温下半身停循环时经下腔静脉(IVC)逆行灌注方法对猪肠系膜微循环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小型猪20只,随机分为A、B两组(n=10)。两组均在体外循环(ECC)下肛温降到28℃时停循环60 min,同时经右无名动脉行顺灌脑保护。A组单...目的观察中低温下半身停循环时经下腔静脉(IVC)逆行灌注方法对猪肠系膜微循环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小型猪20只,随机分为A、B两组(n=10)。两组均在体外循环(ECC)下肛温降到28℃时停循环60 min,同时经右无名动脉行顺灌脑保护。A组单纯下半身停循环。B组停循环同时联合经IVC逆灌行腹腔脏器保护,灌注压力前20 min为20 mm Hg,中间20 min为25 mm Hg,后20 min为30 mm Hg。用BI-200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分别观察和记录上述二组动物在不同时相肠系膜微循环管径及血液流速变化。结果①两组在体外循环前、并行循环时,肠系膜微血管管径、血液流速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②B组在给予逆灌后肠系膜微血管管径、血液流速均较A组显著增加(P<0.01)。③B组逆灌压力由20 mm Hg提高到25 mm Hg时,微动、静脉管径及血流速度均显著增加(P<0.01),但从25 mm Hg增加到30 mm Hg时,微动、静脉管径及血流速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低温停循环时经IVC逆行灌注后肠系膜微循环明显改善,合理的逆灌压力为25 mm Hg。展开更多
目的初步探讨术前超声内镜与染色标记技术结合的方法定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病灶的实际边界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9月1日至2017年10月30日,对18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通过超声内...目的初步探讨术前超声内镜与染色标记技术结合的方法定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病灶的实际边界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9月1日至2017年10月30日,对18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通过超声内镜与染色标记技术结合的方法定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病灶的实际边界。男10例,女8例。所有患者完善术前检查后,于术前1~2天行超声内镜下染色标记定位病灶边缘。在距肿瘤纵轴最长浸润范围外1 cm处取两点注射纳米炭混悬液标记定位。术中依据纵轴染色浸润长度,决定是否行开胸手术。术中近端切缘送冰冻病理,依据冰冻结果,决定是否行追加手术。术后将肿瘤距切缘的标本分段制成石蜡切片,每段长约0.5 cm,显微镜下观察各段石蜡切片各层次是否有肿瘤细胞侵犯。结果术前超声内镜,下染色标记的平均用时(10.16±1.38)min,纳米炭扩散直径(1.43±0.41)cm。全组术中肉眼下均可清晰可见纳米炭染色标记区域,术中探查定位病灶的平均耗时(1.27±0.53)min。经胸腹联合手术5例,经腹手术13例。切缘距肿瘤的平均长度(4.74±1.12)cm,术中切缘的冰冻病理均为阴性,未行追加手术;术后常规病理证实所有标本的切缘均为阴性。结论超声内镜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肿瘤染色标记定位技术在临床上可行,可准确探测肿瘤边缘和浸润范围,可为AEG精准外科手术的顺利实施提供指导和保障,是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定位技术。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中低温下半身停循环时经下腔静脉(IVC)逆行灌注方法对猪肠系膜微循环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小型猪20只,随机分为A、B两组(n=10)。两组均在体外循环(ECC)下肛温降到28℃时停循环60 min,同时经右无名动脉行顺灌脑保护。A组单纯下半身停循环。B组停循环同时联合经IVC逆灌行腹腔脏器保护,灌注压力前20 min为20 mm Hg,中间20 min为25 mm Hg,后20 min为30 mm Hg。用BI-200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分别观察和记录上述二组动物在不同时相肠系膜微循环管径及血液流速变化。结果①两组在体外循环前、并行循环时,肠系膜微血管管径、血液流速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②B组在给予逆灌后肠系膜微血管管径、血液流速均较A组显著增加(P<0.01)。③B组逆灌压力由20 mm Hg提高到25 mm Hg时,微动、静脉管径及血流速度均显著增加(P<0.01),但从25 mm Hg增加到30 mm Hg时,微动、静脉管径及血流速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低温停循环时经IVC逆行灌注后肠系膜微循环明显改善,合理的逆灌压力为25 mm Hg。
文摘目的初步探讨术前超声内镜与染色标记技术结合的方法定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病灶的实际边界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9月1日至2017年10月30日,对18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通过超声内镜与染色标记技术结合的方法定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病灶的实际边界。男10例,女8例。所有患者完善术前检查后,于术前1~2天行超声内镜下染色标记定位病灶边缘。在距肿瘤纵轴最长浸润范围外1 cm处取两点注射纳米炭混悬液标记定位。术中依据纵轴染色浸润长度,决定是否行开胸手术。术中近端切缘送冰冻病理,依据冰冻结果,决定是否行追加手术。术后将肿瘤距切缘的标本分段制成石蜡切片,每段长约0.5 cm,显微镜下观察各段石蜡切片各层次是否有肿瘤细胞侵犯。结果术前超声内镜,下染色标记的平均用时(10.16±1.38)min,纳米炭扩散直径(1.43±0.41)cm。全组术中肉眼下均可清晰可见纳米炭染色标记区域,术中探查定位病灶的平均耗时(1.27±0.53)min。经胸腹联合手术5例,经腹手术13例。切缘距肿瘤的平均长度(4.74±1.12)cm,术中切缘的冰冻病理均为阴性,未行追加手术;术后常规病理证实所有标本的切缘均为阴性。结论超声内镜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肿瘤染色标记定位技术在临床上可行,可准确探测肿瘤边缘和浸润范围,可为AEG精准外科手术的顺利实施提供指导和保障,是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定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