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动脉硬化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及sTM、CD62P、VE-cadherin对其预后的预测
1
作者 李剑侠 林小祥 +1 位作者 余勇波 黄先锋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 分析小动脉硬化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P选择素(CD62P)、钙黏蛋白(VE-cadherin)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小动脉硬化脑血管病患者180例为观察组,根据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另设50例健康者... 目的 分析小动脉硬化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P选择素(CD62P)、钙黏蛋白(VE-cadherin)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小动脉硬化脑血管病患者180例为观察组,根据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另设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sTM、VE-cadherin、CD62P血小板水平,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以及三者联合检测对预后的评估价值,分析小动脉硬化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sTM、VE-cadherin、CD62P血小板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预后不良组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sTM、VE-cadherin、CD62P血小板水平与预后呈正相关(P<0.05);三者联合检测对预后的诊断效能高于单独检测(P<0.05)。sTM、VE-cadherin、CD62P血小板水平是小动脉硬化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sTM、VE-cadherin、CD62P是小动脉硬化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三者联合应用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M CD62P VE-CADHERIN 小动脉硬化脑血管病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八流方坯中间包控流装置的优化
2
作者 李浩 李新 +6 位作者 陶承岗 朱李艳 宋瑛洁 王欣瑶 林小祥 吴全俊 何飞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42-150,共9页
以某钢厂八流方坯中间包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基于中间包的流场、温度场及钢水停留时间分布等参数评价原控流方案下中间包钢水流动存在的问题;分析挡墙导流孔数量、孔径、位置和倾角对中间包钢水流动特性的影... 以某钢厂八流方坯中间包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基于中间包的流场、温度场及钢水停留时间分布等参数评价原控流方案下中间包钢水流动存在的问题;分析挡墙导流孔数量、孔径、位置和倾角对中间包钢水流动特性的影响,优化中间包控流装置。结果表明:原控流方案下中间包钢水存在死区体积较大、各流一致性较差及温度场不均匀等问题;优化控流方案为在挡墙侧墙减小2个导流孔孔径并提升其位置,在中间墙增加带偏角(43°)和仰角(15°)的小导流孔。优化方案的中间包流场和温度场得到大幅改善,死区体积比例由原方案的19.04%降至7.06%,活塞流和全混流体积比例均有所增加,且各流滞止时间、实际平均停留时间和峰值时间一致度均提高到80%以上,各流一致性得到大幅提升;优化方案中间包最大温差为16.004 K,比原方案下降2.182 K,且各流出口钢液最大温差为0.616 K,比原方案下降0.944 K,整个中间包温度场更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包 控流装置 物理模拟 数值模拟 流场 温度场
下载PDF
微创钻孔软通道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继禹 林小祥 +1 位作者 李剑侠 姚涌晖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07-114,共8页
目的:探讨微创钻孔软通道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于2016年6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18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开窗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微创钻孔软... 目的:探讨微创钻孔软通道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于2016年6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18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开窗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微创钻孔软通道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状况、血压神经功能及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再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01),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01)。2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均P<0.001),研究组术后血压低于对照组(均P<0.001)。研究组术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巴塞尔(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01)。术前收缩压和发病到接受手术的时间间隔均为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脑室出血患者应用微创钻孔软通道引流术可有效降低血压,减轻神经损伤,降低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是术后再出血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出血 微创钻孔软通道引流术 临床疗效 术后再出血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法舒地尔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的脑保护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林小祥 蒋小齐 +2 位作者 耿建国 薛诚 徐潘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96-897,共2页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的作用和脑保护作用。方法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给予法舒地尔静脉滴注30 mg/次,3次/d,疗程14 d。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的作用和脑保护作用。方法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给予法舒地尔静脉滴注30 mg/次,3次/d,疗程14 d。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脑血管痉挛比率、血神经元烯醇化酶值,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脑血管痉挛比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值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法舒地尔具有抗脑血管痉挛和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舒地尔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脑保护
下载PDF
白介素13介导的卡莫司汀聚合物胶束靶向性治疗脑胶质瘤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林小祥 李剑侠 郭晓远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6年第4期273-277,共5页
目的:以白介素13(IL-13)作为肿瘤主动靶向配体,构建能够穿透血脑屏障的胶束递药系统,延长卡莫司汀(carmustine,BCNU)在脑部消除半衰期,以实现其增效减毒。方法:以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DSPE-PEG)/二氨基聚乙二醇硬脂酰基磷... 目的:以白介素13(IL-13)作为肿瘤主动靶向配体,构建能够穿透血脑屏障的胶束递药系统,延长卡莫司汀(carmustine,BCNU)在脑部消除半衰期,以实现其增效减毒。方法:以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DSPE-PEG)/二氨基聚乙二醇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SPE-PEG-NH2)为载体,包载抗肿瘤药物BCNU,采用薄膜水合法制备载药胶束,再通过EDC/NHS缩合法将IL-13锚定在聚合物胶束的表面,制备具有主动脑靶向能力的胶束载药系统(BCNU-loaded IL-13 modified micelle,BCNU-M-IL13)。通过考察胶束粒径、Zeta电位、形态学、包封率、体外累计释放等指标,评价胶束的药剂学性能;通过MTT法考察载药胶束对人源脑胶质瘤BT325细胞的抗增殖作用;同时通过考察静脉注射载药胶束后脑组织匀浆的药物半衰期,评价其脑部靶向及滞留性能。结果:BCNU-MIL13粒径为(86.6±1.2)nm,表面电位为(-18.6±2.1)m V,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胶束外观圆整,粒径分布窄,BCNU载药量为(3.8±0.1)%,包封率为(93.5±2.7)%;其48 h累计释放率为(48.6±2.7)%;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表明BCNU-M-IL13对BT325的IC50为(44.9±0.5)μmol·L-1;脑组织匀浆的半衰期为1.7 h。结论:本研究首次制备得到BCNU-M-IL13,制备工艺简单,并对其制剂学性质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其制剂学性能优异,且与游离药物相比,体外抗肿瘤活性明显增强,脑内半衰期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靶向胶束 卡莫司汀 白介素13 脑胶质瘤 脑内滞留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丙戊酸钠预防脑外伤后早期癫痫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6
作者 林小祥 蒋小齐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第11期1858-1859,共2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预防性治疗脑外伤后早期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丙戊酸钠缓解片、醒脑静注射液,对照组用丙戊酸钠缓释片口服,疗程均为1个月。1月后两组均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口服,1个月...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预防性治疗脑外伤后早期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丙戊酸钠缓解片、醒脑静注射液,对照组用丙戊酸钠缓释片口服,疗程均为1个月。1月后两组均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口服,1个月后停药。观察两组治疗脑外伤后癫痫发生率和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控制率高于对照组,且肝功能异常情况低于对照组。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丙戊酸钠可以有效降低脑外伤后早期癫痫的发生率,并能减轻单独使用丙戊酸钠的毒副反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后癫痫 醒脑静注射液 丙戊酸钠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7
作者 张继禹 耿建国 +1 位作者 林小祥 徐潘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2期280-282,共3页
【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5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25例患者采用盐酸纳洛酮进行治疗,而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5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25例患者采用盐酸纳洛酮进行治疗,而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15 d后,观察组患者的颅内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6 d、8 d、11 d、15 d后,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早期应用纳洛酮治疗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大大降低了伤残率和病死率,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药物疗法 纳洛酮 治疗应用
下载PDF
b FGF对颅脑损伤大鼠脑水肿、神经功能损伤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文宏 孔君 +2 位作者 林小祥 李剑侠 陈陆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0-325,共6页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对颅脑损伤(CI)大鼠脑水肿、神经功能损伤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影响。方法: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法构建大鼠颅脑损伤模型,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CI组及b FGF低、...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对颅脑损伤(CI)大鼠脑水肿、神经功能损伤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影响。方法: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法构建大鼠颅脑损伤模型,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CI组及b FGF低、中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不给予硬膜外撞击,其它处理同模型组;b FGF低、中和高剂量组在建模成功30 min后分别给予2、4和6μg的b FGF腹腔注射,连续注射7 d。用改良神经功能评分法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取大鼠脑组织,测定大鼠脑组织含水量,ELISA法测定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WST-8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比色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Western blot法测定脑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LC3-Ⅱ和beclin-1的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CI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 <0.05);与CI组相比,b FGF低、中和高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组织含水量也降低(P <0.05),脑组织中TNF-α、IL-6和IL-1β水平降低(P <0.05),MDA含量降低(P <0.05),SOD和GSH-Px活性升高(P <0.05),LC3-Ⅱ和bec-lin-1蛋白水平降低(P <0.05)。结论:b FGF能够改善颅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减少自噬相关蛋白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这可能与其减轻炎症反应及氧化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神经功能 炎症 自噬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行颅骨修补的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16
9
作者 黄先锋 林小祥 李剑侠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919-924,共6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病人去骨瓣减压术(DC)后早期行颅骨修补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DC术后STBI病人12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9例,DC术后早期(1~3个月)行颅骨修补术,对照组65例,DC术后晚期(3~6个月)行颅骨修补术...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病人去骨瓣减压术(DC)后早期行颅骨修补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DC术后STBI病人12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9例,DC术后早期(1~3个月)行颅骨修补术,对照组65例,DC术后晚期(3~6个月)行颅骨修补术。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4天,测量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Vm)及大脑皮质、基底节区、丘脑区的局部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到达峰值时间(TTP)、通过时间(MTT)。结果术后14天,观察组患侧与健侧MCA的Vm分别为(70.13±9.25)cm/s、(69.45±9.96)cm/s,对照组分别为(66.17±7.82)cm/s、(67.86±9.63)cm/s,两组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术后患侧MCA的V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4天,观察组大脑皮层、基底节区及丘脑的CBF改变值分别为(29.88±6.32)、(8.87±2.61)、(7.61±1.64)[ml/(100 g·min)],均高于对照组的(19.84±5.13)、(4.15±1.15)、(5.37±1.52)[ml/(100 g·min)](P<0.05);观察组大脑皮层、基底节区及丘脑的CBV改变值分别为(3.81±0.64)ml/100 g、(1.11±0.33)ml/100 g,均高于对照组的(1.62±0.52)ml/100 g、(0.47±0.15)ml/100 g(P<0.05);观察组大脑皮层及基底节区TTP值改变值分别为-(5.22±1.06)s、-(3.50±0.56)s,均高于对照组的-(2.78±0.85)s、(1.99±0.51)s(P<0.05),但两组间MTT改变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NIHSS评分为(3.73±0.5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2±0.71)分,BI及GOS评分分别为(85.83±6.79)分、(4.05±0.4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12±6.14)分、(3.72±0.41)分(P<0.05)。观察组的预后优良率为88.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38%(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47%,与对照组的10.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BI病人DC术后早期施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有利于改善脑血流动力学状态,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并改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外伤 去骨瓣减压术 颅骨修补 脑血流动力学 预后
下载PDF
颅脑损伤术后颅骨修复时机的选择及其对病人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先锋 林小祥 李剑侠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4期237-239,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颅骨成形术时机对病人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112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去骨瓣减压术后1~3个月颅骨成形术46例(早期组),去骨瓣减压术后3个月以后颅骨成形术66例(...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颅骨成形术时机对病人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112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去骨瓣减压术后1~3个月颅骨成形术46例(早期组),去骨瓣减压术后3个月以后颅骨成形术66例(常规组)。术前及术后2周,颅脑CT灌注扫描评估脑灌注情况,包括相对局部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评价认知功能。术后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价临床预后,4~5分为预后良好。结果术后2周,两组rCBF、rCBV、MMSE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rMTT、rTTP、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早期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术后6个月,早期组预后良好率(86.96%,40/46)明显高于常规组(74.24%,49/66;P<0.05)。早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0.87%,5/46)与常规组(16.67%,11/66)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脑损伤术后早期颅骨成形术是安全可行的,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利于改善脑血流灌注状态及神经功能,改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颅骨修复 手术时机 预后 神经功能
下载PDF
120 t转炉出钢制度的优化研究
11
作者 邹海历 林小祥 +3 位作者 张峻纲 武鸿杰 储成阳 朱正海 《云南冶金》 2023年第2期113-120,共8页
以120 t转炉为研究对象,对转炉出钢制度进行了优化,使用Gambit、Fluent软件,并结合人工计算,研究了出钢时间、优化了出钢制度。对直径160 mm出钢口出钢操作制度优化后,出钢时间约为269.4 s,较传统出钢制度降低60 s左右。同时通过计算发... 以120 t转炉为研究对象,对转炉出钢制度进行了优化,使用Gambit、Fluent软件,并结合人工计算,研究了出钢时间、优化了出钢制度。对直径160 mm出钢口出钢操作制度优化后,出钢时间约为269.4 s,较传统出钢制度降低60 s左右。同时通过计算发现,120 t转炉出钢角度不会超过102°。大幅提高转炉出钢效率,降低钢水温降,改善转炉高温出钢的问题,避免造成能源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 出钢口 出钢时间 出钢制度 制度优化
下载PDF
高分级颅内动脉瘤外科夹闭术手术时机对预后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余勇波 黄先锋 +1 位作者 李剑侠 林小祥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级颅内动脉瘤患者外科夹闭术手术时机对临床预后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129例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显微夹闭手术治疗的高分级(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高分级颅内动脉瘤患者外科夹闭术手术时机对临床预后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129例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显微夹闭手术治疗的高分级(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进行分组:发病后24h内手术者32例为超早期组,发病24~72h内手术者41例为早期组,发病>72h手术者56例为中晚期组.手术前后行全脑CT灌注成像(CTPI)测量患侧与健侧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脑血流量(CBF)和脑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临床预后.结果①超早期组和早期组的再出血率、CVS及DIND发生率均低于中晚期组(P<0.05);②超早期组、早期组和中晚期组的预后良好率依次为56.25%、34.15%、25.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3组的rCBF、rCBV均较术前升高,rTTP和rMTT均较术前缩短(P<0.05),但3组间手术前、后rCBF、rCBV、rTTP和rM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或早期手术可能使部分高分级颅内动脉瘤患者获益,可能有利于降低再破裂出血、CVS及DIND发生风险,改善临床预后及脑血流动力学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高分级 显微夹闭手术 手术时机 临床预后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miR-132靶向FoxO3a抑制细胞自噬在脑出血模型大鼠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陆飞宇 李剑侠 +2 位作者 黄先锋 王文宏 林小祥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629-634,共6页
目的研究微小RNA(miR)-132靶向叉形头转录因子O亚型3a(Fox03a)抑制细胞自噬在脑出血模型大鼠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iR-阴性对照(NC)组、miR-132组,后三组采用Ⅶ型胶原酶注入苍白球的方式建立... 目的研究微小RNA(miR)-132靶向叉形头转录因子O亚型3a(Fox03a)抑制细胞自噬在脑出血模型大鼠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iR-阴性对照(NC)组、miR-132组,后三组采用Ⅶ型胶原酶注入苍白球的方式建立脑出血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侧脑室注射,miR-NC组和miR-132组分别给予miR-NC及miR-132侧脑室注射。造模后第7d,比较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的差异,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血肿周围脑组织病理改变,PCR检测miR-132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FoxO3a、自噬基因(Beclin-1、Atg12、LC3)的表达水平;培养PC12神经元细胞,转染miR-NC或miR-132后,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32靶向FoxO3a。结果在动物实验中,模型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增加,血肿周围脑组织中FoxO3a、Beclin-1、Atg12、LC3-Ⅱ/LC3-Ⅰ的表达增加,miR-132的表达减少(P<0.05);miR-132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血肿周围脑组织中FoxO3a、Beclin-1、Atg12、LC3-Ⅱ/LC3-Ⅰ的表达减少,miR-132的表达增加(P<0.05)。在细胞实验中,miR-132组细胞中FoxO3a的表达水平及野生型FoxO3a 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荧光活力均低于miRNC组(P<0.05)。结论miR-132在脑出血模型大鼠中起保护作用,靶向FoxO3a并抑制自噬是可能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miR-132 叉形头转录因子O亚型3a 自噬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miR-146a表达与自噬及短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陆飞宇 王文宏 +2 位作者 李剑侠 黄先锋 林小祥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2年第4期199-203,共5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miR-146a表达与自噬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在我院接受血肿清除术并完成术后3个月随访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4例纳入脑出血组,另取尸检的非脑出血病例18例纳入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检测血...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miR-146a表达与自噬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在我院接受血肿清除术并完成术后3个月随访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4例纳入脑出血组,另取尸检的非脑出血病例18例纳入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及对照组正常脑组织中的miR-146a及自噬基因Beclin-1、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LC-Ⅰ的表达;脑出血组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并根据改良Rankin评分量表评分(mRS)分为预后不良组187例和预后良好组117例;采用ROC曲线分析miR-146a对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脑出血组血肿周围脑组织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自噬基因Beclin-1、Cathepsin D、LC3-Ⅱ/LC-Ⅰ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miR-146a与Beclin-1、Cathepsin D、LC3-Ⅱ/LC-Ⅰ呈负相关;脑出血组中预后良好患者与预后不良患者比较,入院时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入院即刻血糖、血肿体积、破入脑室及miR-146a、Beclin-1、Cathepsin D、LC3-Ⅱ/LC-Ⅰ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miR-146a的表达对脑出血组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经Logistic回归分析,NIHSS评分、血肿体积、破入脑室、miR-146a、Beclin-1是脑出血组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miR-146a在高血压脑出血的血肿周围脑组织中低表达且与自噬过度激活、短期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MIR-146A 自噬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转炉无渣出钢工艺的物理模拟
15
作者 邹海历 张峻纲 +4 位作者 林小祥 武鸿杰 储成阳 周俐 常立忠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4期355-359,共5页
以某钢厂120 t转炉为研究对象,采用局部相似模拟,建立局部几何相似比为1∶2的有机玻璃模型,设计直径为120,140,160 mm及变径等4种出钢口,并结合平板和十字架2种内型结构出钢口进行转炉出钢模拟实验,研究出钢口直径及其内型结构对转炉出... 以某钢厂120 t转炉为研究对象,采用局部相似模拟,建立局部几何相似比为1∶2的有机玻璃模型,设计直径为120,140,160 mm及变径等4种出钢口,并结合平板和十字架2种内型结构出钢口进行转炉出钢模拟实验,研究出钢口直径及其内型结构对转炉出钢过程的影响,优化转炉出钢口形状。结果表明:变径出钢口的转炉出钢过程效果最佳,卷渣量为6.2个、挡渣成功率为99.4%、剩余钢水量为28.95 L;变径出钢口搭配十字型出钢口内型结构的转炉出钢过程综合效果较好,卷渣量为1.2个、挡渣成功率达99.9%、剩余钢水量最少为25.27 L,减少了转炉出钢过程卷渣,提高了钢水洁净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 出钢口 汇流下渣 物理模拟
下载PDF
五流中间包流场和温度场的模拟研究及优化
16
作者 林小祥 宋瑛洁 +3 位作者 王欣瑶 张峻纲 何飞 周俐 《连铸》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4,共8页
以某钢厂T型五流中间包为研究对象,建立1∶2物理模型和1∶1数学模型,采用物理数值模拟方法对其内部控流装置进行优化,对比分析了不同控流装置下中间包流场、温度场和停留时间分布(RTD曲线)等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在优选的最佳控流装置方... 以某钢厂T型五流中间包为研究对象,建立1∶2物理模型和1∶1数学模型,采用物理数值模拟方法对其内部控流装置进行优化,对比分析了不同控流装置下中间包流场、温度场和停留时间分布(RTD曲线)等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在优选的最佳控流装置方案下,中间包平均停留时间延长96 s,死区比例由原型中间包的24.9%降低至13.3%,各流水口均匀性和一致性也显著提高,尤其是远流低温区得到改善,各流出口最大温差控制在0.25 K,可有效提高实际中间包的冶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包 流场 温度场 物理模拟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外周血IL-17和HMGB1及TSLP表达水平与继发医院感染的关系
17
作者 李剑侠 林小祥 +1 位作者 余勇波 黄先锋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98-502,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IL-17)、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表达水平与继发医院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收治的103例AIS患者,...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IL-17)、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表达水平与继发医院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收治的103例AIS患者,根据是否发生继发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n=24)和非感染组(n=79)。分析感染组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检测并比较两组外周血IL-17、HMGB1、TSLP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继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外周血IL-17、HMGB1、TSLP表达水平对AIS患者继发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24例AIS继发医院感染患者共分离出3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占比分别为33.33%、61.11%、5.56%。感染组外周血IL-17、HMGB1、TSLP表达水平分别为(62.14±18.36)pg/mL、(6.02±1.68)ng/mL、(2.85±0.61)pg/mL,均高于非感染组(28.34±5.57)pg/mL、(2.28±0.49)ng/mL、(1.76±0.43)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450、17.633、9.804,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L-17、HMGB1及TSLP水平升高、年龄≥60岁、肺部疾病史、糖尿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4分、侵入性操作、吞咽障碍、住院时间≥14 d均为影响AIS患者继发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显示,外周血IL-17、HMGB1、TSLP联合预测AIS患者继发医院感染的AUC为0.907,高于三者单独预测(AUC分别为0.759、0.744、0.710)(Z=3.143、2.881、3.146,P均<0.05)。结论AIS继发医院感染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感染会引起AIS患者外周血IL-17、HMGB1、TSLP水平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对AIS继发医院感染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继发医院感染 白细胞介素-17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原文传递
功能性踝关节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及姿势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洪忠贤 林小祥 +1 位作者 耿兴法 陆雪松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4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踝关节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及姿势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2017年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 目的探讨功能性踝关节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及姿势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2017年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功能性踝关节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均连续训练8周。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时间和闭眼站立于普通脚垫(NC)及泡沫脚垫(PC)上的稳定性系数(ST)和体质量分布指数(WDI)。结果两组患者训练前BBS评分、TUGT时间、NC ST及WDI、PC ST及W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者BBS评分高于对照组,TUGT时间短于对照组,NC ST及WDI、PC ST及WDI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踝关节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提高患者姿势稳定性,利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踝关节 康复训练 平衡能力 姿势稳定
下载PDF
针刺联合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早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班友长 林小祥 +1 位作者 耿兴法 陆雪松 《现代医学》 2019年第4期439-442,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早期缺血性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并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分析其对大脑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将110例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康复治疗8周,针刺组在康复...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早期缺血性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并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分析其对大脑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将110例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康复治疗8周,针刺组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8周;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UE-FMA)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8周时上肢运动功能;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DTI扫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变化。结果:两组间治疗前UE-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4周、8周两组患者UE-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 05),且治疗后8周高于治疗后4周(P <0. 05);治疗后4周、8周,针刺组患者UE-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病灶侧大脑脚、内囊后肢、放射冠区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8周两组患者病灶侧放射冠FA值均较治疗前增高(P <0. 05),且针刺组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针刺联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早期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运动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能与针刺联合现代康复技术能更好地促进大脑可塑性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现代康复技术 缺血性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原文传递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剑侠 黄先锋 +1 位作者 邹琳清 林小祥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GM1组,各10只。对照组大鼠颅骨只开骨窗不制备TBI模型,余两组大鼠颅骨开骨窗后应用液压...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GM1组,各10只。对照组大鼠颅骨只开骨窗不制备TBI模型,余两组大鼠颅骨开骨窗后应用液压可控损伤装置制备TBI模型,三组大鼠连续5 d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以标记新生的神经细胞。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连续10 d尾静脉注射无菌生理盐水1 ml/d,GM1组大鼠连续14 d尾静脉注射GM1注射液5 mg·kg-1·d-1。颅骨开骨窗后11 d开始连续5 d Morris水迷宫实验。然后大鼠灌注取脑行冰冻切片,应用TUNEL试剂盒检测大鼠皮质细胞凋亡情况,应用NeuN/BrdU免疫荧光双标检测皮质新生神经元情况。结果三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和平台穿越次数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 01),逃避潜伏期对照组 GM1组>生理盐水组。TUNEL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大脑皮质几乎未见凋亡细胞,GM1组大鼠大脑皮质可见少量凋亡细胞,生理盐水组大鼠大脑皮质可见较多凋亡细胞,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NeuN/BrdU免疫荧光双标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大脑皮质未见NeuN+/BrdU+的新生神经元,生理盐水组大鼠大脑皮质可见较少的NeuN+/BrdU+的新生神经元,GM1组大鼠大脑皮质可见较多的NeuN+/BrdU+的新生神经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GM1或可保护损伤的大脑皮质细胞免予凋亡,同时促进损伤皮质内源性神经元的发生,能够促进TBI大鼠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 大鼠 创伤性脑损伤 MORRIS水迷宫实验 逃避潜伏期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