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抓特色 上优质 促流通找准新的增长点 增产增效增后劲——三明市畜牧水产业发展路子探索
1
作者 林希健 《福建农业》 1999年第2期14-14,共1页
按照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联系三明实际与行业发展态势。世纪之交的三明畜牧水产业如何加快产业化进程和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畜牧业和水产业的区域经济,已成为当前新一轮创业实现农民增收... 按照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联系三明实际与行业发展态势。世纪之交的三明畜牧水产业如何加快产业化进程和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畜牧业和水产业的区域经济,已成为当前新一轮创业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肉蛋奶和水产品产量、产值二十年来持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水产业 促流 发展路子 增产增效 三明市 新的增长点 尤溪 当地特色 依靠科技 畜牧业
下载PDF
2020—2022年长沙市城市饮用水中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含量监测及健康风险评估
2
作者 司晓雪 谭亮 +3 位作者 傅伟 林希健 廖瑜 张恒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824-828,共5页
目的 监测评价长沙城市饮用水中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的浓度水平,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方法 2020—2022年根据长沙市城区水厂的供水范围,选择109个监测点开展监测,共采集1 292份水样,根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 目的 监测评价长沙城市饮用水中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的浓度水平,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方法 2020—2022年根据长沙市城区水厂的供水范围,选择109个监测点开展监测,共采集1 292份水样,根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检测城市水样中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浓度,运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四步法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三氯甲烷检出率为93.5%,浓度范围为ND~0.059 4;四氯化碳检出率为6.73%,浓度范围为ND~0.001 0。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5749-2006),两种污染物合格率均为100.00%。健康风险评估显示,2020—2022年间,通过饮水途径暴露的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的非致癌风险分别为5.20×10^(-2)和4.33×10^(-4),致癌风险分别为和1.61×10^(-5)和1.21×10^(-7)。出厂水中三氯甲烷的浓度和健康风险均低于二次供水和末梢水。丰水期三氯甲烷的浓度和健康风险均高于枯水期。结论 2020—2022年间,长沙城市饮用水中三氯甲烷浓度中位数呈逐年下降趋势,通过饮水途径暴露的致癌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但需引起注意。四氯化碳的检出率和浓度均较低,健康风险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三氯甲烷 四氯化碳 健康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长沙市2012—2017年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 被引量:5
3
作者 马迪辉 林希健 +2 位作者 朱彩明 陈艳 周银柱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65-67,共3页
目的了解长沙市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进行风险预警、减少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2012—2017年在长沙市9个区(县、市)随机采集市售食品共11类3 019份,按《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进... 目的了解长沙市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进行风险预警、减少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2012—2017年在长沙市9个区(县、市)随机采集市售食品共11类3 019份,按《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进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 2012—2017年共监测市售食品3 019份,阳性168份(5.6%);检出食源性致病菌182株(6.0%);检出率较高者是直饮水(38.5%)、水产品及其制品(15.3%)、肉及肉制品(14.8%)、饮料(14.6%)、婴幼儿食品(13.0%);检出率最高的致病菌是铜绿假单胞菌(21.1%)和弯曲菌(18.2%);婴幼儿食品中检出4批次阪崎肠杆菌,其中1批次为婴幼儿配方食品(奶粉)。结论长沙市市售食品的卫生状况较好,食品微生物污染程度较轻,但应密切关注市售婴幼儿配方食品的阪崎肠杆菌的污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食源性致病菌 食品风险评估 长沙市
原文传递
2016—2020年长沙市毒蘑菇中毒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马迪辉 曹可珂 +2 位作者 张劲夫 林希健 陈艳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5-369,共5页
目的分析2016—2020年长沙市毒蘑菇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毒蘑菇中毒预警及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2020年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系统报告的长沙市毒蘑菇中毒事件,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分... 目的分析2016—2020年长沙市毒蘑菇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毒蘑菇中毒预警及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2020年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系统报告的长沙市毒蘑菇中毒事件,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地区的毒蘑菇中毒事件数。结果蘑菇中毒事件203起,中毒618人,死亡15人,主要发生在6—9月,绝大部分发生在农村地区,家庭是毒蘑菇中毒主要的发生场所,高发地区为宁乡市、长沙县和浏阳市。2016—2020年长沙市中心城区(芙蓉区、开福区、岳麓区、天心区和雨花区)的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数明显低于周边县市(望城区、长沙县、浏阳市和宁乡市)(χ^(2)=17.117,P=0.002)。2017年长沙市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起数最多,其余年份相差不大,死亡人数呈现降低趋势。结论长沙市毒蘑菇中毒事件具有季节性和区域高发性的特点,对周边县市农村地区的50岁以上居民需调整宣传干预手段,减少毒蘑菇中毒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蘑菇中毒 食源性疾病事件 流行病学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