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海草的“藻”名更改
被引量:
25
1
作者
黄小平
江志坚
+17 位作者
范航清
陈小勇
周毅
张景平
李文涛
张沛东
郑凤英
韩秋影
邱广龙
方静威
林幸助
孙涛
于硕
刘松林
吴云超
张晓梅
赵鹏
林海英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90-294,共5页
海草(Seagrasses)是地球上可完全生活在海水中的被子植物,是由陆地植物演化到适应海洋环境的高等植物。然而,高等植物海草在中国经常被冠以低等植物"藻"的名称。中国海草现有22种,隶属于4科10属,其中科名、属名和种名分别有3...
海草(Seagrasses)是地球上可完全生活在海水中的被子植物,是由陆地植物演化到适应海洋环境的高等植物。然而,高等植物海草在中国经常被冠以低等植物"藻"的名称。中国海草现有22种,隶属于4科10属,其中科名、属名和种名分别有3科、7属和16种是以"藻"命名的,易让人们把海草误以为是海藻(Seaweed),造成混乱,同时给中国海草的研究、保护和利用带来不利影响。值此"第十一次国际海草生物学研讨会"(The 11th International Seagrass Biology Workshop)首次在中国举行之际,国内众多的海草研究专家得以共聚,有机会共同探讨中国海草的"藻"名更改。经过研讨,专家们形成一致意见,建议将这些被命名为"藻"的海草统一命名为"草",以期促进我国海草研究与保护的全面推进。随着未来中国海草种类与分布的深入调查,以后新发现的海草种类名称建议也统一命名为"草"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
中国
“藻”名
更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生态学研究制定湿地保护策略:以台湾七股湿地为例
2
作者
林幸助
盛强
《中国环境管理》
2014年第6期64-68,共5页
制定合理有效的滨海湿地保护法律制度和管理策略,需要我们理解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正确地评估滨海湿地的脆弱性以及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对湿地的影响。然而,当前滨海湿地保护政策制定过程中有关生态及...
制定合理有效的滨海湿地保护法律制度和管理策略,需要我们理解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正确地评估滨海湿地的脆弱性以及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对湿地的影响。然而,当前滨海湿地保护政策制定过程中有关生态及经济评估数据尚显不足。在此,本文以台湾七股滨海区域作为案例,展示了滨海湿地环境保护政策制定过程生态学研究发挥的影响力,并体现出对其他领域和当地居民相互协作的力量整合,最终实现湿地保护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生态学研究
保护策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草生态系统的固碳机理及贡献
被引量:
30
3
作者
邱广龙
林幸助
+3 位作者
李宗善
范航清
周浩郎
刘国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25-1832,共8页
由海草、红树林、盐沼草等植被组成的滨海和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中高效的碳汇热点,它们所固定的碳被称为"蓝碳".作为全球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海草生态系统所固定的碳是蓝碳里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生产力、高效过...
由海草、红树林、盐沼草等植被组成的滨海和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中高效的碳汇热点,它们所固定的碳被称为"蓝碳".作为全球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海草生态系统所固定的碳是蓝碳里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生产力、高效过滤及高稳定性造就了海草生态系统巨大的固碳能力,进而对全球碳循环具有深刻影响.然而,人为影响以及全球气候变化使全球海草床加速衰退,成为地球生物圈中退化速度最快的生态系统之一.当前,国内外对海草床等滨海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关注、研究深度与广度仍远远不足,对全球海草固碳的评估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为了能更准确地评估全球海草床的碳埋存,一些基础性的科学问题应优先考虑:1)全国和全球海草的准确分布面积;2)不同海草优势种类或不同地域的海草床碳汇能力的差异;3)人为干扰和全球气候变化对海草生态系统碳捕获和碳埋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碳
海草床
滨海湿地
气候变化
碳逃逸
碳循环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海草的“藻”名更改
被引量:
25
1
作者
黄小平
江志坚
范航清
陈小勇
周毅
张景平
李文涛
张沛东
郑凤英
韩秋影
邱广龙
方静威
林幸助
孙涛
于硕
刘松林
吴云超
张晓梅
赵鹏
林海英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山东大学(威海)海洋学院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及化学系
香港环境资源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台湾中兴大学生命科学系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90-294,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1306108号
+11 种基金
41406128号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S2013040013155号
2014A030313734号
2014A030313716号
国家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
2015FY110600号
国家海洋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门项目
201305030号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
SQ201307号
SQ201219号
文摘
海草(Seagrasses)是地球上可完全生活在海水中的被子植物,是由陆地植物演化到适应海洋环境的高等植物。然而,高等植物海草在中国经常被冠以低等植物"藻"的名称。中国海草现有22种,隶属于4科10属,其中科名、属名和种名分别有3科、7属和16种是以"藻"命名的,易让人们把海草误以为是海藻(Seaweed),造成混乱,同时给中国海草的研究、保护和利用带来不利影响。值此"第十一次国际海草生物学研讨会"(The 11th International Seagrass Biology Workshop)首次在中国举行之际,国内众多的海草研究专家得以共聚,有机会共同探讨中国海草的"藻"名更改。经过研讨,专家们形成一致意见,建议将这些被命名为"藻"的海草统一命名为"草",以期促进我国海草研究与保护的全面推进。随着未来中国海草种类与分布的深入调查,以后新发现的海草种类名称建议也统一命名为"草"名。
关键词
海草
中国
“藻”名
更改
Keywords
seagrasses
China
"algae" name
alteration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生态学研究制定湿地保护策略:以台湾七股湿地为例
2
作者
林幸助
盛强
机构
国立中兴大学生命科学系与全球变迁生物学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
出处
《中国环境管理》
2014年第6期64-68,共5页
文摘
制定合理有效的滨海湿地保护法律制度和管理策略,需要我们理解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正确地评估滨海湿地的脆弱性以及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对湿地的影响。然而,当前滨海湿地保护政策制定过程中有关生态及经济评估数据尚显不足。在此,本文以台湾七股滨海区域作为案例,展示了滨海湿地环境保护政策制定过程生态学研究发挥的影响力,并体现出对其他领域和当地居民相互协作的力量整合,最终实现湿地保护的策略。
关键词
湿地
生态学研究
保护策略
Keywords
wetland
ecological research
protection strategy
分类号
X1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草生态系统的固碳机理及贡献
被引量:
30
3
作者
邱广龙
林幸助
李宗善
范航清
周浩郎
刘国华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西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台湾中兴大学生命科学系
出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25-1832,共8页
基金
广西"红树林和海草系统保育与生态监测"特聘专家岗位基金项目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832030)
+2 种基金
广西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12GXNSFBA05314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00210)
广西北部湾基础研究重大专项(2010GXNSFE013002)资助
文摘
由海草、红树林、盐沼草等植被组成的滨海和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中高效的碳汇热点,它们所固定的碳被称为"蓝碳".作为全球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海草生态系统所固定的碳是蓝碳里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生产力、高效过滤及高稳定性造就了海草生态系统巨大的固碳能力,进而对全球碳循环具有深刻影响.然而,人为影响以及全球气候变化使全球海草床加速衰退,成为地球生物圈中退化速度最快的生态系统之一.当前,国内外对海草床等滨海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关注、研究深度与广度仍远远不足,对全球海草固碳的评估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为了能更准确地评估全球海草床的碳埋存,一些基础性的科学问题应优先考虑:1)全国和全球海草的准确分布面积;2)不同海草优势种类或不同地域的海草床碳汇能力的差异;3)人为干扰和全球气候变化对海草生态系统碳捕获和碳埋存的影响.
关键词
蓝碳
海草床
滨海湿地
气候变化
碳逃逸
碳循环
Keywords
blue carbon
seagrass bed
coastal wetland
climate change
carbon emission
carboncycle.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海草的“藻”名更改
黄小平
江志坚
范航清
陈小勇
周毅
张景平
李文涛
张沛东
郑凤英
韩秋影
邱广龙
方静威
林幸助
孙涛
于硕
刘松林
吴云超
张晓梅
赵鹏
林海英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生态学研究制定湿地保护策略:以台湾七股湿地为例
林幸助
盛强
《中国环境管理》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海草生态系统的固碳机理及贡献
邱广龙
林幸助
李宗善
范航清
周浩郎
刘国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3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