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萧红小说的女体符号与乡土叙述——《呼兰河传》和《生死场》的性别论述 |
林幸谦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30
|
|
2
|
九十年代台湾散文现象与理论走向 |
林幸谦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1
|
|
3
|
萧红哑剧《民族魂鲁迅》及其鲁迅情结 |
林幸谦
郭淑梅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4
|
身体符号/物种拟态书写——萧红文本的女体/母体寓言 |
林幸谦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8
|
|
5
|
时代女性与女性病体--重读庐隐小说的身体书写 |
林幸谦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6
|
《小团圆》的隐私文本:自我意识与自传体书写心理 |
林幸谦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7
|
张爱玲未公开书信中的蚤患书写考察 |
林幸谦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8
|
岂容青史尽成灰:白先勇的历史叙事与时代悲情 |
林幸谦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9
|
萧红早期小说中的女体书写与隐喻 |
林幸谦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04 |
6
|
|
10
|
身体与社会/文化——凌叔华的女性身体叙事 |
林幸谦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1
|
科研与资源之争——香港科技大学朱经武校长专访 |
林幸谦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
3
|
|
12
|
《半生缘》再解读:姐妹情谊的反动与女性冲突主题 |
林幸谦
|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0 |
11
|
|
13
|
张爱玲和五四女性文学的逆向写作 |
林幸谦
|
《职大学报》
|
2019 |
1
|
|
14
|
萧红香港居地及安葬地考辨 |
林幸谦
郭淑梅
|
《文学与文化》
|
2011 |
0 |
|
15
|
全球化的高等教育新战场——专访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 |
林幸谦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16
|
台湾高教资源分配不均及大学竞争——专访台湾元智大学校长詹世弘 |
林幸谦
|
《世界教育信息》
|
2005 |
0 |
|
17
|
恐怖主义与弱小者的全球化──专访浸大驻校作家陈映真 |
林幸谦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04 |
0 |
|
18
|
张爱玲:压抑处境与歇斯底里话语的文本 |
林幸谦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9
|
|
19
|
双重意义的女性文本:张爱玲的女性主体论述 |
林幸谦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7
|
|
20
|
做好上中下游的科学基础建设才有出路——访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 |
林幸谦
|
《世界教育信息》
|
200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