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植方式对陆稻和水稻籽粒灌浆及垩白的影响 被引量:36
1
作者 张亚洁 许德美 +3 位作者 孙斌 刁广华 林强森 杨建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7-264,共8页
【目的】揭示种植方式对籽粒灌浆及垩白的影响。【方法】连续2年以中旱3号(陆稻)和武香粳99-8(水稻)为供试材料,设置覆膜旱种和裸地旱种2种旱种方式,以水层湿润灌溉为对照进行对比试验。【结果】与水种(对照)相比,陆稻覆膜旱种的产量显... 【目的】揭示种植方式对籽粒灌浆及垩白的影响。【方法】连续2年以中旱3号(陆稻)和武香粳99-8(水稻)为供试材料,设置覆膜旱种和裸地旱种2种旱种方式,以水层湿润灌溉为对照进行对比试验。【结果】与水种(对照)相比,陆稻覆膜旱种的产量显著低于对照,而水稻覆膜旱种的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裸地旱种的产量均较对照显著降低。陆稻旱种(覆膜旱种和裸地旱种)后强、弱势粒的相对起始灌浆势(R0/W)、最大灌浆速率(Gmax)、平均灌浆速率(G)均大于对照,活跃灌浆时间(D)小于对照,粒重均高于对照,垩白粒率显著低于对照。水稻旱种后强、弱势粒的R0/W、Tmax和粒重与陆稻旱种的结果相反。水稻覆膜旱种的垩白粒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裸地旱种的垩白粒率显著下降。水稻和陆稻旱种的垩白度均显著减小。稻米的垩白粒率与籽粒的Gmax和G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结论】水稻和陆稻旱种可以增大籽粒的灌浆速率,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稻 水稻 早种 籽粒灌浆 垩白
下载PDF
种植方式对水稻和陆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亚洁 林强森 +2 位作者 孙斌 刁广华 杨建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9-544,共6页
以武香粳998(水稻)和中旱3号(陆稻)为材料,研究了种植方式对水稻和陆稻生育后期N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与水种稻(对照)相比,中旱3号覆膜旱种时产量显著低于对照,武香粳998覆膜旱种时和对照没有显著差异,裸地旱种产量均为最低。覆膜旱种和... 以武香粳998(水稻)和中旱3号(陆稻)为材料,研究了种植方式对水稻和陆稻生育后期N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与水种稻(对照)相比,中旱3号覆膜旱种时产量显著低于对照,武香粳998覆膜旱种时和对照没有显著差异,裸地旱种产量均为最低。覆膜旱种和裸地旱种抽穗期植株的含N率较低,抽穗至成熟期植株含N率下降速率为水种>裸地旱种>覆膜旱种。抽穗和成熟期植株吸N量大小为水种>覆膜旱种>裸地旱种。旱种稻成熟期茎鞘中的N素分配显著高于对照,籽粒显著低于对照,品种间叶片有所不同。抽穗期旱种稻的N素物质生产效率显著高于对照。成熟期覆膜旱种N素物质生产效率最低。旱种稻N素籽粒生产效率(中旱3号覆膜旱种除外)和N素收获指数较对照增加,大小为裸地旱种>覆膜旱种>水种。与武香粳998相比,中旱3号抽穗后植株含N率下降快,植株N素积累量较小,叶片和籽粒中N素分配比例高,茎鞘低;N素物质生产效率(成熟期)、N素籽粒生产效率和N素收获指数高,产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稻 水稻 氮素 吸收利用效率 水稻旱作
下载PDF
种植方式对陆稻中旱3号和水稻武香粳99-8米质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张亚洁 周然 +3 位作者 孙斌 刁广华 林强森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1-37,共7页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陆稻中旱3号和水稻武香粳99-8为材料,设覆膜旱种和裸地旱种2种方式,以水层湿润灌溉为对照,研究了种植方式对米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种(对照)相比,中旱3号覆膜旱种的产量显著降低,而武香粳99-8覆膜旱种的产量则无...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陆稻中旱3号和水稻武香粳99-8为材料,设覆膜旱种和裸地旱种2种方式,以水层湿润灌溉为对照,研究了种植方式对米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种(对照)相比,中旱3号覆膜旱种的产量显著降低,而武香粳99-8覆膜旱种的产量则无显著差异,裸地旱种的产量均较对照显著降低。旱种可降低垩白度、粒长/粒宽、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峰值黏度,提高蛋白质含量和糊化温度;中旱3号覆膜旱种和裸地旱种以及武香粳99-8裸地旱种的垩白粒率显著低于对照,而武香粳99-8覆膜旱种则无显著差异。3种种植方式中,两品种均以覆膜旱种的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崩解值和灌浆期稻株含氮率下降值最小,蛋白质含量和消减值最大,籽粒Q酶活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与武香粳99-8相比,中旱3号的垩白粒率和胶稠度显著降低,垩白度没有显著差异,粒长/粒宽、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崩解值和糊化温度显著提高。Q酶活性、籽粒灌浆参数与米质指标关系密切。旱种有利于改善稻米的外观和营养品质,但蒸煮食味品质有所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稻 水稻 旱种 米质 Q酶 籽粒灌浆
下载PDF
种植方式对陆稻(中旱3号)和水稻(武香粳99-8)生长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张亚洁 陈海继 +2 位作者 刁广华 林强森 杨建昌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5-211,共7页
以陆稻中旱3号和水稻武香粳99-8为材料,探讨3种种植方式(覆膜旱种、裸地旱种和水种)对陆稻和水稻生长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种方式(对照)相比,覆膜旱种方式稻分蘖数较多、成穗率降低、花后叶绿素含量和伤流强度下降较缓... 以陆稻中旱3号和水稻武香粳99-8为材料,探讨3种种植方式(覆膜旱种、裸地旱种和水种)对陆稻和水稻生长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种方式(对照)相比,覆膜旱种方式稻分蘖数较多、成穗率降低、花后叶绿素含量和伤流强度下降较缓慢、茎鞘物质运转率和转换率高;裸地旱种方式则相反。两种旱种方式稻根冠比、活跃灌浆期和收获指数均小于水种方式,但平均灌浆速率则相反。中旱3号覆膜旱种方式产量和粒叶比显著低于水种方式,而武香粳99-8没有显著差异。中旱3号和武香粳99-8均以裸地旱种方式产量最低。3种种植方式平均,中旱3号成穗率和籽粒灌浆速率比武香粳99-8高,但灌浆期叶绿素含量和伤流强度下降快,活跃灌浆时间缩短,茎鞘物质输出率及转运率、粒叶比、收获指数和产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稻 水稻 种植方式 生产特性 产量形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