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抗肝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孙宜斌 朱铭星 +5 位作者 刘跃洋 赵若玮 黄鸣清 程再兴 郑燕芳 林彦翔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9期38-40,45,共4页
肝损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亟须研发高质量保肝药物。中药在肝脏保护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与潜力,对化学、药物、酒精、免疫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肝损伤均有治疗作用。中药通过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抑制肝细胞凋亡、调控肝细胞自噬、调节肝代谢、... 肝损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亟须研发高质量保肝药物。中药在肝脏保护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与潜力,对化学、药物、酒精、免疫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肝损伤均有治疗作用。中药通过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抑制肝细胞凋亡、调控肝细胞自噬、调节肝代谢、改善肝脏炎症等方面缓解肝损伤。其作用于Nrf2、PI3K、TGF-β1、NF-κB等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部分药物或活性成分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起效。中药保肝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存在复方成分繁多,机制交互作用不明的问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肝损伤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姜黄素与白藜芦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贺玉慧 朱铭星 +5 位作者 刘跃洋 赵若玮 黄鸣清 施红 郑燕芳 林彦翔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期57-60,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饮酒外其他因素导致肝损伤引起的,以脂肪堆积为特征的肝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胰岛素抵抗、线粒体功能障碍、肠道菌群紊乱等因素均影响了NAFLD的发生、发展,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的激活、脂质过度堆积也可能...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饮酒外其他因素导致肝损伤引起的,以脂肪堆积为特征的肝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胰岛素抵抗、线粒体功能障碍、肠道菌群紊乱等因素均影响了NAFLD的发生、发展,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的激活、脂质过度堆积也可能参与其中。临床上缺乏治疗NAFLD的理想药物,其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通过调控生活方式来减轻体重,改善代谢综合征的组分来缓解疾病。姜黄素和白藜芦醇皆是一种多酚类物质,都被发现是治疗NAFLD的潜在药物,并已开展了广泛的实验研究。本文系统归纳了姜黄素和白藜芦醇治疗NAFLD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姜黄素 白藜芦醇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UPLC-Q Exactive-Orbitrap MS/MS技术的羊胆中胆汁酸成分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林诗铃 林逸凡 +4 位作者 朱铭星 陈涛 黄鸣清 郑燕芳 林彦翔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2期123-126,132,共5页
目的采用UPLC-MS/MS技术对羊胆中胆汁酸成分进行快速鉴定。方法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色谱柱(2.1 mm×100 mm,1.9μm),以含0.1%甲酸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柱温为4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在负离子模... 目的采用UPLC-MS/MS技术对羊胆中胆汁酸成分进行快速鉴定。方法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色谱柱(2.1 mm×100 mm,1.9μm),以含0.1%甲酸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柱温为4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在负离子模式下对样品进行全扫描及二级质谱扫描。结果共鉴定出15种胆汁酸成分,四种游离型胆汁酸均为首次在羊胆中检出。结论本研究所建方法具有高效、灵敏的特点,能够快速实现对羊胆中胆汁酸成分的鉴定,可为深入阐明其药效物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胆 胆汁酸 UPLC-MS/MS
下载PDF
豆科植物系统学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林彦翔 王祺 申思 《植物学研究》 2014年第5期179-187,共9页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豆科植物系统学研究的新进展。豆科Leguminosae作为被子植物第三大科,约有751个现生属和19,500种,全球广泛分布,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豆科植物可能起源于白垩纪晚期,其化石和现生分类群在新生代变得丰富多样。近...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豆科植物系统学研究的新进展。豆科Leguminosae作为被子植物第三大科,约有751个现生属和19,500种,全球广泛分布,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豆科植物可能起源于白垩纪晚期,其化石和现生分类群在新生代变得丰富多样。近来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表明,传统的豆科3亚科(即云实亚科Caesalpinioideae、含羞草亚科Mimosoideae和蝶形花亚科Papilionoideae)分类系统从进化上解读并不合理,而最新提出的豆科多亚科分类系统则获得较好的支持,尽管亚科的具体数目和划分仍然存在很大争议。此外,豆目中最为密切的豆科、远志科Polygalaceae、皂皮树科Quillajaceae和海人树科Surianaceae的准确系统发育关系仍然悬而未决,而且豆科系统发育树图基部节点的支持率也不高,并系的云实亚科及其内部的一些关键分类群(例如紫荆族Cercideae、决明族Cassieae、甘豆族Detarieae和云实族Caesalpinieae)的重新划分亟需详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 云实亚科 含羞草亚科 蝶形花亚科 系统学 多亚科分类系统
下载PDF
八宝丹通过抑制NLRP3/Caspase-1通路减轻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 被引量:3
5
作者 赵若玮 张庆 +5 位作者 朱铭星 刘跃洋 程再兴 黄鸣清 郑燕芳 林彦翔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2-128,共7页
目的:研究八宝丹(BBD)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胱天蛋白酶-1(NLRP3/Caspase-1)通路蛋白的影响。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组,BBD(75、150、300 mg·kg^(-1))灌胃给药3 d,2次/d,于... 目的:研究八宝丹(BBD)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胱天蛋白酶-1(NLRP3/Caspase-1)通路蛋白的影响。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组,BBD(75、150、300 mg·kg^(-1))灌胃给药3 d,2次/d,于末次给药后2 h,腹腔注射APAP(400 mg·kg^(-1)),14 h后摘眼球取血,随后脱颈椎处死取材。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生化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小鼠肝脏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6(IL-6)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肝脏中环氧化酶-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NLRP3、Caspase-1、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组织小叶结构部分破坏、肝窦扩张,血清中ALT和AST水平,肝组织中NLRP3、Caspase-1、iNOS、IL-18、COX-2蛋白表达水平和IL-1β、IL-6、TNF-α mRN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肝细胞破裂现象有所好转,肝血窦挤压情况有所缓解,血清中ALT和AST水平,肝组织中NLRP3、Caspase-1、iNOS、IL-18、COX-2蛋白表达水平和IL-1β、IL-6、TNF-α mRN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BBD可减轻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抑制NLRP3/Caspase-1通路,进而降低IL-1β、IL-18、TNF-α、IL-6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宝丹 急性肝损伤 炎症因子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MRP3) 胱天蛋白酶-1(Caspase-1)
原文传递
福建省维管植物名录 被引量:3
6
作者 安昌 庄怡雪 +3 位作者 郑平 林彦翔 杨成梓 秦源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23,共9页
经几代人前赴后继的野外科考和孳孳不息的伏案整理,福建植物多样性调查及保护工作历久弥新。为全面更新和了解福建省维管植物资源的现状,近年来已开展的福建省维管植物多样性相关调查与科考工作成果亟需进一步梳理和呈现。本文在《福建... 经几代人前赴后继的野外科考和孳孳不息的伏案整理,福建植物多样性调查及保护工作历久弥新。为全面更新和了解福建省维管植物资源的现状,近年来已开展的福建省维管植物多样性相关调查与科考工作成果亟需进一步梳理和呈现。本文在《福建植物志》(1982–1995年)的基础上,通过收集文献、考证标本、查阅相关志书及数据库,并结合笔者及众多一线调查工作者的野外调查结果,依照维管植物最新的分类系统(APG IV系统、杨氏系统、PPG I系统)整理出福建省维管植物名录,包含科属信息、中文名、拉丁名、物种的省内分布及数据来源等信息。结果显示,福建省野生、归化及栽培维管植物共计256科1,807属5,587种(其中野生植物231科1,402属4,550种),其中石松类和蕨类植物32科102属414种,裸子植物10科38属76种,被子植物214科1,667属5,097种,较《福建植物志》记载数据新增8科216属1,107种。从数据分析可知,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物种数排列前5位的科为鳞毛蕨科(67种)、水龙骨科(51种)、凤尾蕨科(51种)、金星蕨科(42种)和蹄盖蕨科(38种);裸子植物中物种数最多的科和属分别为柏科(15属25种)和松属(Pinus,14种);被子植物物种数量排列前10位的科分别为禾本科(452种)、豆科(305种)、菊科(279种)、兰科(244种)、莎草科(225种)、蔷薇科(198种)、唇形科(188种)、茜草科(126种)、锦葵科(85种)和樟科(80种),总计2,180个物种,占福建省维管植物物种总数的39.0%;物种数排列前5位的属分别为薹草属(Carex,94种)、悬钩子属(Rubus,58种)、冬青属(Ilex,54种)、刚竹属(Phyllostachys,38种)和蓼属(Persicaria,36种)。本研究旨在后植物志时代对福建省维管植物的物种名录进行修订和更新,进一步完善物种分布概况和标本信息,以期为福建省植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及保护,植物学相关学科的发展以及《福建植物志》的再版等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维管植物 名录 新种 新分布
原文传递
UPLC-MS/MS同时测定八宝丹中15个胆酸类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4
7
作者 郑燕芳 林逸凡 +5 位作者 朱铭星 陈涛 程再兴 林彦翔 陈剑钰 黄鸣清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186-2194,共9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八宝丹中15个胆酸类成分含量的方法,并对不同批次的八宝丹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CORTECS®UPLC®C_(18)(100 mm×2.1 mm,1.6μm)色谱柱,以乙腈-甲醇(1∶1)溶液-0.1%甲酸水溶液为...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八宝丹中15个胆酸类成分含量的方法,并对不同批次的八宝丹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CORTECS®UPLC®C_(18)(100 mm×2.1 mm,1.6μm)色谱柱,以乙腈-甲醇(1∶1)溶液-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1),柱温为45℃;质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在正负离子切换的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含量测定;采用SPSS软件对定量结果进行聚类分析与箱线图分析。结果:15个胆酸在各自线性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4),其精密度、重复性及稳定性的RSD均小于7.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85.6%~105.1%(RSD≤9.7%)。11批八宝丹中熊去氧胆酸、猪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去氧胆酸、胆酸、石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牛磺猪去氧胆酸、牛磺熊去氧胆酸、牛磺胆酸、甘氨胆酸、甘氨脱氧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牛磺石胆酸、牛磺脱氧胆酸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038~0.0109、0.1399~0.6952、1.9176~4.1660、2.1154~6.3462、11.0585~25.3614、0.1168~0.2945、0.0006~0.0038、0.0026~0.0936、0.0354~0.1942、2.6125~8.1872、0.1906~6.7183、0.3266~1.9153、0.0060~0.5309、0.0070~0.0400、0.5173~1.9818 mg·g^(-1)。11批样品被分为2类,样品S1~S7为Ⅰ类,样品S8~S11为Ⅱ类,不同生产批次的八宝丹存在较大的内在质量差异。结论:该方法能快速实现对八宝丹中15个胆酸类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可用于八宝丹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宝丹 中成药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胆酸 含量测定 聚类分析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