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Kano模型和模糊层次分析法无缝孕妇文胸设计与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林怡娴 柯宝珠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8-34,共7页
为了充分了解怀孕女性消费偏好,设计出更加符合消费需求的孕妇文胸,基于Kano模型分析法获取产品属性并进行归类,从而了解到用户需求;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各个产品属性的权重,进而获得各个指标在孕妇文胸设计中的重要程度排序,权重排... 为了充分了解怀孕女性消费偏好,设计出更加符合消费需求的孕妇文胸,基于Kano模型分析法获取产品属性并进行归类,从而了解到用户需求;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各个产品属性的权重,进而获得各个指标在孕妇文胸设计中的重要程度排序,权重排在前五的包括弹性、接触冷暖感、合体性、支撑性、舒适性,以此结果作为设计的依据,通过模糊分析法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评价效果为良好。据此进行款式开发,得到的设计方案评价结果为最佳。采用模糊层次法实现孕妇文胸产品设计,能够实现商品特点与产品设计元素的契合,帮助设计者进一步了解用户需要的产品设计要点,以便有效提高用户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文胸设计 模糊层次分析法 用户满意度 KANO模型
下载PDF
铝合金熔体发泡过程的工艺参数控制 被引量:11
2
作者 储少军 吴铿 +1 位作者 牛强 林怡娴 《化工冶金》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0-265,共6页
以TiH2为发泡剂的熔融铝合金发泡过程是一个非等温过程,初始发泡温度与TiH2的加入量之间有一最佳配合.在本实验条件下,TiH2(<300目)加入量为2%(ω),初始发泡温度680℃,可使含钙2%(ω)和镁1%(ω)... 以TiH2为发泡剂的熔融铝合金发泡过程是一个非等温过程,初始发泡温度与TiH2的加入量之间有一最佳配合.在本实验条件下,TiH2(<300目)加入量为2%(ω),初始发泡温度680℃,可使含钙2%(ω)和镁1%(ω)的工业纯铝获得良好的发泡效果.实验表明,选择凝固温度区间大的铝合金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金属 铝合金 热分解 初始发泡温度 发泡剂
下载PDF
制备泡沫铝时增粘过程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吴铿 潜伟 +1 位作者 储少军 林怡娴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A01期80-85,共6页
对制备泡沫铝增粘过程中,在不同搅拌电压和加入MnO的条件下,搅拌扭矩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熔体铝中加入钙、镁增粘剂的搅拌扭矩表现出与时间相关的特性。增粘过程产生的金属间化合物对粘度的作用不容忽略。低的氧化程度和采用... 对制备泡沫铝增粘过程中,在不同搅拌电压和加入MnO的条件下,搅拌扭矩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熔体铝中加入钙、镁增粘剂的搅拌扭矩表现出与时间相关的特性。增粘过程产生的金属间化合物对粘度的作用不容忽略。低的氧化程度和采用较高的搅拌电压对得到高质量的泡沫铝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铝 增粘过程 搅拌扭矩 多孔材料
下载PDF
搅拌扭矩研究熔融铝合金的流变特性 被引量:9
4
作者 潜伟 吴铿 +2 位作者 储少军 牛强 林怡娴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7-31,共5页
从理论分析将牛顿定律中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的关系转换为搅拌扭矩和转速的关系,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理论推导和实验的结果非常吻合,此方法可以用来判断熔体的流变特性,也可以间接衡量增粘过程的效果。
关键词 搅拌扭矩 铝合金 流变特性 增粘过程 熔体
下载PDF
张掖西城驿冶金遗址调查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辉 李延祥 +7 位作者 潜伟 林怡娴 陈建立 陈国科 芦国华 马更生 方志军 孙明霞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35,共9页
西城驿遗址地处河西走廊中部,调查初步确定该遗址是一处与早期铜冶金相关的聚落遗址,年代大致在2000BC-3600BC之间。调查采集到大量齐家文化、四坝文化和"过渡类型"时期的陶器、石器及矿石、炉渣、铜颗粒等遗物,对于开展齐家... 西城驿遗址地处河西走廊中部,调查初步确定该遗址是一处与早期铜冶金相关的聚落遗址,年代大致在2000BC-3600BC之间。调查采集到大量齐家文化、四坝文化和"过渡类型"时期的陶器、石器及矿石、炉渣、铜颗粒等遗物,对于开展齐家文化、四坝文化和"过渡类型"之间的关系及这一时期河西走廊地区的铜冶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掖 西城驿遗址 铜冶金 “过渡类型”
下载PDF
科技考古课程网络视频教学的实践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小红 欧阳心怡 +2 位作者 林怡嫺 宝文博 杨颖亮 《科教文汇》 2021年第27期107-109,共3页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逐步融合,线上教学已成为高校教育模式创新的新方向,教育部一系列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的实施,为线上教学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进入"教"与"学"的过程中,高...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逐步融合,线上教学已成为高校教育模式创新的新方向,教育部一系列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的实施,为线上教学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进入"教"与"学"的过程中,高校正在经历由传统教学模式向在线教育模式的全体系快速转变。该实践是在Canvas平台上进行课程和教学管理,采用Classin平台开展直播课,针对"科技考古"本科生专业必修课程的要求开展线上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视频 课程管理 直播课 Canvas平台 Clas-sin 高校教学 科技考古
下载PDF
来自“蛮族”的饮器——再议新疆所见磨面纹玻璃杯 被引量:2
7
作者 林怡娴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2-93,共12页
长期以来,对新疆营盘和扎滚鲁克墓地发现的3件磨面纹玻璃杯的产地的认识以罗马或萨珊为主,本文即尝试对它们的来源进行重新考察。对罗马和萨珊的典型磨面纹玻璃器的仔细勾稽排除了上述任一可能,而新疆玻璃杯与Hans Jürgen Eggers... 长期以来,对新疆营盘和扎滚鲁克墓地发现的3件磨面纹玻璃杯的产地的认识以罗马或萨珊为主,本文即尝试对它们的来源进行重新考察。对罗马和萨珊的典型磨面纹玻璃器的仔细勾稽排除了上述任一可能,而新疆玻璃杯与Hans Jürgen Eggers所定义的223,226或228等3型存在诸多相似性则表明它们应属欧洲"蛮族"玻璃,其具体产地很可能在黑海北岸地区。它们既可由罗马玻璃料加工成型,亦可在罗马成品玻璃器上直接再造而成;后一种可能性从扎滚鲁克玻璃杯上所呈现的人为改造迹象上略见端倪。此外,本文还根据其前身Varpelev类型和后继E 230类型的年代范围推断此3型玻璃杯的时间框架大致为公元3世纪中期至4世纪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面纹玻璃器 新疆 “蛮族”地区
下载PDF
针织面料热湿舒适性能研究
8
作者 林怡娴 柯宝珠 《应用数学进展》 2022年第11期7915-7924,共10页
采用棉纱、腈纶粘胶混纺纱线、ptt纱线作为面纱,棉涤纱线,棉氨纱线作为地纱,组织结构为网眼组织、纬平针组织和1 + 2罗纹组织,通过正交实验,得到18种针织面料。分别测试面料厚度、面密度、透气性、透湿性、吸湿快干性和接触冷暖感等性能... 采用棉纱、腈纶粘胶混纺纱线、ptt纱线作为面纱,棉涤纱线,棉氨纱线作为地纱,组织结构为网眼组织、纬平针组织和1 + 2罗纹组织,通过正交实验,得到18种针织面料。分别测试面料厚度、面密度、透气性、透湿性、吸湿快干性和接触冷暖感等性能,并通过服用特性的综合评估分析了各种原料和组成结构对织物服用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由面纱为棉纱、底纱为棉涤纱,以及组织结构为网眼组织等组成的布料综合性能良好,该研究成果将为针织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织面料 热湿舒适性 服用性能
下载PDF
沙颍河平原新石器时代晚期生业经济研究——以河南省漯河土城王遗址出土动物遗存为例
9
作者 裴晓晨 李欣蔓 +4 位作者 张颖 林怡嫺 梁法伟 李唯 张海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0-498,共19页
沙颍河平原地处中原地区东南外围,是连接中原与淮河流域的重要区域,为了更好地认识中原地区内部生业经济的发展状况,本研究对河南省漯河市土城王遗址(33°40′08.86″N, 114°04′50.19″E)出土的一批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5600~4... 沙颍河平原地处中原地区东南外围,是连接中原与淮河流域的重要区域,为了更好地认识中原地区内部生业经济的发展状况,本研究对河南省漯河市土城王遗址(33°40′08.86″N, 114°04′50.19″E)出土的一批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5600~4300年)的动物遗存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饲养家猪(猪的NISP和MNI占比分别为26.37%和32.1%,肉食贡献占比57.1%)和狩猎鹿科动物(大、中、小型鹿的总NISP和MNI占比分别为62.66%和40.8%,肉食贡献占比31.8%)是土城王遗址先民获取肉食资源的主要方式;鹿科动物同时也是制作工具的主要原料。与中原地区其他区域相比,沙颍河平原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5600~4300年)生业经济形态呈现出明显的混合性特征。一方面,动物资源获取与利用模式接近环境背景更为相似的淮河中游地区,而与中原地区其他区域差异明显,具体表现在渔猎活动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家猪以散养为主,饲养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可能与其所处冲积平原水系发达、湿地密布、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的环境背景密切相关,是当地先民因地制宜的能动选择;另一方面,农业模式是旱地作物占主导的稻旱混作,整体上与中原地区其他区域一致,可能是受到仰韶文化圈的影响。该研究弥补了沙颍河平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动物资源获取与利用研究的材料不足,突出了当地生业经济的特殊性和中原地区内部生业经济的多样性,为深化理解人类社会生业与文化、环境之间的复杂联系提供了新的重要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遗存 生业经济 沙颍河平原 新石器时代晚期 因地制宜
原文传递
区域视角下的二里头文化生业经济形态——基于河南省漯河地区碳、氮稳定同位素新证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唯 刘晨 +7 位作者 裴晓晨 林怡嫺 邓振华 张敏 梁法伟 杨颖亮 潘岩 张海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44-1459,共16页
二里头文化主要分布于中原地区,距今约3750~3500年,大体相当于古史所载夏文化。二里头文化研究主要集中于环嵩山一带的核心区,对于外围区域的关注相对较少。为了完善二里头文化生业经济研究,本研究对河南省漯河市召陵沟李遗址(33°3... 二里头文化主要分布于中原地区,距今约3750~3500年,大体相当于古史所载夏文化。二里头文化研究主要集中于环嵩山一带的核心区,对于外围区域的关注相对较少。为了完善二里头文化生业经济研究,本研究对河南省漯河市召陵沟李遗址(33°36′42.9″N, 114°9′45.5″E)和源汇皇寓遗址(33°31′28.7″N, 113°54′24.4″E)的51例人和动物骨胶原样本开展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同时结合动、植物考古研究成果,归纳当地二里头文化生业经济形态的主要内涵,进而从外围区域的视角比较分析中原地区二里头文化生业经济的联系、区别和变化。研究表明,漯河地区二里头文化时期人的δ13C和δ15N均值为-8.4‰±2.0‰和9.2‰±0.4‰(n=4),猪的δ13C和δ15N均值为-7.5‰±1.3‰和7.3‰±0.7‰(n=14),狗的δ13C和δ15N均值为-8.9‰±1.7‰和7.7‰±1.0‰(n=4),黄牛的δ13C和δ15N均值为-9.8‰±1.9‰和6.0‰±1.4‰(n=8),绵羊的δ13C和δ15N均值为-11.2‰和5.6‰(n=2),山羊的δ13C和δ15N值为-15.0‰和6.0‰(n=1),大中型鹿的δ13C和δ15N均值为-16.9‰±3.3‰和5.5‰±1.9‰(n=7),小型鹿的δ13C和δ15N均值为-21.5‰±0.1‰和4.3‰±1.2‰(n=4)。综合同位素与动、植物考古分析结果,当时漯河地区自然植被基本为C3植物,先民主食亦即农业以C4作物粟为主、黍为辅,家畜中猪和狗主要喂以人类残食,黄牛、绵羊和山羊则喂以不同比重的C4植物,很可能来自粟黍的秸秆类副产品,并且黄牛基本为圈养,绵羊和新出现的山羊则采取圈养加放养的混合管理方式,另有部分大中型鹿可能也被人工喂养。比较而言,漯河地区和中原地区的生业经济形态整体相近;以粟为主的旱作农业普遍占绝对主导,目前仅在偃师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稻粟并重的农业结构,充分凸显出都邑聚落的特殊性;家畜除了猪、狗、黄牛、绵羊以及部分喂养的大中型鹿之外新增山羊,并且牛和羊的圈养程度与管理规范性相比之前均有明显提升,在外围的漯河地区尤为显著。二里头文化的生业经济形态整体呈现出规范化的趋势,并且很可能由环嵩山一带的中原核心区向外围区推广,或许作为二里头文化着力打破旧格局和树立新秩序的重要整饬举措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漯河地区 二里头文化 碳、氮稳定同位素 生业经济 规范化
原文传递
甘肃肃北县马鬃山玉矿遗址2012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国科 王辉 +5 位作者 杨月光 杨谊时 芦国华 林怡娴 李文欢 景小庆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53,共14页
2012年,马鬃山玉矿遗址第一地点发掘了灰坑、房址、石台基等遗迹。属于汉文化与骟马文化的两类陶片并存,发掘区遗存的年代初步推定为战国至汉代。本次发掘的为选料作坊区,半地穴房址大多应为作坊。作为包含防御区、采矿区、选料作坊区... 2012年,马鬃山玉矿遗址第一地点发掘了灰坑、房址、石台基等遗迹。属于汉文化与骟马文化的两类陶片并存,发掘区遗存的年代初步推定为战国至汉代。本次发掘的为选料作坊区,半地穴房址大多应为作坊。作为包含防御区、采矿区、选料作坊区等的早期玉矿遗址,马鬃山遗址直观展示了当时的矿区聚落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肃北县 马鬃山 玉矿遗址
原文传递
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出土玻璃与相关材料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怡娴 周广济 +1 位作者 Ian Freestone Thilo Rehren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1-83,共13页
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自2006年发掘以来,出土遗物中玻璃与玻璃质材料(vitreous materials)[1]占相当大的比例,后者包括汉蓝、汉紫、铅白、釉陶等。它们多以不同形态的串珠或镶嵌作为墓主身体及随葬车马的装饰,虽然未作精确统计,但有... 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自2006年发掘以来,出土遗物中玻璃与玻璃质材料(vitreous materials)[1]占相当大的比例,后者包括汉蓝、汉紫、铅白、釉陶等。它们多以不同形态的串珠或镶嵌作为墓主身体及随葬车马的装饰,虽然未作精确统计,但有些墓葬中出土的串珠便以万计,足见用量之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遗物 张家川 玻璃 材料 墓地 战国 发掘 墓主
原文传递
凉山州博物馆藏盐源征集费昂斯串珠的考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林怡娴 《四川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71,共12页
四川凉山州博物馆自盐源地区征集一串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费昂斯管珠,通过对其中一件进行有损取样后中经激光剥离等离子体电感耦合质谱仪(LA-ICPM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X)检测分析,最终判断其可能为沙子与牛粪灰二元原料经埋粉烧... 四川凉山州博物馆自盐源地区征集一串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费昂斯管珠,通过对其中一件进行有损取样后中经激光剥离等离子体电感耦合质谱仪(LA-ICPM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X)检测分析,最终判断其可能为沙子与牛粪灰二元原料经埋粉烧结法施釉的高钾费昂斯。通过与同类数据的比较,进而确定它应为我国本土制作并与战国时期西北地区的西戎文化存在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源 高钾 费昂斯珠 埋粉烧结法
原文传递
贝格拉姆宝藏中的非罗马玻璃器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怡娴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9-199,共11页
阿富汗贝格拉姆宝藏中的鱼形玻璃器皿长期以来被作为罗马玻璃器的参照物比定我国辽宁北票北燕冯素弗墓出土的鸭形注。然而.诚如Whitehouse多次指出.贝格拉姆所见鱼形器及另外两类器物皆非罗马玻璃。它们的共性在于以过度和生硬的缠丝... 阿富汗贝格拉姆宝藏中的鱼形玻璃器皿长期以来被作为罗马玻璃器的参照物比定我国辽宁北票北燕冯素弗墓出土的鸭形注。然而.诚如Whitehouse多次指出.贝格拉姆所见鱼形器及另外两类器物皆非罗马玻璃。它们的共性在于以过度和生硬的缠丝装饰自成风格:尽管它们在器形上与罗马玻璃嚣存在相似之处,但这一风格却与罗马玻璃器存在显著差别、一些学者通过分析《厄立特里亚航海记》提出它们是在罗马帝国生产但在帝国以外加工成型,以试图调和其化学成分与外观特征的矛盾之处。本文即从学术史角度梳理不同观点.指出贝格拉姆这些非罗马玻璃器的来源问题依旧存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格拉姆宝藏 非罗马玻璃器 缠丝 学术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