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MILE和WG-FS-LASIK治疗低度无散光近视患者术后早期视觉质量比较
1
作者 孔旻 罗武强 +5 位作者 李丽丽 肖信 陈琦 林恩韦 林红 甘宇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2期200-205,共6页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SMILE)和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WG-FS-LASIK)治疗低度无散光近视患者术后的早期视觉质量。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视光中心行SMILE治疗的患者15...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SMILE)和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WG-FS-LASIK)治疗低度无散光近视患者术后的早期视觉质量。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视光中心行SMILE治疗的患者15例(30眼,SMILE组),行WG-FS-LASIK治疗的患者15例(30眼,WG-FS-LASIK组)。所有患者术前无散光且最佳矫正视力所需最低球镜度数均≤-3.00 D。于术前和术后1 d、1周、1个月测量视力、全眼像差(慧差、三叶草像差和球差)、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_(cut-off))、斯特列尔比(SR)、可预测对比度视力(PVA)(包括PVA 100%、PVA 20%、PVA 9%)。比较两组观察指标测量结果。结果两组术后等效球镜、视力情况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OSI、SR、PVA 9%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WG-FS-LASIK组在术后1 d、1周、1个月的OSI水平均显著低于SMILE组(P<0.05)。在术后1个月,WG-FS-LASIK组PVA 9%显著高于SMILE组(P<0.05)。SMILE组和WG-FS-LASIK组术后慧差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WG-FS-LASIK组变化幅度更小,在术后1 d、1周、1个月,WG-FS-LASIK组慧差小于SMIL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ILE和WG-FS-LASIK均能提高低度无散光近视患者术后早期视觉质量,但WG-FS-LASIK早期视力恢复更好,且夜间视觉质量改善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 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低度无散光近视 视觉质量
下载PDF
视知觉感知学习在弱视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林恩韦 刘伟民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09年第11期1209-1211,共3页
目前对于弱视形成的神经学基础、心理和物理学检测的特征性异常以及运用相关工程化平台进行治疗等方面发展迅速,已与传统诊断治疗理念有显著区别,现就该方面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视知觉学习 弱视 缺陷
下载PDF
近视患者不同厚度角膜表面形态差异的研究
3
作者 林恩韦 刘伟民 赵武校 《临床医学工程》 2010年第11期19-20,共2页
目的研究近视患者不同厚度角膜前后表面形态的差异。方法按屈光度和角膜厚度将54例近视患者共108眼分组,测量角膜表面变异系数并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厚度角膜表面形态差异的特点。结果角膜厚度较薄组的前后表面形态变异程度均大于厚度较高... 目的研究近视患者不同厚度角膜前后表面形态的差异。方法按屈光度和角膜厚度将54例近视患者共108眼分组,测量角膜表面变异系数并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厚度角膜表面形态差异的特点。结果角膜厚度较薄组的前后表面形态变异程度均大于厚度较高组(P<0.05)。但中等屈光度的不同厚度角膜后表面变异未见显著差别。结论不同厚度角膜表面形态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角膜厚度 角膜表面形态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视知觉学习对提升大龄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视力的疗效 被引量:11
4
作者 林泉 刘伟民 +1 位作者 肖信 林恩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45-747,753,共4页
目的评价基于互联网的视知觉学习系统治疗大龄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疗效,分析其视力的变化,为寻找儿童弱视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弱视患儿88例(160眼),应用基于互联网的视知觉学习系统和传统综合治疗方法对... 目的评价基于互联网的视知觉学习系统治疗大龄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疗效,分析其视力的变化,为寻找儿童弱视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弱视患儿88例(160眼),应用基于互联网的视知觉学习系统和传统综合治疗方法对大龄弱视儿童进行治疗,具体训练方案由医师基于患儿视觉表现的初始状态、视功能低下的严重程度以及训练过程中的进步程度来设计。视知觉学习组给予提高视觉噪声和轮廓整合、位置噪声等视觉训练方案;传统综合治疗组采用红光、精细目力训练等治疗。对比观察2组总体疗效,并观察在弱视治疗后6个月患儿的视力变化。结果视知觉学习组的总体疗效均高于传统综合治疗组,视知觉学习组不同程度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总体疗效均高于传统综合治疗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视知觉学习组视力提高速度明显高于传统综合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视知觉学习组视力均数>0.8,此后一直维持该水平,而传统综合治疗组在观察终点视力均数<0.8。视知觉学习组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平均训练17.14h可提高1行LogMAR视力,其中重度弱视所需时间最短(12.00h),中度弱视其次(14.04h),轻度弱视所需时间最长(25.12h)。结论基于互联网的视知觉学习系统提供了强烈的、活跃的、有反馈的个性化视觉刺激,对超过视觉发育敏感期的大龄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LogMAR的疗效较好,缩短了视功能障碍治疗的周期。此方法能在较短时间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为弱视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大龄儿童 视知觉学习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视知觉学习对大龄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视力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林泉 刘伟民 +1 位作者 肖信 林恩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43-645,650,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互联网的视知觉学习对大龄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视力的影响,寻找提升大龄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视力更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13岁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216例(216眼),随机分为视知觉学习组(108例)和传统综合... 目的观察基于互联网的视知觉学习对大龄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视力的影响,寻找提升大龄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视力更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13岁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216例(216眼),随机分为视知觉学习组(108例)和传统综合疗法组(108例),分别应用基于互联网的视知觉学习系统和传统综合训练方法进行训练。视知觉学习组给予提高视觉注意和轮廓整合、位置噪声等视觉训练方案,传统训练组采取红光、精细目力训练等治疗,对比两种方法的疗效及训练6个月后患儿的最佳矫正视力。结果视知觉学习组的基本治愈率、进步率、无效率分别为68.52%、25.92%、5.56%,传统综合疗法组分别为42.59%、25.00%、32.41%,视知觉学习组的总体疗效高于传统综合疗法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程度屈光参差性弱视视知觉学习组的总体疗效均高于传统综合疗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视知觉学习组视力提升速度明显高于传统综合疗法组,治疗后第6个月视知觉学习组视力均数>0.8,此后一直维持该水平,而传统综合疗法组在随访末期视力均数才达到0.8。结论基于互联网的视知觉学习系统训练疗效优于传统综合疗法,缩短了视功能障碍治疗的周期,可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龄儿童 屈光参差性弱视 视知觉学习
下载PDF
位置噪声在弱视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赵武校 刘伟民 +2 位作者 杨佳 肖信 林恩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36-1038,1042,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位置噪声来表现弱视患者的位置辨别功能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10月在广西视光中心就诊的90例(180眼)患者,分为屈光不正性弱视组、屈光参差性弱视组、屈光不正组,每组各30例(60眼)患者。一种加入了位置噪声的位置辨别任... 目的探讨使用位置噪声来表现弱视患者的位置辨别功能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10月在广西视光中心就诊的90例(180眼)患者,分为屈光不正性弱视组、屈光参差性弱视组、屈光不正组,每组各30例(60眼)患者。一种加入了位置噪声的位置辨别任务被分别用于这3组对象的位置辨别检测。该任务需要受试者判断3对线段中未对齐的是哪一对线段(每对线段由2组构成,每组各含8个Gabor斑)。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比较3组患者年龄、最佳矫正视力、位置辨别功能的差异。结果 (1)年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组患者的年龄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最佳矫正视力:屈光不正性弱视组与屈光参差性弱视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315±0.152)logMAR、(0.270±0.248)logMAR,二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此二者与屈光不正组的最佳矫正视力(0.003±0.037)logMAR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3)位置辨别功能:χ2检验显示3组间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χ2分割显示:屈光不正性弱视组与屈光参差性弱视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屈光不正性弱视组与屈光不正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但屈光参差性弱视组与屈光不正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9),即屈光不正性弱视组的位置辨别功能明显低于屈光参差性弱视组和屈光不正组,而后二者之间则无明显差异。结论与屈光参差性弱视不同,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存在位置辨别功能的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噪声 弱视 位置辨别
下载PDF
近视性屈光参差的波前像差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赵武校 刘伟民 +3 位作者 林恩韦 杨佳 王英 罗武强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41-1143,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波前像差仪评估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双眼的波前像差的差异。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0年2月在广西视光中心验光配镜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60例(120眼)。使用美国AMO公司的WaveScan波前像差仪采集每位患者双眼的波前像差数据。... 目的探讨利用波前像差仪评估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双眼的波前像差的差异。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0年2月在广西视光中心验光配镜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60例(120眼)。使用美国AMO公司的WaveScan波前像差仪采集每位患者双眼的波前像差数据。依据屈光度高低,将屈光参差患者双眼分为等效球镜为(-4.81±1.79)D的高屈光度组和等效球镜为(-2.44±1.78)D的低屈光度组。比较2组视模糊效果、总高阶像差、高阶像差百分比、彗差、三叶草像差、球差等指标的差异。结果高屈光度组与低屈光度组的视模糊效果分别为(4.89±1.59)D、(2.78±1.72)D;总高阶像差分别为(0.38±0.15)μm、(0.38±0.15)μm;高阶像差百分比分别为(5.13±2.34)%、(13.39±12.30)%;彗差分别为(0.21±0.14)μm、(0.19±0.11)μm;三叶草像差分别为(0.16±0.10)μm、(0.17±0.12)μm;球差分别为(0.11±0.16)μm、(0.13±0.19)μm。其中,2组间在视模糊效果、高阶像差百分比2项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其余4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双眼高阶像差相似,但高阶像差百分比存在明显差异,这可能是近视性屈光参差发展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 近视 波前像差
下载PDF
激素性高眼压对LASIK术后患者视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武校 林恩韦 +3 位作者 刘洪婷 蓝方方 刘伟民 黄建忠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684-1690,共7页
目的:探讨激素敏感者LASIK术后早期出现的异常眼压波动对视功能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 方法:共15例LASIK术后发生激素性高眼压的患者纳入试验组并给予及时有效治疗,另15例未出现高眼压的LASIK术后患者纳入正常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嘱定... 目的:探讨激素敏感者LASIK术后早期出现的异常眼压波动对视功能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 方法:共15例LASIK术后发生激素性高眼压的患者纳入试验组并给予及时有效治疗,另15例未出现高眼压的LASIK术后患者纳入正常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嘱定期随访,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裸眼视力、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角膜地形图等数据被采集用于对比分析。 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高眼压与术前相比,眼压波动幅度达10.6±4.4mmHg(21.3~32.9mmHg);患者术后眼压正常时与术后高眼压时相比,裸眼视力、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角膜地形图等数据均存在统计学差异。1)裸眼视力:术后眼压正常时优于术后高眼压时的裸眼视力(P〈0.001);2)对比敏感度:术后眼压正常时,患者在3、6、12、18 c/d各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均优于高眼压时的对比敏感度(均为P〈0.05);3)波前像差:术后眼压正常时与术后高眼压时相比,患者在总高阶像差、三叶草像差、球差等指标上存在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4)角膜地形图:术后眼压正常时与术后高眼压时相比,在Q值、后表面Diff 值、角膜中央厚度等指标上存在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对照组:随访期内,除角膜中央厚度随时间而增厚外,其它检测指标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LASIK术后激素易感者发生的短期异常眼压波动可引起显著的视功能改变,而控制眼压波动则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视觉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压 裸眼远视力 对比敏感度 波前像差 角膜地形图
下载PDF
视知觉学习治疗大龄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林泉 刘伟民 +1 位作者 肖信 林恩韦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2年第12期1112-1116,共5页
目的观察应用基于互联网的视知觉学习系统治疗9~13岁屈光参差性儿童弱视的疗效,分析其视力的变化,为寻找儿童弱视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弱视患儿216例(216眼),分别应用基于互联网的视知觉学习系统(视觉组)... 目的观察应用基于互联网的视知觉学习系统治疗9~13岁屈光参差性儿童弱视的疗效,分析其视力的变化,为寻找儿童弱视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弱视患儿216例(216眼),分别应用基于互联网的视知觉学习系统(视觉组)和传统综合训练方法(综合组)对大龄弱视儿童进行治疗,具体训练方案由医师基于患儿视觉表现的初始状态、功能低下的严重程度以及训练治疗过程中的进步来设计。视知觉学习系统组给予提高视觉噪声和轮廓整合、位置噪声等视觉训练方案;传统综合训练组采取红光、精细目力训练等治疗。90d为1个疗程,共3~4个疗程。对比观察两种方法在弱视治疗后1、3、9、12个月的视力变化。结果视知觉学习系统组的疗效优于传统综合训练组(P=0.000),不同程度屈光参差性弱视视知觉学习系统组的疗效优于传统综合训练组(P<0.01)。视知觉学习系统组视力提升速率明显高于传统综合训练组,视知觉学习系统组在疗程第6个月已有50%的患儿进入基本治愈的平台期,而传统综合训练组50%的患儿在观察终点才进入基本治愈平台期。视知觉学习训练组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平均训练13.75h可提高一行视力,其中中度弱视所需时间最短(10.78h),重度弱视次之(12h),轻度弱视所需时间最长(26.5h)。结论基于互联网的视知觉学习系统提供了强烈、活跃、有反馈的个性化视觉刺激,对超过视觉发育敏感期的9~13岁屈光参差性儿童弱视的疗效优于传统综合训练法,缩短了视功能障碍治疗的周期。此新方法能在较短时间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为弱视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龄儿童 屈光参差性弱视 视知觉学习
下载PDF
短期眼压波动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患者术后波前像差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武校 林恩韦 +3 位作者 刘洪婷 蓝方方 刘伟民 黄建忠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40-1142,共3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短期高眼压是否对患者的波前像差产生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0年10月在广西视光中心就诊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高眼压患者16例(31眼),男11例(21眼),女5例(10眼),年龄18~39岁,其中LASIK患...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短期高眼压是否对患者的波前像差产生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0年10月在广西视光中心就诊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高眼压患者16例(31眼),男11例(21眼),女5例(10眼),年龄18~39岁,其中LASIK患者21眼、SBK患者2眼、WG-SBK患者8眼。使用VISX公司的WaveScan波前像差仪、Canon公司的TX-F非接触式眼压计分别检测患者高眼压状态下及随后的正常眼压条件下的波前像差、眼压。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前、后两次波前像差检测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31眼高眼压患者中30眼被纳入研究,眼压升高幅度为4.2~14.7mmHg(1kPa=7.5mmHg)。统计结果显示:高眼压与正常眼压条件下,患者的残余散光分别为(-0.347±0.197)D、(-0.354±0.200)D;散光轴分别为(89±52)°、(78±52)°;视模糊效果分别为(0.73±0.30)D、(0.67±0.20)D;总像差分别为(1.10±0.53)μm、(0.99±0.36)μm;总高阶像差分别为(0.52±0.22)μm、(0.50±0.22)μm;彗差分别为(0.27±0.19)μm、(0.28±0.21)μm;球差分别为(0.26±0.18)μm、(0.24±0.15)μm;三叶草像差分别为(0.17±0.13)μm、(0.17±0.14)μm;高阶像差百分比分别为(54.4±21.2)%、(55.3±19.2)%;术后高眼压与正常眼压条件下各种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短期小幅度眼压波动未见对屈光手术患者术后的波前像差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压 角膜屈光手术 波前像差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视知觉学习对9~13岁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对比敏感度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林泉 刘伟民 +1 位作者 肖信 林恩韦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5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 对9~13岁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应用基于互联网的视知觉学习系统训练,了解、分析其训练前后的对比敏感度(CS)的变化。方法 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216例(216眼),应用基于互联网的视知觉学习系统和传统综合训练方法 对入选弱视儿童进... 目的 对9~13岁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应用基于互联网的视知觉学习系统训练,了解、分析其训练前后的对比敏感度(CS)的变化。方法 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216例(216眼),应用基于互联网的视知觉学习系统和传统综合训练方法 对入选弱视儿童进行训练,训练方案由医师基于患儿的初始视力、视功能低下的严重程度以及训练治疗过程中的进步来设计。视知觉学习组给予提高视觉噪声和轮廓整合、位置噪声的训练方案。传统综合疗法组采取红光、精细目力训练等训练方案。分析两种方法 在训练前,训练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对比敏感度变化。结果 视知觉学习组与传统综合疗法组弱视眼CS均数在各空间频率均降低,视知觉学习组与传统综合疗法组治疗前3~18 c/d全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知觉学习组及传统综合疗法组3~18 c/d全频率的治疗组间、5个时点及不同组别和时点的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3~18 c/d全频率的治疗后各时点较治疗前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3~18 c/d全频率的治疗后各时点比较,视知觉学习组优于传统综合疗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视知觉学习系统提供了强烈的、有反馈的个性化视觉刺激任务,对于超过视觉发育敏感期的大龄屈光参差性儿童弱视的对比敏感度疗效优于传统综合疗法,为弱视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可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敏感度 屈光参差性弱视 视知觉学习
下载PDF
近视患者双眼形态相似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佳 赵武校 +1 位作者 林恩韦 李晓波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34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屈光不正性近视患者双眼形态的相似性。方法数字随机法抽取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在广西视光中心就诊的30例屈光不正性近视患者,年龄17~33岁,屈光度-2.25~-5.88D(等效球镜)。采用美国Bausch&Lomb公司生产的Orbscan-Ⅱz角... 目的探讨屈光不正性近视患者双眼形态的相似性。方法数字随机法抽取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在广西视光中心就诊的30例屈光不正性近视患者,年龄17~33岁,屈光度-2.25~-5.88D(等效球镜)。采用美国Bausch&Lomb公司生产的Orbscan-Ⅱz角膜地形图系统进行检测,收集每位患者的双眼角膜中央厚度(CCT)、Kappa角、前房深度(ACD)、角膜横径(white-to-white)以及角膜前、后表面的Diff值。所得数据按眼别进行分组。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指标间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两组间的相关性;方差分析检验两组间的线性回归方程。结果配对t检验显示:屈光不正性近视患者的以上角膜形态指标在双眼间无明显差异(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角膜后表面Diff值在双眼间无相关性(P>0.05),其余指标在双眼间则存在中、高度相关性(P<0.01)。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角膜后表面Diff值在双眼间无直线回归方程之外,其余指标在屈光不正性近视患者双眼间均存在线性回归方程(P<0.01)。结论屈光不正性近视患者双眼形态具有高度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角膜地形图 相似性
下载PDF
常规LASIK术后早期近视患者波前像差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武校 黄建忠 +5 位作者 刘伟民 杨佳 林恩韦 刘洪婷 李志超 王英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09年第12期1246-1249,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LASIK术后早期近视患者波前像差变化规律。方法抽取2008-03~07在广西视光中心接受常规LASIK手术的35例近视患者,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16~36岁;屈光度-0.50~-10.50DS(等效球镜)。采用美国VISX公司生产的WaveScan波前像... 目的探讨常规LASIK术后早期近视患者波前像差变化规律。方法抽取2008-03~07在广西视光中心接受常规LASIK手术的35例近视患者,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16~36岁;屈光度-0.50~-10.50DS(等效球镜)。采用美国VISX公司生产的WaveScan波前像差仪对所有患者进行波前像差检测,收集每位患者术前、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共六个时间点的波前像差数据。将波前像差数据按检测时间分组后,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One-way 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Game-Howell方法(方差不齐)或LSD法(方差齐性)比较六组间波前像差成份的差异。结果总像差:(1)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均不相同(P=0.000);(2)术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彗差:(1)术前与术后1d无差异;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间两两比较均无差异;(2)术前及术后1d分别与术后其他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球差:(1)术前与术后1天、1周、6个月无差异;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两两间比较均无差异;(2)术前与术后1个月、3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术后1d与术后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总高阶像差、三叶草像差在术前、术后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常规LASIK可明显减少总像差,但术后早期近视患者的总像差维持相对稳定,仅球差和彗差有所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LASIK 波前像差
下载PDF
常规LASIK术后早期近视患者点扩散函数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建忠 赵武校 +5 位作者 刘伟民 杨佳 林恩韦 刘洪婷 罗武强 李志超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09年第8期782-784,共3页
目的探讨常规LASIK术后早期近视患者点扩散函数变化规律。方法抽取2008-03~07到广西视光中心接受常规LASIK手术的35例近视患者(共70只眼),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16~36岁;屈光度-0.50~-10.50DS(等效球镜)。采用美国VISX公... 目的探讨常规LASIK术后早期近视患者点扩散函数变化规律。方法抽取2008-03~07到广西视光中心接受常规LASIK手术的35例近视患者(共70只眼),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16~36岁;屈光度-0.50~-10.50DS(等效球镜)。采用美国VISX公司生产的WaveScan波前像差仪对所有患者进行波前像差检测,收集每位患者常规LASIK术前、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共六个时间点的点扩散函数数据。将点扩散函数数据按检测时间分组后,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One—way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比较六组间点扩散函数值的差异。结果35例近视患者术后早期的波前像差检测结果显示,点扩散函数值在术后各检测时间点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波动性。点扩散函数值在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的点扩散函数值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LASIK手术可显著改善近视患者的视觉质量,术后早期近视患者的点扩散函数值维持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等效球镜 点扩散函数
下载PDF
屈光参差性近视患者屈光度与高阶像差的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黄建忠 刘伟民 +2 位作者 赵武校 林恩韦 肖信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0年第10期945-947,共3页
目的探讨屈光参差性近视患者屈光度与高阶像差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08~2010-02在广西视光中心就诊的屈光参差性近视患者60例(120眼),其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8~40(21.2±7.4)岁。使用美国AMO公司的WaveScan波前像差仪采集每位... 目的探讨屈光参差性近视患者屈光度与高阶像差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08~2010-02在广西视光中心就诊的屈光参差性近视患者60例(120眼),其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8~40(21.2±7.4)岁。使用美国AMO公司的WaveScan波前像差仪采集每位患者双眼的波前像差数据,将屈光参差患者双眼数据分别列入高屈光度数眼组[等效球镜为(-4.81±1.79)DS]和低屈光度数眼组[等效球镜为(-2.44±1.78)DS]。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别对高屈光度数眼组和低屈光度数眼组的屈光度和其总高阶像差(High order aberrations,HOA)、彗差(Coma)、三叶草像差(Trefoil)、球差(Spherical aberration,SA)等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屈光度数组与低屈光度数组的总高阶像差分别为(0.37±0.15)μm、(0.37±0.14)μm;彗差分别为(0.21±0.14)μm、(0.19±0.11)μm;三叶草像差分别为(0.16±0.10)μm、(0.17±0.12)μm;球差分别为(0.11±0.14)μm、(0.12±0.17)μm。Pearson相关检验结果提示:仅高度数眼组的屈光度与其总高阶像差存在相关性(r=-0.275,P<0.033),其余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屈光参差性近视患者的高度数眼与其总高阶像差之间存在低度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性近视 高阶像差 等效球镜
下载PDF
普通非球面RGP矫正LASIK术后圆锥角膜1例临床报道
16
作者 甘露 蓝方方 +2 位作者 刘伟民 林恩韦 赵武校 《临床医学工程》 2010年第10期160-160,共1页
1病例报告患者,男,30岁。因双眼LASIK术后7年、视力下降5年到我院就诊。患者2002年7月在外院行双眼LASIK,术前检查:裸眼视力OD:0.2,OS:0.25,近视度数双眼-3.50D,
关键词 普通非球面RGP LASIK 圆锥角膜
下载PDF
屈光参差性近视患者双眼角膜形态相似性研究
17
作者 李晓波 赵武校 林恩韦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第19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屈光参差性近视患者的双眼角膜形态是否具有相似性。方法:数字随机法抽取2009年12月~2010年02月在广西视光中心就诊的30例屈光参差近视患者,年龄18~36岁,屈光度0~-10.00D(等效球镜)。采用美国Bausch&Lomb公司生产的Orb-... 目的:探讨屈光参差性近视患者的双眼角膜形态是否具有相似性。方法:数字随机法抽取2009年12月~2010年02月在广西视光中心就诊的30例屈光参差近视患者,年龄18~36岁,屈光度0~-10.00D(等效球镜)。采用美国Bausch&Lomb公司生产的Orb-scan-Ⅱz角膜地形图系统进行检测,收集每位患者的双眼角膜中央厚度(CCT)、Kappa角、前房深度(ACD)、角膜横径(white-to-white)以及角膜前、后表面的Diff值。所得数据按屈光度高低分为高度数眼组和低度数眼组。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指标间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两组间的相关性;方差分析检验两组间的线性关系。结果:屈光参差性近视患者双眼的等效球镜、Kappa角、ACD有统计学差异,其他指标则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各指标均存在相关性(P<0.05),并且线性方程成立(P<0.05)。结论:屈光参差性近视患者的双眼角膜形态具有高度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性近视 KAPPA角 前房深度 white—to—white Diff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