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比CT与多模式MRI指导下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差异,明确多模式MRI指导溶栓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1年10月期间接受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包括性别、...目的:对比CT与多模式MRI指导下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差异,明确多模式MRI指导溶栓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1年10月期间接受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溶栓时间、基线NIHSS、血压、血糖、电解质、凝血谱和心电图,以及溶栓后CT与MRI检查等,按照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标准予以病因分组。结果:共113例患者接受静脉rtPA治疗,平均年龄:(66±12)岁,男性74例,占65.5%,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Scale,NIHSS)评分12.4±6.5,发病至溶栓时间:(259.7±131.7)min;溶栓后24 h复查发现,34例(30.1%)出现溶栓后出血转化,其中9例(8%)为症状性出血。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多模式MRI指导下溶栓后的出血转化风险明显减少(OR=0.599,95%CI:0.373~0.962;P=0.034)。结论:多模式MRI指导溶栓相对于CT筛查,在静脉rtPA溶栓治疗后显示更低的出血转化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对比CT与多模式MRI指导下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差异,明确多模式MRI指导溶栓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1年10月期间接受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溶栓时间、基线NIHSS、血压、血糖、电解质、凝血谱和心电图,以及溶栓后CT与MRI检查等,按照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标准予以病因分组。结果:共113例患者接受静脉rtPA治疗,平均年龄:(66±12)岁,男性74例,占65.5%,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Scale,NIHSS)评分12.4±6.5,发病至溶栓时间:(259.7±131.7)min;溶栓后24 h复查发现,34例(30.1%)出现溶栓后出血转化,其中9例(8%)为症状性出血。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多模式MRI指导下溶栓后的出血转化风险明显减少(OR=0.599,95%CI:0.373~0.962;P=0.034)。结论:多模式MRI指导溶栓相对于CT筛查,在静脉rtPA溶栓治疗后显示更低的出血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