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林慈宽 周伯荣 廖剑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21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二级预防患者的阿司匹林(ASA)抵抗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脑梗死的二级预防提供新的资料和参考指标。方法选取120例脑梗死患者和正常对照组56例,采用比浊法(LPT),以"ADP诱导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相结合的方法测定血小板聚集... 目的探讨脑梗死二级预防患者的阿司匹林(ASA)抵抗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脑梗死的二级预防提供新的资料和参考指标。方法选取120例脑梗死患者和正常对照组56例,采用比浊法(LPT),以"ADP诱导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相结合的方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判定阿司匹林抵抗,并按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AR)、半抵抗组(ASR)、敏感组(AS)和正常组。分别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及糖尿病、既往脑梗死史。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脑梗死各亚组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或腔隙性梗死(LAA)较正常组有差异,其中糖尿病(OR=13.297,95%CI 2.422-72.984,P=0.003)、既往有TIA史(OR=5.019,95%CI1.026-24.538,P=0.046),为A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R与糖尿病、既往有TIA史有关,其中糖尿病与AR关系最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二级预防 阿司匹林抵抗 危险因素 糖尿病
下载PDF
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林慈宽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136-1138,共3页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对阿司匹林抵抗(AR)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阿司匹林抵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100mg/d口服,观察组患者在给予阿司匹林100mg/d口服的同时给予...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对阿司匹林抵抗(AR)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阿司匹林抵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100mg/d口服,观察组患者在给予阿司匹林100mg/d口服的同时给予氯吡格雷75mg/d口服。比较两组患者4周后的血小板聚集率、阿司匹林抵抗和半抵抗发生率显著下降,以及6个月后两组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阿司匹林抵抗和半抵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阿司匹林抵患者,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AR和半AR发生率以及降低患者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药物疗法 阿司匹林/治疗应用 血小板聚集/副作用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治疗应用 @氯吡格雷
下载PDF
阿司匹林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诊断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林慈宽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12期2257-2259,共3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短暂性脑缺血患者59例,其中20例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方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剩下的39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阿司匹林进行综合诊断治疗,作为观察组,分别以...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短暂性脑缺血患者59例,其中20例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方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剩下的39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阿司匹林进行综合诊断治疗,作为观察组,分别以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并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TCD、CTA综合诊断方法并结合阿司匹林进行药物治疗,可有效的提高短暂性脑缺血的治疗效果,且用药安全,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短暂性脑缺血 诊断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血管病变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薪 钟向红 +2 位作者 李斌 杨妤妤 林慈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78-680,共3页
目的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微血管病变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年龄≥8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5例,分为合并微血管病变组42例,无微血管病变组33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1例为对照组。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行眼底照相,用中文版... 目的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微血管病变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年龄≥8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5例,分为合并微血管病变组42例,无微血管病变组33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1例为对照组。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行眼底照相,用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调查,比较3组MMSE得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合并微血管病变组和无微血管病变组的MMSE总分及各组成项目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与无微血管病变组比较,合并微血管病变组的MMSE总分、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以及回忆力得分更低(P<0.05,P<0.01)。MMSE得分与UAER呈负相关(r=-0.41,P<0.01)。结论微血管病变可能是引起高龄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但对大脑各功能区的影响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肾病 视网膜疾病 痴呆 内皮 血管 毛细血管通透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顺德、番禺、清远、增城和花都五地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25
5
作者 黄骥 梁耀佳 +6 位作者 林慈宽 黄志辉 冯诗韵 陈洁静 陈代雄 李小敏 沈浩贤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331-333,共3页
目的为了解目前顺德、番禺、清远、增城和花都五地淡水鱼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情况。方法使用直接压片法和消化法对从上述5地采集的各种淡水鱼进行检查,并用分离的囊蚴感染大鼠。结果上述5个地区的淡水鱼均存在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感染,其中以... 目的为了解目前顺德、番禺、清远、增城和花都五地淡水鱼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情况。方法使用直接压片法和消化法对从上述5地采集的各种淡水鱼进行检查,并用分离的囊蚴感染大鼠。结果上述5个地区的淡水鱼均存在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感染,其中以来自顺德的淡水鱼感染最严重。家养鱼种和一些野生鱼均有感染,其中以鲩鱼和鳙鱼以及一些野生小鱼感染率和感染度均较高。结论广东上述五地淡水鱼华支睾吸虫的感染较为普遍和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鱼 华支睾吸虫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和SIOOB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被引量:3
6
作者 林慈宽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及S100B蛋白水平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l07例(急性脑梗死组),根据梗死面积分为:大面积(>3.5 cm^2)、中面积(1.5~3.5 cm^2)、小面积(<1.5 cm^...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及S100B蛋白水平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l07例(急性脑梗死组),根据梗死面积分为:大面积(>3.5 cm^2)、中面积(1.5~3.5 cm^2)、小面积(<1.5 cm^2);对照组为8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比较两组hs-CRP及S-IOOB蛋白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hs-CRP、S100B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 1),大面积梗死与中面积梗死,中面积梗死与小面积梗死相比较hs-CRP及S100B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hs-CRP与S100B(r=0.89,P<0.05)、入院时NIHSS评分分值(r=0.67,P<0.05)呈正相关,入院时NIHSS评分分值与S100B呈正相关(r=0.55,P<0.05)。结论:血清hs-CRP联合S100B蛋白检测可以为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HS-CRP S100B蛋白
下载PDF
低频rTMS刺激联合早期康复运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娟 林慈宽 程丽芳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15期1922-1925,共4页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早期康复运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语言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早期康复运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语言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运动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低频rTMS刺激联合早期康复运动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2周。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汉语失语成套测验(ABC)、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价患者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的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51.28±3.14)分、(27.61±1.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93±3.15)分、(23.05±1.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谈话、理解、复述评分分别为(70.06±3.14)分、(72.38±3.54)分、(84.17±4.0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81±3.11)分、(67.96±3.52)分、(79.62±4.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程度、心理卫生、躯体功能评分分别为(73.48±6.23)分、(78.31±6.37)分、(80.94±5.1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9±6.22)分、(70.92±6.34)分、(74.55±5.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rTMS刺激联合早期康复运动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语言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重复经颅磁刺激 早期康复运动 运动功能 语言功能
下载PDF
早期摄食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慈花 林慈宽 陈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年第11期175-177,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摄食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其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1~9月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患者实施... 目的观察早期摄食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其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1~9月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实施早期摄食功能训练,比较2组患者的吞咽障碍康复效果、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干预前相比,2组在干预1个月后的吞咽困难评分均降低,经口摄食评分均升高(P均<0.05);观察组的吞咽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经口摄食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在干预1个月后的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高(P均<0.05)。2组在干预1个月后的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量表(EDQoL)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低(P均<0.05)。结论早期摄食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实施的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并能够改善其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早期摄食功能训练 营养状况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