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知识分享 被引量:35
1
作者 林慧岳 李林芳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3-46,55,共5页
知识分享指知识由知识拥有者到知识接受者的跨时空扩散过程 ,它构成了知识流动和创新的基础。作为过程的知识分享要求加大和完善知识交流 ;作为实体的知识分享要求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应注意在知识分享者和知识权利人的经济利益之间保持... 知识分享指知识由知识拥有者到知识接受者的跨时空扩散过程 ,它构成了知识流动和创新的基础。作为过程的知识分享要求加大和完善知识交流 ;作为实体的知识分享要求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应注意在知识分享者和知识权利人的经济利益之间保持均衡。在知识经济时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粒二相性 知识分享 知识交流 知识产权制度 知识管理
下载PDF
现象学视阈下“人—技术—世界”多重关系解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林慧岳 夏凡 陈万求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3-387,共5页
在现象学视阈下,"人—技术—世界"呈现具身关系、解释关系、它异关系、背景关系、赛博关系、合成关系和替代关系等多重关系。多重关系中的人、技术和世界是相互关联着的三个要素,任何一种单因素决定论都会打破人—技术—世界... 在现象学视阈下,"人—技术—世界"呈现具身关系、解释关系、它异关系、背景关系、赛博关系、合成关系和替代关系等多重关系。多重关系中的人、技术和世界是相互关联着的三个要素,任何一种单因素决定论都会打破人—技术—世界关系的结构平衡,并导致人与技术的双重异化。在多重关系中的技术的意向性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进入世界的指向性。现象学"回到事物本身"的主旨就是要求从人与技术关系回到人与世界关系,其进路是通过调适技术的意向性来重建生态、友好和可持续的人与世界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人—技术—世界 多重关系:意向性
下载PDF
从文化维度破解技术创新难题 被引量:11
3
作者 林慧岳 郭素芳 易显飞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21,共7页
原创性缺乏和创新成果难以扩散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两大痼疾,破解这两个技术创新难题需要利用由编码维和扩散维组成的文化空间分析其深刻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原因。编码维中的知识创造和扩散维中的知识扩散是技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文化的建... 原创性缺乏和创新成果难以扩散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两大痼疾,破解这两个技术创新难题需要利用由编码维和扩散维组成的文化空间分析其深刻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原因。编码维中的知识创造和扩散维中的知识扩散是技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文化的建设必须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并在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行动文化三个层面破解技术创新原创性不够和创新成果难以扩散的两大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创新文化 文化空间 编码 扩散
下载PDF
技术创新的文化考量 被引量:8
4
作者 林慧岳 郭素芳 陈万求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9-63,共5页
技术创新是一个文化问题。创新渗透文化。从创新思想的产生、创新活动过程到创新成果的社会接受各个方面都存在文化的浸润。在技术与文化的互动中形成的R&D文化的核心是促进R&D共同体和组织的知识共享,通过知识生产来创造社会... 技术创新是一个文化问题。创新渗透文化。从创新思想的产生、创新活动过程到创新成果的社会接受各个方面都存在文化的浸润。在技术与文化的互动中形成的R&D文化的核心是促进R&D共同体和组织的知识共享,通过知识生产来创造社会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人文价值。为了促进技术创新文化学研究,应该建立文化研究范式和文化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文化考量 R&D共同体 R&D文化
下载PDF
后学院科学时代:知识活动的实现方式及规范体系 被引量:22
5
作者 林慧岳 孙广华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36,共5页
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走出神圣的学院殿堂,进入后学院科学时代。R&D成为主要的知识生产方式,除了知识转化和知识分享这两个基础性规范外,与R&D活动各个阶段相适应,后学院科学还存在一个规范层次体系:基础研究对应默顿规范和弱默顿规... 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走出神圣的学院殿堂,进入后学院科学时代。R&D成为主要的知识生产方式,除了知识转化和知识分享这两个基础性规范外,与R&D活动各个阶段相适应,后学院科学还存在一个规范层次体系:基础研究对应默顿规范和弱默顿规范,这是核心规范。应用研究对应价值性和伦理性规范,这是导向性规范。发展研究对应经济性、生态性和人文性规范,这是一组操作性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学院科学 R&D活动 科学规范
下载PDF
技术哲学从经验转向到文化转向的发展及其展望 被引量:9
6
作者 林慧岳 丁雪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35,共5页
技术哲学研究突破"经典时期"的困境后实现了其"经验转向"。经验转向过程中,在现象学的酶促下技术哲学研究呈现出明显的文化倾向。文化转向后的技术哲学从一个文化的多元视角来开启技术哲学的新的研究范式,通过对技... 技术哲学研究突破"经典时期"的困境后实现了其"经验转向"。经验转向过程中,在现象学的酶促下技术哲学研究呈现出明显的文化倾向。文化转向后的技术哲学从一个文化的多元视角来开启技术哲学的新的研究范式,通过对技术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影响进行双重聚焦,从细节上描述技术与文化的互动,关注人的价值和人的生活世界,提供解决技术社会问题的哲学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技术哲学 经验转向 现象学 文化转向
下载PDF
基于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活动 被引量:26
7
作者 林慧岳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5-59,共5页
循环经济是一种崭新的生态型的经济活动形式,基于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必须实现价值转换:技术效益型向技术生态型的范式转化;线性创新模式向环型创新模式转化;技术创新战略的生态性转向和提供新的创新政策工具。在技术创新循环模式中,存... 循环经济是一种崭新的生态型的经济活动形式,基于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必须实现价值转换:技术效益型向技术生态型的范式转化;线性创新模式向环型创新模式转化;技术创新战略的生态性转向和提供新的创新政策工具。在技术创新循环模式中,存在着四个知识和信息循环:环境———生产,环境———中间试验,环境———R&D活动,环境———创新源。这是基于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技术范式 技术创新
下载PDF
技术创新“熊彼得问题”文化批判及其活动建构 被引量:2
8
作者 林慧岳 李会华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4-419,共6页
技术创新本质上是社会文化系统中的科技活动,源生于工业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技术创新"熊彼得问题"可以在后现代文化框架里批判和分析,但消解"熊彼得问题"则需要建立一种崭新的文化———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文... 技术创新本质上是社会文化系统中的科技活动,源生于工业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技术创新"熊彼得问题"可以在后现代文化框架里批判和分析,但消解"熊彼得问题"则需要建立一种崭新的文化———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文化,并在两型文化中通过重建伦理规范、技术选择、创新评价和转变技术创新模式来完成技术创新活动的社会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型文化 技术创新 熊彼得问题 文化批判 建构
下载PDF
试论知识产权交易的市场化 被引量:9
9
作者 林慧岳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7-63,共7页
知识产权交易中存在着二元主体结构和二元市场结构,通过市场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促进知识产权交易,促使科技成果尽快商品化。
关键词 知识产权交易 市场结构 市场化 科技体制改革
下载PDF
论技术创新的知识空间 被引量:10
10
作者 林慧岳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44,共7页
本文以编码、抽象和扩散所建立的三个知识空间为分析框架 ,分析了创新过程中创新概念产生、知识分享、知识扩散和知识转化的知识流动 ,揭示了创新过程知识管理的重点和内容 ,提出当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需要从观念和行动两个层面实现... 本文以编码、抽象和扩散所建立的三个知识空间为分析框架 ,分析了创新过程中创新概念产生、知识分享、知识扩散和知识转化的知识流动 ,揭示了创新过程知识管理的重点和内容 ,提出当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需要从观念和行动两个层面实现四个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知识空间 知识流动 知识管理 企业创新活动
下载PDF
技术的生态边界及临界防控的哲学理路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慧岳 曾志远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5-12,共8页
技术边界包括社会维度、自然维度、伦理维度和生态维度,其中,生态维度占中轴地位,它对其他边界维度起牵引和统摄作用。技术的生态边界概念有助于分析技术应用中的生态临界问题。临界防控的哲学理路是适度伦理原则,它包括了适度生产、适... 技术边界包括社会维度、自然维度、伦理维度和生态维度,其中,生态维度占中轴地位,它对其他边界维度起牵引和统摄作用。技术的生态边界概念有助于分析技术应用中的生态临界问题。临界防控的哲学理路是适度伦理原则,它包括了适度生产、适度消费的经济活动要求,又包括基于技术合理性的适宜技术选择。在技术—经济二元体系中,经济活动的适度原则从技术需求侧规避技术的无限制发展,适宜技术的选择从技术供应侧防控临界过程的生态风险,并同时实现了技术的生态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边界 生态边界 临界防控 适度伦理
下载PDF
海德格尔人与世界关系的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慧岳 黎昔柒 夏凡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725-728,742,共5页
海德格尔现象学从存在论的"此在"出发,论证了人与世界、人与技术是一种操作与实践关系,并在存在主义人文主义的立场上进行技术批判。当代技术现象学聚焦于人与技术的关系,在"形而上"的研究传统之外,呈现了"形... 海德格尔现象学从存在论的"此在"出发,论证了人与世界、人与技术是一种操作与实践关系,并在存在主义人文主义的立场上进行技术批判。当代技术现象学聚焦于人与技术的关系,在"形而上"的研究传统之外,呈现了"形而下"的经验转向。对技术的批判固然重要,但技术的社会建构更为根本,通过对技术的调节与控制可以建立人—技术—世界的生态平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人与世界 人与技术 技术现象学
下载PDF
现代科技革命与循环经济发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慧岳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9-21,共3页
关键词 循环经济发展 技术生态化 循环经济思想 创新源 技术范式 人与自然 减量化原则 再循环原则 现代科技革命 生态技术创新
下载PDF
论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化冲突及其消解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慧岳 裴慧敏 《湖湘论坛》 2007年第2期44-46,共3页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要求消除文化冲突和重建新的文化模式。只有消除在科技理性和人本精神、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的二元对立,才能达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关键词 人与自然关系 文化 冲突 消解
下载PDF
当代技术哲学文化转向透视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慧岳 陈丹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84-88,共5页
技术哲学文化转向的动力来自高新技术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思潮、科学哲学历史主义以及社会文化的多重影响。语境描述和规范界定,既是技术哲学文化转向的进路,又是技术哲学文化转向的方法。技术哲学的文化转向提出了技术哲学研究的新范式... 技术哲学文化转向的动力来自高新技术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思潮、科学哲学历史主义以及社会文化的多重影响。语境描述和规范界定,既是技术哲学文化转向的进路,又是技术哲学文化转向的方法。技术哲学的文化转向提出了技术哲学研究的新范式,扩大了技术哲学的研究领域。通过技术创新哲学的文化转向,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文化,实现技术创新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人文价值"三位一体"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哲学 文化转向 语境描述 规范界定 伦理价值
下载PDF
技术转移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慧岳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8-54,共7页
技术转移是当代技术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技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技术的转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个纯经济学的或工程学的过程,而应当把它看成是人类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有意识的活动。技术转移不仅是一项技术工程,... 技术转移是当代技术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技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技术的转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个纯经济学的或工程学的过程,而应当把它看成是人类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有意识的活动。技术转移不仅是一项技术工程,同时也是一项社会工程。从社会学角度分析技术转移活动,一方面能更深入地揭示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机制,另一方面又能为技术社会学学科本身从经验研究水平向学科建制化发展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转移 社会学 技术活动 技术社会学
下载PDF
知识价值论的理论发展和实现形式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慧岳 《长沙交通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22-27,53,共7页
本文从科技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对社会的结构性影响两个方面考察了知识价值论的理论发展,认为知识价值论是知识产权确立的理论前提,知识产权是知识价值的实现形式。知识产权的确立和知识价值的实现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
关键词 知识价值 知识产权 科学技术 生产力
下载PDF
当代技术社会问题解决的文化进路
18
作者 林慧岳 刘利奎 易显飞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1-14,共4页
当今社会被技术引起的问题所困扰,主要表现在技术引发的生态价值与人文价值危机。解决技术社会的现实问题单纯依靠技术本身来完成是不可能实现的,它会陷入寻找答案的"死循环"。通过对技术社会问题进行文化溯因和文化分析,可... 当今社会被技术引起的问题所困扰,主要表现在技术引发的生态价值与人文价值危机。解决技术社会的现实问题单纯依靠技术本身来完成是不可能实现的,它会陷入寻找答案的"死循环"。通过对技术社会问题进行文化溯因和文化分析,可找到一条合理而有效地解决技术社会问题的文化路径。具体实现的文化径路包括:对技术进行生态化引导与改进;加强对技术的伦理控制力度;倡导正确的技术价值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社会 文化解释 文化建构
下载PDF
人-技术-世界关系的价值考量及其当代意义
19
作者 林慧岳 庞增霞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88-91,共4页
在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人与世界的关系已扩展为人-技术-世界的关系。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福祉的同时却也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人文与技术的断裂,社会发展与人的欲望的错层等表象后面有着深层次的原因。改变经济利益至上的思维模式,克... 在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人与世界的关系已扩展为人-技术-世界的关系。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福祉的同时却也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人文与技术的断裂,社会发展与人的欲望的错层等表象后面有着深层次的原因。改变经济利益至上的思维模式,克服技术统治主义的诟病,只能从人-技术-世界关系的价值考量入手,通过技术的经济价值、人文价值、生态价值等各方面的融合,提高人类的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技术-世界关系 价值考量 人文价值 生态价值
下载PDF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研发战略及模式研究
20
作者 林慧岳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57-61,共5页
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研究与开发(R&D)活动必须采用新的活动形式和新的管理模式。跨国公司R&D活动的组织化设计采用垂直型结构和水平型结构。为了提高R&D活动的效率,应着重解决基础研究与开发研究之间和开发研究与商业之间... 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研究与开发(R&D)活动必须采用新的活动形式和新的管理模式。跨国公司R&D活动的组织化设计采用垂直型结构和水平型结构。为了提高R&D活动的效率,应着重解决基础研究与开发研究之间和开发研究与商业之间两个联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研究 研究与开发(R&D) 发战略 经济全球化时代 R&D活动 开发研究 管理模式 活动形式 基础研究 水平型 垂直型 组织化 结构 企业 公司 商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