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洞庭湖的调节作用对荆江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林承坤 许定庆 吴小根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05-110,共6页
洞庭湖对荆江径流有高效率的调节作用 ,根据长系列水文资料分析表明 ,荆江径流经调节后 ,年平均径流量、汛期径流量与汛枯期径流比分别减少了 2 6 .3%、32 .9%与 32 .4 % .年平均径流量与汛期径流量均呈沿程递减 .这些在长江干流都是独... 洞庭湖对荆江径流有高效率的调节作用 ,根据长系列水文资料分析表明 ,荆江径流经调节后 ,年平均径流量、汛期径流量与汛枯期径流比分别减少了 2 6 .3%、32 .9%与 32 .4 % .年平均径流量与汛期径流量均呈沿程递减 .这些在长江干流都是独一无二的 .下荆江的流量最大变化幅度系数 Qk 为 0 .892 ,在长江干流属最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荆江 径流 洪道 湖泊调节作用
下载PDF
水利工程兴建后洞庭湖径流与泥沙的变化 被引量:13
2
作者 林承坤 高锡珍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4年第1期33-39,共7页
本文根据1951—1988年洞庭湖及其入湖河流的水文泥沙资料,研究大型水利工程兴建后洞庭湖径流与泥沙的变化。研究表明,近40年来洞庭湖的径流量减少了29.2%,输沙量减少了48.7%。引起水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荆江四口分流河床的淤积,使荆江... 本文根据1951—1988年洞庭湖及其入湖河流的水文泥沙资料,研究大型水利工程兴建后洞庭湖径流与泥沙的变化。研究表明,近40年来洞庭湖的径流量减少了29.2%,输沙量减少了48.7%。引起水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荆江四口分流河床的淤积,使荆江入湖的径流量与输沙量减少。1966—1972年下荆江三个弯道裁弯取直,使荆江河床下切,导致荆江及其分流水位的下降,也促使荆江分流的流量与输沙量的减少。40年来洞庭湖水流变化的趋势对洞庭湖、江汉平原与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较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径流量 输沙量 泥沙
下载PDF
2200多年来都江堰的效能为何历久不衰 被引量:7
3
作者 林承坤 吴小根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93-198,共6页
岷江水量丰沛 ,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峡谷流入成都平原的起始段 ,居高临下的特殊地理位置 ,可对成都平原及其相邻地区实行自流灌溉 .但岷江卵石推移质输沙量大 ,河道严重沉积 ,河床演变迅速 ,流量变幅较大 ,水旱灾害频繁 ,地震强烈 ,严重制... 岷江水量丰沛 ,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峡谷流入成都平原的起始段 ,居高临下的特殊地理位置 ,可对成都平原及其相邻地区实行自流灌溉 .但岷江卵石推移质输沙量大 ,河道严重沉积 ,河床演变迅速 ,流量变幅较大 ,水旱灾害频繁 ,地震强烈 ,严重制约着都江堰的建设 .根据以上有利与不利因素 ,都江堰巧妙地兴建了鱼嘴、宝瓶口、飞沙堰、金刚堤、百丈堤等渠首工程 ;创造出独特的建堰治河技术 ;建立了一整套防沙治水经验与严密的维修制度以及完善的管理 ,圆满地解决了引水与防洪排沙的矛盾 ,历 2 2 0 0多年而不衰 ,使人们长期受益 ,成为现存世界上最悠久的我国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 .公元 2 0 0 0年已被联合国列为“国际文化遗产”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 都江堰 渠首堰 灌区 卵石推移质 自然灾害 防沙治水 管理 维修 水利工程 河道治理
下载PDF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粘性泥沙的数量与输移 被引量:13
4
作者 林承坤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08-112,共5页
长江口的粘性泥沙有89.6%以上来源于长江补给区,一部分来源于废黄河与黄海补给区。长江补给区的粘性泥沙的汇入百分数及其输沙量两者均为已知,据此计算出长江口粘性泥沙沉积量为4.554×10~7t/a,从长江口输向杭州湾与东海补给区的粘... 长江口的粘性泥沙有89.6%以上来源于长江补给区,一部分来源于废黄河与黄海补给区。长江补给区的粘性泥沙的汇入百分数及其输沙量两者均为已知,据此计算出长江口粘性泥沙沉积量为4.554×10~7t/a,从长江口输向杭州湾与东海补给区的粘性泥沙输沙量为2.247×10~7t/a,废黄河与黄海补给区输向长江口的输沙量为2.730×10~7t/a。长江口粘性泥沙的数量同1915年与1963年实测地形图比较量算的数量为4.469X10^7t/a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海域 泥沙 粘性 数量 输移
下载PDF
长江下游安庆港及其航道泥沙沉积原因的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林承坤 潘少明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9,18,共6页
安庆河道位于长江下游,长度50km。安庆港位于安庆河道北岸。从1880年至1984年,长达23.2km的安庆港岸线很稳定,岸线平均水深大于9.6m,安庆水道平均水深大于13.9m,成为长江中下游天然深水港。1984年以来,安庆港被泥沙沉积,安庆水道因江心... 安庆河道位于长江下游,长度50km。安庆港位于安庆河道北岸。从1880年至1984年,长达23.2km的安庆港岸线很稳定,岸线平均水深大于9.6m,安庆水道平均水深大于13.9m,成为长江中下游天然深水港。1984年以来,安庆港被泥沙沉积,安庆水道因江心洲浅滩的沉积趋向恶化,在枯水期安庆港西区和江心洲浅滩的水深分别小于4m和3.6m,影响航运。本文根据地理调查,近120年航行图的比较,对航道水深的测量,对官洲河岸整治、封堵汊道、采砂作了评述,着重研究了1984年以来安庆河道主流线变化和安庆港与江心洲浅滩的沉积。这些研究成果对安庆港及其航道治理和长江中下游港口与航道建设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庆 江心洲 航道建设 深水港 西区 平均 港口 浅滩 航道水深 航道治理
下载PDF
长江径流量特性及其重要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林承坤 吴小根 《自然杂志》 1999年第4期200-205,共6页
长江的年平均径流量与径流深度分别为9.519 ×10^(11)m^3与526.4mm.其径流量有五个特性:(1)径流量居全国河流之首,占全国总径流量的35.1%,也是流入中国海径流量总量的55.2%.(2)径流量与降水量的关系密切,两者相关系数高达0.99.(3)... 长江的年平均径流量与径流深度分别为9.519 ×10^(11)m^3与526.4mm.其径流量有五个特性:(1)径流量居全国河流之首,占全国总径流量的35.1%,也是流入中国海径流量总量的55.2%.(2)径流量与降水量的关系密切,两者相关系数高达0.99.(3)年际流分配均匀;流量变化幅度在全国不同气候带的大河中属最小.(4)中游的年平均径流量与径流深度均居全流域的首位.但全流域径流分布较为均匀.(5)中下游干流的水面比降与洪水传播速度均大于上游.这些特性,对于长江的洪水成因与预报的研究和水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径流量 径流深度 洪水成因 水利资源
下载PDF
洞庭湖的演变与治理(上)——Ⅰ洞庭湖的沉积 被引量:16
7
作者 林承坤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1985年第4期28-35,22-36,共10页
1、湖泊与入湖河流概况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三大淡水湖之一,据1977年量测,湖泊水域面积2740平方公里,容积178亿立米,在我国淡水湖中居第二位。今日洞庭湖及其入湖河流情况由图1所示。赤山以西称西洞庭湖,因受泥沙淤积,目前已分裂成许多小... 1、湖泊与入湖河流概况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三大淡水湖之一,据1977年量测,湖泊水域面积2740平方公里,容积178亿立米,在我国淡水湖中居第二位。今日洞庭湖及其入湖河流情况由图1所示。赤山以西称西洞庭湖,因受泥沙淤积,目前已分裂成许多小湖,有目草湖、大连湖与七里湖等。水面积共345平方公里,占洞庭湖面积的12.6%。赤山以东至湘江口称南洞庭湖,水面积917平方公里,占全湖面积33.5%。湘江口至城陵矶七里山称东洞庭湖,水面积为1476.9平方公里,占全湖面积的5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量 南洞庭湖 入湖河 洪道 泥沙 来沙量 输沙量 粒径组 湖泊沉积 河床
下载PDF
长江口泥沙的来源分析与数量计算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林承坤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2-31,共10页
本文根据地学原理,建立了长江口泥沙的来源分析与数量计算的模式。定量分析了长江口泥沙来源,计算了泥沙的数量。通过验证表明沙量的计算值与验证值两者十分吻合。
关键词 地学原理 长江口 泥沙 来源分析 数量计算 验证值 计算值 水沙特性 矿物组成
下载PDF
从河床特性与演变角度评长江口白茆沙浅水航道的整治 被引量:3
9
作者 林承坤 杨佳木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1-50,共10页
白茆沙航道位于长江口南支的进口,是目前长江下游与三角洲诸海港的通海航道。70年代以来,白茆沙航道发生严重的淤积,严重影响海运。根据地理调查,110年历史航道图的比较,以及航道水深的测量,着重研究了白茆沙浅滩与航道的河... 白茆沙航道位于长江口南支的进口,是目前长江下游与三角洲诸海港的通海航道。70年代以来,白茆沙航道发生严重的淤积,严重影响海运。根据地理调查,110年历史航道图的比较,以及航道水深的测量,着重研究了白茆沙浅滩与航道的河床演变以及航道淤积的原因,这些研究结果可供白茆沙浅滩与航道整治以及长江下游与三角洲海港建设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茆沙浅滩 河床演变 河道整治
下载PDF
洞庭湖的演变与治理(下) Ⅱ洞庭湖的演变及其治理设想 被引量:11
10
作者 林承坤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1986年第1期40-46,共7页
一、洞庭湖的演变过程1、松滋溃口前洞庭湖的演变据清代同治五年《石首县志》记载:“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马林江堤溃,至今未筑”,至咸丰十年,荆江大水,在原溃口以下河道冲刷扩大,形成藕池河。据民国十年《松滋县志》记载:“同治九年(公... 一、洞庭湖的演变过程1、松滋溃口前洞庭湖的演变据清代同治五年《石首县志》记载:“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马林江堤溃,至今未筑”,至咸丰十年,荆江大水,在原溃口以下河道冲刷扩大,形成藕池河。据民国十年《松滋县志》记载:“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庞家湾黄家铺堤溃,是时洪水泛滥,……同治十二年黄家铺复溃,自此决口不塞”形成了松滋河。与在此以前已经形成的虎渡河的太平口与华容河的调弦口,构成了一百多年来荆江四口分流的河势。藕池与松滋两河形成以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治理设想 藕池河 洪道 荆江 湖泊 入湖 蚀退 岸线 河湖
下载PDF
长江口与杭州湾的泥沙与河床演变对上海港及其通海航道建设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林承坤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78-89,共12页
在长江口与杭州湾泥沙和河床演变研究的基础上,对上海港的选址与建设及上海港通海航道的治理与利用,提出了新的设想。
关键词 港口 泥沙 河床 演变 海港 航道
下载PDF
从河床演变观点评荆江碾子湾河道的整治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承坤 许定庆 吴小根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15,共6页
长江下荆江河段的碾子湾河道长度只有 2 8km,分布着严重碍航的碾子湾浅滩 ,藕池口浅滩 ,石首锐弯与被泥沙沉积的石首港。 1980年以来碾子湾河道发生严重的侵蚀与沉积。 1995年 2月至 3月因碾子湾浅滩严重沉积使航道恶化 ,断航达 2 9天 ,... 长江下荆江河段的碾子湾河道长度只有 2 8km,分布着严重碍航的碾子湾浅滩 ,藕池口浅滩 ,石首锐弯与被泥沙沉积的石首港。 1980年以来碾子湾河道发生严重的侵蚀与沉积。 1995年 2月至 3月因碾子湾浅滩严重沉积使航道恶化 ,断航达 2 9天 ,约 5 0 0多艘江轮与 6万多名旅客相继滞留在碾子湾河道上 ,在长江中游近代航运史上实属罕见。本文从近 40多年来碾子湾的河床演变和鱼尾洲护岸工程角度评述碾子湾航道与石首港恶化的原因。这些研究成果对长江中下游与碾子湾河道浅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碾子湾河道 河床演变 护岸工程 浅滩 港口
下载PDF
古代刘家港崛起与衰落的探讨 被引量:9
13
作者 林承坤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1-66,共6页
明代早期建都南京,当时贴木儿帝国崛起于中亚,一度阻断了丝绸之路,北方大运河严重淤积,明王朝只能采用海运与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开展海内外贸易。长江河口成为南京的通海捷径,刘家港位于娄江(刘洒)与长江河口交汇处,太湖平原的东... 明代早期建都南京,当时贴木儿帝国崛起于中亚,一度阻断了丝绸之路,北方大运河严重淤积,明王朝只能采用海运与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开展海内外贸易。长江河口成为南京的通海捷径,刘家港位于娄江(刘洒)与长江河口交汇处,太湖平原的东北部。娄江在宋代以前严重淤积,经元代至明初的治理,特别是明初“掣淞入刘”的整治工程后,娄江河道水深河阔,全江畅通,成为长江河口地区兴建大型海港的最佳的港址。娄江又能同富饶的太湖平原相沟通,使其成为刘家港的经济腹地。以上原因使刘家港在明初崛起,成为“海运千艘所聚”的大海港与郑和下西洋的出海始发港。明王朝迁都北京后开展大运河的治理,减少对海运的依赖,郑和下西洋终止与倭寇骚扰,均促使海运衰退。长江河口南岸严重崩塌,使刘家港崩塌入海。娄江严重淤积。以上原因导致刘家港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家港 海港 中国 水路运输经济 历史
下载PDF
黄海粘土沉积物的来源与分布 被引量:7
14
作者 林承坤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41-51,共11页
本文根据区域自然地理原理,划分黄海粘土沉积物的补给区,在粘土矿物鉴定的基础上,用法方程定量探明黄海粘土沉积物的来源与分布,绘出黄海粘土沉积物分布图。图示:黄海来源于长江的粘土沉积物的分布面积,占其总面积的56.5%,来源于黄河的... 本文根据区域自然地理原理,划分黄海粘土沉积物的补给区,在粘土矿物鉴定的基础上,用法方程定量探明黄海粘土沉积物的来源与分布,绘出黄海粘土沉积物分布图。图示:黄海来源于长江的粘土沉积物的分布面积,占其总面积的56.5%,来源于黄河的占43.5%。粘土沉积物的分布同洋流、海流的分布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 矿物 黄海 沉积物 来源
下载PDF
大渡河龚咀水库泥沙特性与淤积 被引量:6
15
作者 林承坤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1-18,共8页
龚咀水库库容3.1×10~8m^3,是大渡河上最大的水库,从1971年蓄水以来的15年间,淤积量达2.2096×10~8m^3,占库容的71.3%。淤积可分蓄水初期,三角洲发展和淤积接近平衡三个时期,其淤积率分别为83.5%,53%和2.9%。淤积物的平均... 龚咀水库库容3.1×10~8m^3,是大渡河上最大的水库,从1971年蓄水以来的15年间,淤积量达2.2096×10~8m^3,占库容的71.3%。淤积可分蓄水初期,三角洲发展和淤积接近平衡三个时期,其淤积率分别为83.5%,53%和2.9%。淤积物的平均粒径从1.82mm增加为3.38mm。卵砾推移质移动至坝前。淤积量变化过程即为输沙能力调整恢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 淤积 水库 大渡河
下载PDF
洞庭湖水沙变化对洪涝灾害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林承坤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1期133-144,共12页
统计与分析了1951-1988年洞庭湖及其入湖河流的水沙与洪涝灾害资料表明,近40年来洞庭湖的水位不是不断抬高,而是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入湖水沙的减少,使洞庭湖区的洪涝灾害明显减轻,并在1981年长江特大洪水的防洪中... 统计与分析了1951-1988年洞庭湖及其入湖河流的水沙与洪涝灾害资料表明,近40年来洞庭湖的水位不是不断抬高,而是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入湖水沙的减少,使洞庭湖区的洪涝灾害明显减轻,并在1981年长江特大洪水的防洪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根据洞庭湖水沙变化规律这提出洞庭湖洪涝灾害治理的新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泥沙 水位 洪涝灾害 洞庭湖
下载PDF
长江葛洲坝水库溪口滩的演变及其对航道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承坤 高锡珍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19-126,共8页
葛洲坝水库位于长江三峡,库容15.8×10~8m^3,水库长度188.1km,其中变动回水段占66%。溪口潍主要由粒径大于20mm的卵石推移质组成。葛洲坝库区的卵石推移质有65%来源于灰岩为主补给区,该补给区卵石推移质数量大,颗粒粗,易成滩,所... 葛洲坝水库位于长江三峡,库容15.8×10~8m^3,水库长度188.1km,其中变动回水段占66%。溪口潍主要由粒径大于20mm的卵石推移质组成。葛洲坝库区的卵石推移质有65%来源于灰岩为主补给区,该补给区卵石推移质数量大,颗粒粗,易成滩,所以库区溪口滩有92%分布在以灰岩为主的补给区。葛洲坝库区溪口滩可分洪水急流滩、洪中水急流滩、中水急流滩、中枯水急流滩与枯水急流潍等5种类型,建库后库区回水变动段占总数50%的溪口滩得到改善。但是占总数50%的位于库尾段的溪口滩与变动回水段洪水急流滩溪口滩,未能得到改善。随着这些溪口滩得到卵石推移质补给,航道将会恶化。在三峡水库建成前应加强对溪口滩的观测、研究与整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洲坝 水库 推移质 溪口滩 航道 影响
下载PDF
岷江卵石推移质泥沙与数量特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林承坤 《地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24-233,共10页
根据区域地质与地貌及其对卵石岩类组成的影响,将岷江下游卵石来源分为三个补给区及汇合区,用各补给区与汇合区的卵石岩类鉴定资料建立计算模式,计算出来自大渡河补给区的卵石占40.6%,来自岷江上中游补给区占36.1%,来自... 根据区域地质与地貌及其对卵石岩类组成的影响,将岷江下游卵石来源分为三个补给区及汇合区,用各补给区与汇合区的卵石岩类鉴定资料建立计算模式,计算出来自大渡河补给区的卵石占40.6%,来自岷江上中游补给区占36.1%,来自青衣江补给区占23.3%。大渡河补给区卵石汇入百分数为已知,其龚咀水库的卵石数量为6.77×105t/a,据此计算出岷江干流卵石数量为1.668×106t/a。该计算数同用卵石磨损方法求出的数值相近。验证表明,计算值与验证值两者只相差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石推移质 补给区 岷江 泥沙 数量
下载PDF
长江、钱塘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古地理与稻作的起源和分布 被引量:7
19
作者 林承坤 《农业考古》 1987年第1期283-292,共10页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时期(距今7000年),本区古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温度与降雨量分别比今日高3—4℃与800毫米,姚江河谷平原又具有得天独厚的地貌、水文条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先民提供丰富的制造工具的原料,使姚江河姆渡遗址成为本区...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时期(距今7000年),本区古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温度与降雨量分别比今日高3—4℃与800毫米,姚江河谷平原又具有得天独厚的地貌、水文条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先民提供丰富的制造工具的原料,使姚江河姆渡遗址成为本区和我国与世界栽培水稻的起源地。马家滨时期(距今6900—4600年),古气候仍适于水稻生产,因水文与地貌的变化,使部分长江河谷、三角洲平原形成,促使水稻分布范围扩展。良渚时期(距今4600—3800年)古气候变得干凉,使水稻分布范围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遗址 古地理环境 钱塘江 河谷平原 河姆渡遗址 古气候 水稻生产 三角洲平原 长江中下游地区 稻作
下载PDF
评长江下游航道的开发与建设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承坤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55-63,共9页
本文研究长江下游航道的开发与建设问题.根据长江下游的地理调查,结合水沙与河床演变的分析,浅滩水深以及河流宽度与曲率半径的测量,以及110年来浅滩变化的探讨,对长江下游河道特性与河床演变作了研究.这些信息有助于长江下游浅滩最佳... 本文研究长江下游航道的开发与建设问题.根据长江下游的地理调查,结合水沙与河床演变的分析,浅滩水深以及河流宽度与曲率半径的测量,以及110年来浅滩变化的探讨,对长江下游河道特性与河床演变作了研究.这些信息有助于长江下游浅滩最佳水深尺度的确定与最佳的航道开发与建设方案的探明,以及长江下游航道与港口的开发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 河道特性 浅滩 航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