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现代语境下的电影改编 被引量:1
1
作者 林敏奋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1-22,共2页
电影改编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从电影开始具有叙事功能起至今,文学与电影已经走过了百年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历史。本文从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合流这样一个特定的语境切入时下比较盛行的改编方法,试图为从文学到电影的改编研究开辟一个... 电影改编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从电影开始具有叙事功能起至今,文学与电影已经走过了百年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历史。本文从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合流这样一个特定的语境切入时下比较盛行的改编方法,试图为从文学到电影的改编研究开辟一个新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语境 全球化 文学形式 电影改编
下载PDF
从伍慧明的小说《骨》看美国新一代华裔形象 被引量:5
2
作者 林敏奋 《东南传播》 2007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美国华裔女作家伍慧明在其小说《骨》中,用骨的意象引出面对中西方文化冲突而采取不同选择的三类人物:固守传统的第一代华人移民、逃离传统的第二代华人、新一代华裔的新形象。通过对这些人物命运的展示,伍慧明对双重文化环境中的文化... 美国华裔女作家伍慧明在其小说《骨》中,用骨的意象引出面对中西方文化冲突而采取不同选择的三类人物:固守传统的第一代华人移民、逃离传统的第二代华人、新一代华裔的新形象。通过对这些人物命运的展示,伍慧明对双重文化环境中的文化认同和文化选择的出路给予了深刻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 美国华裔文学 华裔新形象 文化选择
下载PDF
十七大新形势下的高校"人文关怀"教育 被引量:1
3
作者 林敏奋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z2期160-161,共2页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人文关怀的缺失现象,而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在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中,贯彻人文关怀的精神,使高校学生教育走向人性化和规范化.
关键词 十七大报告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人文关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综合性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刍议——以福州大学为例
4
作者 林敏奋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1期174-175,178,共3页
高校的校园文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师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以福州大学为例,分析了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误区和困难,提出了构建和谐校圆文化... 高校的校园文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师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以福州大学为例,分析了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误区和困难,提出了构建和谐校圆文化建设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工科高校 校园文化 构建
下载PDF
比较文学研究中翻译的创造性叛逆
5
作者 林敏奋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75-75,78,共2页
翻译的创造性叛逆是比较文学研究中一个具有独特研究价值的课题。从翻译的创造性叛逆入手,最能够深入到比较文学研究的新层面。只有依据不同社会及文化的特点实现翻译的创造性叛逆,才有助于各国文化的对话与沟通。
关键词 翻译 创造性叛逆 比较文学
下载PDF
批评视角下的话语研究发展
6
作者 陈钦 林敏奋 鲁京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99-106,共8页
批评视角下的话语研究的发展历经批评语言学、批评话语分析和批评话语研究,吸纳各种理论精华,扩展不同的研究范式,不断推成出新。以福勒为代表的批评语言学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末,探究文本和社会之间的联系;以费尔克劳、范戴克、沃达克... 批评视角下的话语研究的发展历经批评语言学、批评话语分析和批评话语研究,吸纳各种理论精华,扩展不同的研究范式,不断推成出新。以福勒为代表的批评语言学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末,探究文本和社会之间的联系;以费尔克劳、范戴克、沃达克为代表的批评话语分析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兴于90年代初,侧重批评话语分析的实践;范戴克提出的批评话语研究发展于21世纪第一个10年,是由问题驱动的,超学科的一种批评范式,注重理论建构。不同发展阶段的学术思想、理论视角、拟解决的社会问题也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创新。梳理其发展过程并讨论发展动态,展望话语研究在当代中国语境的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 批评 话语研究
下载PDF
从《吃碗茶》看美籍华裔父亲形象 被引量:3
7
作者 林敏奋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36-137,共2页
在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父亲形象有勤劳自豪、吃苦耐劳的男性特征显著的父亲,也有专制、传统的宗堂族长式父亲.甚至有美国主流文化认同的喑哑沉默、逆来顺受的“纸儿子”父亲形象,更不乏理想的、兼容并蓄的华裔父亲形象。对其中处于... 在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父亲形象有勤劳自豪、吃苦耐劳的男性特征显著的父亲,也有专制、传统的宗堂族长式父亲.甚至有美国主流文化认同的喑哑沉默、逆来顺受的“纸儿子”父亲形象,更不乏理想的、兼容并蓄的华裔父亲形象。对其中处于唐人街宗堂之上、但在美国社会中地位低下的华人劳工父亲矛盾而又尴尬的处境进行解读分析,归类出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专制传统的中国父亲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父亲形象 专制 宗堂制度
下载PDF
从《吃碗茶》看美籍华人劳工父亲形象
8
作者 林敏奋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8年第4期152-153,156,共3页
在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父亲形象有勤劳自豪、吃苦耐劳的男性特征显著的父亲,也有专制传统的宗堂族长式父亲,甚至有美国主流文化认同的喑哑沉默、逆来顺受的"纸儿子"父亲形象,更不乏理想的兼容并蓄的华裔父亲形象。本文对其中... 在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父亲形象有勤劳自豪、吃苦耐劳的男性特征显著的父亲,也有专制传统的宗堂族长式父亲,甚至有美国主流文化认同的喑哑沉默、逆来顺受的"纸儿子"父亲形象,更不乏理想的兼容并蓄的华裔父亲形象。本文对其中处于唐人街宗堂之上、但又在美国社会中地位低下的华人劳工父亲的矛盾而有尴尬的处境进行解读分析,归类出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专制传统的中国父亲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父亲形象 专制 传统 宗堂制度
原文传递
香港《星岛日报》广告文本变迁再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吴东英 林敏奋 《中国社会语言学》 2012年第1期1-12,共12页
本研究基于吴东英、钟美琼(2004)的研究框架,结合当代传播学和当代语言学的科学分析方法,追踪分析21世纪以来香港中文报刊《星岛日报》广告文本的特点、变化和发展。研究发现:回归10周年至15周年间,香港中文广告进一步体现多语、多文化... 本研究基于吴东英、钟美琼(2004)的研究框架,结合当代传播学和当代语言学的科学分析方法,追踪分析21世纪以来香港中文报刊《星岛日报》广告文本的特点、变化和发展。研究发现:回归10周年至15周年间,香港中文广告进一步体现多语、多文化社会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广告主题与20世纪相比,更着重强调具象征意义的价值,强调现代化和西化的价值取向,如'独特''享乐''自我实现'等价值;广告语言呈现更多的感染性,使用纯英文,口语、通俗的表达与文雅词藻、句式的糅合现象尤为明显。文章最后详细分析了香港广告文本的变迁与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变化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定量分析 广告语言 香港《星岛日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