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16蛋白在疣状胃炎、胃癌的表达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肖晨 苏东星 +3 位作者 潘志刚 陆才金 陈庆州 林敬楠 《广西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277-279,共3页
目的探讨P16蛋白在疣状胃炎、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胃镜确诊的疣状胃炎和正常胃黏膜标本各80例,另选胃癌和癌旁组织各80例患者进行P16蛋白及Hp检测。结果胃癌和疣状胃炎组织的Hp感染率均高于正... 目的探讨P16蛋白在疣状胃炎、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胃镜确诊的疣状胃炎和正常胃黏膜标本各80例,另选胃癌和癌旁组织各80例患者进行P16蛋白及Hp检测。结果胃癌和疣状胃炎组织的Hp感染率均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而胃癌和疣状胃炎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疣状胃炎和正常胃黏膜的P16表达率均高于胃癌组织(P<0.05),而疣状胃炎和正常胃黏膜的P16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疣状胃炎组织中Hp感染与P16表达存在低度相关关系(C=0.282);胃癌组织中Hp感染与P16表达存在中度相关关系(C=0.416)。结论 Hp感染、P16表达均与疣状胃炎和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p感染、P16表达在胃癌的发生过程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状胃炎 胃癌 幽门螺杆菌 P16蛋白
下载PDF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潘志刚 苏东星 +3 位作者 肖晨 陆才金 陈庆州 林敬楠 《微创医学》 2011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内镜下APC术治疗61例上消化疾病患者,其中胃食管息肉26例,疣状胃炎13例,Barrett′s食管8例,上消化道出血42例。结果 26例胃食管息肉治疗后3个月内复查内镜均无残存病变...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内镜下APC术治疗61例上消化疾病患者,其中胃食管息肉26例,疣状胃炎13例,Barrett′s食管8例,上消化道出血42例。结果 26例胃食管息肉治疗后3个月内复查内镜均无残存病变,黏膜修复好;13例疣状胃炎患者治疗后1个月复查胃镜,内镜表现完全恢复正常;8例Barrett′s食管患者采用APC联合药物治疗,1年后复查有2例复发;14例上消化道出血经APC治疗后均未再出血。结论内镜下APC治疗胃食管息肉、疣状胃炎、Barrett′s食管、上消化道出血等上消化道疾病,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临床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离子凝固术 胃食管息肉 疣状胃炎 Barrett's食管 上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抑癌基因p16在疣状胃炎和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肖晨 苏东星 +3 位作者 潘志刚 陈庆洲 陆才金 林敬楠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1年第4期303-305,共3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在疣状胃炎和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56例胃癌、56例癌旁组织、60例疣状胃炎和6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活检组织中p16基因的P1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P16蛋白表达顺序由低到高分别为胃癌...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在疣状胃炎和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56例胃癌、56例癌旁组织、60例疣状胃炎和6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活检组织中p16基因的P1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P16蛋白表达顺序由低到高分别为胃癌→癌旁组织→疣状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P16蛋白在胃癌的表达中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疣状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P<0.05),而疣状胃炎的表达也显著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1),但癌旁组织和疣状胃炎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癌基因p16可能参与了疣状胃炎向胃癌发生发展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基因 P16蛋白 疣状胃炎 胃癌
下载PDF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4
作者 林敬楠 苏东星 +2 位作者 苏娟 肖晨 陆才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5期0021-0022,24,共3页
观察和分析雷贝拉唑与莫沙必利联用对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RE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仅给予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42例,... 观察和分析雷贝拉唑与莫沙必利联用对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RE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仅给予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42例,给予雷贝拉唑与莫沙必利联用治疗。经过8周持续治疗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66.67()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88.10()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64.29()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胃镜下总有效率(92.86()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反酸、胸骨后疼痛以及胸骨后烧灼感消失时间均显著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雷贝拉唑与莫沙必利联用在RE的治疗中,食管粘膜修复加快,症状改善明显,治疗效果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贝拉唑 莫沙必利 反流性食管炎 前瞻性随机对照
下载PDF
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病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肖晨 苏东星 +3 位作者 潘志刚 陆才金 陈庆州 林敬楠 《医药论坛杂志》 2012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观察78例疣状胃炎Hp感染情况、内镜表现及病理改变,同时与随机选择同期检查的慢性胃炎82例进行比较。结果疣状胃炎组Hp感染率显著高于慢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观察78例疣状胃炎Hp感染情况、内镜表现及病理改变,同时与随机选择同期检查的慢性胃炎82例进行比较。结果疣状胃炎组Hp感染率显著高于慢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疣状胃炎组Hp感染率随炎症活动程度加重而增高;疣状胃炎组中重度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者均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p感染与疣状胃炎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疣状胃炎伴有明显的病理异常,有恶变倾向,应重视诊治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状胃炎 幽门螺杆菌 病理检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