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译美学视角下地域文化元素英译研究——以小说《青铜葵花》英译为例
1
作者 林文韵 杨田田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4-110,共7页
从刘宓庆翻译美学理论视角出发,从语音、文字、词语、句段等形式系统层面以及情、志、意、象等非形式系统层面,对曹文轩的儿童文学作品《青铜葵花》中包含江苏地域文化元素的典型译例进行了详细对比和深入分析,从形式与非形式系统方面... 从刘宓庆翻译美学理论视角出发,从语音、文字、词语、句段等形式系统层面以及情、志、意、象等非形式系统层面,对曹文轩的儿童文学作品《青铜葵花》中包含江苏地域文化元素的典型译例进行了详细对比和深入分析,从形式与非形式系统方面探讨译者的审美再现实践与策略。研究发现,在翻译实践中以美的再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中国儿童文学乃至更广泛意义上的中国文学和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美学 《青铜葵花》 地域文化元素 美学再现
下载PDF
从创造性叛逆的视角研究葛浩文的翻译实践——以《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林文韵 《陇东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5-8,共4页
作为莫言文学作品的首席翻译,葛浩文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葛浩文在译介莫言小说的过程中,从译文的可读性和接受度出发,通过个性化翻译、误译与漏译以及节译等方式对部分语言进行了有意识的变通处理。拟借助文学翻译中的... 作为莫言文学作品的首席翻译,葛浩文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葛浩文在译介莫言小说的过程中,从译文的可读性和接受度出发,通过个性化翻译、误译与漏译以及节译等方式对部分语言进行了有意识的变通处理。拟借助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视角,以《红高粱家族》的葛浩文英译本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对源文本和目标文本做双语平行文本对比,探讨译者行为中的创造性叛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葛浩文 创造性叛逆 《红高粱家族》
下载PDF
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林文韵 《当代教研论丛》 2016年第11期14-15,共2页
作为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微课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获得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本文从微课特点出发,结合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将微课纳入高职英语教学的意义,并就微课的使用提出了几点思考,以期更好地发挥... 作为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微课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获得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本文从微课特点出发,结合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将微课纳入高职英语教学的意义,并就微课的使用提出了几点思考,以期更好地发挥微课的优势,促进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高职 英语教学 思考
下载PDF
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大学生英语数字化叙事能力提升路径探究
4
作者 林文韵 杨田田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0-13,共4页
大学英语以其工具性、人文性和国际性的特点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短视频和播客等数字化叙事方式,使用英语讲述其自身和周围真实的中国故事,并通过适宜平台向其他文化受众发表作品,直接参与真实的对外交... 大学英语以其工具性、人文性和国际性的特点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短视频和播客等数字化叙事方式,使用英语讲述其自身和周围真实的中国故事,并通过适宜平台向其他文化受众发表作品,直接参与真实的对外交流实践。通过鼓励学生直接参与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建构,促使学生在知行合一中提升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同时提升思辨能力和文化自觉,构建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好中国故事 大学英语教学 数字化叙事能力
下载PDF
奶娃·戴德的重生——托尼·莫里森小说《所罗门之歌》的女性主义解读
5
作者 林文韵 《文教资料》 2016年第25期13-14,共2页
所罗门的神秘飞行既是超越又是逃避,因为可将其解读为一种父亲的失责和遗弃行为。会飞的非洲人传说中的原型瑞娜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英勇的一跃将谁遗弃和伤害。基于瑞娜的追问,本文探讨了父权制如何“扼杀”了主人公奶娃,而女性力... 所罗门的神秘飞行既是超越又是逃避,因为可将其解读为一种父亲的失责和遗弃行为。会飞的非洲人传说中的原型瑞娜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英勇的一跃将谁遗弃和伤害。基于瑞娜的追问,本文探讨了父权制如何“扼杀”了主人公奶娃,而女性力量又如何塑造了奶娃的自我追寻及重生,以期揭示小说对父权制的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罗门之歌 父权制 女性力量 重生
下载PDF
象似性对丁尼生诗歌《溅吧,溅吧,溅吧》的多维构建
6
作者 林文韵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11期10-11,13,共3页
象似性是诗歌创作的重要手段,象似性的运用可以凸显诗歌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运用象似性理论分析和解读诗歌,是将符号学和文学结合的有效尝试。本文拟借助象似性理论,从语音、对称、数量和喻象象似等角度,在形式和内容上分析阿尔弗雷德... 象似性是诗歌创作的重要手段,象似性的运用可以凸显诗歌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运用象似性理论分析和解读诗歌,是将符号学和文学结合的有效尝试。本文拟借助象似性理论,从语音、对称、数量和喻象象似等角度,在形式和内容上分析阿尔弗雷德·丁尼生的悼念诗《溅吧,溅吧,溅吧》,探讨象似性理论在构建诗歌的音美、形美、意美等方面起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文本的深层意义和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似性 诗歌 多维构建
下载PDF
全语言观点的阅读理论对阅读课程的启示
7
作者 林文韵 《小学语文》 2013年第1期50-54,共5页
一、交易式社会心理语言的阅读理论 1.阅读,一个社会心理语言的交易过程。
关键词 阅读课程 阅读理论 语言观 心理语言 交易过程 社会
下载PDF
“金鸟”的歌吟——解读叶芝《驶向拜占庭》中的“存在的统一”
8
作者 林文韵 《咸宁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35-36,共2页
《驶向拜占庭》是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晚期的代表作,诗歌围绕中古拜占庭文明探索了肉体与灵魂、短暂与永恒、现实与理想等诸多问题,蕴含了诗人的西方基督教思想以及东方神秘主义观念。该诗的美学以事物的对立原则为基础,在对崇高精神和... 《驶向拜占庭》是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晚期的代表作,诗歌围绕中古拜占庭文明探索了肉体与灵魂、短暂与永恒、现实与理想等诸多问题,蕴含了诗人的西方基督教思想以及东方神秘主义观念。该诗的美学以事物的对立原则为基础,在对崇高精神和民族身份的追寻中得到强烈表达;"金鸟"意象意蕴深刻,是矛盾对立的调和物的集中体现,体现了诗人反对物质主义,追求精神不朽及艺术永恒,实现"存在的统一"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芝 驶向拜占庭 金鸟 存在的统一
下载PDF
英译古典诗词的隐喻转化策略——许渊冲先生译文评析
9
作者 林文韵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3年第6期69-70,共2页
隐喻是诗歌的生命原则,诗歌中隐喻的翻译直接影响到译诗的表现力。唐宋诗词用词精炼、蕴涵深广,是隐喻的高度体现。以许渊冲先生英译唐宋诗词的译本为语料基础,结合Newmark关于隐喻翻译的普遍策略,试归纳分析唐宋诗词隐喻的具体转化策... 隐喻是诗歌的生命原则,诗歌中隐喻的翻译直接影响到译诗的表现力。唐宋诗词用词精炼、蕴涵深广,是隐喻的高度体现。以许渊冲先生英译唐宋诗词的译本为语料基础,结合Newmark关于隐喻翻译的普遍策略,试归纳分析唐宋诗词隐喻的具体转化策略及其基本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古典诗词 翻译策略
下载PDF
二元消解的“底层”世界:论《秀拉》颠覆中的构建
10
作者 林文韵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第8期76-77,共2页
托尼·莫里森的《秀拉》描述了一个在地理位置、经济条件以及种族问题等诸方面都饱受压迫与歧视的"底层"黑人社区,小说消解了善与恶、生与死、男性与女性、个人与社区、现代与传统等二元对立,使读者抛却传统期待,进入复... 托尼·莫里森的《秀拉》描述了一个在地理位置、经济条件以及种族问题等诸方面都饱受压迫与歧视的"底层"黑人社区,小说消解了善与恶、生与死、男性与女性、个人与社区、现代与传统等二元对立,使读者抛却传统期待,进入复杂的小说世界。作品置于被颠覆的"底层"社区,揭示被边缘化的黑人女性在种族、性别、阶级等多重桎梏中展示的艰苦与顽强,探讨其如何颠覆男权统治,冲破道德藩篱,从而建构起黑人女性的"荣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里森 秀拉 颠覆 自我构建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11
作者 王倩 林文韵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5期128-131,共4页
作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应用型高校在新时代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使命是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在... 作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应用型高校在新时代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使命是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在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英语专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该文以地方高校英语专业为例,从新文科的内涵出发,基于地方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重点探讨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旨在为类似院校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地方高校 英语专业 应用型 人才培养 改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