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日梦”与文本游戏——伊恩·麦克尤恩《赎罪》的跨文本性创作分析
1
作者 林斌楠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123-125,159,共4页
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蕴含丰富的跨文本性创作手法,主要有互文性、副文本性、承文本性。借用热拉尔·热奈特的跨文本性理论,以及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作家与白日梦》中文学创作目的思想所指示的文化意义,探究《赎罪... 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蕴含丰富的跨文本性创作手法,主要有互文性、副文本性、承文本性。借用热拉尔·热奈特的跨文本性理论,以及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作家与白日梦》中文学创作目的思想所指示的文化意义,探究《赎罪》跨本性创作的文学、文化意图。分析发现,麦克尤恩游戏式迂回地、艺术性地追求难以实现的愿望:控诉战争、讽刺社会势利、追求美好。探讨麦克尤恩的跨文本性创作不仅能够激发人们重新思考人类的战争罪行、价值观念以及社会历史责任意识,而且可以启示人们艺术创作能够创造意义,抵抗生命中的“虚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恩·麦克尤恩 《赎罪》 跨文本性 《作家与白日梦》
下载PDF
“疯女人”的真实面貌——《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的“杂糅”身份解读
2
作者 林斌楠 王艳萍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85-92,共8页
简·里斯使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中的疯女人伯莎·安托瓦内特走出阁楼,成为《藻海无边》的主人公。安托瓦内特生活在白人文化与黑人文化之间,对白人既崇拜又痛恨,对黑人既排斥又依赖,是里斯的“复影”。借用霍米... 简·里斯使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中的疯女人伯莎·安托瓦内特走出阁楼,成为《藻海无边》的主人公。安托瓦内特生活在白人文化与黑人文化之间,对白人既崇拜又痛恨,对黑人既排斥又依赖,是里斯的“复影”。借用霍米·巴巴的“杂糅”理论解读安托瓦内特的复杂身份,展现克里奥尔女性的真实面貌,探讨里斯对自己身份的深入思考以及对帝国殖民主义的解构。解读殖民主义时期的“杂糅”身份,不仅仅有利于我们认识历史问题,而且对当下人们普遍存在的文化身份认同焦虑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里斯 《藻海无边》 安托瓦内特 “杂糅”
下载PDF
“游移视点”、文本游戏与自我意识——《羽毛球》中“空白”现象的审美反应分析
3
作者 王艳萍 林斌楠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08,共6页
当代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小说《羽毛球》巧妙地略去了诸多重要信息,形成了沃尔夫冈·伊瑟尔所说的文本“空白”。通过设置“空白”,使用“游移视点”,作者斯威夫特召唤读者加入到他的创作过程中进行文本游戏,享受意义... 当代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小说《羽毛球》巧妙地略去了诸多重要信息,形成了沃尔夫冈·伊瑟尔所说的文本“空白”。通过设置“空白”,使用“游移视点”,作者斯威夫特召唤读者加入到他的创作过程中进行文本游戏,享受意义建构的权利与愉悦,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更为重要的是,“空白”能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意识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提升自我意识。“空白”使文本中那些不确定因素具有多种解释的可能性,使意义变得多样、立体而丰富,增加了小说的深度和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毛球》 “空白” “游移视点” 文本游戏 自我意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