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分子水杨酸对兔耳痤疮模型p38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1
作者 杨力 刘尚可 +2 位作者 林新瑜 罗霞 肖媛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目的:探究超分子水杨酸对兔耳痤疮模型p38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机制。方法:将30只实验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2%超分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组、30%SA组、夫西地酸组、模型对照组,每组6只,并予以相应外用药物干预,连续4周,并... 目的:探究超分子水杨酸对兔耳痤疮模型p38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机制。方法:将30只实验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2%超分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组、30%SA组、夫西地酸组、模型对照组,每组6只,并予以相应外用药物干预,连续4周,并分别于用药2周后、用药4周后检测p38MAPK、NF-κB、IL-1β、IL-8蛋白的表达。结果:结果显示,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各组的p38MAPK、NF-κB、IL-1β、IL-8均呈下降趋势。用药前,各组间p38MAPK、NF-κB、IL-1β、IL-8蛋白表达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周后,2%SA组、30%SA组、夫西地酸组p38MAPK、NF-κB、IL-1β、IL-8低于模型对照组(P<0.001);三个用药组之间p38MAPK、NF-κB、IL-1β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A组IL-8低于30%SA组、夫西地酸组(均P<0.05);30%SA组与夫西地酸组IL-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4周后,三个用药组p38MAPK、NF-κB、IL-1β、IL-8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2%SA组、30%SA组p38MAPK、NF-κB、IL-8低于夫西地酸组(P<0.05),2%SA组IL-8低于30%SA组(P<0.05);2%SA组与30%SA组p38MAP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A组、30%SA组与夫西地酸组IL-1β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SA组IL-1β低于30%S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分子水杨酸可通过抑制p38MAPK/NF-κB信号通路来发挥抗炎作用,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疗效也在逐渐增加,并优于夫西地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兔耳痤疮模型 超分子水杨酸 抗炎 p38MAPK/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人皮脂腺细胞促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颖 林新瑜 +3 位作者 刘尚可 陈静宇 邓秋 熊梦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9-262,共4页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Art)对痤疮丙酸杆菌(P.acnes)诱导的人皮脂腺细胞(SZ95)促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Art对人皮脂腺细胞活力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浓度的Art;RT-PCR、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Art)对痤疮丙酸杆菌(P.acnes)诱导的人皮脂腺细胞(SZ95)促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Art对人皮脂腺细胞活力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浓度的Art;RT-PCR、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的表达。结果:Art在25~100μmol/L剂量范围内以剂量依赖关系抑制了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人皮脂腺细胞分泌促炎症因子TNF-α、IL-1β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Art可抑制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人皮脂腺细胞分泌促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痤疮丙酸杆菌 促炎症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痤疮患者血清白介素-1α、白介素-6、白介素-8和α-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45
3
作者 林新瑜 罗旭松 +4 位作者 董巍 王尚兰 段西凌 陈学军 杨雁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35-336,共2页
关键词 痤疮 白介素—1α 白介素—6 白介素—8 α—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女性黄褐斑患者的血清酶学及血液流变学初步分析 被引量:69
4
作者 林新瑜 周光平 李利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59-361,共3页
为了了解黄褐斑与氧自由基、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本研究对48例女性黄褐斑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过氧化脂质(LPO)水平、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 为了了解黄褐斑与氧自由基、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本研究对48例女性黄褐斑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过氧化脂质(LPO)水平、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血液流变学进行了检测。发现病例组全血CAT活性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LPO水平、红细胞SOD活性,全血GSH-Px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日晒对血清酶学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对血液流变学有一定影响(P<0.05);病例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除HCT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血清酶学 血液流变学 女性
下载PDF
伊曲康唑在中国应用近十年的临床经验回顾 被引量:24
5
作者 林新瑜 王尚兰 +4 位作者 段西凌 兰长贵 陈学军 薛竞 杨雁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29-430,共2页
伊曲康唑在中国上市近10年来被广泛用于多种浅部及深部真菌病,在临床应用中不断地积累了经验。笔者复习了1993~2002年4月我国3本皮肤科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的治疗浅部及深部真菌病的相关文章共279篇,且将文章中的治疗方案、疗效及不良... 伊曲康唑在中国上市近10年来被广泛用于多种浅部及深部真菌病,在临床应用中不断地积累了经验。笔者复习了1993~2002年4月我国3本皮肤科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的治疗浅部及深部真菌病的相关文章共279篇,且将文章中的治疗方案、疗效及不良反应作一全面综述,为更好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曲康唑 浅部真菌病 深部真菌病
下载PDF
150例黄褐斑患者发病因素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34
6
作者 林新瑜 罗旭松 +1 位作者 向雪岑 王尚兰 《华西医学》 CAS 2003年第3期329-330,共2页
目的 :探讨黄褐斑的主要病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 15 0例门诊黄褐斑患者 ,并就相关因素进行二值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统计分析表明有显著性意义的发病因素相继是家族史、日晒和睡眠不佳。结论
关键词 黄褐斑 发病 统计分析 问卷调查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女性黄褐斑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检测 被引量:48
7
作者 林新瑜 周光平 李利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85-287,共3页
检测了48例女性黄褐斑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发现病例组血清雌二醇、促卵泡素、促黄体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雄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孕激素、泌乳素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 检测了48例女性黄褐斑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发现病例组血清雌二醇、促卵泡素、促黄体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雄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孕激素、泌乳素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妊娠及口服避孕药对雌二醇的水平有影响(P<0.05);血清性激素水平在月经是否紊乱的两组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睡眠、情绪不佳者雄激素水平显著低下(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性激素 女性 血清
下载PDF
黄褐斑患者血中一氧化氮及内皮素-1水平的检测 被引量:5
8
作者 林新瑜 向雪岑 +2 位作者 董巍 段西凌 王尚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62-562,共1页
为了解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1与黄褐斑发病的关系,笔者检测39例黄褐斑患者血中NO及ET-1的水平,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黄褐斑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下载PDF
瘢痕疙瘩发病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林新瑜 罗旭松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75-476,共2页
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参与因素众多,目前并未完全清楚,本文将近几年来国内外在细胞因子、细胞凋亡、细胞外基质及角质形成细胞的作用等方面有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报告和分析,希望能为下一步研究和治疗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发病机制 角质形成细胞 细胞因子 成纤维细胞活性 综述
下载PDF
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及治疗前后血清白三烯水平检测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新瑜 段西凌 +2 位作者 董巍 杨雁 王尚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56-857,共2页
关键词 荨麻疹 慢性 咪唑斯汀 白三烯
下载PDF
消痤洁肤乳膏治疗寻常痤疮59例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林新瑜 王尚兰 曾明辉 《华西医学》 CAS 2003年第2期183-184,共2页
寻常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 ,为探讨消痤洁肤乳膏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 ,治疗组 (5 9例 )给予消痤洁肤乳膏外搽 ,对照组 (30例 )用不含有效成份的乳膏基质外搽 ,同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 (IL) - 1α、IL - 6、IL - ... 寻常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 ,为探讨消痤洁肤乳膏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 ,治疗组 (5 9例 )给予消痤洁肤乳膏外搽 ,对照组 (30例 )用不含有效成份的乳膏基质外搽 ,同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 (IL) - 1α、IL - 6、IL - 8和α-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的水平。结果发现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不良反应少。两组痤疮患者治疗前的前述四种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健康人 ,而治疗组在治疗后各因子与健康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提示消痤洁肤乳膏可能通过抑菌、减少皮脂分泌、降低细胞因子水平等多个环节达到治疗寻常痤疮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痤洁肤乳膏 寻常痤疮 临床观察 实验研究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寻常型银屑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林新瑜 何飞 +1 位作者 董丹丹 李科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0年第6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cepter,EGFR)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DP法(labele ddextran polymermethod)检测48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区及20例正常表皮中EGFR的表达及分布特点,采用逆转...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cepter,EGFR)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DP法(labele ddextran polymermethod)检测48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区及20例正常表皮中EGFR的表达及分布特点,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方法)检测EGFR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区EGFR表达均较正常表皮中的表达明显增强,分布于除角质层以外的表皮各层,而正常表皮表达阴性或仅在基底层有弱阳性表达;RT-PCR检测结果表明寻常型银屑病组EGFR的表达水平亦显著高于正常表皮。结论 EGFR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过度表达,提示其与银屑病的表皮细胞过度增殖、分化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表达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扁平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新瑜 陈静宇 +2 位作者 王芳 廖恒利 蔺敏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四川地区扁平疣皮损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92例扁平疣患者皮损组织进行HPV感染分型的检测。结果:92份扁平疣皮损标本中HPV阳性88例,检出率是95.65%;检测出5... 目的:探讨四川地区扁平疣皮损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92例扁平疣患者皮损组织进行HPV感染分型的检测。结果:92份扁平疣皮损标本中HPV阳性88例,检出率是95.65%;检测出5种HPV亚型,各型别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HPV11,HPV18,HPV6,HPV59,HPV58。其中单一感染阳性率达到60.86%,多重感染达到34.78%。二重感染检出率由高到低为:HPV11和HPV18,HPV11和HPV6,HPV11和HPV59。有2例为三种感染,均为HPV6、HPV11和HPV59。结论:四川地区扁平疣患者以低危型HPV11感染为主,高危型HPV感染多以混合感染的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疣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型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对人表皮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新瑜 王芳 +1 位作者 林鸿刚 段西凌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87-189,共3页
目的建立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体外培养体系,观察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对体外培养正常人黑素细胞的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对黑素细胞增值的影响,NaOH裂解法测定黑素生成... 目的建立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体外培养体系,观察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对体外培养正常人黑素细胞的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对黑素细胞增值的影响,NaOH裂解法测定黑素生成量,流式细胞仪检测黑素细胞的凋亡率。结果肿瘤坏死因子-α对黑素细胞活力有抑制作用,能使细胞增殖能力降低,黑素合成减少,增加黑素细胞的凋亡率。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生成都有抑制作用,这为临床应用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色素性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黑素细胞
下载PDF
黄褐斑的病因及治疗 被引量:16
15
作者 林新瑜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01-301,共1页
关键词 黄褐斑 病因 治疗
下载PDF
白介素-6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新瑜 段西凌 +1 位作者 林鸿刚 何飞 《四川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317-319,共3页
目的建立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研究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白介素-6对黑素细胞活力的影响,NaOH裂解法测定黑素合成,流式细胞仪检测黑素细胞的凋亡率。... 目的建立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研究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白介素-6对黑素细胞活力的影响,NaOH裂解法测定黑素合成,流式细胞仪检测黑素细胞的凋亡率。结果白介素-6对黑素细胞活力有抑制作用,能使细胞增殖力降低,黑素合成减少,增加黑素细胞的凋亡率。结论白介素-6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生成都有抑制作用,这为临床应用白介素-6治疗色素性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6 黑素细胞
下载PDF
痤疮患者血清IL-1α、IL-6、IL-8和 TNF-α水平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林新瑜 罗旭松 +4 位作者 董巍 王尚兰 段西凌 陈学军 杨雁 《医学科技》 2002年第3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痤疮患者血清中 IL-1α、IL-6、IL-8和 TNF-α在痤疮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 法检测痤疮患者血清中 IL-1α、IL-6、IL-8和 TNF-α的水平。结果:39例痤疮患者血清中 IL-1α、IL-6、IL-8和 TNF-α均值均明显高... 目的:探讨痤疮患者血清中 IL-1α、IL-6、IL-8和 TNF-α在痤疮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 法检测痤疮患者血清中 IL-1α、IL-6、IL-8和 TNF-α的水平。结果:39例痤疮患者血清中 IL-1α、IL-6、IL-8和 TNF-α均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或0.05),Ⅰ、Ⅱ级患者血清中 IL-1α、IL-6水平与Ⅲ、Ⅳ级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 IL-8水平高于Ⅲ、Ⅳ级患者,且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TNF-α水平低于Ⅲ、Ⅳ级患者,且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IL-1α、IL-6、IL-8和 TNF-α参与了痤疮的发病过程,在痤疮皮损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IL-1Α IL-6 IL-8 TNF-Α
下载PDF
痤疮丙酸杆菌及相关性疾病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新瑜 段西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3-134,共2页
痤疮丙酸杆菌在痤疮的多个致病因素中起重要作用。痤疮丙酸杆菌除引起痤疮外,还可引起呼吸、心血管、消化、泌尿、神经、骨关节以及眼睛等感染,表现为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栓性静脉炎、骨炎、关节炎、急性化脓性心包炎及其他手术后感染。... 痤疮丙酸杆菌在痤疮的多个致病因素中起重要作用。痤疮丙酸杆菌除引起痤疮外,还可引起呼吸、心血管、消化、泌尿、神经、骨关节以及眼睛等感染,表现为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栓性静脉炎、骨炎、关节炎、急性化脓性心包炎及其他手术后感染。该文复习了近年来痤疮丙酸杆菌引起皮肤外其他系统感染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丙酸杆菌 相关性疾病
下载PDF
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林新瑜 王尚兰 +2 位作者 兰长贵 薛竞 陈学军 《医学科技》 2000年第1期27-28,共2页
目的 评价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更昔洛韦治疗组和阿昔洛韦对照组,治疗组每日静滴更昔洛韦200mg,对照组每日静滴阿昔洛韦750mg,共7天。用药前和用药后定期观察、记录,计算疗效指数,并记... 目的 评价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更昔洛韦治疗组和阿昔洛韦对照组,治疗组每日静滴更昔洛韦200mg,对照组每日静滴阿昔洛韦750mg,共7天。用药前和用药后定期观察、记录,计算疗效指数,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促进结痂、减轻疼痛、完全止痛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 更昔洛韦是治疗带状疱疹的一种有效、安全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昔洛韦 带状疱疹 阿昔洛 治疗
下载PDF
丹桃冲剂对结节性红斑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新瑜 兰长贵 王尚兰 《中国微循环》 2002年第4期208-209,共2页
目的探讨丹桃冲剂对结节性红斑患者血流变的影响。方法24例结节性红斑患者在传统方法治疗的同时 ,辅以丹桃冲剂 ,观察治疗前后血流变的变化 ,并与对照组和正常标准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结节性红斑患者各项血流变指标治... 目的探讨丹桃冲剂对结节性红斑患者血流变的影响。方法24例结节性红斑患者在传统方法治疗的同时 ,辅以丹桃冲剂 ,观察治疗前后血流变的变化 ,并与对照组和正常标准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结节性红斑患者各项血流变指标治疗前均高于正常 ,治疗后治疗组各项血流变指标均有所恢复或接近正常 ,而对照组也有所恢复 ,但仍有部分指标高于正常 ,与治疗组治疗后和正常标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红斑 丹桃冲剂 血液流变学 影响 活血化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