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结合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小儿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1
作者 吕月娥 熊永强 +3 位作者 林琳 童林利 林春堤 陈艳霞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636-638,共3页
目的:探究对小儿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患儿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结合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04例小儿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2例,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和观察组... 目的:探究对小儿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患儿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结合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04例小儿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2例,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和观察组(n=5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两组均治疗7天。对比两组症状评分、临床疗效、炎性因子、免疫功能、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烧灼感、瘙痒、流泪、异物感、畏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结合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小儿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疗效确切,可加快患儿症状、炎症反应减轻或消失,改善其免疫功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 小儿 奥洛他定滴眼液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 临床疗效 症状评分
下载PDF
曲安奈德与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比较 被引量:21
2
作者 林春堤 吴国基 +2 位作者 吴爱玉 陈芳 陈水淼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比较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与雷珠单抗(Lucentis,LU)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最佳矫正视力(BCVA,小数视力)≤0.6,黄斑中心凹厚度(CMT)≥250μm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患者... 目的:比较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与雷珠单抗(Lucentis,LU)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最佳矫正视力(BCVA,小数视力)≤0.6,黄斑中心凹厚度(CMT)≥250μm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患者,分别进行玻璃体腔注射TA(22例,4mg,0.1mL)或LU(18例,0.5mg,0.05mL)治疗。比较两种药物治疗前和治疗后1,2wk;1,2,3,6mo两组CMT与BCVA的改变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后视力明显提高,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具有显著改变(P<0.05),TA组治疗后1mo视力最好(BCVA,logMAR=0.30±0.20),LU组治疗后2mo视力最好(BCVA,logMAR=0.21±0.10),两组在治疗后黄斑水肿明显减轻,CMT明显降低,术后各时间点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mo时黄斑水肿程度最低(TA组CMT=274.45±141.81μm,LU组CMT=225.83±22.86μm)。BCVA(小数视力)与CMT呈负相关。各项指标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玻璃体腔注射TA及LU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均可减轻黄斑水肿和改善视力,两者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安奈德 雷珠单抗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下载PDF
超声生物显微镜评价联合激光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东侃 侯家敏 +1 位作者 林春堤 詹桂林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1期839-840,共2页
目的观察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在治疗初次发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初次发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7例70眼,诊断后立即行氪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同时或待角膜透明后行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观... 目的观察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在治疗初次发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初次发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7例70眼,诊断后立即行氪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同时或待角膜透明后行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观察激光治疗前后视力、眼压及超声生物显微镜监测下的房角开放度数变化。结果视力:术后24h92.85%的患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眼压:术前32~80mmHg(1kPa=7.5mmHg),平均(42.5±18.5)mmHg,术后1h平均眼压(27.5±9.5)mmHg,术后4h平均眼压(20.2±6.7)mmHg;中央前房深度:术前平均(1.69±0.34)mm,术后平均(2.13±0.20)mm;房角开放情况:术前均1/2以上关闭,术后92.85%患眼(65/70)房角不同程度改善,以下方和颞侧增宽明显;平均房角开放度数:术前平均2.15°±0.17°,术后6.23°±0.26°。激光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及术后超声生物显微镜下的房角开放度数、前房深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氪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联合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快速降眼压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氪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 超声生物显微镜
下载PDF
儿童异常瞬目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林琳 熊永强 +2 位作者 林春堤 童林利 吕月娥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4期93-96,113,共5页
目的探索异常瞬目儿童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厦门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7—12月因异常瞬目就诊的患儿70例,进行问卷调查及相关临床检查,收集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病例组儿童中屈光不正、偏食、过敏、长时间用眼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 目的探索异常瞬目儿童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厦门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7—12月因异常瞬目就诊的患儿70例,进行问卷调查及相关临床检查,收集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病例组儿童中屈光不正、偏食、过敏、长时间用眼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儿童中基础泪液分泌量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儿童中泪膜破裂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异常瞬目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偏食(OR=2.731,95%CI:1.094,6.817),过敏(OR=4.023,95%CI:1.628,9.938),长时间用眼(OR=3.922,95%CI:1.769,9.693)。结论儿童异常瞬目是多因素造成的,与偏食、过敏、长时间用眼有相关性,治疗时应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异常瞬目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4215例新生儿眼病筛查的结果分析与眼底病发病原因的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童林利 熊永强 +2 位作者 林春堤 林琳 吕月娥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22期84-85,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4215例新生儿眼病筛查的结果,探讨常见眼底病的发病原因。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入的4215例新生儿,均予以眼前节常规检查、眼底检查、瞳孔红光反射,分析、探讨新生儿眼病筛查的结果。结果 4215例新生... 目的分析研究4215例新生儿眼病筛查的结果,探讨常见眼底病的发病原因。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入的4215例新生儿,均予以眼前节常规检查、眼底检查、瞳孔红光反射,分析、探讨新生儿眼病筛查的结果。结果 4215例新生儿眼病筛查后异常占据比例是29.06%,其中眼前节病新生儿占据比例是1.73%,眼底病新生儿占据比例是27.33%。早产及高危儿占据比例是6.07%,正常足月儿占据比例是22.98%。结论针对新生儿开展眼病普筛,利于早期发现以及治疗眼病,减少儿童盲、低视力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眼病筛查 结果分析
下载PDF
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童林利 林春堤 +2 位作者 林琳 吕月娥 熊永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8期111-113,共3页
目的研究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效果。方法125例ROP患儿,应用计算机数字随机排序的方式分为对照组(62例,124眼)和研究组(63例,126眼)。对照组给予激光光凝治疗,研究组给予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内... 目的研究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效果。方法125例ROP患儿,应用计算机数字随机排序的方式分为对照组(62例,124眼)和研究组(63例,126眼)。对照组给予激光光凝治疗,研究组给予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治疗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近视及散光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的8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近视发生率23.02%、高度近视发生率5.56%均低于对照组的42.74%、1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散光发生率26.19%、高度散光发生率7.94%均低于对照组的46.77%、1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OP患儿采用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能提高疗效,并降低术后近视、散光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凝治疗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儿童眼病筛查方法在群体儿童眼保健中的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童林利 熊永强 +2 位作者 林春堤 林琳 吕月娥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9期112-113,共2页
目的分析儿童眼病筛查方法在群体儿童眼保健中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的9872名儿童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儿童均进行常规观察以及儿童眼病筛查法,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以及敏感性。结果在9872名儿童中,正常儿... 目的分析儿童眼病筛查方法在群体儿童眼保健中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的9872名儿童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儿童均进行常规观察以及儿童眼病筛查法,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以及敏感性。结果在9872名儿童中,正常儿童有7861名,诊断为异常的儿童有2011例,其中利用儿童眼病筛查方法诊断的漏诊率2.29%要低于常规观察法漏诊率75.83%,儿童眼病筛查方法的敏感性97.71%要高于常规观察法的敏感性24.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群体儿童的眼保健中,利用儿童眼病筛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检查的敏感性,同时能够降低漏诊率,从而可以取得一个较好的检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眼病筛查方法 群体儿童 眼保健 漏诊率 敏感性
下载PDF
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童林利 熊永强 +2 位作者 林春堤 吕月娥 林琳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第5期153-154,共2页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4月本院眼科ROP早产儿80例,采用随机盲法对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给予康柏西普玻璃...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4月本院眼科ROP早产儿80例,采用随机盲法对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给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光凝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随访1年以上的近视和散光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有效率93.75%比对照组82.50%高(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等效球镜度为-0.10 D,其中56只眼近视,24只眼高度近视;对照组平均等效球镜度为-2.26 D,52只近视,28只眼高度近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散光度为-0.58D,其中62只眼散光,18只眼高度散光;对照组平均散光度为-0.95 D,49只散光,31只眼高度散光,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治疗早产儿ROP疗效确切,有助于降低患儿发生近视和散光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 激光光凝 早产儿 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学龄前儿童弱视的发生现状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9
作者 童林利 熊永强 +2 位作者 林春堤 林琳 吕月娥 《当代医学》 2023年第13期144-146,共3页
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弱视的发生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于本院行视力测试的800名学龄前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患弱视分为弱视组(n=45)与视力正常组(n=755)。收集800名学龄前儿童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 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弱视的发生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于本院行视力测试的800名学龄前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患弱视分为弱视组(n=45)与视力正常组(n=755)。收集800名学龄前儿童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学龄前儿童弱视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弱视组母亲妊娠年龄及吸烟史、饮酒史、近亲近视史者占比均高于视力正常组,孕次、产次均多于视力正常组,孕龄短于视力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妊娠年龄大、孕龄短、孕次多、产次多、有吸烟史、有饮酒史、有近亲近视史是学龄前儿童发生弱视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患弱视的风险较高,母亲妊娠年龄大、孕龄短、孕次多、产次多、有吸烟史、有饮酒史、有近亲近视史均为学龄前儿童患弱视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给予指导,以降低学龄前儿童弱视的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学龄前儿童 危险因素 近视
下载PDF
视网膜激光光凝及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阈值前Ⅰ型病变及阈值病变效果对比
10
作者 林琳 熊永强 +2 位作者 吕月娥 童林利 林春堤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4年第13期2426-2430,共5页
目的 观察视网膜激光光凝及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阈值前Ⅰ型及早产儿视网膜阈值病变的效果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1年6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眼科确诊为阈值前Ⅰ型病变及阈值病变的早产儿视网... 目的 观察视网膜激光光凝及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阈值前Ⅰ型及早产儿视网膜阈值病变的效果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1年6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眼科确诊为阈值前Ⅰ型病变及阈值病变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病例52例104眼,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视网膜激光光凝(LP)组24例48眼、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VC)组28例56眼,观察术后眼底病变消退情况、附加病变消退情况、眼部及全身并发症。结果 LP组48只眼经一次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后病变消退,一次治愈率100%。IVC组56眼中有48只眼经一次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后病变消退至治愈,一次治愈率85.71%,8只眼在随访过程中出现病变复发,复发率14.29%,复发病例经二次注药后病变控制。阈值前病变Ⅰ型和阈值病变的患眼中,LP组术后病变消退或瘢痕化时间均较IVC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组术后完全血管化时矫正胎龄较IVC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治疗的ROP患儿,均未见严重局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 LP及IVC治疗阈值前病变Ⅰ型及阈值病变ROP均有效,但IVC治疗复发率高,周边视网膜血管化时间长,应注意延长术后随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
原文传递
双眼色素性青光眼一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东侃 侯家敏 +1 位作者 林春堤 詹桂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17-717,共1页
患者 女 56岁 以双眼视力下降偶伴眼胀不适6y入院。全身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右眼视力0.25(-1.25DS/+0.75DC×90°)→1.0,右眼压:38.5mmHg,右眼结膜无充血,角膜不水肿,角膜后色素沉着呈菱形,前房深,周边深度... 患者 女 56岁 以双眼视力下降偶伴眼胀不适6y入院。全身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右眼视力0.25(-1.25DS/+0.75DC×90°)→1.0,右眼压:38.5mmHg,右眼结膜无充血,角膜不水肿,角膜后色素沉着呈菱形,前房深,周边深度约2CT,房水无明显混浊,虹膜后陷,无前后粘连,虹膜中周部透照试验阴性,瞳孔正圆中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性青光眼 双眼 全身体格检查 视力下降 右眼视力 色素沉着 角膜后 虹膜后
原文传递
曲安奈德辅助玻璃体后脱离联合不染色剥除内界膜治疗Ⅱ、Ⅲ期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志雄 吴国基 +2 位作者 康克明 林春堤 王晓波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6-349,共4页
目的评价曲安奈德(TA)辅助玻璃体后脱离(PVD)联合不染色剥除内界膜(ILM)治疗Ⅱ、Ⅲ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解剖和视力预后。方法对Ⅱ、Ⅲ期IMH患者23例23只眼常规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晶状体状态、光相干断层扫描(OCT)... 目的评价曲安奈德(TA)辅助玻璃体后脱离(PVD)联合不染色剥除内界膜(ILM)治疗Ⅱ、Ⅲ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解剖和视力预后。方法对Ⅱ、Ⅲ期IMH患者23例23只眼常规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晶状体状态、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并进行黄斑裂孔分期。手术前BCVA为0.04~0.40,最小视角对数(logMAR)视力为0.398~1.398,平均0.846±0.310。患者均先在TA辅助下行人工PVD,然后在无染色条件下剥除黄斑区ILM。手术中联合白内障摘除手术5只眼。手术后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统计分析黄斑裂孔解剖成功率、手术前后BCVA、手术并发症。结果手术后1个月OCT检查显示,黄斑裂孔闭合22只眼,占95.7%;黄斑裂孔未闭合1只眼,占4.3%,再行气液交换后黄斑裂孔成功闭合。至随访期末,均未见黄斑裂孔重新开放。手术后6个月BCVA为0.12~0.90,logMAR视力为0.046~0.921,平均视力为0.410±0.209,手术前后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6,P〈0.0001)。视力提高21只眼,占91.3%;视力不变者2只眼,占8.7%;无视力下降者。剥除ILM时视网膜表面出现1~3个点状自限性出血者5只眼。手术后未发生视网膜脱离或玻璃体积血等严重并发症。手术后晶状体核密度增加9只眼,一过性眼压升高6只眼。结论TA辅助PVD联合不染色剥除ILM治疗Ⅱ、Ⅲ期IMH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穿孔/外科学 曲安奈德/治疗应用 玻璃体切除术
原文传递
遮盖疗法联合综合训练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效果及对视觉敏感度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林春堤 熊永强 +2 位作者 吕月娥 童林利 林琳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8年第7期1536-1539,共4页
目的探讨遮盖疗法联合综合训练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效果及对视觉敏感度的影响,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回顾性抽取2014年11月-2017年1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140例(140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遮盖疗法联合综合训练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效果及对视觉敏感度的影响,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回顾性抽取2014年11月-2017年1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140例(140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遮盖疗法治疗,依据患儿是否接受综合训练将患儿分为观察组68例(遮盖疗法联合综合训练)和对照组72例(单纯遮盖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视觉敏感度的变化,比较两组患儿1°和15°空间频率时P100振幅及潜伏期变化,分析两组患儿在不同年龄段的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视力、1°和15°空间频率时P100振幅及潜伏期水平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在视力、1°和15°空间频率时P100振幅及潜伏期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在不同空间频率的视觉敏感度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在不同空间频率的视觉敏感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6岁年龄段治疗有效率87.88%明显高于7~12岁年龄段有效率65.71%和对照组≤6岁年龄段有效率78.95%,对照组≤6岁年龄段有效率78.95%高于7~12岁年龄段有效率41.18%。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采用遮盖疗法联合综合训练治疗具有确切的疗效,且对于治疗年龄≤6岁患儿疗效优于7~12岁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遮盖疗法 综合训练 屈光参差性弱视 儿童 治疗效果 视觉敏感度
原文传递
新生儿眼底疾病筛查结果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童林利 熊永强 +2 位作者 林春堤 林琳 吕月娥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8年第18期4262-4265,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眼底疾病筛查结果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高危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6年9月-2017年4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区2 674例住院新生儿为筛查对象,应用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3)对其进行眼底筛查... 目的探讨新生儿眼底疾病筛查结果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高危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6年9月-2017年4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区2 674例住院新生儿为筛查对象,应用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3)对其进行眼底筛查,回顾性分析其眼底病变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2 674例新生儿中早产儿1 742例,足月胎龄儿932例接受筛查,检出眼底病变患儿772例(28.87%),其中视网膜出血475例,ROP 191例,视网膜非特异性渗出性病变75例,足月儿类似ROP样改变10例、先天性白内障4例、视神经发育异常4例、瞳孔残膜2例,视网膜色素沉着2例,玻璃体出血2例,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2例,白化病眼底改变2例,脉络膜缺损1例,牵牛花综合征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1例。胎龄小、低体质量、是否使用呼吸机和吸氧是ROP发病的高危因素。结论新生儿眼底疾病检出率高,有些眼底病变严重影响患儿的视力发育,尽早对新生儿进行眼底疾病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应加强对ROP高危因素的积极干预,从而降低ROP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眼底疾病筛查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低体质量 吸氧 胎龄小
原文传递
户外活动联合0.01%阿托品滴眼液对学龄期儿童近视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吕月娥 熊永强 +2 位作者 林琳 童林利 林春堤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1年第2期335-338,共4页
目的分析户外活动联合0.01%阿托品滴眼液对学龄期儿童近视发展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近视学龄期儿童,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治疗,观察组... 目的分析户外活动联合0.01%阿托品滴眼液对学龄期儿童近视发展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近视学龄期儿童,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户外活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眼生物学参数和右眼等效球镜(SE),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眼压、前房深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S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S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前房深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眼压、前房深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SE均有不同程度改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眼压、前房深度、眼轴长度、SE变化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角膜曲率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户外活动联合0.01%阿托品滴眼液可有效减缓学龄期儿童近视发展,控制近视度数增加,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外活动 0.01%阿托品滴眼液 近视 学龄期儿童
原文传递
3583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熊永强 童林利 +3 位作者 吕月娥 林琳 陈美玲 林春堤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6年第10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病特点及筛查策略。方法使用间接眼底镜及RET-CAM-3对3583例早产儿进行眼底筛查,观察视网膜血管情况。结果 ROP发病率为12.26%,ROP组与非ROP组在胎龄、体重、是否使用呼吸机和吸氧情况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l...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病特点及筛查策略。方法使用间接眼底镜及RET-CAM-3对3583例早产儿进行眼底筛查,观察视网膜血管情况。结果 ROP发病率为12.26%,ROP组与非ROP组在胎龄、体重、是否使用呼吸机和吸氧情况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病率高,对于出生胎龄小,低出生体重,使用呼吸机及氧气治疗的早产儿及早进行ROP的筛查,首次筛查应在矫正胎龄32周甚至更早进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视力预后往往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视网膜病变 出生时低体重 吸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