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活血化瘀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壁屏障作用的探讨 被引量:47
1
作者 孙茂峰 王茵萍 +2 位作者 范刚启 林昭庚 吴旭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554-556,共3页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药疗法 活血化瘀
下载PDF
针灸保护胃粘膜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孙茂峰 王茵萍 +2 位作者 林昭庚 吴旭 王岱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41-445,共5页
关键词 胃粘膜 针灸效应 胃疾病 针灸疗法
下载PDF
麻杏石甘汤拆方对过敏性气喘的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叶宗仁 高尚德 +1 位作者 叶丰次 林昭庚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0-41,共2页
麻杏石甘汤与麻杏石甘汤减杏仁均可缓解气喘天竺鼠立即性反应期之呼吸道阻力、降低呼吸道炎症。然而后者由于缺少杏仁之配伍,对呼吸道阻力及多形核白细胞比数降低的效果略差。
关键词 喘证 过敏性气喘 中医药疗法 麻杏石甘汤 拆方
下载PDF
电针及针刺对肌肉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林昭庚 郑秋霞 +3 位作者 张永贤 曹永昌 许朝添 赖义雄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615-616,共2页
对家兔臂、曲池、环跳及风市穴进行针刺或电针(每日1次、隔日1次及每周2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当天、1周、2周及4周取下针刺部位肌肉组织,镜下观察出血、肌肉断裂、变性、坏死、肉芽化、肌肉再生、细胞核变化及疤痕... 对家兔臂、曲池、环跳及风市穴进行针刺或电针(每日1次、隔日1次及每周2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当天、1周、2周及4周取下针刺部位肌肉组织,镜下观察出血、肌肉断裂、变性、坏死、肉芽化、肌肉再生、细胞核变化及疤痕化8项变化。结果:对照组未经任何针刺者肌肉组织正常;单纯针刺组无坏死及疤痕化变化,其他6项发生率比电针组低;电针组有上述8项变化,发生率为每周电针2次<隔日电针1次<每日电针1次。显示针刺频率高、针刺剂量大,对肌肉组织的伤害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组织 电针 针刺疗法 病理变化
下载PDF
麻杏石甘汤及其减石膏、甘草对过敏原激发气喘天竺鼠呼吸道阻力与炎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叶宗仁 高尚德 +1 位作者 叶丰次 林昭庚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51-55,共5页
为证实麻杏石甘汤与其减石膏、甘草对气喘之影响,及石膏、甘草在本方中所扮演之角色,以气喘天竺鼠动物模型进行本实验。结果得知:麻杏石甘汤与麻杏石甘汤减石膏、甘草治疗气喘均有疗效,其可缓解气喘天竺鼠立即性反应期之呼吸道阻力... 为证实麻杏石甘汤与其减石膏、甘草对气喘之影响,及石膏、甘草在本方中所扮演之角色,以气喘天竺鼠动物模型进行本实验。结果得知:麻杏石甘汤与麻杏石甘汤减石膏、甘草治疗气喘均有疗效,其可缓解气喘天竺鼠立即性反应期之呼吸道阻力,降低呼吸道炎症。然后者由于缺少石膏、甘草之配伍,对呼吸道阻力及多形核白细胞浓度降低的效果比麻杏石甘汤差;同时支气管中之炎细胞浸润程度亦有差异性,这显示麻杏石甘汤之石膏、甘草在此方剂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杏石甘汤 哮喘 过敏性 中医药疗法 动物实验
下载PDF
临床穴位得气深度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林昭庚 王清福 +1 位作者 黄政典 陈春发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94-95,共2页
本研究依体型胖、中、瘦来测量穴位的得气深度,以及依胖、中、瘦三种体型分别就头部、躯干、上肢、下肢等部位的得气深度,并以t检验统计出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胖人组所测得的得气深度较深,瘦人组得气深度较浅(P<0.01... 本研究依体型胖、中、瘦来测量穴位的得气深度,以及依胖、中、瘦三种体型分别就头部、躯干、上肢、下肢等部位的得气深度,并以t检验统计出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胖人组所测得的得气深度较深,瘦人组得气深度较浅(P<0.01);头部的得气深度比躯干、上肢、下肢的得气深度浅,且头部得气深度的标准差为±0.1cm,躯干及上下肢的得气深度则为±0.2cm。同时发现,有神经质及有过敏体质的患者得气深度比一般患者浅,癌症及中风患者得气深度则较一般患者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 得气深度 临床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骨折模兔血液成份和血清生化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赖建豪 林昭庚 +3 位作者 高田 王天美 曹月龙 石印玉 《中医正骨》 2001年第5期11-12,共2页
为探讨补阳还五汤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 ,选新西兰大白兔 6 0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实验组人工折骨造模 ,并分别于造模后第 7、14、2 1、35、49天进行血液成份及血清生化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实验组血液成份与对照组相比 ,在各观察... 为探讨补阳还五汤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 ,选新西兰大白兔 6 0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实验组人工折骨造模 ,并分别于造模后第 7、14、2 1、35、49天进行血液成份及血清生化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实验组血液成份与对照组相比 ,在各观察时间段内均无统计学差异 ;而血清生化指标比较 ,实验组血清钙浓度于术后 7、14、2 1、49天高于对照组 ,碱性磷酸酶浓度在术后第 7、14、2 1、35天高于对照组 (P<0 .0 5或 P<0 .0 1)。表明补阳还五汤可能是通过提高血清钙及碱性磷酸酶的含量 ,促进骨折愈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中医药疗法 补阳还五汤 骨折愈合 病理生理学 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兔骨折骨痂成份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赖建豪 林昭庚 +1 位作者 曹月龙 石印玉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32-34,共3页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 :以兔作人工骨折模型 ,并于造模后第 7、1 4、2 1、3 5、49天后进行骨痂成份及生物力学性能测定。结果 :用药组骨痂羟脯氨酸含量与钙的含量在造模后第 7、1 4、2 1天高于对照组 ;用药组...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 :以兔作人工骨折模型 ,并于造模后第 7、1 4、2 1、3 5、49天后进行骨痂成份及生物力学性能测定。结果 :用药组骨痂羟脯氨酸含量与钙的含量在造模后第 7、1 4、2 1天高于对照组 ;用药组造模后第 3 5、49天腓骨抗折荷重力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补阳还五汤可提高骨折兔骨痂钙及羟脯氨酸含量 ,提高生物力学性能 ,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骨折愈合 骨痂 生物力学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耳穴贴压刺激对激烈运动前后生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林昭庚 林正常 萨来欣 《新疆中医药》 1995年第1期36-39,共4页
针灸疗法在中国已有相当久的历史,至今仍被使用,并进一步被研究及发展。这种治疗方法现已被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所承认,且已证实可治疗43种疾病。同时许多人致力于针灸理论及临床的研究,现在已经在生化学、血液成分及神经科学方面有重大... 针灸疗法在中国已有相当久的历史,至今仍被使用,并进一步被研究及发展。这种治疗方法现已被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所承认,且已证实可治疗43种疾病。同时许多人致力于针灸理论及临床的研究,现在已经在生化学、血液成分及神经科学方面有重大的进展,并应用于医疗上。但是针灸疗法却很少被应用于体育运动方面,尤其是对运动成绩的强化和运动时生理机能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穴位 耳穴 耳穴贴压刺激 运动 生理学
下载PDF
优秀跆拳道选手原地侧踢力量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振光 林昭庚 +1 位作者 陈洸艟 苏俊贤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5-65,共1页
受试者为11名中国文化大学甲组男生跆拳道选手,平均年龄21.45±1.70岁、身高174.09±5.50cm、体重65.2±6.30kg。受试者在实验前30min到达实验室,换好短裤,暖身20min,准备接受实验动作测试。将表面鞋底测力器之电极片贴于... 受试者为11名中国文化大学甲组男生跆拳道选手,平均年龄21.45±1.70岁、身高174.09±5.50cm、体重65.2±6.30kg。受试者在实验前30min到达实验室,换好短裤,暖身20min,准备接受实验动作测试。将表面鞋底测力器之电极片贴于受试者鞋底,经由讯号连接至电脑,受试者以准备姿势立于沙袋前。受试者分别做出原地左脚侧踢、原地右脚侧踢。受试者做出指定攻击动作,攻击目标,鞋底测力器经由传输线至电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跆拳道 攻击力量 受试者 测力器 攻击动作 跟骨 准备姿势 电极片 肌肉力量 攻击目标
下载PDF
春秋战国时期初具体系的医学理论
11
作者 李经纬 林昭庚 《医疗保健器具》 2007年第12期35-38,共4页
中国古代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经历了由萌芽到成熟,由简单到复杂、由纷乱到统一的历史过程。中医学在春秋时期已产生了一些概念和简单的理论认识,而到《内经》时代则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中医理论的形成,不仅是以春秋战国时医家们... 中国古代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经历了由萌芽到成熟,由简单到复杂、由纷乱到统一的历史过程。中医学在春秋时期已产生了一些概念和简单的理论认识,而到《内经》时代则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中医理论的形成,不仅是以春秋战国时医家们的实践经验为基础的,当时的自然哲学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医学理论体系 中国古代 理论认识 《内经》 中医理论 实践经验 自然哲学
下载PDF
从马王堆医书看先秦中医生理观 被引量:5
12
作者 林伯欣 李建民 林昭庚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9-23,共5页
战国末年以降中国医学有重大的发展。其生理观特别集中于“脉”、“内脏”与身体各种结构的认识。过程中虽因观点不同而有文本与内容上的差异,但也因此使得医学内涵得以快速增加,呈现多面向的特色。这些各自发展的生理观点因深入探索... 战国末年以降中国医学有重大的发展。其生理观特别集中于“脉”、“内脏”与身体各种结构的认识。过程中虽因观点不同而有文本与内容上的差异,但也因此使得医学内涵得以快速增加,呈现多面向的特色。这些各自发展的生理观点因深入探索也助长了彼此间的关连性,中医整体性的身体观逐渐成形。同时原先“由外而内”的身体探索意识也随着各种生理知识的逐渐繁复多样而有朝向资料群组化、系统化与便利操作的发展趋势,并逐渐具备了“司外揣内”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中医生理观 马王堆医书
原文传递
以电脑断层扫描照相术探测背部各经穴安全深度
13
作者 林昭庚 许清寅 黄维三 《中西医结合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0-13,3,共4页
本研究以电脑断层扫描照相术探测背部(包括督脉、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各经穴的安全深度,依针炙学背部各穴位照片解剖学上的相关位置加以定位,量取此一定位之背部体表至胸腔肋膜层的距离作为安全深度指标,以成年人120例,依不同... 本研究以电脑断层扫描照相术探测背部(包括督脉、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各经穴的安全深度,依针炙学背部各穴位照片解剖学上的相关位置加以定位,量取此一定位之背部体表至胸腔肋膜层的距离作为安全深度指标,以成年人120例,依不同的身高、体重,将男、女性别分为过重、适中、过轻体型交叉六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背部各穴位,男性与女性在安全深度上均无显著的差异,但不同体型者,在各个相同穴位上,其安全深度有显著差异(P<0.01),因此我们以此研究确定了人体背部各穴位的安全深度,以供临床针灸医师参考应用,进而建立国人不同体型之背部各穴安全深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部 穴位 电脑断层扫描 安全深度
原文传递
人体胸部诸穴得气深度之探讨
14
作者 林昭庚 黄维三 蔡辉彦 《中西医结合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628-629,共2页
中医历来强调针刺必须引起得气始能收到治疗的效果。《内经·灵枢九(钅咸)十二原》中记载:'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钅咸)'。关于'得气'的记叙,标幽赋曾叙述为'如神气即至,针自紧涩,故... 中医历来强调针刺必须引起得气始能收到治疗的效果。《内经·灵枢九(钅咸)十二原》中记载:'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钅咸)'。关于'得气'的记叙,标幽赋曾叙述为'如神气即至,针自紧涩,故针刺穴位时之'得气'为针刺效应之要件。本文是探讨人体胸部诸穴(包括任脉、肾经、胃经、心包络经、肺经、脾经、胆经、小肠经穴位)之得气深度及得气与电阻之相关性。按性别及不同体型分别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 胸部 穴位 得气深度
原文传递
A Survey of the Depth for De-Qi in Acupuncture Therapy
15
作者 林昭庚 王清福 +1 位作者 黄政典 陈春发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1996年第2期101-103,共3页
This study measures the depth for De-Qi at different acupoints from head, trunk, and extrem-ities. The differencos of the depth for De-Qi of subjects from tat, medium and slender groups were analyzedstatistically by t... This study measures the depth for De-Qi at different acupoints from head, trunk, and extrem-ities. The differencos of the depth for De-Qi of subjects from tat, medium and slender groups were analyzedstatistically by t-test.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depth for De-Qi from slender group is less deep (P<0. 01 )than that of the fat group. The depth for De-Qi is less deep at loci from head than tliat of the trunk and extrem-ities. The standard derivation for the depth of De-Qi is ±0. 1 cm at loci from head region arid ± 0. 2 cm atboth trunk and extremity region. Tlie depth tor De-Qi from the subjects with nervous or allergic cliaracter, ingerieral, is less deeper than that of the normal. However the depth for De-Qi trom the subjects with cancerand sequelae of cerebral vasciJlar accident is deeper than that of the norm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OINT the depth for De-Qi
原文传递
20世纪60年代前台湾中医发展简史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光伟 周珮琪 林昭庚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71-75,共5页
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已肯定传统中医药对世人的贡献及重要性之同时,我们认为有必要介绍台湾中医发展之历史轨迹。鉴于早期守护台湾先民之健康的中医药医疗史料之欠缺,本文将以历史分期,介绍台湾早期中医学发展史。
关键词 台湾省 中医 中医发展
原文传递
佛藏针灸史料探论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良松 林昭庚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47-1352,共6页
本文通过对佛教大藏经中的针灸史料进行考释、研究和分析,认为佛医针灸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特色。笔者试从4个方面进行论述。(1)佛陀时代的针灸之学。首先,佛陀时代已出现佛针的概念。佛针包括物针、指针和心(法)针。物针有金属针... 本文通过对佛教大藏经中的针灸史料进行考释、研究和分析,认为佛医针灸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特色。笔者试从4个方面进行论述。(1)佛陀时代的针灸之学。首先,佛陀时代已出现佛针的概念。佛针包括物针、指针和心(法)针。物针有金属针、植物针、石针、骨针等,指针指以手指为针,心针与法针指以佛法为针。其次,佛医乃针药并用,针匣已成为当时医家出行必备之物品。再次,佛医认为针能治病,也能致病,对于针伤的防止,佛医也有相关的论述。(2)历代僧医的成就。本文列举了33位僧人的针灸成就,其中不乏高僧大德,如安世高、于法开等,他们对发扬光大佛医针灸之学做出重大的贡献。(3)佛针之临床诊疗特色。第一,针药结合,相得益彰;第二,针咒结合,身心并治;第三,特殊针法,疗效显著,如炎针、针刀等;第四,佛针医案,特色鲜明;第五,谨戒误诊,更防误治。(4)我国历代高僧对针灸之术作了精辟的论述。第一,智者大师论佛针。如因果疾病,以针喻之;临床诊疗,以针为喻;业因疾患,针刺取效。第二,金针拨内障术。第三,不知针,不足言良医。笔者认为,佛医有形的针法需要我们去研究,而无形的针法更需要我们去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藏经 针灸 史料 探论
原文传递
Studies of needling depth in acupuncture treatment
18
作者 林昭庚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54-156,共3页
StudiesofneedlingdepthinacupuncturetreatmentJaung-GengLin林昭庚ObjectiveToinvestigatesafetyandDe-qi(obtain-ingo... StudiesofneedlingdepthinacupuncturetreatmentJaung-GengLin林昭庚ObjectiveToinvestigatesafetyandDe-qi(obtain-ingofneedlingsensatio...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19
作者 林昭庚 何绍彰 林正常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6期66-69,共4页
EFFECTOFACUPUNCTUREONCARDIOPULMONARYFUNCTIONJaung-GengLin林昭庚,Shaw-JangHo何绍彰andJung-CharngLin林正常NationalYang-... EFFECTOFACUPUNCTUREONCARDIOPULMONARYFUNCTIONJaung-GengLin林昭庚,Shaw-JangHo何绍彰andJung-CharngLin林正常NationalYang-MingUniversity,Tr...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灵枢·天年》的探讨
20
作者 许玉娟 林昭庚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41-144,共4页
人自出生至死亡,健康状态与寿命长短因人而异。《灵枢·天年》对人体生命形成的起始条件、寿天不同的原因、百岁人生各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都提出了简明的论述,强调“母基”、“父檐”、“得神”、“营身之事,各各无失,守常不... 人自出生至死亡,健康状态与寿命长短因人而异。《灵枢·天年》对人体生命形成的起始条件、寿天不同的原因、百岁人生各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都提出了简明的论述,强调“母基”、“父檐”、“得神”、“营身之事,各各无失,守常不已”等,对现代的优生与养生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深入探讨本篇经文的精神,可以加强对中医生理学的理解和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枢》 《素问》 寿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