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t-PA静脉溶栓与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探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林晶倩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4期89-92,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与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rt-PA开展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患者先给予丁苯酞注射液... 目的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与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rt-PA开展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患者先给予丁苯酞注射液,再采用rt-PA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对比本组治疗前,两组治疗后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全血高切粘度(4.20±0.54)mPa·s、全血低切粘度(10.05±0.98)mPa·s、血浆粘度(1.39±0.40)mPa·s、红细胞压积(31.28±2.36)%均低于对照组的(4.81±0.59)mPa·s、(11.20±1.13)mPa·s、(1.87±0.45)mPa·s、(34.59±3.04)%(P<0.05)。对比本组治疗前,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mR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NIHSS评分(9.12±2.74)分、mRS评分(1.89±0.62)分低于对照组的(12.54±3.05)、(2.65±0.74)分(P<0.05)。研究组出血事件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的18.00%(P<0.05)。结论对于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采用rt-PA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前应用丁苯酞注射液,可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有利于增强神经功能修复效果,改善其预后,还可减少出血事件发生,提高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丁苯酞注射液
下载PDF
复发性脑卒中临床及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林晶倩 张爱娟 +1 位作者 杨丽芳 王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8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再发年龄、性别差异、再发间隔时间、再发部位)、危险因素及影像学,指导临床治疗与预防。方法从发生脑梗死的349例病例中筛选出2次及2次以上出现符合脑梗死临床表现的病例147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再发年龄、性别差异、再发间隔时间、再发部位)、危险因素及影像学,指导临床治疗与预防。方法从发生脑梗死的349例病例中筛选出2次及2次以上出现符合脑梗死临床表现的病例147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缺血性脑卒中后再次脑梗死的发病率42.12%,其中颅脑MR检查DWI序列有异常高信号者35.53%,无异常高信号者6.59%,两者之比5.39∶1。(2)再发脑梗死为男∶女≈1.82∶1,再发高峰年龄55~65岁。其中有再发脑梗死临床表现并颅脑MR检查DWI序列有无新发病灶二者中,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再发时间间隔平均4a,女性再发时间间隔早于男性。初发脑梗死后再发率第1年内最高且以第1次再发多见。(4)首、再发部位为同一区域者53例(42.74%)。(5)再发脑梗死中83.87%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88.75%男性患者有吸烟和(或)饮酒史。结论首次脑梗死后再发脑梗死者部分出现颅脑MR检查DWI序列无异常高信号,男性再发率高于女性,女性再发间隔短于男性。再发经常在同一部位。再发者多数合并危险因素,以高血压和吸烟为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再发脑梗死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功能指标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林晶倩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14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及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醒脑静... 目的探讨高压氧及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组行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持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S100B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内皮素-1(endothelin 1,ET-1)、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e,NO)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ADL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SE、S100B蛋白、MDA水平较对照组低,BNDF、SOD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ET-1水平较对照组低,NO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可提高急性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减轻氧化损伤及神经损害,纠正血管内皮损伤,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高压氧 醒脑静注射液 神经功能 氧化应激反应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首次发作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4
作者 杨丽芳 张爱娟 +1 位作者 林晶倩 王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9期56-57,共2页
目的分析首次脑梗死患者的磁共振表现及危险因素,以期获得对该病较全面的认识,从而有利于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方法首次脑梗死患者根据磁共振表现分为:(1)单纯新发病灶组;(2)新病灶合并陈旧病灶组。应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2... 目的分析首次脑梗死患者的磁共振表现及危险因素,以期获得对该病较全面的认识,从而有利于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方法首次脑梗死患者根据磁共振表现分为:(1)单纯新发病灶组;(2)新病灶合并陈旧病灶组。应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2组首次脑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史、冠心病、糖尿病史、脑梗死家族史、烟酒嗜好、高血脂、血管病变。结果 (1)单因素分析显示,随各组中存在单个危险因素病例百分率的增加,首次脑梗死发病率增加;(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2组首次脑梗死病例组的最显著相关危险因素均为高血压、糖尿病及脑梗死家族史,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脂、烟酒嗜好、冠心病等对首次脑梗死的发生也有很大影响。结论高血压史、脑梗死家族史及糖尿病史为首次脑梗死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他危险因素亦不可忽视,控制好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患者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磁共振 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丁苯酞序贯治疗对于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5
作者 由玮 石磊 +1 位作者 林晶倩 姜佳丽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7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后患者采取丁苯酞序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后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后患者采取丁苯酞序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后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序贯治疗,比较两组NIHSS评分、临床疗效、CVR、MFV水平。结果治疗前、治疗后6 h,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7 d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高于对照组的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VR、MFV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VR、MFV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序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后患者,可降低致残率,改善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 丁苯酞 神经功能 致残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