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频域OCT在急性Vogt-小柳原田病和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林杜生 张贵华 +2 位作者 陈浩宇 岑令平 陈伟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57-560,共4页
目的评价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鉴别急性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VKH)和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R)的诊断能力。方法收集急性VKH和急性C... 目的评价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鉴别急性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VKH)和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R)的诊断能力。方法收集急性VKH和急性CSCR病例,所有病例均接受详细的病史采集以及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散瞳眼底检查、频域OCT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运用频域OCT(SD-OCT)的5线光栅扫描和黄斑三维扫描进行SD-OCT黄斑区扫描,计算各种OCT形态特征对鉴别诊断两种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入选急性VKH患者40例(40眼),急性CSCR患者32例(32眼);急性VKH组的最佳矫正视力较急性CSCR组差(P<0.001);急性VKH组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771.6±419.2)μm,而急性CSCR组为(451.7±157.9)μ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所有患者均有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而膜样结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皱褶和内界膜波浪样改变仅见于急性VKH组,它们对鉴别急性CSCR的敏感性分别是85.0%、62.5%和55.0%,膜样结构对鉴别两种疾病的敏感性最高,且其特异性为100.0%,假阳性率(误诊率)为0,假阴性率(漏诊率)为15.0%。结论 SD-OCT可以有效区分急性VKH和急性CSCR,膜样结构是鉴别两者敏感性最高的OCT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病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鉴别诊断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相干光学断层扫描分析
2
作者 林杜生 张贵华 +2 位作者 岑令平 陈浩宇 陈伟奇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54-55,共2页
目的:评估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对急性期Vogt-小柳原田(VKH)综合征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病例组)和38例正常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视力上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评估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对急性期Vogt-小柳原田(VKH)综合征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病例组)和38例正常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视力上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病例组黄斑区OCT扫描形态特征及其在疾病中的发生率(%)依次是①视网膜下积液100.0%;②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外层劈裂85.3%;③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皱褶67.6%;④内界膜波浪样改变52.9%。结论:急性期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眼黄斑区频域OCT检查结果有其特征性,在早期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相干光学断层成像术 诊断
下载PDF
汕头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张贵华 陈伟奇 +2 位作者 陈浩宇 彭坤 林杜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1455-1457,共3页
目的:了解汕头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发病情况,探讨适合汕头地区的ROP筛查标准。方法:对2011-01/2014-12在汕头4家医院NICU住院的1 813例出生体重≤2 000g的低出生体重儿或胎龄≤34周的早产儿采用双目... 目的:了解汕头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发病情况,探讨适合汕头地区的ROP筛查标准。方法:对2011-01/2014-12在汕头4家医院NICU住院的1 813例出生体重≤2 000g的低出生体重儿或胎龄≤34周的早产儿采用双目间接眼底镜和(或)广角数码儿童成像系统(Ret CamⅡ)进行ROP筛查,所有患儿随访至视网膜完全血管化或病变退化。结果:发现ROP 202例388眼,占筛查总例数11.14%。其中重症ROP(阈值前期Ⅰ型或阈值期)43例85眼,占筛查总例数2.37%。出生体重<1 500g新生儿408例,重症ROP 34例67眼,占全部重症ROP病例的79.07%。GEE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低出生体重、小胎龄及吸氧是ROP的高危因素。结论:汕头地区ROP检出率11.14%,但重症ROP检出率较低,主要发生于出生体重<1500g低出生体重儿和出生胎龄≤34周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小胎龄及吸氧是ROP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病 早产儿/流行病学 早产儿/病因学 早产儿/诊断学 新生儿筛查
下载PDF
松解性视网膜切开及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贵华 陈伟奇 +2 位作者 林玉贤 林杜生 郑建龙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15-116,F0004,共3页
目的:探讨松解性视网膜切开及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并行松解性视网膜切开及切除术54眼(54例)的临床资料。本组随访1年以上,观察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视力改善及低眼压发生情况。结果:本... 目的:探讨松解性视网膜切开及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并行松解性视网膜切开及切除术54眼(54例)的临床资料。本组随访1年以上,观察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视力改善及低眼压发生情况。结果:本组出院时全部获得视网膜解剖复位。29眼最佳矫正视力>5/200,视网膜功能恢复率53.7%。最佳矫正视力明显优于术前(P<0.001)。4眼低眼压。结论:松解性视网膜切开及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能改善患者预后,挽救部分患者的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解性视网膜切开 视网膜切除术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下载PDF
反复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对黄斑水肿患者角膜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林杜生 周昭涛 +2 位作者 黄晓琼 肖亮伊 张少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8-370,375,共4页
目的观察反复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对黄斑水肿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和中央角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治疗黄斑水肿的患者46例46眼。每位患者均接受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2 mg/0.05 mL,每... 目的观察反复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对黄斑水肿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和中央角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治疗黄斑水肿的患者46例46眼。每位患者均接受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2 mg/0.05 mL,每月1次,连续注射3次。对比分析注药前1 d和注药后1个月、3个月、5个月患眼眼压、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边形细胞比例、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和角膜内皮细胞数的变化。结果注药前1 d和注药后1个月、3个月、5个月患眼中央角膜厚度分别为(538.85±31.87)μm、(536.02±30.87)μm、(535.43±31.48)μm、(536.46±32.50)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药前1 d和注药后1个月、3个月、5个月,患眼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药前1 d和注药后1个月、3个月、5个月患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678.72±421.72)个·mm^(-2)、(2658.30±461.71)个·mm^(-2)、(2661.96±407.26)个·mm^(-2)、(2656.41±427.74)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1)。注药前和注药后1个月、3个月、5个月相比,患眼六边形细胞比例、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角膜内皮细胞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反复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短期内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和中央角膜厚度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阿柏西普 黄斑水肿 玻璃体内注射 安全性
下载PDF
两种不同部位强脉冲激光治疗方法对睑板腺功能障碍 所致干眼的疗效 被引量:5
6
作者 林杜生 王德贵 +3 位作者 杜光瑾 李玲 周昭涛 张少斌 《眼科学报》 2020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部位M22优化脉冲激光治疗方法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所致干眼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博德眼科医院干眼门诊患者105例,包括常规治疗组和改良治疗组两个组别,常规治疗组激光部位为下...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部位M22优化脉冲激光治疗方法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所致干眼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博德眼科医院干眼门诊患者105例,包括常规治疗组和改良治疗组两个组别,常规治疗组激光部位为下睑,改良治疗组激光部位为联合上下睑,所有患者行M22优化脉冲光治疗一个疗程(每月1次,共3次),治疗前后均采用keratograph SM干眼分析仪分析评估患者的泪河高度情况、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染色(corneal fluorescence staining,CFS)和睑板腺排出能力等参数。采用t检验分析对比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泪河高度较强脉冲光治疗前明显增高,BUT时间延长,角膜荧光染色和睑板腺排出能力评分均有好转,每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前后各参数差异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不同部位M22优化脉冲激光治疗方法在治疗MGD导致的干眼方面有较好的效果,是较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板腺功能障碍 干眼 治疗
下载PDF
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林杜生 周昭涛 林海丹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0期60-62,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汕头博德眼科医院确诊为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100例(100眼),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汕头博德眼科医院确诊为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100例(100眼),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50眼);两组患者均每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共3次,观察组患者同时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2、3个月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变化。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两组患者眼压均在正常范围,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CVA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各个时点的BCV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CMT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个时点的CMT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可显著减轻RVO继发的黄斑水肿,改善患者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复方血栓通胶囊 雷珠单抗
下载PDF
M22优化脉冲光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的疗效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德贵 林杜生 +2 位作者 杜光瑾 王冰霞 黄晓琼 《Eye Science》 CAS 2017年第4期223-228,共6页
目的:研究M22优化脉冲光技术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所致干眼的疗效,并用keratograph 5M干眼分析仪分析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病情变化。方法:收集汕头博德眼科医院门诊患者46例,年龄31~85(55.39±14.02)岁... 目的:研究M22优化脉冲光技术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所致干眼的疗效,并用keratograph 5M干眼分析仪分析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病情变化。方法:收集汕头博德眼科医院门诊患者46例,年龄31~85(55.39±14.02)岁,行M22优化脉冲光治疗1个疗程(每月1次,共3次),治疗前后均采用kerato g rap h 5 M干眼分析仪分析评估患者泪河高度情况、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脂质层、睑板腺情况的变化,采用t检验分析对比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泪河高度较强脉冲光治疗前明显增高,由(0.20±0.11)mm增加到(0.35±0.11)mm,BU T时间延长,由(4.98±2.13)s延长到(10.12±1.86)s,脂质层异常情况好转,有效率达93.48%,睑板腺阻塞情况减轻,有效率达84.78%以上,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22优化脉冲光技术在治疗MGD导致的干眼有较好的效果,没有出现并发症,是较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且keratograph 5M干眼分析仪可以较全面的对该病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板腺功能障碍 干眼 治疗
下载PDF
反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或雷珠单抗对眼底血管性疾病患者角膜的影响
9
作者 林杜生 罗晓红 +3 位作者 周昭涛 黄晓琼 肖亮伊 张少斌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反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或雷珠单抗对眼底血管性疾病患者角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2月—2020年11月在汕头博德眼科医院接受治疗的眼底血管性疾病患者101例(101眼),其中男性61例,女性40例。按治疗药物不同分... 目的:探讨反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或雷珠单抗对眼底血管性疾病患者角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2月—2020年11月在汕头博德眼科医院接受治疗的眼底血管性疾病患者101例(101眼),其中男性61例,女性40例。按治疗药物不同分成康柏西普组(51例51眼)和雷珠单抗组(50例50眼)。康柏西普组患者每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5 mg/0.05 mL),雷珠单抗组患者每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5 mg/0.05 mL),连续治疗3个月。分别于玻璃体腔注射前和注射后1、3、5个月检查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细胞面积变异系数等指标。结果:康柏西普组和雷珠单抗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之间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接受注射治疗后1、3、5个月的术眼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细胞面积变异系数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或雷珠单抗5个月内对眼底血管性疾病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及角膜内皮细胞没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细胞 中央角膜厚度 康柏西普 雷珠单抗
下载PDF
筋膜囊下浸润麻醉对视网膜脱离患者术中视觉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伟奇 张贵华 +4 位作者 林洪杰 黄惠春 林杜生 郑建龙 郑德志 《中华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32-337,共6页
目的 研究筋膜囊下浸润麻醉对视网膜脱离患者在玻璃体切除术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过程中的视觉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于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就诊的视网膜脱离患者104例(104只... 目的 研究筋膜囊下浸润麻醉对视网膜脱离患者在玻璃体切除术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过程中的视觉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于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就诊的视网膜脱离患者104例(104只眼),于筋膜囊下浸润麻醉后行玻璃体手术或前后段联合手术.在麻醉后的5 min、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核心部玻璃体切除后、周边玻璃体切除后和手术结束时,排除对侧眼的影响和显微镜的光漂白作用,实时调查患者能否看到显微镜的亮光.并在术前1天、术后1.5个月和3个月分别检查术眼最佳矫正视力和视觉诱发电位(VEP)并进行对比.不同手术方式,是否去光漂白效应的黑矇检出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黑矇与无发生黑矇患者的年龄、术眼术前视力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手术前后视力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VEP振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未排除对侧眼影响时,在各个检查点黑矇发生率均为0.严密遮盖排除对侧眼影响后,麻醉后5 min、白内障摘除术后、核心部玻璃体切除术后、周边部玻璃体切除术后及术毕时,术眼黑矇检出率分别为72.1%(75/104)、93.8%(75/80)、96.2%(100/104)、96.2%(100/104)及86.5%(90/104).排除光漂白影响后,各相应检查点黑矇检出率分别为51.9%(54/104)、85.0%(68/80)、85.6%(89/104)、84.6%(88/104)及66.3%(69/104).严密遮盖对侧眼及排除光漂白作用后,至少在术中某个阶段出现黑矇的发生率为95.2%(99/104).去漂白后真正黑矇的99例患者中,54.5%(54/99)患者黑矇发生在筋膜囊下浸润麻醉后的5 min内.30.3%(30/99)术中黑矇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恢复光感,所有患者在术后第1天均恢复光感以上视力.术前、术后1.5和3个月患者平均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1.75±0.78、0.96±0.63、0.92±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61,P〈0.01).术前图形VEP未能引出波形者,分别有43.6%(24/55)和61.4%(35/57)的患者于术后1.5和3个月复查时重新引出波形;术前顺利引出波形者,术后图形VEP振幅较术前显著提高(t1.5个月=-2.69,t3个月=-2.97;P〈0.05).结论 大部分患者于筋膜囊下浸润麻醉后行玻璃体切除术或前后段联合手术的不同阶段可出现黑矇.推测麻醉剂对视觉冲动传导的阻断作用是导致术眼黑矇的主要原因,光漂白作用也有一定影响.黑矇为一过性,对视功能的恢复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落 玻璃体切除手术 TENON囊 麻醉 局部 视敏度
原文传递
视网膜脱离行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11
作者 张贵华 陈伟奇 +2 位作者 陈浩宇 林杜生 郑建龙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5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37例的资料。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进行角膜内皮镜等检...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37例的资料。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进行角膜内皮镜等检查,比较后囊完整组与后囊破裂组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并比较后囊完整时全氟丙烷(C3F8)填充组与硅油填充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超声乳化绝对时间、手术时间、后囊状态及眼内填充物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的相关性。结果各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角膜内皮细胞平均丢失率为(12.13±9.91)%。后囊破裂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16.68±11.04)%,高于后囊完整组的(11.16±9.43)%,P〈0.05);后囊完整时C3F8填充组与硅油填充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超声乳化绝对时间越长,手术时间越长,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越高。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可引起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减少超声乳化绝对时间、手术时间及保持晶状体后囊完整性可以减少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后囊完整时,玻璃体腔填充物的性质对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吸出术 玻璃体切除术 细胞 角膜内皮 视网膜脱离 孔源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