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与动静脉内瘘失功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林柳萍 毕慧欣 覃新芳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3年第12期944-948,共5页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VC)程度与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失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首次行自体...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VC)程度与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失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首次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患者共166例。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数据,根据其建立内瘘时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score,CACS)分为无钙化组、轻度钙化组、中度钙化组、重度钙化组。分析CACS相关的临床因素和AVF失功的危险因素,并观察2年内钙化患者与无钙化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初级通畅率。结果 共入选MHD患者166例,无钙化组92例,轻度钙化组33例,中度钙化组19例,重度钙化组2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H=4.877,P=0.017),糖尿病病史(χ^(2)=9.083,P=0.028),舒张压(H=17.037,P=0.001),血钙(H=12.260,P=0.007),全段甲状旁腺激素(H=9.698,P=0.021)在冠状动脉钙化4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COX分析回归显示:静脉直径(HR=0.432,95%CI:0.262~0.712,P=0.001)是AVF失功的保护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VF失功与体质量指数(r=0.214,P=0.006)、白蛋白(r=0.173,P=0.026)、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r=0.159,P=0.041)、静脉直径(r=0.231,P=0.003)呈正相关;第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AVF通畅率分别为71.69%、60.24%、50%、40.96%。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有无钙化对AVF通畅率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Log Rankχ^(2)=2.407,P=0.121)。结论 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钙化对2年内AVF失功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冠状动脉钙化
下载PDF
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被引量:1
2
作者 林柳萍 《华夏教师》 2022年第32期12-14,共3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培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如何做好学生的体育教学,如何在体育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渗透德育就显得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培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如何做好学生的体育教学,如何在体育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渗透德育就显得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针对德育在体育课程中的渗透展开研究,以达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丰富体育学科教学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体育 课堂教学 德育 渗透策略
下载PDF
“因材施教”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林柳萍 《亚太教育》 2022年第2期52-54,共3页
当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培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培养学生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成了相关教育工作者思考和关心的问题。自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即因材施教变得愈加重要,这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 当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培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培养学生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成了相关教育工作者思考和关心的问题。自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即因材施教变得愈加重要,这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也不例外。为了更好研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的意义和措施,在总结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根据学生个体实际,就如何进行“因材施教”展开了讨论和研究。旨在通过研究达到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锻炼学生体能和提高教学效果,最终达到培养小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材施教” 小学体育 课堂教学
下载PDF
血液透析合并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一例
4
作者 林柳萍 王函 +3 位作者 覃新芳 田佳 陈方如 毕慧欣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68-770,共3页
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reactive perforating collagenosis,RPC)是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的皮肤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变性胶原经表皮排出,伴明显瘙痒。RPC较少见,病因不明,成人发病多伴有系统性疾病,称获得性RPC(acquired RPC,ARPC),主要见... 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reactive perforating collagenosis,RPC)是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的皮肤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变性胶原经表皮排出,伴明显瘙痒。RPC较少见,病因不明,成人发病多伴有系统性疾病,称获得性RPC(acquired RPC,ARPC),主要见于糖尿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者。本文报道1例血液透析合并ARPC的病例,患者为老年女性,皮肤表现为变性胶原经皮排出形成皮疹,皮损病理见穿通皮肤的胶原纤维,经沙利度胺+抗组胺药+外用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该病例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师对RPC的认识,同时为血液透析伴发RPC的患者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不全 慢性 肾透析 胶原病 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