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灌注小剂量尿激酶并联合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于荣波 黄小丽 +2 位作者 陈志 唐翠卿 林桂仁 《中国医药导刊》 2007年第6期497-499,共3页
目的:观察颈动脉灌注小剂量尿激酶和静脉注射纳络酮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经颅脑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颈动脉灌注小剂量尿激酶和静脉注射纳络酮治疗组40例(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40例(对照组)。本研究中对照组,经CT或... 目的:观察颈动脉灌注小剂量尿激酶和静脉注射纳络酮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经颅脑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颈动脉灌注小剂量尿激酶和静脉注射纳络酮治疗组40例(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40例(对照组)。本研究中对照组,经CT或MRI确诊的脑梗死患者,给予常规的降颅压和阿司匹林、尼莫地平、静脉注射尿激酶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的降颅压等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颈动脉灌注N.S100ml+尿激酶20万U1次,加用纳络酮2mg/d静脉注射,1次/d,连用7天。并在治疗后1、3、7、14d分别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结果:治疗组在术后12h、1、7d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发病后12h内行灌注治疗的有效率在术后2、12h时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在发病后12~48h行灌注治疗病例的有效率;治疗组灌注治疗后PT和APTT延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脑梗死发病超早期进行颈动脉灌注小剂量尿激酶和静脉注射纳络酮治疗是安全且有效的一种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尿激酶 纳络酮 脑梗死
下载PDF
心脏介入手术前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4
2
作者 吕淑红 林桂仁 鞠青青 《齐鲁护理杂志》 2005年第4期366-366,共1页
关键词 心脏介入手术 患者 心理问题 护理
下载PDF
1596例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可玲 杨霞 +2 位作者 迟立巍 林桂仁 纪玉梅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年第2期219-221,共3页
目的:了解威海地区性传播疾病(STD)的发病情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威海市某医院2010-2014年报告的1596例性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5年间报告梅毒(Syphilis)、淋病(GU)、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CT)、生... 目的:了解威海地区性传播疾病(STD)的发病情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威海市某医院2010-2014年报告的1596例性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5年间报告梅毒(Syphilis)、淋病(GU)、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CT)、生殖器疱疹(GH)及尖锐湿疣(CA)1596例;男性959例,女性637例;占该年传染病报告总例数的比例逐年增高;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和生殖器疱疹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尖锐湿疣所占构成变化不大,梅毒、淋病所占构成在逐年减少;20-49岁年龄组为高发人群.结论:性病报告病例比例的持续增加应当得到高度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病 监测 流行病学分析
下载PDF
安眠药中毒患者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赵霞 唐翠卿 林桂仁 《齐鲁护理杂志》 2006年第02A期261-261,共1页
关键词 心理干预 中毒患者 安眠药 效果满意
下载PDF
某综合医院2008~2012年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霞 夏静 +2 位作者 林桂仁 从秀玲 马海燕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3年第5期547-549,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传染病发病趋势和病种分布特点,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2008~2012年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8~2012年传染病报告居前五位的疾病是感染性腹泻、手足口、肝炎、细菌性...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传染病发病趋势和病种分布特点,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2008~2012年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8~2012年传染病报告居前五位的疾病是感染性腹泻、手足口、肝炎、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腮腺炎,占全部报告数的90.35%。流行特征为季节以夏季为多;报告年龄以O~5岁年龄段为主,占全部报告数的50.87%,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乙类传染病的52.26%,主要以乙肝为主。手足口病报告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甲型H1N1流感暴发时期报告例数最多,2012年感染性腹泻报告呈明显上升趋势。讨论:2008~2012年综合医院传染病报告呈逐年上升趋势,监测的重点是感染性腹泻、手足口、肝炎、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腮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定传染病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分析
下载PDF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观察
6
作者 于荣波 黄小丽 +2 位作者 陈志 唐翠卿 林桂仁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1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小剂量尿激酶 急性脑梗死 常规治疗 纳络酮 酶联 颈动脉灌注 静脉注射
下载PDF
某综合医院2010~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杨霞 于铭 +3 位作者 林桂仁 从秀玲 马海燕 夏静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4年第1期60-61,共2页
目的:分析2010~2012年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收集的4120例手足口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结果:2010~2012年共报告病例4120例,发病年龄集中在5岁以下(92.83%),尤以3岁以下报告最高(66.4... 目的:分析2010~2012年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收集的4120例手足口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结果:2010~2012年共报告病例4120例,发病年龄集中在5岁以下(92.83%),尤以3岁以下报告最高(66.40%);男女比例1.50: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幼托儿童2340例(56.80%),明显多于散居儿童1648例(40.00%)及学生96例(2.33%);全年均有发病,高峰为5~8月;实验室诊断病例中,EV71占48.80%,CoxA16占24.40%;其他肠道病毒占26.80%;无死亡病例。结论:2010~2012年足口病报告呈逐年上升趋势,5~8月为发病高峰季节,3岁以下散居和幼托儿童是发病的主要人群,EV71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一起聚集性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4例报告 被引量:2
8
作者 林桂仁 杨霞 于铭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年第7期741-741,共1页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现一些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该病主要传播途径可能为蜱虫叮咬。目前发现的病原体包括人粒细胞无形体(患者的血清吞噬细胞无形体核酸检测阳性,或分离到病原体)和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现一些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该病主要传播途径可能为蜱虫叮咬。目前发现的病原体包括人粒细胞无形体(患者的血清吞噬细胞无形体核酸检测阳性,或分离到病原体)和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从患者的血清中可分离出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该病人际间传播途径并不清晰,接触重症病人的血液、体液、衣物等有感染报道。关于该病防治卫生部已分别于2008年2月20和2010年9月29发布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以指导临床医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做好对该病的诊断、报告、治疗、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疫情防控和公众健康教育等工作。[1]本文对一起聚集性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4例作了详细报道,旨在为疾控部门和医院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性发热 血小板减少 新型布尼亚病毒
下载PDF
经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爱志 林桂仁 宁丽娜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06年第3期206-206,共1页
经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包括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早的优点,患者易于接受。山东威海市立医院于2004—10/12经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10例,疗效满意... 经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包括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早的优点,患者易于接受。山东威海市立医院于2004—10/12经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10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内镜治疗 护理
下载PDF
结核性心包炎并大量心包积液的临床治疗和护理的6例体会
10
作者 刘爱志 孙美华 林桂仁 《四川医学》 CAS 2001年第9期880-880,共1页
关键词 结核性心包炎 并发症 心包积液 治疗 护理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护理
11
作者 刘爱志 孙君香 林桂仁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45-145,共1页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护理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观察与护理
12
作者 孙美华 刘爱志 林桂仁 《中原医刊》 2005年第5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冠心病 介入治疗 观察与护理 用药 血管再通 意疗 狭窄 手术 药物治疗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8例临床分析及护理
13
作者 刘爱志 宁丽娜 林桂仁 《中原医刊》 2002年第1期63-63,共1页
目的 :总结治疗与护理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抢救成功 5例 ,死亡 2例 ,拒绝治疗 1例。结论 :主动脉夹层积极诊断。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血压 护理
下载PDF
对1633例恶性肿瘤患者构成比的分析
14
作者 林桂仁 杨霞 夏静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1期18-19,共2页
目的:对我院2013年1-11月上报的1633例恶性肿瘤病例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住院患者病案首页数据库资料,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分类原则进行肿瘤分类统计。结果:2013年1-11月我院共上报肿瘤患者1633例,位居前五位的肿瘤分别为... 目的:对我院2013年1-11月上报的1633例恶性肿瘤病例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住院患者病案首页数据库资料,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分类原则进行肿瘤分类统计。结果:2013年1-11月我院共上报肿瘤患者1633例,位居前五位的肿瘤分别为肺癌、胃癌、乳腺癌、肝癌、甲状腺癌。结论:提高对肿瘤监测预防、治疗水平,更加合理的配置卫生资源,降低肿瘤发病,使医疗卫生工作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患者构成 分析
下载PDF
营养性贫血血T3T4的变化(附32例临床观察)
15
作者 王雪 王华 +1 位作者 吕伟 林桂仁 《黑龙江医药》 CAS 1991年第4期12-12,共1页
我院于1988年1至12月,1990年1至6月对轻度营养性贫血32例进行了T<sub>3</sub>、T<sub>4</sub>检查,所得数据经t检验,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资料与方法小儿贫血是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972年规定的小... 我院于1988年1至12月,1990年1至6月对轻度营养性贫血32例进行了T<sub>3</sub>、T<sub>4</sub>检查,所得数据经t检验,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资料与方法小儿贫血是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972年规定的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 32例中男23例,女9例;年龄40天至14岁;无甲状腺病史,母亲也无甲状腺病史。对照组为同龄健康小儿28例。方法:对所有患儿都做血红细胞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性贫血 T3T4 小儿贫血 甲状腺病 临床观察 血红细胞 健康新生儿 中男 网织红细胞 新生儿脐血
下载PDF
菌群交替症一例报道
16
作者 姚克勉 刘玉梅 +3 位作者 林桂仁 李瑞霞 姚雅寰 程德茹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76-177,共2页
本文通过一例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的老年患者,在反复联合使用7种抗生素治疗的235天中,用药频次达267天次,患者临床表现为肺部慢性感染,痰细菌学检查呈两种致病菌(变形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交替出现,致成菌群交替症。可以看出滥用抗... 本文通过一例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的老年患者,在反复联合使用7种抗生素治疗的235天中,用药频次达267天次,患者临床表现为肺部慢性感染,痰细菌学检查呈两种致病菌(变形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交替出现,致成菌群交替症。可以看出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群交替症 变形杆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下载PDF
PCI术治疗冠心病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17
作者 于夕丽 林桂仁 孙雪娇 《中原医刊》 2005年第17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围术期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对172例手术患者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并加强拔管前后的护理。结果172例患者术后冠状动脉灌注均得到有效改善,其中5例拔管时出现迷...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围术期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对172例手术患者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并加强拔管前后的护理。结果172例患者术后冠状动脉灌注均得到有效改善,其中5例拔管时出现迷走神经反射,4例出现皮下血肿,10例出现排尿困难,经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均痊愈。结论合理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冠心病 护理 冠心病患者 围术期护理 护理要点 治疗 PCI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灌注
下载PDF
老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5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霞 林桂仁 +5 位作者 吕涛 杨月丽 陈德颖 马菊 孙英娜 于铭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7期574-576,共3页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新发的传染病,该病的病原被证实为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新发的传染病,该病的病原被证实为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1]。目前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农民和中老年人是发病高危人群,病例高龄是死亡的危险因素[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老年 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