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医科背景下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
1
作者 林欧雅 《就业与保障》 2024年第9期187-189,共3页
“新医科”这一发展战略的提出,彰显了国家对高等教育中医教改革的重视。作为一门医学与工程专业交叉的新兴学科,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应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采用加强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推动以创新为驱动人才培养、发挥社会... “新医科”这一发展战略的提出,彰显了国家对高等教育中医教改革的重视。作为一门医学与工程专业交叉的新兴学科,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应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采用加强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推动以创新为驱动人才培养、发挥社会资源支撑、持续开阔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视野等途径,为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医学工程 人才培养 构建新体系
下载PDF
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管理实践--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精尖创新中心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林欧雅 万劲波 《科技智囊》 2022年第8期52-59,共8页
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立项建设,是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对国内高校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管理有重要参考价值。文章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和管理实践为例,把握“搭平台、聚人才... 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立项建设,是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对国内高校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管理有重要参考价值。文章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和管理实践为例,把握“搭平台、聚人才、接任务、出成果”的总体要求,探讨了高精尖创新中心的管理体系构架、科技特区和人才特区建设、创新科研成果转化模式、科产教融合育人理念及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搭建,阐述了高精尖创新中心在多维度管理、汇聚培养创新人才、科研与应用相互促进、学科交叉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国际合作全面融入等运行机制方面的经验启示,以期为后续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交叉学科大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和管理模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尖创新中心 体制机制创新 科研及成果转化 人才培养 国际合作
下载PDF
“托马斯北京研究院”揭牌成立
3
作者 林欧雅 王晴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17年第3期6-6,共1页
本报讯 2月4日下午,“托马斯北京研究院”成立典礼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唯实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这是以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医学院、美国文理学院院士Thomas C.Siidhof(托马斯·聚德霍夫)... 本报讯 2月4日下午,“托马斯北京研究院”成立典礼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唯实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这是以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医学院、美国文理学院院士Thomas C.Siidhof(托马斯·聚德霍夫)教授命名的研究院,由北京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托马斯教授三方共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托马斯 美国国家科学院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揭牌 国际会议中心 Thomas 航空航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