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医科背景下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
1
作者
林欧雅
《就业与保障》
2024年第9期187-189,共3页
“新医科”这一发展战略的提出,彰显了国家对高等教育中医教改革的重视。作为一门医学与工程专业交叉的新兴学科,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应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采用加强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推动以创新为驱动人才培养、发挥社会...
“新医科”这一发展战略的提出,彰显了国家对高等教育中医教改革的重视。作为一门医学与工程专业交叉的新兴学科,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应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采用加强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推动以创新为驱动人才培养、发挥社会资源支撑、持续开阔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视野等途径,为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医学工程
人才培养
构建新体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管理实践--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精尖创新中心为例
被引量:
1
2
作者
林欧雅
万劲波
《科技智囊》
2022年第8期52-59,共8页
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立项建设,是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对国内高校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管理有重要参考价值。文章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和管理实践为例,把握“搭平台、聚人才...
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立项建设,是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对国内高校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管理有重要参考价值。文章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和管理实践为例,把握“搭平台、聚人才、接任务、出成果”的总体要求,探讨了高精尖创新中心的管理体系构架、科技特区和人才特区建设、创新科研成果转化模式、科产教融合育人理念及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搭建,阐述了高精尖创新中心在多维度管理、汇聚培养创新人才、科研与应用相互促进、学科交叉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国际合作全面融入等运行机制方面的经验启示,以期为后续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交叉学科大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和管理模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尖创新中心
体制机制创新
科研及成果转化
人才培养
国际合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托马斯北京研究院”揭牌成立
3
作者
林欧雅
王晴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17年第3期6-6,共1页
本报讯 2月4日下午,“托马斯北京研究院”成立典礼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唯实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这是以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医学院、美国文理学院院士Thomas C.Siidhof(托马斯·聚德霍夫)...
本报讯 2月4日下午,“托马斯北京研究院”成立典礼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唯实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这是以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医学院、美国文理学院院士Thomas C.Siidhof(托马斯·聚德霍夫)教授命名的研究院,由北京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托马斯教授三方共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托马斯
美国国家科学院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揭牌
国际会议中心
Thomas
航空航天
原文传递
题名
新医科背景下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
1
作者
林欧雅
机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出处
《就业与保障》
2024年第9期187-189,共3页
文摘
“新医科”这一发展战略的提出,彰显了国家对高等教育中医教改革的重视。作为一门医学与工程专业交叉的新兴学科,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应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采用加强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推动以创新为驱动人才培养、发挥社会资源支撑、持续开阔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视野等途径,为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智能医学工程
人才培养
构建新体系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管理实践--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精尖创新中心为例
被引量:
1
2
作者
林欧雅
万劲波
机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出处
《科技智囊》
2022年第8期52-59,共8页
文摘
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立项建设,是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对国内高校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管理有重要参考价值。文章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和管理实践为例,把握“搭平台、聚人才、接任务、出成果”的总体要求,探讨了高精尖创新中心的管理体系构架、科技特区和人才特区建设、创新科研成果转化模式、科产教融合育人理念及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搭建,阐述了高精尖创新中心在多维度管理、汇聚培养创新人才、科研与应用相互促进、学科交叉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国际合作全面融入等运行机制方面的经验启示,以期为后续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交叉学科大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和管理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精尖创新中心
体制机制创新
科研及成果转化
人才培养
国际合作
Keywords
Advanced Innovation Centers
Innovative system and mechanism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分类号
G64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托马斯北京研究院”揭牌成立
3
作者
林欧雅
王晴
机构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编辑部
出处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17年第3期6-6,共1页
文摘
本报讯 2月4日下午,“托马斯北京研究院”成立典礼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唯实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这是以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医学院、美国文理学院院士Thomas C.Siidhof(托马斯·聚德霍夫)教授命名的研究院,由北京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托马斯教授三方共建。
关键词
北京市
托马斯
美国国家科学院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揭牌
国际会议中心
Thomas
航空航天
分类号
R563.1 [医药卫生—呼吸系统]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医科背景下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
林欧雅
《就业与保障》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管理实践--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精尖创新中心为例
林欧雅
万劲波
《科技智囊》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托马斯北京研究院”揭牌成立
林欧雅
王晴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17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