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势语在确立话语意义中的作用及其类别划分 被引量:12
1
作者 曹合建 林汝昌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8-13,43+72,共8页
作为言语行为基本单位的话语(utter-ance)必须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表现其意义。南希·施韦达(Nancy Schweda1987)曾指出,对话语的理解“不仅依赖于话语的言语特征,同时还取决于特定语境内的非言语特征。”在这点上,巴兹尔·伯恩... 作为言语行为基本单位的话语(utter-ance)必须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表现其意义。南希·施韦达(Nancy Schweda1987)曾指出,对话语的理解“不仅依赖于话语的言语特征,同时还取决于特定语境内的非言语特征。”在这点上,巴兹尔·伯恩斯坦(Basil Bernstein,1964)表达得更为具体。他说:“重要的是‘如何’交谈而不是交谈‘什么’。说话者的个人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势语言 话语意义 非言语特征 指称意义 受话人 说话人 语言环境 表达 主要表现 否定标记
下载PDF
母语对学习目的语的干扰──对“回避行为”的一点质疑 被引量:5
2
作者 林汝昌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11,共5页
母语对学习目的语的干扰──对“回避行为”的一点质疑林汝昌第二语言习得中回避行为(avoidancebehavior)是由Schachter和Kleinmann于70年代先后提出的,它指的是不同语言背景的学习者在学习同... 母语对学习目的语的干扰──对“回避行为”的一点质疑林汝昌第二语言习得中回避行为(avoidancebehavior)是由Schachter和Kleinmann于70年代先后提出的,它指的是不同语言背景的学习者在学习同一目的语的某些规则和模式时,表现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语 关系从句 回避行为 英语学习者 语言项 使用频率 语言习惯 母语 回避策略 语义信息
下载PDF
母语对学习目的语的干扰——词类的误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林汝昌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48-52,62,共6页
在学习一门外语时,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会受母语的干扰一直是外语教学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也是外语教学几个难题中的—个。Twaddell(1965)指出:“就两种语言之间的习惯而言,语言的非强加性(non-reinforcements)和对立是一个值得重视的... 在学习一门外语时,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会受母语的干扰一直是外语教学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也是外语教学几个难题中的—个。Twaddell(1965)指出:“就两种语言之间的习惯而言,语言的非强加性(non-reinforcements)和对立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通过比较我们将会发现两种语言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远非一个富有经验的外语教师所能意识到的。”虽然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在50和60年代后期已趋衰落,因为人们为语言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已提出更新的解释,但迄今为止仍没有人怀疑这一事实:即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学习者的大量错误可归咎于“母语的干扰”。George(1972)曾评价说,在学习目的语所犯的错误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错误可以归咎于母语的干扰。因此认真地比较分析学习者在学习某一目的语时所犯的错误将有助于发现学习目的语时某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语 词类转换 外语教学 语法功能 学习者 英语单词 两种语言 汉语 母语 无标记
下载PDF
母语对学习目的语的干扰——非谓语动词学习的难度等级和习得顺序 被引量:3
4
作者 林汝昌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74-78,共5页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我国英语学习者在学习非谓语动词——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和分词时,似乎都经历过某种难度顺序问题:过去分词要比现在分词难学,现在分词要比动名词难学,而最容易掌握的似乎是不定式。其顺序为:分词〉现在分词〉...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我国英语学习者在学习非谓语动词——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和分词时,似乎都经历过某种难度顺序问题:过去分词要比现在分词难学,现在分词要比动名词难学,而最容易掌握的似乎是不定式。其顺序为:分词〉现在分词〉动名词〉动词不定式。根据这一情况我们提出有关非谓语动词学习存在难度等级的假设,并对此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证明我们这一假设是正确的,现把实验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目标:研究的目标是:(1)验证我国学生在学习非谓语动词时是否存在难度等级的习得顺序;(2)为这一假设作出必要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谓语动词 动词不定式 动名词 现在分词 目的语 习得顺序 过去分词 母语 非限定性 教学实践
下载PDF
外语教学的三个层次与文化导入的三个层次 被引量:2
5
作者 林汝昌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6-96,共1页
关键词 文化导入 外语教学 三个层次 文化层次 语言结构 文化意义 语言的结构 基本知识 文化障碍 外语学习
下载PDF
小议中美文化的哲学和心理定式
6
作者 林汝昌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116-120,共5页
文化的哲学基础及其对本民族心理的影响是当前哲学、文化学研究的一大课题。对两种不同源的文化比较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同时也深化对外族文化的认识.通过比较我们将发现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在某些方面会相互融合,而... 文化的哲学基础及其对本民族心理的影响是当前哲学、文化学研究的一大课题。对两种不同源的文化比较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同时也深化对外族文化的认识.通过比较我们将发现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在某些方面会相互融合,而同一文化在某些方面也会有所发展和变化。文化有自身的传统但并非是静态的。例如在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象征不满与反叛的长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定式 中美文化 美国人 精神世界 两个世界 哲学基础 小议 文化学研究 外部世界 外族文化
下载PDF
谓词、谓词演运式及谓词性质
7
作者 李曼珏 林汝昌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1-7,共7页
凡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的传统语法将句子分成若干成份,其中主语和谓语为其基本成份。但语义学家却不是这样来分析句子的,他们将句子的主要成分所组成的部分看成是基本语义单位,称为‘谓述结构’(Predication)。在这个结构中占主要地... 凡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的传统语法将句子分成若干成份,其中主语和谓语为其基本成份。但语义学家却不是这样来分析句子的,他们将句子的主要成分所组成的部分看成是基本语义单位,称为‘谓述结构’(Predication)。在这个结构中占主要地位的不再是主语、谓语,而是主目(Arguments)和谓项(Predicators)。现在,让我们先看看谓述结构的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谓词性 主目 谓项 分析句子 形容词 传统语法 谓语 介词 语义学 反身性
下载PDF
外语教学的三个层次与文化导入的三个层次 被引量:162
8
作者 林汝昌 《外语界》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6,共6页
外语教学的三个层次与文化导入的三个层次湖南大学林汝昌1.语言与文化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长期来不少学者已发表过不少意见并提出过各种不同的文化观。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语言受文化的制约。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就像车辆和交通指挥灯... 外语教学的三个层次与文化导入的三个层次湖南大学林汝昌1.语言与文化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长期来不少学者已发表过不少意见并提出过各种不同的文化观。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语言受文化的制约。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就像车辆和交通指挥灯的关系,车辆行驶要受到交通系统的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导入 外语教学 语言结构 三个层次 文化因素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目的语 学习者 语言与文化 教学与研究
原文传递
教学语言──一个仍有待研究的问题 被引量:43
9
作者 林汝昌 《外语界》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12,共5页
教学语言──一个仍有待研究的问题湖南大学林汝昌教学语言(teachertalk)是在保姆式语言(caretakerspeech/babytalk/motherese)和外国式语言(foreignertalk)的基础上... 教学语言──一个仍有待研究的问题湖南大学林汝昌教学语言(teachertalk)是在保姆式语言(caretakerspeech/babytalk/motherese)和外国式语言(foreignertalk)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简化语言语域(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语言 课堂教学 保姆式语言 英语教学语言 中国教师 目的语 课堂用语 第二语言 双语现象 简化语言
原文传递
翻译、翻译模式与对等译论 被引量:11
10
作者 林汝昌 李曼珏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7,32,共5页
翻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的艺术。这种集实践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翻译创作活动能否固囿于特定的模式,它所要求的翻译理论是描述性(descriptive)的还是规定性(prescriptive)的,这些问题似乎还未引起翻译界的足够重视。近几年来,我国翻译界... 翻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的艺术。这种集实践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翻译创作活动能否固囿于特定的模式,它所要求的翻译理论是描述性(descriptive)的还是规定性(prescriptive)的,这些问题似乎还未引起翻译界的足够重视。近几年来,我国翻译界不断发表建立在西方语言学基础上的有关“行文对等”(textual equiva-lence)方面的文章,却较少谈及翻译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语言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客观规律。“行文对等”译论倾向于建立西方模式化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翻译学。针对这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模式 现代翻译理论 英汉翻译 创造性思维 语言学理论 文学作品 理解原文 语言活动 翻译学 翻译实践
原文传递
语义的对比关系和对立关系 被引量:8
11
作者 林汝昌 李曼珏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7年第2期15-21,79,共8页
语义的对比和对立关系是最常见的语义关系。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运用对比、对立关系来确定人和事物的准确方位、性质特征等等。本文从语义学的观点出发,把这种关系分为四大类:可分级反义词、互补词、对立词以及多项不相容词,... 语义的对比和对立关系是最常见的语义关系。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运用对比、对立关系来确定人和事物的准确方位、性质特征等等。本文从语义学的观点出发,把这种关系分为四大类:可分级反义词、互补词、对立词以及多项不相容词,并逐项论述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各自的特点。文章还涉及反义词的有标记、无标记,反义词的对称与不对称的关系等问题,并以实例说明了对比、对立关系在修辞、文体方面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立关系 对比关系 反义词 语义学 语义关系 性质特征 逻辑关系 日常生活 可分级 无标记
原文传递
英汉文字比较实验报告 被引量:8
12
作者 林汝昌 李曼珏 《汉字文化》 CSSCI 1998年第1期9-17,共9页
本文包括下列5个实验报告(1-5)及启示(6)1.汉字笔画的复杂性与汉字识别的关系、2.信息等值的英汉文字材料所占篇幅之比较3.英汉文字材料阅读速率之比较4.英汉文字跨时空可读性之比较5.电脑输入汉字与输入英文之比较6.
关键词 汉字笔画 汉文字 比较实验 汉字识别 现代英语 英文字符 汉字输入 中古英语 汉语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英美文学作品中文字的特殊表现形式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汝昌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5-32,共8页
在英语文学作品中,不少文字的表现形式与通常的使用方法大相径庭。本文根据其与传统用法的差异把它们分为不规则、怪异与荒诞三类,并在分析过程中比较拼音文字与汉语方块字在表现形式上的不同,同时对这两种文字的视觉表现形式提出了自... 在英语文学作品中,不少文字的表现形式与通常的使用方法大相径庭。本文根据其与传统用法的差异把它们分为不规则、怪异与荒诞三类,并在分析过程中比较拼音文字与汉语方块字在表现形式上的不同,同时对这两种文字的视觉表现形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文学 文字 特殊形式
原文传递
从英语“to be”一词的哲学意义看中英语言之差异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汝昌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7-61,共5页
从英语“tobe”一词的哲学意义看中英语言之差异林汝昌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标志,能充分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内蕴。语言中不少词语本身就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实体(如汉语的“龙”,英语的God),有... 从英语“tobe”一词的哲学意义看中英语言之差异林汝昌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标志,能充分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内蕴。语言中不少词语本身就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实体(如汉语的“龙”,英语的God),有些词语则浸透着一种文化精神,一种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意义 中英语言 自然语言 形式语言 英语动词 西方哲学 “存在” “是” 亚里士多德 联系动词
原文传递
语义公设概述
15
作者 林汝昌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40-46,共7页
语义公设(meaning postulates)最早见于R. Carnap的论著Meaning and Neces-sity(1956),它是语义成份分析法(semanticcomponential analysis)之外,分析词义的另一重要手段。 在任何一种语言中,一个词总是在该语言系统的网络中占据特定的... 语义公设(meaning postulates)最早见于R. Carnap的论著Meaning and Neces-sity(1956),它是语义成份分析法(semanticcomponential analysis)之外,分析词义的另一重要手段。 在任何一种语言中,一个词总是在该语言系统的网络中占据特定的位置,与网络中的其他词形成各种语义关系 (sense re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成份 语义关系 语言系统 分析法 MEANING 重要手段 网络 析词 位谓词 指称词语
原文传递
文化冲突在外语课堂中的反映──谈建立教学的全球性观念 被引量:5
16
作者 林汝昌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06-115,共10页
文化冲突在外语课堂中的反映──谈建立教学的全球性观念林汝昌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增加,东西方大学的学术交流也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学生、学者到另一个国家有关的高校学习,或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从而大大促进国际间的学术、... 文化冲突在外语课堂中的反映──谈建立教学的全球性观念林汝昌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增加,东西方大学的学术交流也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学生、学者到另一个国家有关的高校学习,或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从而大大促进国际间的学术、文化交流,但文化方面的差异往往给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冲突 外语课堂 中国学生 目的语 教学环境 性观念 不同文化 师生交流 文化差异 “师道尊严”
原文传递
语义学及其研究范畴
17
作者 李曼珏 林汝昌 《外国语》 1987年第4期77-80,共4页
在古代,不论是哲学家还是文学家部对语义和词义的转变作过研究,如,亚里士多德就曾经就词义发表过一些重要的论断,是他第一个将词定为语言的最小单位,并且将词分为两大类:(1)本身具有一定意义的词;(2)只起语法作用的词。这些论断对后来... 在古代,不论是哲学家还是文学家部对语义和词义的转变作过研究,如,亚里士多德就曾经就词义发表过一些重要的论断,是他第一个将词定为语言的最小单位,并且将词分为两大类:(1)本身具有一定意义的词;(2)只起语法作用的词。这些论断对后来的语义学的理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遗憾的是这些研究都是孤立的,不足以使之成为一门科学。十九世纪初,比较语言学的兴起,文学中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对语义学的产生起了决定性的影响,浪漫主义诗人及作家对各种词——包括古体词、外来词直至俚语等,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向语言学家讨教这方面的问题。人们已感到需要一门新的学科来专门研究语义方面的问题。到十九世纪末期——1893年,法国语言学家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学 语义关系 语言符号 词义 比较语言学 语言学家 外来词 语言环境 说话者 句子
原文传递
试谈成语翻译——学习《毛泽东选集》英译本成语翻译的一些体会 被引量:7
18
作者 林汝昌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63年第1期20-24,67,共6页
Ⅰ无论哪一国语言,成语一般都具有形象鲜明、音律和谐、言简意赅和民族色彩浓厚的特点。从翻译的角度来看,要把具有这些特点的汉语成语译成同样优美的外文是困难的。由于两国语言和历史发展背景不同,各有不同的成语色彩和联想。
关键词 成语翻译 汉语成语 英译本 民族色彩 形象鲜明 外国 外文 语言 不同民族 毛泽东选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