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丙烯酰胺改善流态固化处理效果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林泓民 商志阳 彭劼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67-73,共7页
为研究聚丙烯酰胺(PAM)对流态固化土的改善作用,针对长江中下游河漫区广泛分布的软土,研究了PAM掺量、液固比、灰土比对流态固化土的影响,结果表明:PAM可以快速降低含水泥流态固化土的流动度、提高黏滞性,减缓水泥土前期的固化速度,且... 为研究聚丙烯酰胺(PAM)对流态固化土的改善作用,针对长江中下游河漫区广泛分布的软土,研究了PAM掺量、液固比、灰土比对流态固化土的影响,结果表明:PAM可以快速降低含水泥流态固化土的流动度、提高黏滞性,减缓水泥土前期的固化速度,且可用净流动度定量描述PAM对流态固化土流动性的改善效果。由此得出,不同初始液固比的流态水泥土在添加一定比例的PAM后其净流动度降低比例处于相同水平;针对液固比为70%~80%的软土,PAM掺量建议控制在0.02%~0.03%,使得流动度满足回填要求,现场施工效果较佳;同时PAM有效地提高了施工流程的自由度;在此基础上,获得了该土体动切力和流动度的关系,可以较好地拟合实测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室内试验 流动度 净流动度 黏滞性 动切力
下载PDF
流态固化开挖砂质土回填基坑侧壁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林泓民 曹天赐 彭劼 《粉煤灰综合利用》 CAS 2023年第1期14-19,共6页
随着我国道路建设的发展,如何处理废弃开挖砂质土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将砂质土流动化后回填便是解决方法之一。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水灰比、灰土比对流态固化土的流动度以及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并结合现场试验确定水灰比和灰土比的最... 随着我国道路建设的发展,如何处理废弃开挖砂质土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将砂质土流动化后回填便是解决方法之一。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水灰比、灰土比对流态固化土的流动度以及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并结合现场试验确定水灰比和灰土比的最优配比。结果表明:流态固化土的流动度随水灰比增加而增加,随灰土比的增加而减小,其中灰土比对流动度的影响较大;强度随水灰比增加而减小,随灰土比增大而增大,其中灰土比对强度的影响较大;现场实测强度相对室内强度较低,灰土比0.16、水灰比2∶1为最佳质量配比,满足流动度介于200~250 mm和回填土强度大于0.5 MPa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化利用 砂质土 回填 流动度 无侧限抗压强度 极差分析 方差分析 最优方案
下载PDF
黄原胶改进MICP加固效果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林泓民 卫仁杰 +2 位作者 李亮亮 温智力 彭劼 《河南科学》 2022年第4期618-627,共10页
为了改进MICP过程的不均匀性问题,将黄原胶作为外加剂引入MICP过程.研究了黄原胶对于细菌的影响,发现黄原胶会延缓细菌生长速度,但对活性没有影响.设置六种不同梯度的黄原胶添加量,对添加了上述黄原胶含量的胶结液进行了黏度测试,结果... 为了改进MICP过程的不均匀性问题,将黄原胶作为外加剂引入MICP过程.研究了黄原胶对于细菌的影响,发现黄原胶会延缓细菌生长速度,但对活性没有影响.设置六种不同梯度的黄原胶添加量,对添加了上述黄原胶含量的胶结液进行了黏度测试,结果发现黄原胶含量越高,胶结液黏度越大.由于不同粒径的砂样持水能力不同,故设置三组不同粒径的砂样,进行了胶结液留存量、流出液Ca^(2+)含量、碳酸钙含量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黄原胶不利于小颗粒尺寸砂样的成型;对于颗粒较大的砂样,引入适量的黄原胶,能有效增加胶结液的留存量,提高Ca^(2+)利用率,并且能够提高砂样上、中部的碳酸钙含量,以此改善成型效果,大幅提高砂样的固化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胶 注浆试验 不同粒径砂样 固化机理
下载PDF
含泥量对砂质土流态固化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林泓民 白兰兰 +2 位作者 彭劼 王成俊 李刚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3期30-35,共6页
通过流动度测试、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来研究含泥量对砂质土流态固化处理效果的影响。同时基于响应面法,以水灰比为2∶1的混合样为例,分别建立了含泥量与流动度、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关系模型,并分析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含泥量等因素均对... 通过流动度测试、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来研究含泥量对砂质土流态固化处理效果的影响。同时基于响应面法,以水灰比为2∶1的混合样为例,分别建立了含泥量与流动度、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关系模型,并分析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含泥量等因素均对流动度、无侧限抗压强度产生影响;根据试验结果拟合得到的模型显著,存在某个含泥量,使得流动度和强度均存在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泥量 室内试验 流动度 无侧限抗压强度 响应面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