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侗族传统生计对水环境优化的价值——来自黔东南侗族社区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罗康智 杨小苹 林泽夫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1年第4期8-12,共5页
在自然界,水环境的运行有它自身的规律,但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却可以更具针对性地加以调整,以便改变水环境的运行。人类的调整,或者干扰的幅度与程度又随民族文化的不同而异。通过对黔东南侗族传统生计的调查,意在发掘蕴含在侗族传统生计... 在自然界,水环境的运行有它自身的规律,但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却可以更具针对性地加以调整,以便改变水环境的运行。人类的调整,或者干扰的幅度与程度又随民族文化的不同而异。通过对黔东南侗族传统生计的调查,意在发掘蕴含在侗族传统生计中的本土生态知识、技术和技能,进而从中揭示侗族传统生计对水环境的截留、储养和再生,以及水体净化等四个方面的重要价值。如果侗族的传统生计能与现代工程技术相结合,其水环境维护的效果将会更加明显。希望以此为依据,提供一套能有效缓解我国水环境匮乏的文化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传统生计 水环境 优化 文化对策
下载PDF
浅析重庆抗战电影非虚构手法的特点和演变
2
作者 邬建中 林泽夫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3-18,共6页
如同现实主义创作潮流催生了中国电影的第一个辉煌时期——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现实主义创作,非虚构手法的兴起也促成了重庆地域电影的第一个辉煌时期——20世纪40年代的重庆抗战电影。重庆抗战电影将重庆景、重庆人、重庆情与重庆神都... 如同现实主义创作潮流催生了中国电影的第一个辉煌时期——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现实主义创作,非虚构手法的兴起也促成了重庆地域电影的第一个辉煌时期——20世纪40年代的重庆抗战电影。重庆抗战电影将重庆景、重庆人、重庆情与重庆神都囊括其中,成为重庆地域电影的宝贵历史财富,而何非光导演作为重庆抗战电影的创作领袖,他对非虚构手法的坚持一直贯穿在《保家乡》《东亚之光》《气壮山河》等一系列影片中,其标志性的非虚构手法对重庆地域电影的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抗战电影 非虚构手法 特点及演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