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谈隋唐九部乐、十部乐 被引量:1
1
作者 林济庄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1982年第S2期63-,共1页
在我国音乐史上,隋唐音乐文化的繁荣,除了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民间音乐艺术的发展这一基本条件外,大量地融合外来音乐,也是极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其中最明显的例证便是隋唐九部乐,十部乐。所谓隋唐九部乐、十部乐,皆指宫廷音乐的乐部。每... 在我国音乐史上,隋唐音乐文化的繁荣,除了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民间音乐艺术的发展这一基本条件外,大量地融合外来音乐,也是极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其中最明显的例证便是隋唐九部乐,十部乐。所谓隋唐九部乐、十部乐,皆指宫廷音乐的乐部。每部因音乐内容成分有别,各具其专有名称。隋九部乐,据《隋书·音乐下》载“及大业中,炀帝乃定清乐、西凉、龟(qiū)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以为九部。”其中,清乐是汉族的民间音乐;西凉是西北接近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龟兹、康国、疏勒、安国是指西域诸国音乐;天竺是指隋佛教传入的印度音乐;高丽是指朝鲜音乐;而礼毕则是“每奏九部乐,终则陈之,故以礼毕为名。”(同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部乐 民间音乐艺术 专有名称 清乐 燕乐 坐部伎 立部伎 佛教传入 西域诸国 疏勒
下载PDF
声曲折考略
2
作者 林济庄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1983年第S1期49-51,共3页
谈到我国秦汉之际的记谱法,史家一般常以所谓“声曲折”作为例证。班固(32—92)在《汉书·艺文志》所列书目中录有“《河南周歌诗》七篇”和“《河南周歌声曲折《七篇”、“《周谣歌诗》七十五篇”和“《周谣歌诗声曲折》七十五篇... 谈到我国秦汉之际的记谱法,史家一般常以所谓“声曲折”作为例证。班固(32—92)在《汉书·艺文志》所列书目中录有“《河南周歌诗》七篇”和“《河南周歌声曲折《七篇”、“《周谣歌诗》七十五篇”和“《周谣歌诗声曲折》七十五篇”的记载。很明显,对同一艺术作品,其篇目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诗 记谱法 艺术作品 诗歌作品 平王东迁 诗三百 “礼乐” 西周初年 诗言志 律吕字谱
下载PDF
论先秦器乐
3
作者 林济庄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1982年第S1期26-31,共6页
一般地讲,要评价一个民族在某一历史发展阶段的音乐文化成就,往往是以其器乐艺术的发展水平来作为衡量标准的,这是因为,器乐更能较为集中地将音乐科学各个领域的实践与理论成果熔为一炉,并表现为各种复杂的音乐思维。就我国先秦器乐艺... 一般地讲,要评价一个民族在某一历史发展阶段的音乐文化成就,往往是以其器乐艺术的发展水平来作为衡量标准的,这是因为,器乐更能较为集中地将音乐科学各个领域的实践与理论成果熔为一炉,并表现为各种复杂的音乐思维。就我国先秦器乐艺术而言,从它的形成到发展,虽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岁月,诚如《吕氏春秋·大乐篇》所云:“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生于度量,本于太一。”其中“生于度量”者,应解作由器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乐艺术 大乐 三分损益 曾侯乙 师涓 十二律 吕氏春秋 侈乐 大司乐 管子·地员
下载PDF
略论音乐共同美
4
作者 林济庄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1981年第2期47-54,共2页
音乐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在阶级社会中必然要有阶级属性。在这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自不待言。但是,反映到复杂的音乐鉴赏中,不同阶级,也包括跨越民族界限的不同阶级之间,是否绝对相斥,老死不相往来呢... 音乐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在阶级社会中必然要有阶级属性。在这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自不待言。但是,反映到复杂的音乐鉴赏中,不同阶级,也包括跨越民族界限的不同阶级之间,是否绝对相斥,老死不相往来呢?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古今中外的音乐审美实践证明,共同的音乐审美现象是大量存在的。例如,在我国春秋时期的郑国和卫国兴起的民间音乐,史称“郑卫之音”,它不但颇为黎民百姓所喜爱,而且也使一些封建君臣所喜闻,当时的魏文侯就曾坦白地对子夏说: “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乐记·魏文侯篇》)又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卫之音 音乐审美 音乐鉴赏 民间音乐 乐记 阶级属性 春秋时期 子夏 十部乐 汉族音乐
下载PDF
先秦儒家论“乐”的内容与形式
5
作者 林济庄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1981年第1期35-38,共4页
春秋战国之际,是我国历史上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社会政治急剧变革的时代,也是由于“士”阶层的崛起和学术的下移而造成空前灿烂文化的时代。其中,在音乐美学领域,儒、墨、道诸家各自立说,争而鸣之,思想尤为活跃。特别是作为儒家先驱... 春秋战国之际,是我国历史上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社会政治急剧变革的时代,也是由于“士”阶层的崛起和学术的下移而造成空前灿烂文化的时代。其中,在音乐美学领域,儒、墨、道诸家各自立说,争而鸣之,思想尤为活跃。特别是作为儒家先驱的孔子,不仅提出了对传统“周礼”损益的主张,而且首先开儒家论“乐”之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儒家传统 春秋战国之际 音乐美学 内容与形式 新兴地主阶级 美善相乐 “礼乐” 儒家代表人物 传统儒家
下载PDF
“声”“音”“乐”浅辨
6
作者 林济庄 《人民音乐》 1982年第10期54-55,共2页
先秦典籍言乐事,大凡“声”“音”“乐”三者最为常见,就其概念上的差异,《乐记》早有立论。然今人读来,难免有习焉不察者,对此则往往通解为现代“音乐”之义,其实,“声”“音”“乐”非但相互有别,若细加推敲,还尤是耐人玩味。“声”,... 先秦典籍言乐事,大凡“声”“音”“乐”三者最为常见,就其概念上的差异,《乐记》早有立论。然今人读来,难免有习焉不察者,对此则往往通解为现代“音乐”之义,其实,“声”“音”“乐”非但相互有别,若细加推敲,还尤是耐人玩味。“声”,甲骨文作(?),其中(?)为石磬,用(?)(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化 甲骨文字 先秦典籍 音乐艺术 通解 节奏 表现手段 艺术概念 地组织 乐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