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教材编写权不应被利益集团垄断
- 1
-
-
作者
林海纵
-
出处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06年第Z2期98-98,共1页
-
文摘
据《新京报》2月23日报道:“种种证据表明,《悲壮的两小时》(新版中学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的课文)确实是一篇不切实际的编造文章……一篇硬伤累累的文章入选教材中,令人难以理解。”北大学的孔庞大东教授对此表示:“教材中肯定还有不少存在硬伤前文章,其根本原因是编选者的水平不够,教材的编写权被很多利益集团垄断着,所以硬伤难免。”利益集团对教材的垄断,与经济领域对某种产品或者服务的垄断相比,因其与公众日常生活相距较远,一向不受公众的注意。然而正是因为这种不注意,一篇严重背离科学常识的文章被选入中学课本,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从我国当前中小学课本编写的体制来看,垄断造成的危害极大:首先,教材编写资源被少数出版社所垄断,使得民间力量的准入困难重重。尽管国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团体和个人编写符合中小学教学改革需要的高质量、有特色的教材,特别是适合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使用的教材,但事实上在具体审定管理办法中,对于教材的编写资格和条件的严格限定,仍然使得教育行政部门下属的教研室能够更方便地获得这种编写资质。取得了编写的资质就意味着可以邀请相关专家来编写教材。事实上,很多专家学者并不缺乏参与编写中小学教材的热情,而教研部门由于长期参与编写教材,已经形成一个固定的编写群体。既然新进专家影响自己在教材编写过程中的地位,出于自身利益考量,他们对于吸纳新人参编教材的兴趣不大,这在客观上打击了专家学者们的热情。其次,教材评审渠道的封闭性使教材审定脱离了大众监督。目前执行的《中小学生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全国中小学生教材审定委员会和省级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下设各学科教材审查委员会(或学科审查组),由该学科专家、中小学教学研究人员及中小学教师组成,负责本学科教材的审查,向审定委员会提出宙定报告。”按理说,这样的运作模式应当能够保证教材质量,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类似模式有两个致命弱点,一是专家选聘的随意性太大。
-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材
教材编写
集团垄断
中小学教材
中小学教学
中小学生
审定
硬伤
专家学者
文章
-
分类号
G239.2
[文化科学]
-
-
题名有偿失物招领:令人担忧的“创举”
- 2
-
-
作者
林海纵
-
出处
《江淮法治》
2003年第12期19-19,共1页
-
文摘
据《燕赵都市报》11月15日报道:“石家庄市一家‘失物招领中心’于13日正式成立,这一机构开创了河北省失物招领有偿服务之先河。”
-
关键词
都市报
日报
有偿服务
河北
中心
开创
成立
石家庄市
机构
-
分类号
D923.6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G216
[文化科学—新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