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良性疾病患者行远端胃切除术后发生残胃癌和食管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张思寒 方雪芬 +7 位作者 吴惠婷 林清财 谢小迁 李雯 黄晓云 王小众 陈丰霖 郑碧云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863-869,共7页
目的:探讨胃良性疾病患者行远端胃切除术后残胃癌和食管癌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1月01日至2018年01月01日因胃良性疾病在我院行远端胃切除术的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术后残... 目的:探讨胃良性疾病患者行远端胃切除术后残胃癌和食管癌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1月01日至2018年01月01日因胃良性疾病在我院行远端胃切除术的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术后残胃癌和食管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远端胃切除术后食管癌、残胃癌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结果:共纳入301例患者,残胃癌患者占11.96%,平均年龄(67.83±9.14)岁,其中进展期患者占83.33%,且只有55.56%的患者有手术机会,残胃癌多见于残胃体及吻合口。5.00%的患者发生了食管癌,平均年龄(68.00±8.73)岁,多见于食管下1/3段,均为进展期,且80.00%失去了手术机会。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手术间隔≥10年和胆汁反流是残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5岁和胆汁反流是食管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将残胃癌和食管癌发生风险分为低危、中危、高危组,残胃癌在各组发生率分别为1.72%、8.62%、28.99%(P<0.001),食管癌分别为0.70%、4.88%、13.16%(P<0.001)。结论:年龄≥65岁、手术间隔≥10年的因胃良性疾病行远端胃切除术后的患者,建议密切进行胃镜随访。如发现胆汁反流,应仔细检查食管下1/3段、残胃体及吻合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胃切除术 危险因素 残胃癌 食管癌 列线图
下载PDF
105例未成年人结肠镜检查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郑碧云 林清财 +5 位作者 黄艳梅 方雪芬 刘凤琼 陈雨 陈丰霖 王小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0-303,共4页
目的探讨未成年人行结肠镜检查的原因、检查情况及检出疾病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结肠镜检查的105例未成年人的临床资料及肠镜结果,按年龄分为0~6岁组、7~14岁组、15~18岁组。结果 105例患者行结肠镜检查的主要原因为便血、腹痛;盲... 目的探讨未成年人行结肠镜检查的原因、检查情况及检出疾病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结肠镜检查的105例未成年人的临床资料及肠镜结果,按年龄分为0~6岁组、7~14岁组、15~18岁组。结果 105例患者行结肠镜检查的主要原因为便血、腹痛;盲肠插管率79. 8%。共检出肠道病变70例,主要为息肉及炎症性肠病。0~6岁组息肉检出率最高;幼年性、腺瘤性息肉常见;0~6岁组腺瘤性息肉、息肉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较其他两组常见。结论便血及腹痛是未成年人行结肠镜检查的主要原因。息肉及炎症性肠病为主要肠道病变。0~6岁腺瘤性息肉及息肉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结肠镜 结肠息肉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结直肠病变
下载PDF
未成年人肠道息肉特征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郑碧云 林清财 +3 位作者 黄艳梅 杨沁瑜 陈丰霖 王小众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348-351,共4页
目的探讨未成年人肠道息肉的临床及内镜特征以及结肠镜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肠镜检查并发现肠道息肉的52例未成年人的临床及内镜资料,分为<7岁组、7~14岁组及15~18岁组。结果未成年人肠道息肉多见于<7岁组的男孩,多... 目的探讨未成年人肠道息肉的临床及内镜特征以及结肠镜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肠镜检查并发现肠道息肉的52例未成年人的临床及内镜资料,分为<7岁组、7~14岁组及15~18岁组。结果未成年人肠道息肉多见于<7岁组的男孩,多因便血及腹痛就诊。<7岁组患儿单发、最大径>1.5 cm、位于左半结肠、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息肉较另外两组多见(P<0.05)。息肉切除术后无严重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未成年人肠道息肉多见于7岁以下男孩,且常为单发、有蒂,息肉多较大,多位于左半结肠,且合并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比例高。结肠镜可快速明确诊断,内镜下切除息肉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肠息肉 结肠镜
下载PDF
243例原发性手汗症患者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后生活质量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林清财 林剑波 +2 位作者 涂远荣 陈剑锋 林敏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4-300,共7页
目的评估原发性手汗症(primary palmar hyperhidrosis,PPH)患者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endoscopic thoracic sympathicotomy,ETS)术后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 目的评估原发性手汗症(primary palmar hyperhidrosis,PPH)患者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endoscopic thoracic sympathicotomy,ETS)术后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功接受ETS(仅T3水平胸交感神经切断)治疗的PPH患者243例,其中男118例、女125例,平均年龄(21.99±6.31)岁。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评估ETS前后患者的QOL。通过建立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代偿性多汗(compensatory hyperhidrosis,CH)、手掌干燥的线性回归模型,研究QOL变化与各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ETS术后QOL总分高于术前(63.01±4.58 vs. 48.11±1.95,P<0.05)。术后合并CH与阴性组比较,QOL总分改变情况降低4.662。CH的程度每升高1级,QOL总分改变情况降低3.449。术后合并胸部CH、背部CH与阴性组比较,QOL总分改变情况均降低,其中随着CH的严重程度每升高1级,QOL总分改变情况分别降低1.804、2.400。结论 ETS不仅能改善手掌异常多汗症状,而且能显著提高QOL。重度胸背部CH是影响患者QOL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手汗症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 生活质量 代偿性多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