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男性乳腺良、恶性病变类固醇激素受体的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邵建永 +3 位作者 候景辉 陈倪勇 赵国华 周慕珩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32-334,共3页
用免疫组化单克隆抗体技术对21例男性乳腺癌,28例男性乳腺发育作ER和PR检测。结果显示:男乳腺癌ER阳性率80.95%,PR阳性率61.90%。ER和PR阳性率随癌组织分化增高而增高。男性乳腺发育ER阳性率60.7... 用免疫组化单克隆抗体技术对21例男性乳腺癌,28例男性乳腺发育作ER和PR检测。结果显示:男乳腺癌ER阳性率80.95%,PR阳性率61.90%。ER和PR阳性率随癌组织分化增高而增高。男性乳腺发育ER阳性率60.71%,低于乳腺癌ER检出率,PR阳性率89.29%,明显高于男性乳癌的检出率。本文结果提示ER和PR的表达与男性乳癌和男性乳腺发育之间有一定关系:体内雌激素相对活性升高,使ER和PR合成增多,提高了上皮对雌激素的敏感性,致乳腺上皮及间质呈病理性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男性 乳腺发育 ER PR 病理
下载PDF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梅开勇 叶子茵 +4 位作者 郝卓芳 陆光明 廖德贵 钱瑞菱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42-844,F0002,共4页
目的提高对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性肿瘤(DNET)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影像学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DNET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影像学表现,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39例DNET患者均在25... 目的提高对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性肿瘤(DNET)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影像学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DNET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影像学表现,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39例DNET患者均在25岁以前发病,以局灶性难治性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肿瘤由神经元和特异性胶质神经元成分(SGE)构成,基质为黏液伴微囊形成,周围有少突胶质细胞样细胞(OLC)。单纯型DNET 33例,复杂型DNET 5例,非特殊型DNET 1例。OLC示S-100及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Oligo-2)阳性,神经元核抗原(NeuN)、突触素(Syn)及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阴性;神经元示NeuN及Syn阳性。CT检查示病变为不规则低密度影,少数有囊性改变或钙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示病灶T1加权像(T1WI)呈低信号,T2加权像(T2WI)呈高信号,无强化,无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随访无肿瘤复发及死亡。结论 DNET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神经上皮 胚胎发育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突触素 神经元核抗原
下载PDF
介绍一种不加盖玻片的核酸原位杂交改良法
3
作者 吴惠茜 邵建永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56-158,共3页
核酸原位杂交程序中探针和靶基因的加热变性和杂交为整个程序中最重要的环节,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方法是在切片上滴加DNA探针溶液后用盖玻片复盖组织,并加胶泥或其他封固剂封闭玻片四周,变性杂交后需拆除盖玻片,这一操作过程易损坏组织... 核酸原位杂交程序中探针和靶基因的加热变性和杂交为整个程序中最重要的环节,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方法是在切片上滴加DNA探针溶液后用盖玻片复盖组织,并加胶泥或其他封固剂封闭玻片四周,变性杂交后需拆除盖玻片,这一操作过程易损坏组织切片或出现干片、脱片。作者针对上述情况,对传统的核酸原位杂交方法中的部分程序加以改良,采用不加盖玻片直接在蒸汽中变性方法,经多次实验证明此方法稳定、可靠、简便,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玻片 核酸原位杂交 改良法 脱片 组织切片 靶基因 DNA探针 热变性 操作过程 封闭
下载PDF
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 被引量:25
4
作者 云径平 +4 位作者 吴秋 梁小曼 刘克拉 侯景辉 李锦添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51-253,F003,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抗原表达及超微结构特点。方法:收集食管小细胞癌28例,分析统计临床病理资料,每例均采用SLAB方法做7项免疫学标记,分别为CK、LCA、S-100、CD56(神经细胞粘连分子)、... 目的:探讨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抗原表达及超微结构特点。方法:收集食管小细胞癌28例,分析统计临床病理资料,每例均采用SLAB方法做7项免疫学标记,分别为CK、LCA、S-100、CD56(神经细胞粘连分子)、CHA(铬粒素)、NSE(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HHF35,5例取新鲜组织做电镜观察。结果:患者年龄以中老年多见,部位在中下段,病情发展快,转移早,预后差。大体形态为溃疡型、隆起型,镜下形态可分为燕麦细胞样型和非燕麦细胞样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HA及CD56阳性率均为964%。NSE阳性率75%。CK、LCA、S-100及HHF-35均阴性。5例作透射电镜检查,5例瘤细胞胞浆内均可见神经内分泌颗粒,3例可观察到发育不成熟的细胞连接,结论:食管小细胞癌属于高度恶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CD56、CHA和NSE标记是诊断食管小细胞癌的阳性指标,电镜找到神经内分泌颗粒,对诊断具有确定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小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不同类型淋巴瘤中survivin和bcl-2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1
5
作者 顾霞 +3 位作者 沈艳 茹景顺 周伟 孙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目的 探讨检测抗凋亡基因survivin和bcl- 2在不同类型淋巴瘤的表达及对淋巴瘤诊断和分型的意义。方法 石蜡标本制作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219例淋巴瘤及13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石蜡标本中survivin和bcl 2表达;同时应用RT PC...  目的 探讨检测抗凋亡基因survivin和bcl- 2在不同类型淋巴瘤的表达及对淋巴瘤诊断和分型的意义。方法 石蜡标本制作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219例淋巴瘤及13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石蜡标本中survivin和bcl 2表达;同时应用RT PCR技术检测18例淋巴瘤、2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survivin和bcl- 2mRNA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survivin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L) (88. 6%, 70 /79)、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ymphoblasticlymphoma,LBL) (92 3%, 12 /13)、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slymphoma,BL) (2 /2)有较高的表达;而在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lymphoma,FL)、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marginalzoneB celllymphomaofmucosa associatedlymphoidtissuelymphoma,MALTL)和淋巴结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rginalzonelymphoma,MZL)中表达较低,且多为弱阳性。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bcl- 2在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malllymphocyticlymphoma,SLL)、套细胞淋巴瘤(mantlecelllymphoma,MCL)、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Tcelllymphoma,PTL)、间变性淋巴瘤(anaplasticlargecelllympho ma,ALCL)、DLBL和FL有较高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SURVIVIN BCL-2 组织芯片 嵌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EB病毒LMP1对鼻咽癌中瘤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素暇 宗永生 +3 位作者 钟碧玲 李智 梁英杰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 探讨EB病毒LMP1对早期鼻咽癌中瘤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 31例早期鼻咽非角化性癌活检组织。采用DAKO公司的PNA探针和PNA原位杂交试剂盒检测EB病毒早期RNAs (EBERs)。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LMP1,α catenin ,β catenin ,γ cate... 目的 探讨EB病毒LMP1对早期鼻咽癌中瘤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 31例早期鼻咽非角化性癌活检组织。采用DAKO公司的PNA探针和PNA原位杂交试剂盒检测EB病毒早期RNAs (EBERs)。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LMP1,α catenin ,β catenin ,γ catenin以及高、低分子量细胞角蛋白。结果  31例癌组织中均有相当数量的瘤细胞呈EBERs阳性 ,其中19例表达LMP1( 6 1.2 9% )。LMP1阳性组γ catenin的表达百分率 ( 5 3 .2 5± 34.12 % )明显低于LMP1阴性组 ( 80 .42±15 .77% ,P <0 .0 1)。γ catenin的表达与低分子量细胞角蛋白的表达间呈正相关 (r=0 .44 0 ,P <0 .0 5 )。α catenin ,β catenin和γ catenin的表达相互间呈两两正相关。结论 鼻咽癌中瘤细胞的LMP1能下调γ catenin的表达 ,从而抑制瘤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LMP1 CATENIN 分化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内镜活检标本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1
7
作者 黄艳 刘冰 +4 位作者 朱亚西 谭伟艳 黄瑞妍 李初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87-890,894,共5页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内镜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09例内镜下活检诊断为IBD的HE切片重新阅片,按照系统性诊断步骤,即组织结构、上皮及固有层的改变综合评估,进行病理形态分析。结果溃疡...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内镜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09例内镜下活检诊断为IBD的HE切片重新阅片,按照系统性诊断步骤,即组织结构、上皮及固有层的改变综合评估,进行病理形态分析。结果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108例,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19例,不能排除CD 20例,不能确定为UC或CD 27例,按系统性诊断方法,其中35例不能诊断为IBD。结论按照系统性诊断步骤,IBD不易漏诊,也不会过诊断。内镜活检标本诊断UC较容易,诊断CD较难,除非看到非干酪样上皮样肉芽肿,CD内镜活检的主要目的是排除淋巴瘤和肠结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活组织检查
下载PDF
90例粘膜相关淋巴瘤患者的临床预后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肖健 +6 位作者 付晓红 叶昇 郭琤琤 黄嘉佳 田莹 桐榆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34-739,共6页
背景与目的:粘膜相关淋巴瘤是一种边缘带非霍奇金淋巴瘤,由于其惰性的临床过程,对其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的报道比较少见。本研究对该肿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进行探讨。方法:收集1997年12月至2007年2月经病理确诊的粘膜相关淋巴瘤病例... 背景与目的:粘膜相关淋巴瘤是一种边缘带非霍奇金淋巴瘤,由于其惰性的临床过程,对其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的报道比较少见。本研究对该肿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进行探讨。方法:收集1997年12月至2007年2月经病理确诊的粘膜相关淋巴瘤病例共90例,分为胃组和胃外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90例患者中,中位年龄52岁(13~77岁),原发于胃的23例(25.6%),胃外67例(74.4%)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75例(83.3%),Ⅲ~Ⅳ期15例(16.7%)多器官累及的患者占34.4%,淋巴结累及的患者占44.4%,原发胃外的患者更易出现淋巴结转移(P=0.040)。经治疗后完全缓解率为72.1%。中位随访时间31.4个月,淋巴结阳性和阴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8.7%和88.4%(P=0.012),IPI评分0~2分和首次治疗后完全缓解的患者中位无进展时间分别为61.9个月和未达到,而IPI评分>2分和首次治疗未达完全缓解的患者中位无进展时间分别为5.2个月和15.0个月,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和P=0.030)。在67例胃外组患者中,IPI评分是总生存的独立预后指标(P=0.023)。结论:粘膜相关淋巴瘤应被认为是一种广泛播散的惰性淋巴瘤,原发胃外的患者更易出现淋巴结侵犯。具有不良预后因素包括淋巴结侵犯,IPI评分>2和首次治疗疗效未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应给予更加积极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粘膜相关淋巴瘤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印迹基因p57^kip2蛋白在水泡状胎块诊断和分型中作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古聪敏 杜家辉 +1 位作者 陈永鸿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9-352,共4页
目的探讨p57kip2蛋白表达在水泡状胎块诊断和分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7kip2蛋白30例在完全性水泡状胎块(complete hydatidiform moles,CHMs)、25例部分性水泡状胎块(partial hydatidiform mole,PHMs)和20例水泡... 目的探讨p57kip2蛋白表达在水泡状胎块诊断和分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7kip2蛋白30例在完全性水泡状胎块(complete hydatidiform moles,CHMs)、25例部分性水泡状胎块(partial hydatidiform mole,PHMs)和20例水泡状流产(hydropic abortions,HAs)三组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正常成熟胎盘(normal mature placentas,NMPs)为正常对照。结果p57kip2蛋白在10例NMPs、20例HAs组织中的细胞滋养层细胞、绒毛间质细胞和绒毛外滋养细胞团核表达阳性,合体滋养层细胞不表达;CHMs的绒毛间质细胞和细胞滋养层细胞p57kip2蛋白不表达,阳性表达仅见于绒毛外散在滋养细胞团中;25例CHMs的绒毛间质细胞和细胞滋养层细胞p57kip2均表达阳性。结论p57kip2蛋白在CHMs和PHMs的表达和分布有明显差异,可作为胎块分型诊断的客观辅助指标,值得在国内妇产科病理诊断常规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泡状胎块 完全性 部分性 基因印迹 p57^kip
下载PDF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梅开勇 叶子茵 +4 位作者 欧阳小明 郝卓芳 陆光明 廖德贵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423-2426,共4页
目的探讨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PXA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组织学特点。运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GFAP、vi mentin、EMA、S-100、NSE、Syn、NF、nestin、NeuN、CD68、... 目的探讨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PXA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组织学特点。运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GFAP、vi mentin、EMA、S-100、NSE、Syn、NF、nestin、NeuN、CD68、CD34、EGFR、p53、Ki-67。观察其病理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特征,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结果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和癫痫发作,影像示肿瘤均发生于大脑表浅部位,且伴有囊性变,增强后可见强化及瘤周水肿;典型组织形态学表现为瘤细胞呈多形性,可见黄色瘤细胞和嗜酸性小体(EGB)及核内包涵体,瘤组织内有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散在浸润,有丰富的网状纤维,无坏死及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核分裂少或无。1例局灶区域出现上皮样结构,1例间变性PXA有较多核分裂,并见灶性坏死。免疫组化GFAP、vi mentin、S-100、NSE、nestin均阳性,p53、EGFR部分病例阳性,CD68散在瘤巨细胞阳性,Ki-67约1%瘤细胞阳性,EMA、CD34、Syn、NeuN、NF均阴性。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 PXA是一种好发于年轻人的少见的具有特殊临床病理特征的、预后较好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组织学上需与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脂质化胶质母细胞瘤、黄色瘤型脑膜瘤、胶质肉瘤和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临床 病理学 免疫表型
下载PDF
中枢神经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梅开勇 叶子茵 +2 位作者 郝卓芳 欧阳小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64-1566,共3页
目的提高对发生于脑室内、外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CNC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采用HE染色及EnVision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病理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特征。对所有病例进行... 目的提高对发生于脑室内、外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CNC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采用HE染色及EnVision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病理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特征。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结果 MRI示肿瘤实质呈等T1等T2信号,可见灶性囊变或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轻度强化;肿瘤境界清楚,组织学改变均表现为瘤细胞丰富,瘤细胞异型性小,大小较一致,圆形,胞浆少而略透明,核居中,似少突胶质细胞样细胞,其中散在无细胞区的神经毡样结构,间质血管较丰富,呈纤细分枝状。少数病例出现钙化,未见坏死。个别病例瘤旁见海绵状血管样结构。免疫组化13例Syn、NSE及CD57均呈强阳性,NeuN散在阳性,GFAP阴性或偶见散在阳性,Ki-67约0.50%-5.0%,nestin、NF和CgA均阴性。13例患者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发生于脑室内、外的中枢神经细胞是一种分化好的神经元肿瘤,治疗首选手术切除,术后辅以放疗,预后良好;组织形态学上易误诊为少突胶质细胞瘤、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性肿瘤、室管膜瘤及PNET或髓母细胞瘤和小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免疫组化标记NSE和Syn对诊断CNC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细胞瘤 影像学 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消化道类癌19例病理特征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艳 刘冰 +4 位作者 黄瑞妍 范新娟 谭伟艳 李初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9-751,共3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类癌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及诊治。方法对19例消化道类癌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复习,应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结果 19例均为典型类癌,组织构型上可分为实性小巢状或岛状、梁状、腺管状、混合性等4种。免疫表型19例Syn和NS... 目的探讨消化道类癌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及诊治。方法对19例消化道类癌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复习,应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结果 19例均为典型类癌,组织构型上可分为实性小巢状或岛状、梁状、腺管状、混合性等4种。免疫表型19例Syn和NSE均阳性,10例CgA阳性,13例CD56阳性。19例消化道类癌15例为直肠类癌。19例肿瘤直径均小于1.5厘米,18例肿瘤局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1例浸润至浅肌层,1例淋巴结有转移。结论消化道类癌以直肠类癌最多见,生物学行为低度恶性,一般不侵犯肌层,也很少转移,大多数病例可以在内镜下行黏膜切除术获得治愈。免疫组化Syn、NSE、CgA及CD56染色可作为直肠类癌的常规内分泌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类癌 免疫组织化学 治疗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间质细胞的组织蛋白酶D表达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8
13
作者 程嘉骧 +1 位作者 梁小曼 侯景辉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6-28,共3页
用免疫组化 LSAB 法检测组织蛋白酶 D(CD)在8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间质细胞和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间质细胞和癌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66.2%(57/86)和54.6%(47/86)。CD 在间质细胞中的表达强度高于癌细胞,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统计学... 用免疫组化 LSAB 法检测组织蛋白酶 D(CD)在8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间质细胞和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间质细胞和癌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66.2%(57/86)和54.6%(47/86)。CD 在间质细胞中的表达强度高于癌细胞,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统计学分析表明,间质细胞的 CD 高表达与乳癌的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小于5年生存期呈正相关,而癌细胞的 CD 表达与上述预后指标无关。说明间质细胞的 CD 表达可作乳癌预后的一种指标。本文还就 CD 在间质细胞的阳性率和表达强度高于癌细胞的意义作了讨论。本研究提示,间质细胞可能在乳癌的局部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组织蛋白酶D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套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梅开勇 郝卓芳 +3 位作者 叶子茵 素暇 苏祖兰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75-278,共4页
目的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CL)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旨在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11-12间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三医院和肿瘤医院诊断的MCL126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采用EnVision法对11... 目的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CL)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旨在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11-12间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三医院和肿瘤医院诊断的MCL126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采用EnVision法对11种抗原标记物进行检测。结果 MCL共126例,男性95例,女性31例,男女之比为3.06:1,中位年龄53岁(34~80岁)。发病部位以淋巴结最多(80例),结外以胃肠道(20例)及扁桃体多见(12例)。临床分期为Ⅱ期2例,Ⅲ期58例,Ⅳ期66例。从组织结构上看,套区型3例,结节型5例,弥漫型118例。从细胞形态上看,经典型114例,小细胞型4例,多形性3例,单核样B细胞型2例,母细胞样变异型2例,伴浆细胞样分化型1例。免疫组化显示B细胞抗原(+),并且以CD5、cyclinD1和SOX11(+)为特征。结论 MCL以中老年男性多见,大多数发生于淋巴结内,临床分期高、预后差,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对诊断MCL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临床病理 免疫表型
下载PDF
活检病理对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价值 被引量:9
15
作者 彭仲生 胡品津 +2 位作者 崔毅 陈为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11期1269-1273,共5页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并评价活检对诊断UC的作用和限度.方法用“英国IBD活检指南上标准”对69例活动期UC和13例缓解期UC的病理切片进行盲法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套用“Theodossi评分系统”对UC进行病理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并评价活检对诊断UC的作用和限度.方法用“英国IBD活检指南上标准”对69例活动期UC和13例缓解期UC的病理切片进行盲法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套用“Theodossi评分系统”对UC进行病理诊断分析。结果活动性UC组织病理学特征阳性率超过50%的有粘膜表面改变(63.8%)、隐窝结构紊乱(78.3%)、隐窝减少(69.6%)、全层粘膜明显炎症(89.9%)、中性粒细胞浸润(97.1%)、嗜酸性粒细胞浸润(81.2%)、基底浆细胞增生(53.6%)、隐窝炎(68.1%)、上皮变化(88.4%)、杯状细胞减少(72.5%),上皮间中性粒细胞浸润(65.2%),除粘膜表面改变以外,其他这些病理组织学特征活动期与缓解期UC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54例活动性UC(78.3%)病理上能作出UC诊断,而缓解期UC无一例可以诊断。结论活动性UC主要病理组织学特征是粘膜重度慢性炎症,粘膜表面和上皮发生改变,隐窝结构紊乱,隐窝减少,基底浆细胞增生,隐窝炎,隐窝脓肿,杯状细胞减少,上皮间中性粒细胞浸润;Theodossi评分系统对诊断UC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病理学 诊断 活组织检查
下载PDF
尖锐湿疣患者疣体HPV多型别原位杂交检测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文中 佟菊贞 +2 位作者 吴惠茜 张书岭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31-232,共2页
目的 探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多型别检测尖锐湿疣患者疣体HPV DNA的敏感性。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法 ,通过广谱生物素标记的HPV DNA探针 ,对尖锐湿疣患者疣体HPV 6,11,16,18,3 0 ,3 1,3 3 ,3 5 ,45 ,5 1,5 2型DNA进行检测。结果 在 3 5例... 目的 探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多型别检测尖锐湿疣患者疣体HPV DNA的敏感性。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法 ,通过广谱生物素标记的HPV DNA探针 ,对尖锐湿疣患者疣体HPV 6,11,16,18,3 0 ,3 1,3 3 ,3 5 ,45 ,5 1,5 2型DNA进行检测。结果 在 3 5例标本中 ,有 3 3例HPV DNA呈阳性反应 ,阳性率 94.3 %。阳性反应物主要分布于表皮浅层空泡细胞的细胞核内 ,多呈片状或灶状分布。结论 用广谱生物素标记的原位杂交技术 ,可检测HPV多型别 ,具有敏感性高、特异强的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HPV 原位分子杂交 检测 人乳头瘤病毒
下载PDF
腮腺淋巴上皮瘤样癌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8
17
作者 宗永生 刘克拉 +4 位作者 饶慧兰 李智 陈国雄 吴文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77-381,共5页
目的:研究EpsteinBarr 病毒(EBV)与腮腺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carcinoma,LELC)的关系,并检测瘤细胞内EBV 基因编码产物。方法:作者收集了中山医科大学... 目的:研究EpsteinBarr 病毒(EBV)与腮腺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carcinoma,LELC)的关系,并检测瘤细胞内EBV 基因编码产物。方法:作者收集了中山医科大学所属病理科1986 年1 月至1995 年12 月间32 例腮腺LELCs.。32 例LELC石蜡包埋标本再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核酸杂交法检测瘤细胞内EBV 基因表达产物。结果:(1) 在125例腮腺癌中有32 例淋巴上皮瘤样癌,占总病例的25-6% (32/125) 。(2)所有32 例腮腺LELC组织中均有数量不等的EBNA1 和EBERs 阳性瘤细胞。(3)27 例LELC 组织中部分瘤细胞表达LMP1 。(4) 所有标本中均未见ZEBRA 阳性细胞。(5)32例腮腺LELC组织中EAD、VCA和M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9 %(23/32) 、68-8 %(22/32) 和12-5% (4/32) 。结论:(1) 在鼻咽癌高发的广州地区,腮腺LELC的发病率也较高。(2)腮腺LELC 组织中均有EB病毒感染。(3)EB病毒在腮腺LELC的感染主要为潜伏Ⅱ型,即表达EBNA1 、EB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上皮瘤样癌 腮腺肿瘤 E-B病毒
下载PDF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梅开勇 苏祖兰 +2 位作者 欧阳小明 陆光明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3期3-5,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K、LCA、CD3、CD45RO、CD20、CD79a、CD5、CyclinD1、CD10、BCL6...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K、LCA、CD3、CD45RO、CD20、CD79a、CD5、CyclinD1、CD10、BCL6、MUM1、CD30、CD56、Ki-67,运用原位杂交检测EBER,观察其免疫表型特点和EB病毒感染情况。结果患者临床上表现为腹痛、腹部包块或便血。发生部位:胃22例、小肠24例、回盲部15例、结肠12例、直肠5例。所有病例均表达LCA,69例表达CD20和CD79a,3例表达CD5和CyclinD1,9例表达CD3和CD45RO,1例表达CD30,1例表达CD56,Ki-67阳性表达率约20%~70%不等,2例EBER原位杂交检测阳性。所有病例CK均未检测出阳性。病理组织学类型:36例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3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例套细胞淋巴瘤,6例非特殊型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各1例。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以B细胞淋巴瘤多见,T细胞淋巴瘤少见。临床上很难与胃肠道癌鉴别,确诊靠胃肠粘膜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及免疫组化染色,辅以原位杂交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肠道 临床 病理
下载PDF
shRNA干扰Jurkat细胞株MDM2表达对细胞生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有凯 +3 位作者 顾霞 张萌 吴红阳 许湘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7-350,共4页
目的研究MDM2基因与白血病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应用pSilencer4.1CMVneo构建MDM2shRNA表达载体pMDM2shRNA,采用脂质体将载体导入Jurkat细胞,利用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shRNA细胞后,行RTPCR和Westernblot等技术检测细胞MDM2表达水平... 目的研究MDM2基因与白血病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应用pSilencer4.1CMVneo构建MDM2shRNA表达载体pMDM2shRNA,采用脂质体将载体导入Jurkat细胞,利用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shRNA细胞后,行RTPCR和Westernblot等技术检测细胞MDM2表达水平、基础生长曲线、细胞周期变化以及UV照射后细胞生长变化。结果发现转染pMDM2shRNA的细胞MDM2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均下降>50%,细胞的生长减慢,出现一定程度的G1~S期阻滞,DNA损伤后细胞恢复较慢。结论MDM2基因表达下降后,可导致细胞增殖减慢以及降低损伤修复的能力;细胞内表达shRNA可长期敲低靶基因的表达,可作为较理想的基因功能研究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URKAT细胞株 RNA干扰 生物特性 MDM2mRNA 细胞生物学特性 Western MDM2基因 RT-PCR 基因功能研究 DNA损伤 shRNA 细胞内表达 方法应用 表达载体 稳定表达 技术检测 blot 生长曲线 生长变化 uV照射 周期变化 基因表达 损伤修复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梁小曼 程嘉骧 +1 位作者 候景辉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8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作PCNA(单抗PC10)检测,并与随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PCNA在本组病例的表达率为69.8%22.PCNA阳性表...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8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作PCNA(单抗PC10)检测,并与随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PCNA在本组病例的表达率为69.8%22.PCNA阳性表达组与阴性表达组比较,两组在所占晚期病人比较(分别为65%与23.1%)、淋巴结转移率(86.7%与57.8%)、复发转移率(80%与50%)、2年死亡率(50%与19.2%)、5年生存率(31.7%与65.4%)几个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01~0.005)。强阳性表达组与阴性表达组5年生存率的差异更为显著(分别为23.3%与65.4%,P<0.0001);3.PCNA表达结合淋巴结转移、TNM分期3个因素协同分析,对乳癌患者预后的评估有更大的意义。PCNA(-)、淋巴结(-)、TNM ⅠⅡ病例的5年生存率可达90.9%;相反,PCNA(+),淋巴结(+)、TNM ⅢⅣ病例的5年生存率只有13.9%(P<0.0001)。结论:乳腺癌PCNA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PCNA是估计乳腺癌预后的一个有用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浸润性导管癌 增殖细胞核抗原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